疼痛PPT课件文档资料.ppt
《疼痛PPT课件文档资料.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疼痛PPT课件文档资料.ppt(12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本章主要内容,概 述,头 痛,2,胸 痛,3,概 述疼痛的定义疼痛的产生机制、分类疼痛对机体的影响,与生俱来,伴随一生,与生俱来,什 么 是 疼 痛,?,公元前300年 埃及、印度等国认为疼痛是“魔鬼”、是上帝或神灵对人类的惩罚。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时代 认为疼痛是与愉快相反的情绪(非感觉)。19世纪 感觉神经心理学认识到了疼痛的感觉方面。20世纪 认识到疼痛由感觉和情绪组成。进入本世纪70年代才逐渐揭示了疼痛的本质疼痛的多维性。感觉分辨 动机情绪 认知评价,疼痛的定义,疼痛:损害性刺激作用于人体产生的一种复杂感觉,常伴有不愉快的情绪活动和机体的防卫反应痛觉是机体避开或除去 损伤的一种信号强烈而持
2、久的疼痛又会 造成生理功能紊乱甚至休克,疼痛的生物学意义,1、有利的一面警报作用 疼痛是机体对周围环境的保护性反应方式根据疼痛避免危险、做出防御性保护反射患者看医生医生诊断疾病无痛儿 因缺乏疼痛的警报系统,多因外伤夭亡 2、不利的一面病因 剧烈的疼痛可引发休克等一系列机体功能变化 慢性疼痛常可使病人痛不欲生致病、致残、致死的原因,疼痛的产生,有害刺激压力 热 化学 电,组织损伤,致痛物质氢和钾离子,神经递质,激肽,前列腺素,刺激伤害感受器,通过传入通路传达到中枢神经系统,致痛物质,能引起疼痛的外源性和内源性化学物质,统称为致痛物质,包括钾离子、氢离子、5-羟色胺、组胺、缓激肽、前列腺素和P物质
3、等前列腺素:可增强5-羟色胺、组胺、缓激肽等致痛物质的作用,引起痛觉过敏,称之为疼痛放大器非甾体消炎止痛药(NSAID)通过抑制环化加氧酶,减少前列腺素的生物合成,发挥止痛效应,伤害感受器,表层痛感受器:分布在皮肤及粘膜的游离神经末梢。痛点和游离神经末梢相对应,平均密度100200个/CM2。深层痛感受器:分布于肌膜、关节囊、韧带、肌腱、肌肉、脉管壁等处,密度低于表层内脏痛感受器:内脏感觉神经的游离裸露末梢。分布于被膜、腔壁、组织间,密度较低,形态学上是游离或未分化的神经末梢,胞体位于脊髓背角神经节,疼痛的传导,疼痛传导的4个阶段:转换 传导 调节 感知,疼痛传导途径转换,转换:有害刺激转化为
4、神经冲动。这种转化是由位于外周组织(皮肤、皮下组织、器官或其它深部组织)感觉神经树突的伤害感受器来完成的。组织损伤后,一些化学物质(如前列腺素、缓激肽、组胺和P物质等)被释放出来激活伤害感受器,疼痛传导途径传导,传导:神经冲动沿着外周感觉(或传入)神经从转换处到达脊髓后角末梢;再沿着脊髓丘脑束上行到丘脑和大脑皮层A纤维和C纤维传导痛觉A纤维兴奋阈值低,传导速度 快,主要传导快痛C纤维兴奋阈值高,传导速度慢,主要传导慢痛牵涉痛,牵涉痛,患病内脏的传入神经纤维与被牵涉部位的神经传入纤维由同一后根进入脊髓心绞痛左上肢内侧/牙痛/上腹痛 胆囊疾病右肩 肾绞痛会阴部,疼痛传导途径调节,调节:中枢神经系统
