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伯克段于鄢.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郑伯克段于鄢.ppt(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选自左传,郑伯克段于鄢,学习目标:1、感受文化美,体会时代背景2、品味语言美,落实文言词语3、欣赏结构美,流利朗读课文,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撰写。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与侧重解释春秋“微言大义”的公羊传、谷梁传并称“春秋三传”。列为儒家经典十三经.,作者:左传的作者,相传为春秋时鲁国史官左丘明。但由于文献不足,迄今尚无定论。,先秦著名的文学作品:左传不仅是我国最早最完备的编年史,也是先秦著名的文学作品,成为历代散文的典范。左传善于描写战争和记述行人辞令,记事条例清楚,叙述精确,详略合宜,委曲简洁;写人简而精,曲而达,婉而有致,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2、。常常是寥寥几句,就能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1)郑伯,指下文的郑庄公,是郑国的第三代国君。,二、解 题,郑 伯 克 段 于 鄢,主人公,事件,地点,(2)克,战胜,今有“攻克”、“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等用法。段,指下文的共叔段,即郑庄公的弟弟。,(3)于鄢,介词结构。鄢,地名,其地在今河南省鄢陵县境内。题目结构为介词结构后置句,给下面词语中划线的字注音,厌恶()共叔段()寤()生 亟()请 虢()叔 祭()仲 百雉()义暱()廪()延 自毙()滋蔓()缮()乘()颍()繄()阙()泄()施()及,w,w,q,gu,zhi,n,ln,b,gng,zh,z mn,shn,shng,yng,y
3、,ju,y,y,三、通假字:1、虢叔死焉,佗邑唯命佗,通“他”2、庄公寤生,惊姜氏寤,通啎,啎,倒着的意思3、谓之京城大叔大,通“太”4、大都不过参国之一参,通“三”5、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辟,同“避”,这是一对古今字。,6、无庸,将自及庸,通“用”7、无使滋蔓,无,通毋,副词。反过来,毋也可以通无。8、无生民心无,通毋,表示禁止的副词,是“不要”的意思。9、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帅,通“率”,率领10、寘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寘,通“置”,放置,11、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12、孝子不匮,用锡尔类,阙,通“掘”,即挖。,锡,通“赐”,赐给,四、古今义,1、先王之制,大都不过
4、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中五之一”和“小九之一”,应该分别是“中,五之一”和“小,九之一”,“五之一”和“九之一”也是古汉语中的一种分数表示法,意思是五分之一和九分之一2、子姑待之姑:古是暂且;今是父亲的姐妹3、可矣,厚将得众厚:古是土地广大;今与“薄”相对,五、词类活用,1、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惊”,使(姜氏)受惊,使动;“名”,名词作动词,命名,取名)2、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度,本来是名词,活用为动词,合乎法度3、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之,本来是代词,这里可以理解成活用为动词,放在能愿动词“欲”之后,义为“想这样做”。4、夫人将启之。启之,特殊动宾关
5、系,为之而启,为共叔段打开城门。动词5、段不弟,故不言弟不弟,不象一个当弟弟的。弟,做弟弟,6、既而悔之7、闻之,有献于公。8、尔有母遗,繄我独无,悔之,特殊动宾关系,为之而悔。动词,献,本来是动词,指献上,这里是用为名词,指献上的东西。,“遗”是一个动词,念wi,意为“赠送”,9.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10.公入而赋,隧,隧道,洞子,从“隧而相见”的行文来看,应该是用为动词,指挖隧道。,赋,名词作动词,指朗诵诗,六、文言文句式(一)省略句:1.省略主语(1)生庄公及共叔段。(2)爱共叔段,欲立之。(3)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2.省略谓语虢叔死焉,佗邑唯命。3.省略宾语(1)亟请
6、于武公,公弗许。(2)欲与大叔,臣请事之。,“唯命”,是“惟命是从”的省略,这里是省略谓语,亟,屡次。请,动词,后面省略了一个“之”,这个“之”指代的是立共叔段这件事。,“与”字后面有省略,省略了一个“之”,指的是国君之位。,(二)被动句,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除,这里表示被动,是没有任何标志的被动,倒装句:1、宾语前置(1)姜氏何厌之有?(2)敢问何谓也?,疑问代词“何”作宾语前置。“何厌之有”就是“有何厌”的意思,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问”字的宾语是“何谓”,何谓,所说的是指什么?,(3)君何患焉?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君患何焉”(4)其是之谓乎?,(3)君何患焉?(4)其是之谓乎
