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儒学0225 (2).ppt
《汉代儒学0225 (2).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汉代儒学0225 (2).ppt(5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二 汉代儒学,课程标准: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与天地君亲并位 的万世师表,立人定胜天学说的唯物思想家,光大儒家仁政学说的亚圣,下列人物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他们分别是谁?他们为儒学的创立和发展分别作出了什么贡献?,孔子,孟子,荀子,图说历史,应运而生,蔚然大宗,春秋,演变线索,魏晋南北朝,正统思想,遭到打击,西汉武帝,秦朝,战国,宋明,面临挑战,隋唐,新发展,明清之际,新体系理学,批判继承,构建起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儒学的兴起,背景:“焚书坑儒”批判,表现,罢黜百家太学的出现科举制的文化影响,汉代儒学,一、“焚书坑儒”批判二、罢黜百家(标
2、志)三、太学的出现(途径之一)四、科举制的文化影响(途径之二),一、焚书坑儒的批判,课堂探究11.和战国时期相比,秦的文化氛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1)变化: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生动活跃;秦朝时期:文化专制,死气沉沉。(2)原因战国时期尚未形成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度,各国纷争的局面造成了宽松的学术氛围。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创立,出于政治统一的需要,思想也走向专制。,秦始皇像,探究2 为什么儒学在秦朝时受到严厉打击?,儒生以古非今,抨击时政,不利于秦的统治。,探究3 为什么秦王朝不焚禁医药、卜筮、种树之书?,秦王朝焚书的目的是为了遏制知识分子的思想,而医学、卜筮、种树之书是实
3、用之学,对社会国家直接有益。,李斯,焚书坑儒,课堂探究 如何评价秦王朝的“焚书坑儒”的举措?(重点),(1)积极作用:“焚书坑儒”有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有利于巩固刚刚建立的政权,维护国家统一。(2)消极影响(占主导地位):“焚书坑儒”成为两千年来文化专制政策的开端;是对先秦思想文化成就的粗暴否定,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场浩劫。(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使儒学的发展走向低潮。,实质:是一种文化专制政策。,儒学兴起的表现;,(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二)太学的出现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三)科举制的文化影响儒家思想统治地位进一步强化;,汉武帝即位时面临的社会问题,
4、匈奴威胁,边患不止诸侯坐大,威胁中央土地兼并,豪强势大要解决这一系列问题,都迫切需要变汉初的“无为”为“有为”,那么,汉武帝该选择怎样的治国思想呢?,以思想统一巩固政治统一,尊儒,倡儒,起用儒者参政;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兴办太学儒学官方化和制度化兴办郡县学儒学在民间开始处于独尊地位,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前179前104年):广川(今河北景县)人,西汉哲学家和政治家。曾任博士、江都相及胶西王相。汉武帝朝举贤良文学之士,进“天人三策”,建议“诸不在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为武帝所采纳,形成“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治格局,为此后两千余年
5、间封建统治者所沿袭。,董仲舒,春秋繁露书影,下马陵,古地名,在今西安市和平门附近,本西汉董仲舒墓,一说汉武帝游宜春苑,曾在此下马,故称下马陵;一说董的信徒过此皆下马,因以为名。俗称虾蟆陵。辞海,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原因:,1)现实需要:2)用人政策:3)个人发挥:,汉武帝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鼎盛时期,但也面临着诸多问题,需要加强中央集权,以维护国家的统一。,汉武帝起用“贤良文学”的儒生,担任官职,以备咨询治国方略;,董仲舒对儒家思想进行发挥(把道家、阴阳家、法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使其更适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巩固: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够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关键是
6、()A.它是封建社会最进步的思想 B.历代都有信奉儒家思想的人做大官 C.它适应了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 D.它宣扬了仁政思想得到人民的拥护,C,材料一“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材料二 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故为人主之道,莫明于在身之与天同者而用之。材料三“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董仲舒像,理解历史,董仲舒春秋繁露,汉书董仲舒传,合作探究:,上述材料中包含了董仲舒的哪些观点?汉武帝为什么会接受他的主张?,材料四人之为人,本于天,天亦人之曾祖
7、父也,此人之所以乃上类也。人之形体,化天数而成;人之血气,化天志而仁;人之德行,化天理而义;人之好恶,化天之暖清;人之喜怒,化天之寒暑;人之受命,化天之四时。人生有喜怒哀乐之答(反应),春秋夏冬之类也。董仲舒为人者天,材料五 君为臣纲君臣义 父为子纲父子亲 夫为妻纲夫妻顺,1、提出“君权神授”与“天人感应”,从理论上解决了汉武帝国家“大一统”的需要,有利于巩固统治.(以思想的大一统巩固政治的大一统),加强君权的需要,中央集权的需要,缓和阶级矛盾的需要,2、提出“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3、发挥“仁政”,主张限田、薄敛、省役,轻徭薄赋,4、提出“三纲五常”,提倡孝道,稳定社会秩序的需要
8、,特点:以儒家思想为主,外儒内法,兼有道家、阴阳家等思想。(继承和改造了先秦儒学),思考:董仲舒的核心观点是什么?,宣扬“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拓展:董仲舒的儒学思想与春秋战国时期孔孟儒家思想的主要区别是什么?,他的思想宣扬皇帝是“代天治民”,神化封建统治,是带有神学倾向的儒学。,先秦之儒和董仲舒之儒的区别,论语,公羊春秋,仁、礼,天人感应,儒学,儒家、阴阳家、法家,批判时政,维护统治,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措施:,思想,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政治,起用文人儒士担任各级官吏,教育,兴办太学儒学官方化和 制度化命各郡县设学校,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统使儒学在民间开始处于独尊地位,3、影响:,
9、1)适应了汉武帝时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为其提供理论依据。2)结束了各学派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百家争鸣局面彻底结束),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3)确立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4)加强了对思想、文化、教育的重视,推动了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巩固:有人认为:就其实质而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秦朝的“焚书坑儒”是相同的。秦朝实行“焚书坑儒”,西汉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二者的根本着眼点是()A.压制知识分子B.区别对待古代文化C.完善法律机制D.加强君主专制统治,D,巩固: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中央集权的强化;思想控制的加强;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儒家以外各学派的消亡
10、A.B.C.D.,D,探究活动:1)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儒学的政策有何不同?2)导致不同的原因分别是什么?3)对儒学的发展各产生了什么影响?4)这两种政策又有何相同之处?,焚书坑儒,罢黜百家,秦刚刚统一;秦统治受到儒士攻击;,国力强盛;董发展儒学,适应了统治者的需要;,排斥、打击,尊崇,简单粗暴,倡导、劝勉、教化,儒学发展低潮,确立儒学的正统地位,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以思想统一巩固政治统一,文化专制,思想控制,维护国家大一统,有利国家统一,但钳制了人们的思想,不利于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什么?,中央集权的强化 思想控制的加强 大一统局面的形成,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汉代儒学0225 2 汉代 儒学 0225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6876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