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2).ppt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2).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2).ppt(3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在制作真核细胞三维结构模型活动中,根据细胞膜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用哪一种材料做细胞膜,更适于体现细胞膜的功能?,新课导入,那种材料更能体现细胞膜的功能特点?,塑料袋,普通布,弹力布,1.细胞膜是一层很薄的膜,是细胞这个生 命系统的边界。2.细胞膜能够控制物质的进出,让一部分物质通过,其他物质不能通过。3.细胞膜具有一定的伸缩性(通过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三种材料相比较,弹力布更能体现细胞膜的柔变性和一定的通透性。,生物膜的结构,第2节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一、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二、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实验:用500多种物质对植物细胞进行上万次的通透性实验,发现细胞膜对不同物质
2、的通透性是不一样的:凡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19世纪末“欧文顿实验”,材料,一、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不溶于脂质的物质,溶于脂质的物质,细胞膜,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化学分析表明:膜的成分主要是脂质和蛋白质。,20世纪初,科学家将细胞膜从哺乳动物的红细胞中分离出来,发现细胞膜不但会被溶解脂质的物质溶解,也会被蛋白酶分解。,材料,1925年荷兰科学家Gorter和Grendel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成单层分子。发现展开层后的脂单层面积是红细胞的表面积的2倍。,实验思考:从以上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材料,得出结论:细胞
3、膜中的磷脂是双层的。,空气,水,观察在水中的分布情况:,如果用丙酮提取人口腔上皮细胞中的脂质,铺成单分子层面积为S1,口腔上皮细胞的表面积为S2,则,A:S1=2S2 B:S12S2 C:S12S2,1.最初认识到生物膜是由脂质组成的,是通过对现象的推理分析还是通过膜成分的提取和鉴定?,从生理功能上入手,通过对现象的推理分析的。,思考与讨论,2.在推理分析得出结论后,还有必要对膜的成分进行提取、分离和鉴定吗?,有必要,通过鉴定能更准确地说明问题。,那为什么一开始不直接对膜的成分进行提取、分离和鉴定呢,当时的技术不能实现,?,3.磷脂是一种由甘油、脂肪酸和磷酸所组成的分子,磷酸头是亲水的,脂肪酸
4、尾部是疏水的。为什么磷脂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科学家如何从这一现象推导出“脂质在细胞膜中必然排列为连续的两层”这一结论?,磷脂分子的结构,亲水,疏水,因为磷脂分子的“头部”亲水,所以在水空气界面上磷脂分子是“头部”向下与水面接触,尾部则朝向空气一面。科学家因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恰为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才得出膜中的脂质必然排列为连续的两层这一结论。,材料4,细胞膜的结构的电镜照片,1959年罗伯特森(J.D.Robertsen)在电镜下看到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的三层结构。,提出假说:生物膜是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的三层结构构成的静态统一结构。,把生物膜描述为静态的刚性结构,这显然与膜功能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2 生物膜 流动 镶嵌 模型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6927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