7、?,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君患何焉”,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是”代词,“之”复指宾语“是”“其谓是乎”,七、重要实词,2.多行不义必自毙。毙,倒下,摔跟斗,自己摔跟斗,不是死的意思。,1.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都,指都邑;城,指城墙,这是两个词。,3、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既,不久,这是一个表时间过去的词。既而,常一起连用。鄙,边邑,这是它的本意。今天我们常说“鄙人”、“鄙意”、“鄙见”,这个鄙是一个谦词,它的词义是从本义边邑引申而来的。在古代,边邑的人比都城的人地位、见识都要差一些,所以发展出这样的引申义。贰,两属,这里指既臣属于郑庄公,又臣属于共叔段。两属与专属是相对的。
8、凡专属于某,后又再属于某,就叫贰。,4、无生民心心,是想法、念头。5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甲,铠甲;兵,武器;卒乘,指战士;步兵叫卒,车兵叫乘当时,敲着钟鼓去进攻叫伐,而不用钟鼓,部队轻装前进,不让对方知道,叫袭。侵、袭、伐、攻,都是有区别的。,6、尔有母遗,繄我独无繄(y),句首语气词,表示仅有、唯有的意思。7、敢问何谓也?“敢”,是一个谦词,意思是说,以我这么低的地位,不该这么大胆、冒昧地发问。8、其谁曰不然。其,语气词,这里表示反问,意思是肯定。,八、一词多义,1虚词(1)焉:A姜氏欲之,焉辟害?B虢叔死焉,佗邑唯命 C君何患焉焉D心不在焉E羽毛齿革,则君地生焉F且焉置土石,(疑问副词
9、,怎么),(“于之”的合音,同时也是“于之”的合意。),(焉,于此,对这件事),(于此),(代词,相当于“之”),(在哪里),(2)为A孟尝君为相数十年B为人所讥C今做告之,反怒为D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3)诸A亮身率诸军攻祁山B公伐诸鄢C子闻诸,(动词。当,做),(介词,被),(句末语气词),(介词,因为,为了),(众,各),(之于),(之乎),2实词,(1)国A 国不堪,君将若之何B 大都不过参国之一(2)遗A 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也,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B 养虎遗患(3)厌A 姜氏何厌之有B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4)爱A 爱共叔段,欲立之B 不爱土地,重宝以致天下,2实词,(1)国A
10、国不堪,君将若之何B 大都不过参国之一(2)遗A 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也,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B 养虎遗患(3)厌A 姜氏何厌之有B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4)爱A 爱共叔段,欲立之。B 不爱土地,重宝以致天下,(国家),(国都),(赠送),(遗留),(饱,引申为满足),(讨厌,引申为嫌),(偏爱,疼爱),(吝啬),作业:熟读课文,填表格。,主要人物、身份关系和性格:结构 段落 序幕开端发展 高潮结局尾声,姜氏(母亲):,任性阴毒狡诈,共叔段(儿、弟弟、大叔):,不自量力妄自尊大有勇无谋,庄公(儿、兄长、国君):,老谋深算薄情寡义,庄公寤生,姜氏欲立共叔段,挑起了对君位的争夺。,庄公继位,姜氏
11、为共叔段请制,请京。,共叔段扩展势力,一直延伸到廪廷。,共叔段准备袭击郑都,姜氏为内应。,共叔段失败出奔共,庄公将姜氏安置于城颍。,颍考叔献计,庄公母子隧中相见。,这篇课文记叙了发生在公元前722年5月,郑庄公在鄢打败其弟共叔段的历史事件。全文结构完整,情节波澜起伏,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尤其是把郑庄公老谋深算的性格刻画得淋漓尽致。郑庄公先封叔段于京,又听任叔段“不度”,“命西鄙北鄙贰于己”,既而“收贰以为己邑”,最后“伐诸鄢”,有人认为表现了庄公的“仁慈”和“忍让”,有人却认为他是有意“养成其恶”。你是怎样看的?从“隧而相见”这件事,可以看出庄公什么样的性格特征?,感:皇族争夺皇位手足、父子相残的事例听得也实在很多,不足为怪的。巨利之争必是巨害吗!怪的是所谓纯孝之人居 然甘愿为如此之人的臣子!实在是“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啊!而且以己纯孝之心,施加并挽救庄公未泯的天性。佩服!佩服!真的是如道经所说:“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啊!,愿你今后喜欢读古文!,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6933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