5、选择性抑制疼痛传导的机制,它是脑发出的神经冲动通过下行通路到达脊髓后角,减弱疼痛传导通路的活性,非常积极的情绪或高强度运动也能激活此下行通路。,疼痛传导途径感知,感知:转换、传导和调节的最终结果在大脑中形成对疼痛主观体验,疼痛的分类,按疼痛的程度可分为轻微疼痛中等程度疼痛重度和剧烈疼痛,(1)数字分级法 用0-10的数字代表不同程度的疼痛,0为无痛,10为最剧烈疼痛,让患者自己圈出一个最能代表其疼痛程度的数字,疼痛的评估,(2)口述言词评分法,0 级:无疼痛。I 级(轻度):有疼痛但可忍受,生活正常,睡眠无干扰 II 级(中度):疼痛明显,不能忍受,要求服用镇痛药物,睡眠受干扰III 级(重度
6、):疼痛剧烈,不能忍受,需用镇痛药物,睡眠受严重干扰可伴自主神经紊乱或被动体位,(3)视觉模拟法,划一条长线(一般长为 10cm),一端代表无痛,另一端代表剧痛,让患者在线上最能反应自己疼痛程度之处划一交叉线。评估者根据患者划的位置估计患者的疼痛程度。,(4)疼痛强度评分 Wong-Bakcr 脸适用于 3 岁及以上人群,依疼痛持续时间,疼痛可分为短暂性疼痛:一过性疼痛发作,由轻微损伤刺激引起,持续时间短暂急性疼痛:指短期存在(少于 2 个月)、通常发生于伤害性刺激之后的疼痛慢性疼痛:时间界限说法不一,但持续 3 个月的疼痛定义为慢性疼痛,按疼痛的组织器官、系统分为:外周痛躯体痛:疼痛部位在浅
7、部或较浅部,刺痛、烧灼痛、局部性、疼痛剧烈、定位清楚内脏痛:为深部痛,隐痛、胀痛、牵拉痛或绞痛,定位不准确,可出现牵涉痛中枢痛 指脊髓、脑干、丘脑和大脑皮质等神经中枢疾病出现的 疼痛,按疼痛的病理分为:伤害感受性疼痛(nociceptive pain)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疼痛病理神经损伤:神经组织本身受损,产生病理性冲动传向神经中枢,引起疼痛产生。组织损伤:缺血、炎症等组织损伤致使细胞受损,释放致痛物质,作用于游离神经末梢而产生痛觉信号理化刺激:酸碱、冷热、电流等,对人体可成为一种伤害性刺激,经感觉神经传入中枢引起痛觉。末梢神经的机械刺激:局部张力的增高及组织炎
8、症水肿,可使末梢神经因压迫刺激而产生疼痛,伤害感受性疼痛 由直接有害刺激造成,是机体防御机制的关键组成部分,与组织损伤或炎症有关,又称为炎症性疼痛 神经病理性疼痛 外周或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所致,与损伤区域感觉反应异常有关,包括一系列疼痛综合征,比如复杂的区域疼痛综合症、三叉神经痛和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等,按疼痛在躯体的解剖部位可分为:头痛、颌面痛、颈项痛、肢体痛、胸痛、腹痛、腰背痛、肛门会阴痛等,疼痛,疼痛对机体的影响,疼痛慢性迁延的恶性循环,“除医生之外,也许没有人了解长而持续的、令人难以忍受的疼痛给肉体和精神带来的影响,这种折磨使人的性格发生了变态。温顺的人变得暴躁、坚强的人变得懦弱,就连最顽强
9、的人也不比最歇斯底里的姑娘显得更安静”S.W.Mitchell,1872,WHO:10月11日为“世界疼痛日”,观念更新,1995 年美国疼痛学会主席 James Campbell 提出将疼痛列为第五大生命体征 2001 年亚太地区疼痛论坛提出“pain relief is a basic human right”“消除疼痛是患者的基本权利”2002 年第 10 届 IASP 大会与会专家达成共识慢性疼痛是一种疾病,头 痛(headache),指额、顶、颞、枕部的疼痛。从眉毛以上向后到枕骨粗隆范围的疼痛,发病机制,头痛是由于致病因子(物理或化学性)作用于头颅疼痛敏感组织内的伤害感受器,经痛觉传
