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肿瘤1文档资料.ppt
《卵巢肿瘤1文档资料.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卵巢肿瘤1文档资料.ppt(6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卵巢肿瘤,卵巢肿瘤是妇科常见的肿瘤临床特点: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2050岁最为常见组织学形态复杂:因为卵巢的胚胎发生学有其特殊性,表现在:1、卵巢的组织结构具有潜在的富于发展的多能性;2、卵巢来自胚胎生殖嵴,男女同源,以后方分化;3、卵巢在胚胎发育时期和泌尿系统非常接近,部分中肾组织可迷路进入卵巢。至今无早期诊断方法、晚期疗效差、死亡率高。,根据病变在声像图的改变可分为:囊性、混合性、实质性肿块 并可根据其内部细节,反映其病变组织的大体结构,进而可判断其病理性质。,卵巢囊肿的临床表现:1、下腹不适感 2、盆腔肿物 3、月经紊乱 4、腹痛 5、压迫症状 6、恶病质,卵巢非赘生性囊肿的超声诊断 非
2、赘生性卵巢囊肿是生育年龄妇女卵巢增大最常见的原因,亦为常见的卵巢疾病,并非为真性的卵巢肿瘤,而是一特殊性囊性结构,可来自卵巢的卵泡或黄体(月经期、妊娠期及滋养细胞瘤),是一种潴留性囊肿,多能自行消失。此外,尚有造成内膜异位于卵巢内形成的巧克力囊肿、类瘤样的卵巢冠囊肿及输卵管积水等等。,一、卵泡囊肿 卵泡成熟后,移向卵巢边缘,成熟的卵泡长大至1.82.5cm,可以排卵。如果卵泡成熟后不破裂或闭锁,卵巢持续增大,使卵泡腔液体储留就会形成卵泡囊肿。多发生在生育期。卵泡囊肿外观如水泡,突出于卵巢表面,常为单发性,囊壁光滑,壁薄透明,内充满清亮的黄色液体。一般大小为13cm直径,偶可达56cm。此种囊肿
3、大多数无临床症状,逐渐自然吸收。,超声图像:卵巢内出现圆形无回声区,边缘清晰光滑,常突出于卵巢表面,内径13cm,很少大于5cm者,在定期随诊探测中,可见囊肿无回声区自行缩小或消失。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囊肿周围血管呈中等血流阻力。,纵切面:月经第16天,子宫上方见一单纯囊肿,直径约3cm,内含清亮液,二、黄体囊肿 黄体囊肿最为常见,在月经周期及妊娠期均可见到。正常黄体囊肿开始时直径仅1.21.7cm,以后逐渐消失。妊娠早期黄体继续增大而形成妊娠黄体囊肿,直径可达5cm大小,个别可增至10cm者,一般在妊娠3个月可自行消退。黄体囊肿发生破裂时,可引起腹痛及内出血,症状与异位妊娠破裂相似。但追问病史
4、,一般无停经史和阴道出血,尿妊娠试验阴性。声像图表现:卵巢内出现圆形无回声区,边缘清晰光滑,壁薄,常突出于卵巢表面,内径1.3cm,很少大于5cm者,在定期随诊探测中,可见囊肿无回声区自行缩小或消失。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囊肿周围血管呈中等血流阻力。,早孕可见胎囊,其上方见一小黄体囊肿,三、黄素化囊肿 是在病理情况下发生的,为滋养细胞疾患合并的一种特殊卵巢囊肿。由大量绒毛膜促性激素刺激引起,常为双侧性、多囊性,分隔,表面凹凸不平,壁薄,内含清亮液体,大小差异悬殊。常与滋养细胞疾病伴行,如葡萄胎患者5060合并黄素化囊肿。声像图表现:卵巢切面内出现圆形或椭圆形无回声区,多为双侧性,壁薄,边界清晰,亦
5、可呈分叶状。内有多房性间隔光带回声。囊肿大小不一,一般为35cm。随滋养层细胞肿瘤治疗后,囊肿可自行消退。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探及囊壁上存在的新生血管。,双侧卵巢内黄素化囊肿,四、多囊卵巢综合征 多囊卵巢综合征又称施李综合征,多见于1730岁妇女。为月经调节机制失常所致,是与内分泌有关的疾病。临床表现.(1)月经失调 主要表现为月经稀发/月经过少/和闭经.但少数也有表现为月经过多.(2)多毛和肥胖 体内雄激素过多,可表现为多毛和肥胖.其毛发分部有如男性化分布,入上唇,乳头旁,腹中线,肛门周围及四肢等部位有毛发增多,阴毛粗,浓而黑.不过有大约1/3的病人并无此表现.(3)不孕 患者诉不孕,主要与月经
6、失调和无排卵有关.妇科检查子宫可略小或正常大小,如合并子宫内膜增生过长或子宫内膜癌时,子宫可略增大。双侧卵巢可扪及,比正常大13倍,包膜厚,较坚韧。化验检查 血清FSH(卵泡刺激素)一般处于低水平.而LH(黄体生成激素)则偏高.lh/fsh3.血清睾酮水平升高,超声检查 多囊卵巢的声像图表现(1)卵巢体积增大.形态饱满,长径可以大于4cm,可以达到5cm.包膜明显增厚,回声增强.。(2)卵巢切面内可见数个大小不等的圆形无回声区,多数小于5mm,最大一般不超过1cm,卵泡之间互相挤压,排列杂乱无章,每一个切面数目多在10个以上。(3)经阴道超声检查可见卵巢髓质回声异常:a髓质面积增大,占据卵巢的
