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治疗PPT文档.ppt
《糖尿病的治疗PPT文档.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糖尿病的治疗PPT文档.ppt(1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一、糖尿病药物治疗二、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药物治疗三、糖尿病治疗新策略-手术治疗,2,一、糖尿病的药物治疗,3,2型糖尿病的发展过程,4,胰岛素抵抗与胰岛细胞功能紊乱,5,糖尿病药物治疗作用靶点,朱禧星.现代糖尿病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1-2.,磺脲类 相继问世一代、二代磺脲类双胍类-糖苷酶抑制剂餐时血糖调节剂 瑞格列奈噻唑烷二酮类餐时血糖调节剂 那格列奈GLP-1类似物DPP-抑制剂,1957年,1990年,1997年,2000年,2006年,2007年,6,7,药理作用:主要是通过减少肝脏葡萄糖的输出而降低血糖、增强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加强外周组织(肌肉)对葡萄糖的摄取可以使
2、HbA1c下降1%-2%有使体重下降的趋势可以减少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率防止或延缓糖耐量异常向糖尿病的进展,8,副作用胃肠道不适低血糖:单独使用不导致低血糖,与胰岛素或促胰岛素分泌剂联合使用时可增加低血糖发生的危险性罕见的严重副作用是诱发乳酸酸中毒,9,使用注意事项肾功能不全(血肌酐水平男性1.5mg/dL,女性1.4mg/dL或肾小球滤过率60ml/min/1.73m2)急性、慢性酸中毒心、肝、肺疾病,伴缺氧、酸中毒倾向严重感染、严重缺氧或接受大手术的患者妊娠在作造影检查使用碘化造影剂时,应暂时停用老年人使用时应更注意适应症、禁忌症、副作用,10,11,二甲双胍用药方法,12,
3、磺脲类药物与细胞膜磺脲类受体结合,影响钾离子通道 钾离子外流受阻,细胞去极化 钙离子内流 钙离子刺激胰岛素颗粒移动至细胞膜,并释放胰岛素,葡萄糖,ATP敏感的K+通道关闭,GLUT-2,胰岛素,Ca2+通道开放,胰岛素,葡萄糖,6-磷酸葡萄糖,葡萄糖激酶,去极化,细胞排颗粒作用,颗粒转位,K+通道关闭,糖酵解,K+,ATP,去极化,K+,磺脲类药物,磺脲类药物的受体,13,14,磺脲类药物表,副作用:低血糖:年老体弱,长效制剂用量偏大(对成年人的一般剂量对老年人即可过量)可发生严重低血糖,甚至死亡诱发低血糖的因素:进餐延迟,体力活动加剧,尤其二者兼有;药物剂量过大,尤其长效制剂,如优降糖。某些
4、药物增加低血糖的发生:阿斯匹林;贝特类降血脂药;丙磺舒、别嘌呤醇;酒精、H2阻滞剂、抗凝药;体重增加有肾功能轻度不全的患者,宜选择格列喹酮。,15,杨文英等.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04;20(4):附录.,16,杨文英等.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04;20(4):附录.,17,18,葡萄糖,ATP敏感的K+通道关闭,GLUT-2,胰岛素,Ca2+通道开放,胰岛素,葡萄糖,6-磷酸葡萄糖,葡萄糖激酶,去极化,细胞排颗粒作用,颗粒转位,K+通道关闭,糖酵解,K+,ATP,去极化,K+,磺脲类药物,磺脲类药物的受体,19,作 用 机 理 是 关 闭 胰 腺 b 细 胞 膜 上 ATP 敏 感 的
5、钾 离 子 通 道,抑 止 钾 离 子 从 细 胞 内 向 细 胞 外 流 动,使 细 胞 膜 去 极 化,细 胞 外 钙 离 子 向 细 胞 内 流 动,导 致 细 胞 内 钙 离 子 浓 度 增 加,从 而 刺 激了 胰 岛 素 的 分 泌。磺 脲 类 的 根 本 不 同 是:(如 图 所 示)在 b细 胞 膜 上的 结 合 位 点 不 同,格列奈类的作用机制,Inzucchi SE.JAMA 2002;287:36072.,20,作用机理:非磺脲类的胰岛素促泌剂,通过刺激胰岛素分泌降低餐后血糖吸收快、起效快和作用时间短的特点可降低HbA1c0.3%1.5%,此类药物需在餐前即刻服用,可单