10、导通路至中枢神经系统,经过分析、整合,产生痛觉,血管:颅内外血管 脑膜:颅前、后凹及脑膜中动脉周硬膜有痛感,小脑幕上痛感明显神经:脑神经(三叉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颈1颈3脊神经头、颈部肌肉五官(外耳、中耳、鼻腔粘膜、牙髓等),头颅疼痛敏感的组织,发病机制,(一)血管病变1.血管被牵拉、伸展、挤压、移位2.动脉扩张3.静脉扩张4.血管炎症,发病机制,(二)脑膜受刺激(三)具有痛觉的脑神经、脊神经被刺激、挤压和牵拉(四)头、颈部肌肉收缩(五)五官和颈椎病变(六)生化因素及内分泌紊乱(七)神经功能紊乱:中枢神经系统的异常放电,病因,颅内疾病感染:脑炎、脑膜炎、脑脓肿等血管性疾病:蛛网
11、膜下腔出血、脑出血、脑血栓形成、高血压脑病、脑供血不足、脑血管畸形、风湿性脑脉管炎占位:寄生虫、肿瘤等颅脑外伤其他:偏头痛、丛集性头痛等,病因,颅外疾病颅骨疾病:颅骨肿瘤、颅底凹入症颈部疾病:颈椎病等五官科病:眼、耳、鼻、牙等神经痛:三叉神经痛等,病因,全身疾病感染性疾病:如流感、伤寒等,常伴有发热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心力衰竭中毒:酒精、一氧化碳、有机磷中毒其他:中暑、贫血、肺性脑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经期头痛等,病因,神经症癔病神经衰弱,问诊要点,头痛发生的缓急急性头痛:急性脑血管病、感染性疾病、急性青光眼等慢性头痛:偏头痛、紧张性头痛等,大多是良性的慢性进行性头痛:若伴颅内压增高,需排除颅
12、内占位,问诊要点,头痛的部位疼痛位置较浅:颅外病变所致,眼源性头痛为浅在性且局限于眼眶、前额或颞部疼痛较深而弥散:颅内病变 一侧性的头痛:偏头痛、丛集性头痛、三叉神经痛等整个头部疼痛:紧张型头痛、脑出血、脑炎或脑膜炎等,偏头痛丛集性头痛紧张性头痛的分布&特点,问诊要点,头痛的性质胀痛、搏动性痛:高血压、血管性疾病、偏头痛重压感、紧箍感:紧张性头痛电击样或刺痛:三叉神经痛、丛集性头痛,问诊要点,头痛的程度重:三叉神经痛、脑膜刺激征、偏头痛等中:鼻源性、耳源性、颈源性等轻:脑肿瘤初期与患者对痛觉的敏感性有关,与病情轻重并无平行关系,问诊要点,头痛发生时间与规律清晨:颅内占位、鼻窦炎夜间:丛集性头痛
13、长时间阅读后:眼源性经期:女性偏头痛慢性进行性:脑肿瘤明显的波动性与易变性:紧张性头痛,问诊要点,激发、加重或缓解头痛的因素摇头、喷嚏、用力排便后加重:颅内病变精神紧张等诱发加重:紧张性头痛颈部运动加剧:颈部病变用麦角胺缓解:偏头痛直立式缓解:丛集性头痛,问诊要点,头痛的伴随症状伴体温升高:急性感染、中暑等伴剧烈呕吐:颅内压增高,头痛在呕吐后减轻者见于偏头痛伴剧烈眩晕:小脑肿瘤、椎基动脉供血不足伴意识障碍:颅内感染、脑卒中、中毒等,头痛突然加剧出现意识障碍提示脑疝伴视力障碍:青光眼、脑肿瘤伴癫痫发作:脑肿瘤、寄生虫、中风伴脑膜刺激征:脑膜炎、蛛网膜下腔出血等伴神经功能紊乱:神经功能性头痛,8.