7、主要部分,卵泡被挤向卵巢周边。b髓质回声明显增强与卵泡形成明显对比。c 卵泡之间明显增强的髓质,似卵泡壁增厚,卵巢呈蜂窝状改变。d 有时可见陶氏腔和结肠旁沟少量积液所致的无回声区。多囊卵巢综合征超声诊断新标准:卵巢体积总面积及卵巢髓质面积比,卵巢髓质面积总面积(S/A)0.52可诊断为多囊卵巢诊断。,A、为耻骨联合上横切面示右侧卵巢内有多个圆形无回声区,B 为纵切面示子宫内膜及卵巢内多个圆形无回声区,卵巢囊性畸胎瘤,良性囊性畸胎瘤(成熟畸胎瘤)又称皮样囊肿,是最常见的卵巢肿瘤之一。占卵巢肿瘤的1020,占畸胎瘤的95以上。通常由2个胚层或3个胚层的多种成熟组织所组成。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305
8、0岁者占50以上,在儿童中也常见。无特异临床症状,如有囊肿蒂扭转或恶性者可出现症状。未成熟畸胎瘤又称恶性畸胎瘤,其发病率远较囊性者少,约占所有卵巢肿瘤的0.2。患者多为年轻妇女。肿瘤的良、恶性及恶性程度取决于组织分化程度,而不决定于肿瘤质地。,一、病理 良性囊性畸胎瘤直径一般在510cm,常为单侧,双侧占1017,肿瘤体积中等,圆形、长圆或不规则结节状,表面光滑,囊感。切下搁置后内含物凝固,逐渐变硬。切面为单房或多房,其中充满皮脂样物混合有毛发。内壁可厚薄不均,常突起结节,毛发由此而生,囊内还可有牙齿骨骼。良性畸胎瘤亦有实性者,但较少见。良性畸胎瘤恶变者约为5,多发生于绝经后妇女,任何一种组织
9、成分均可恶性而形成各种恶性肿瘤。恶性畸胎瘤的瘤体一般较大,呈实性或半实性。切面瘤组织质软如脑髓样,可见出血、坏死、脂类毛发等物。,卵巢囊性畸胎瘤特异声像图为:脂液分层。团状强回声,后方声衰减。斑片状、颗粒状强回声,后伴声影。充满瘤体均匀强回声。类肠道样强回声,后方声衰减,后缘不清,多切后扫查具球体感。卵巢囊性畸胎瘤声像图多变,其形成特征性声像图物质为:脂质、骨质、手发。,声像图与病理标木进行对照分析:脂液分层征是由脂样物和液体形成;细密排列的线状回声由毛发形成;团状强回声及声衰减由毛发团、脂质角化球形成;斑片状、颗粒状强回声后伴声影由肾质、牙齿类物形成;较小的肿瘤其内均匀强回声为充满脂质所致;
10、声像图形似肠道样强回声.后方衰减.完整形态显示不清多为较多毛发混杂于脂质中所致。,畸胎瘤实体解剖图,二、临床表现 一般无症状,肿瘤较大,压迫邻近器官,有蒂扭转的倾向。如发生蒂扭转则出现急腹症的临床表现。1、症状(1)下腹不适:(2)压迫症状:肿瘤压迫膀胱引起尿频、排尿困难,压迫直肠引起下坠感及大便不畅;(3)腹部 包块:肿瘤增至中等大时,常感腹胀或腹部扪及肿块,并逐渐长大,肿块边界清。(4)疼痛:肿瘤发生蒂扭转,破裂、感染或恶变时以腹痛为主,多为下腹痛,也可为绞痛。2、体征 腹部肿块:可于腹部触到大小不一的肿块,边界清晰。妇科检查更容易触及.,超声表现:肿瘤直径一般在5-10cm,园形,表面光
11、 滑,常为单房 内容物:主要含外胚层组织,包括皮肤、皮脂腺、汗腺、毛发,部分有牙齿及神经 组织,此外可见中胚层组织,如脂肪、软 骨等,内胚层组织少。,1、类囊型:囊壁较厚,内为密集而反光强的光点,2、“短线征”:囊内含粗重短光条,反光较强,散在分布或呈短条状平行分布。,3、面团征 脂类颗粒粘集在一起成一大光团或不规则光块,粘在内壁上,4、发团征(瀑布征)脂团内含发团,表现团上方为半弯月型反光强回声,后方衰减伴声影,有时团状物浮在液面上。,5、脂液分层征 囊内有液平面,上方为脂类物,下层为液体,脂液分层,6、难辨型 囊内物与肠管回声相似,混在肠管内容易漏诊,7、复杂性 囊内结构很复杂,可有光点,
12、脂液分层,强光块、发团征、面团征等,可为良性,但如果出现实性块区,则回声复杂多见于恶性畸胎瘤,声像图表现错综复杂,除一般卵巢囊肿特征外,具有一些特殊声像1、类囊型 肿瘤呈圆形或椭圆形,囊壁较厚,光滑,多为单房,内含密集光点,反光较强,囊内有时可见星花状光点悬浮于液性暗区中。这时可称“星花征”。推动和加压时弥散型分布的光点可随之移动。有时在底部可见薄层无回声带。2、面团征 囊内液性暗区中出现一个或数个反光强的光团,多为圆形,也可有不规则光块,是由毛发与皮脂裹成的团块,可附着于囊壁上或悬于液性暗区中。,纵切面 大囊肿,壁较厚而清楚,内含密集光点,其靠后壁处见一较大面团样反光强结构即面团征,3、囊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卵巢 肿瘤 文档 资料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6830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