6、独使用或与其它降糖药物联合应用(磺脲类除外)我国上市的有瑞格列奈、那格列奈和米格列奈副作用:可引发低血糖,单独应用时,低血糖发生较少,且多轻微,与二甲双胍合用时则需注意避免较重低血糖。低血糖的发生频率和程度较磺脲类药物轻。,21,22,23,作用:抑制碳水化合物在小肠上部的吸收,降低餐后血糖,进而改善空腹血糖可使HbAlc下降0.5%-0.8%可防止或延缓IGT进展为2型糖尿病,可能降低IGT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24,适应症:适用于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要食物成分和餐后血糖升高者副作用:胃肠道反应低血糖:单独服用本类药物通常不会发生低血糖;如果出现低血糖,治疗时需使用葡萄糖,25,禁忌症:对此药
7、呈过敏反应;肠道疾病:炎症、溃疡、消化不良;肾功能减退,血清肌酐2.0mg/dl;肝硬化;糖尿病伴急性并发症、感染、创伤、手术;酮症酸中毒;妊娠、哺乳;合用助消化药、制酸药、胆盐等可削弱-糖苷酶抑制的效果。,26,27,作用:主要通过促进靶细胞对胰岛素的反应而改善胰岛素敏感性降低空腹及餐后血糖;单独应用可降低HbA1c约1-1.5,与其他降血糖药合用,HbA1c下降更多马来酸罗格列酮可防止或延缓IGT进展为糖尿适应症:2型糖尿病,28,副作用:体重增加和水肿:是常见副作用,与胰岛素联合使用时更加明显低血糖:单独使用时不导致低血糖,但与胰岛素或促胰岛素分泌剂联合使用时风险增加近期研究提示此类药物
8、可能增加女性患者骨折的风险,29,注意事项及禁忌症:由于存在体液潴留的不良反应,已经有潜在心衰危险的患者应用该药物可以导致心衰加重,有缺血性心脏病者慎用或禁用在有心衰(纽约心衰分级II以上)的患者、有活动性肝病或转氨酶增高超过正常上限2.5倍的患者、以及有严重骨质疏松和骨折病史的患者中应禁用本类药物,30,因罗格列酮的安全性问题尚存在争议,其使用在我国受到了较严格的限制对于未使用过罗格列酮及其复方制剂的糖尿病患者,只能在无法使用其他降糖药或使用其他降糖药无法达到血糖控制目标的情况下,才可考虑使用罗格列酮及其复方制剂对于使用罗格列酮及其复方制剂的患者,应评估心血管疾病风险,在权衡用药利弊后,方可
9、继续用药,31,GLP-1 受体激动剂:艾塞那肽DPP-VI抑制剂:西格列汀长效胰岛素类似物:地特胰岛素,32,GLP-1受体激动剂以葡萄糖浓度依赖的方式增强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并能延缓胃排空、和通过中枢性的抑制食欲而减少进食量临床试验显示GLP-1受体激动剂可以使HbA1c降低0.5-1.0%GLP-1受体激动剂有显著的体重降低作用,单独使用无明显导致低血糖发生的风险 GLP-1受体激动剂的常见胃肠道不良反应,如恶心,程度多为轻到中度,主要见于刚开始治疗时,随治疗时间延长逐渐减少,33,DPP-IV 抑制剂通过抑制二肽基肽酶-IV 而减少GLP-1 在体内的失活,增加GLP-1 在
10、体内的水平。GLP-1 以葡萄糖浓度依赖的方式增强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临床试验显示DPP-IV 抑制剂可降低HbA1c 0.5%-1.0%DPP-IV抑制剂单独使用不增加低血糖发生的风险,不增加体重,34,二肽基肽酶-抑制剂(DPP-抑制剂),35,胰岛素,根据胰岛素的来源不同,可分三类:动物胰岛素人胰岛素人胰岛素类似物。根据起效时间、峰值时间和作用持续时间,可将胰岛素分为:超短效:如赖脯胰岛(IA)短效:如普通胰岛素(RI)中效:如中性低精蛋白锌胰岛素(NPH)长效:如精蛋白锌胰岛素(PZI)和甘精胰岛素预混胰岛素:通常是中效胰岛素和短效胰岛素按不同比例预先混合也有中效胰岛素和超短