14、职业特点、接触史9.治疗经过及效果,问诊要点,病例,患者,男性,13岁,因“高热、头痛、频繁呕吐4天”入院。患者4天前(1月15日)无明显诱因下突然高热达40,伴发冷,寒战,同时出现剧烈头痛,头痛为全头痛。频繁呕吐,呈喷射性,吐出食物和胆汁,无上腹部不适,进食少,二便正常。所在学校有类似病人发生,1.该患者头痛的临床表现?伴随症状?急性起病、剧烈全头痛,伴发热、喷射性 呕吐,有类似疾病接触史 2.给出可能的诊断?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小结,头痛的定义头痛的发病机制头痛的病因头痛的问诊要点(临床表现+伴随症状),胸 痛(Chest Pain),胸痛是胸部的疼痛感,可以由胸廓、胸壁疾病及胸腔内脏器病变
15、引起,也可由腹部病变引起,胸部感觉神经纤维,肋间神经感觉纤维支配心脏和主动脉的交感神经纤维支配气管和支气管的迷走神经纤维膈神经感觉纤维,病因一:非心血管疾病,胸壁疾病:带状疱疹、肋间神经炎呼吸系统疾病:胸膜炎、胸膜肿瘤、气胸、血胸、肺癌等纵隔疾病:纵隔炎、纵隔气肿、纵隔肿瘤其他:食管炎、食管癌、食管裂孔疝、膈下脓肿、肝脓肿、脾梗死等,胸壁病变的特点,疼痛的部位固定于病变处,且局部有明显压痛深呼吸、咳嗽、举臂、弯腰等动作使胸廓活动疼痛加剧,肺及胸膜病变的特点,多伴咳嗽或咳痰常因咳嗽、深呼吸而胸痛加重,其他胸壁活动并不引起疼痛,胸壁局部无压痛常伴有原发疾病之症征,X线检查可发现病变,纵隔及食管病变
16、特点,胸痛位于胸骨后,位置较深呈持续进行性隐痛或钻痛,常放射至其他部位吞咽时疼痛加剧,可伴有吞咽困难 食道炎和进食、体位有关,膈或膈下病变的特点,一般疼痛位于胸廓及胸骨下部膈肌中央受刺激时,疼痛可放射至肩部及颈部,病因二:心血管疾病,缺血性胸痛:心绞痛、心肌梗死(AMI)心包、心肌病变:心包炎、肥厚性心肌病瓣膜病变:二尖瓣脱垂胸主动脉夹层肺栓塞、肺动脉高压,急诊常见的高危胸痛,高危心源性疼痛:急性冠脉综合征(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心梗)高危非心源性疼痛:胸主动脉夹层肺栓塞张力性气胸,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基础上,由于不稳定性斑块的破裂,引起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所致严重心
17、肌缺血(不完全或完全性堵塞),而产生的一组进展性临床综合征,不稳定心绞痛,急性心梗,稳定斑块,完全堵塞,不完全堵塞,主动脉夹层,动脉夹层是指由于内膜局部撕裂,受到强有力的血液冲击,内膜逐步剥离、扩展,在动脉内形成真、假两腔。从而导致一系列包括撕裂样疼痛的表现,肺栓塞是指各种栓子(包括血栓、气栓、脂肪、羊水及瘤栓)进入肺循环阻塞肺动脉或其他分支,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肺栓塞,又称高压性气胸,常见于较大肺气泡的破裂或较大较深的肺裂伤或支气管破裂,其裂口与胸膜腔相通,且形成活瓣,吸气时空气从裂口进入胸膜腔内,而呼气时活瓣关闭,不能让腔内空气回入气道排出。如此,胸膜腔内空气不断增多,压
18、力不断升高,压迫患侧肺组织,使之逐渐萎陷,并将纵隔推向健侧,挤压健侧肺,产生呼吸和循环功能的严重障碍,张力性气胸,问诊要点,发病年龄与病史胸痛的部位胸痛的性质胸痛的持续时间胸痛的诱发与缓解因素胸痛的伴随症状,发病年龄与病史,青壮年:结核性胸膜炎、自发性气胸、心肌炎、心肌病、流行性胸痛等40岁以上:心绞痛、心梗、肺癌等病史:吸烟、生活方式、糖尿病、高血压、家族史等,胸痛的部位,固定有压痛:胸壁疾病沿一侧肋间神经分布:带状疱疹等胸骨后或心前区:缺血性胸痛、食管及纵隔病变等胸背部:胸主动脉夹层患侧腋前线、腋中线附近:气胸、胸膜炎等右下胸:肝胆疾病及膈下脓肿牵涉痛部位:心绞痛向左肩放射、也可向左颈或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疼痛 PPT 课件 文档 资料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6940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