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专题一第二课——儒学的兴起.ppt
《必修三专题一第二课——儒学的兴起.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三专题一第二课——儒学的兴起.ppt(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儒学的兴起,秦始皇,李斯,“焚书坑儒”批判,1、背景:,秦统一中国后,专制主义集权延伸到文化领域,文化成为政治权力的附庸(工具);一些儒生和游士引用儒学经典批评时政。,2、经过:,(1)焚书前213年,丞相李斯提出焚书建议并被秦始皇采纳;(2)坑儒秦始皇将460多名儒生坑杀于咸阳。,陕西渭南传说中的秦朝“焚书堆”遗址,“(愚儒)入则心非,出则巷议,夸主以为名,异取以为高,率群下以造谤。”李斯,丞相臣斯昧死言:古者天下散乱,莫之能一,是以诸侯并作,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之所建立。今皇帝并有天下,别黑白而定一尊。私学而相与非法教,人闻令下,则各以其学议之,入则心非,出则
2、巷议,夸主以为名,异取以为高,率群下以造谤。如此弗禁,则主势降乎上,党与成乎下。禁之便。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为什么儒学在秦时受到严厉打击?,儒学以古非今,抨击时政,不利于秦的统治,为什么秦王朝不焚禁医药、卜筮、种树之书?,秦王朝焚书的目的是为了遏制知识分子的思想,而医学、卜筮、种树之书是实用之学,对社会国家直接有益。,3、评价:,(1)其实质是一种思想文化专制政策;,(2)对加强专制
3、主义中央集权和维护秦朝的统一起了一定的作用。,(3)但其限制了思想学术的自由发展,摧残了人才,是对先秦思想文化成就的粗暴否定和一场文化浩劫,阻碍了社会进步和发展,使儒学的发展因此进入低潮。,和战国时期相比,秦的文化氛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1)变化:,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思想解放;秦朝时期死气沉沉。,(2)原因,战国时期尚未形成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度,各国纷争的局面造成了宽松的学术氛围。,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创立,出于政治统一的需要,思想也走向专制。,罢黜百家,1、背景:,黄老之说不能适应强化中央集权形势发展的需要;,汉武帝进一步拓展大一统事业;,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
4、术”适应这一要求。,(2)内容:,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禁绝与儒学相异学术的建议,确立儒学独尊的地位;,完成了罢黜百家,表彰六经的文化体制和文化政策的转变。,儒,儒,董仲舒(前179前104),广川(今河北景县)人,西汉哲学家和政治家。曾任博士、江都相及胶西王相。汉武帝朝举贤良文学之士,进“天人三策”,建议“诸不在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为武帝所采纳,形成“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治格局,为此后两千余年间封建统治者所沿袭。,材料一:“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材料三:“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必修 专题 第二 儒学 兴起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6867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