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课时训练(第四章_第2讲_种群的数量变化).doc
《必修三课时训练(第四章_第2讲_种群的数量变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三课时训练(第四章_第2讲_种群的数量变化).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2节 种群的数量变化课堂练习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自然界中的种群增长一般呈现出“S”型曲线的走势,在此增长趋势中()A种群的增长与自身密度无关B达到K值时种群数量不再变化C种群的增长受到环境因素制约D同一种群的K值始终保持固定2(2011安徽模拟)资源的合理使用能使产量最大化,又不影响资源的持久利用。自然种群增长呈“S”型曲线。K表示种群的最大值。N表示种群数量水平,根据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曲线上的点种群大小(KN)/K种群的增长量S1200.9018S2500.7538S31000.5050S41500.2538S51800.1018A环境阻力对种群增长的影响出现在S4
2、点之后B防治蝗虫应在蝗虫数量达到S3点之前进行C渔业捕捞后需控制剩余量在S3点D该种群数量的最大值(K值)应为2003下列关于“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的相关操作,正确的是()A培养用具必须经过严格的灭菌处理,培养液则不需灭菌B培养酵母菌时,必须去除培养液中的溶解氧C从瓶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不必摇匀培养瓶中的培养液D为了方便酵母菌计数,培养后期的培养液应先稀释再计数4右图表示野兔进入缺少天敌的某海岛后,几年来的种群增长情况。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A点时兔群数量较少,因而不存在生存斗争BB点时兔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CBC段兔群的种内斗争最激烈DDE段兔群的自然增长率最大5下图反
3、映了种群密度变化与环境因素的关系,据图分析错误的是()A若环境条件稳定,持续时间长,则足以使一种生物被竞争排除或食物条件、生活空间发生变化B若环境条件频繁变化,则常常不出现竞争排除现象C海洋和湖泊中浮游植物种类繁多,这是因为这些水体的环境因素较为稳定D自然群落中的竞争排除现象是有限的,这是因为自然环境总是不断变化的6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完成了A、B、C三组实验。定期对不同培养液中的酵母菌进行计数,分别绘制出酵母菌细胞数目变化曲线依次为a、b、c,见右上图。下列关于此图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三组的环境容纳量可能不同,B组的环境容纳量大B探究的课题可能是影响种
4、群数量动态变化的外界因素C三组的培养温度可能不同,A组的培养温度最适宜D三组的营养初始供给可能不同,C组营养初始供给最少7右图为种群数量增长曲线,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有望使K值提高BBC段种群增长率逐渐下降,出生率小于死亡率C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在生存斗争中被淘汰的个体数D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酵母菌的数量变化可用曲线Y表示8用牛奶瓶培养黑腹果蝇,观察成虫数量的变化,结果如下表:时间(天)15913172125293337成虫数(只)6102871131207270302327341根据表中数据,下列分析中错误的是()A果蝇在前9天种群数量增长缓慢,是
5、因为果蝇需要适应新环境B根据实验数据尚不能获得该环境下果蝇的环境容纳量C第2137天,成虫增长率的下降与种群密度的改变有关D实验的37天中,果蝇成虫数量呈“J”型增长9下图中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曲线增长(如图中甲);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曲线增长(如图中乙)。下列有关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A环境阻力对种群增长的影响出现在d点之后B若此图表示蝗虫种群增长曲线,防治害虫应在c点开始C一个物种引入新的地区后,开始一定呈“J”型增长D若此图表示草履虫增长曲线,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增长率为010下列四图中能正确表示某池塘鱼个体的平均增长量与种群密度关系的是()二、非选择题11(1
6、0分)某研究所对一个河流生态系统进行了几年的跟踪调查,请根据相关调查材料回答问题。(1)图1表示某种鱼迁入此生态系统后的种群数量增长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图2 A、B两图中能反映鱼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的是_。这种鱼在t2时期后,种群数量不再增加,其主要原因是_。在t1时该种群的年龄组成可能为_型。(2)一般野生动植物种群的数量控制在环境容纳量的一半(即K/2值),此时种群_最快,可提供的资源数量也最多,而又不影响资源的再生,当种群数量大于K/2值,种群的_将开始下降。所以在开发动植物资源时,种群数量大于K/2值时就可以猎取一定数量的该生物资源,而且获得的量_,当过度猎取导致种群数量小于
7、K/2值时,种群增长的速率将会减慢,获取的资源数量将减少,而且还会影响资源的再生。12(10分)酵母菌生长的最适宜温度在2030 之间,能在pH为37.5的范围内生长,在氧气充足的环境中主要以出芽生殖的方式快速增殖。大约每1.52小时增殖一代。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据此探究酵母菌种群在不同的培养液浓度和温度条件下种群密度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操作步骤如下:第一步:配制无菌马铃薯葡萄糖培养液和活化酵母菌液。第二步:利用相同多套装置,按下表步骤操作。装置编号ABCD装置容器内的溶液无菌马铃薯葡萄糖培养液/mL101055无菌水/mL55活化酵母菌液/mL0.10.10.10.1温度()5255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必修 课时 训练 第四 种群 数量 变化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6838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