11、效胰岛素按不同比例预先混合,36,37,不同类型胰岛素及其类似物制剂的作用特点,常用强化治疗方案:基础胰岛素餐时胰岛素基础胰岛素:中效或长效胰岛素制剂提供基础胰岛素(睡前和早晨注射中效胰岛素或每日注射12次长效胰岛素)餐时胰岛素:普通胰岛素或超短效胰岛素连续皮下胰岛素输注(胰岛素泵):基础胰岛素和餐时胰岛素需要量约为1:1预混胰岛素一般不建议在1型糖尿病患者中使用。胰岛素需要量:若无其他的伴随疾病,每日约为0.31.0 IU/kg有其他的伴随疾病时,如感染等,用量要相应增加儿童在生长发育时期需要量相对增加,38,39,1型糖尿病常用的胰岛素替代治疗方案,在T2DM病程早期,高血糖的糖毒性可抑制
12、细胞的胰岛素分泌,可采用短期的胰岛素强化治疗随着病程的进展,大多数T2DM患者需要补充胰岛素来使血糖得到良好的控制口服降糖药与中效或长效胰岛素或预混胰岛素联合治疗每日多次胰岛素注射治疗或连续皮下胰岛素输注治疗(胰岛素泵治疗)严重胰岛素抵抗时需要使用较大量的胰岛素为加强对血糖的控制或避免体重明显增加,可酌情联合应用增加胰岛素敏感性的药物或-糖苷酶抑制剂,40,原则与一般成人糖尿病相似控制标准应个体化、避免低血糖:老年人对低血糖耐受差,后果严重,治疗中重点是避免低血糖发生,而非强化治疗控制血糖;血糖控制标准应遵循个体化原则,可略宽于一般人。选择口服降糖药时,应注意以下事项:老年人随年龄增长多器官功
13、能减退,注意了解器官功能,伴肾、心、肝功能不良者,忌用二甲双胍;有心功不全者避免使用噻唑烷二酮类药物。避免首选作用强且作用持续时间长的磺脲类降糖药如格列本脲等,以避免低血糖。可选择-糖酐酶抑制剂,或小剂量作用温和或半衰期短的胰岛素促分泌剂,根据血糖变化逐渐加量。,41,开始口服药治疗时,患者是否肥胖是主要的考虑因素,超重和肥胖者首选二甲双胍治疗。诊断时HbA1c9%者,可以开始口服药联合治疗或使用胰岛素。多数使用胰岛素治疗者,待高血糖控制后,可转为口服药治疗。应积极根据血糖和HbA1c水平及时调整药物的剂量和种类,以期在诊断后的六个月内达到HbA1c的目标当血糖控制不佳,HbA1c在9-10%
14、或更高的水平,应主要加强对FPG的控制并根据FPG调整用药;当FPG改善,HbA1c 7%时,如FPG控制满意,应加强餐后血糖监测和加强餐后血糖控制的措施。调整药物治疗方案前,应充分考虑以下因素:患者是否可能严格控制饮食及进行运动治疗;患者对当前药物治疗的顺应性如何;是否存在感染、应激等情况。,42,当经过精细调整,多种口服药联合治疗HbA1c仍7.0mmol/l时,应开始胰岛素治疗。口服药物失效后,可开始口服和胰岛素的联合治疗:可保留口服药物,常用的起始胰岛素治疗方案是睡前加上基础胰岛素(中效或长效胰岛素),根据FPG的监测结果调整胰岛素的用量。也可以采用预混胰岛素在早餐前和晚餐前注射,根据
15、空腹和晚餐前血糖调整胰岛素用量。如基础胰岛素或预混胰岛素和口服药的联合治疗方案不能使血糖得到满意控制,应建议患者到综合医院内分泌科进行胰岛素的强化治疗(基础胰岛素+餐前胰岛素治疗方案),43,2型糖尿病治疗程序图,44,二、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药物治疗,甘肃省人民医院 郭茜2011年03月23日,中国糖尿病控制现状,达标情况,在一项针对中国30家三甲医院的研究中,有88.5%的患者没有达标平均空腹血糖7.9 mmol/L平均餐后血糖11.1mmol/L 平均HbA1C 7.5,中国:88.5%的糖尿病患者没有达标!,潘长玉 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2005年5月第25卷第3期,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治疗
16、,糖尿病的并发症,急性并发症 酮症酸中毒 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 乳酸性酸中毒 感染,慢性并发症 大血管病变 微血管病变 神经病变 眼底其他病变 糖尿病足,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治疗,诊断糖尿病时:18%患者已伴有视网膜病变17%患者已伴有心血管病变13%患者已伴有反射消失12%患者已伴有足背动脉搏动消失4%患者已伴有蛋白尿(0.25g/l),糖尿病的治疗目的,预防并发症发生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治疗,1.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在糖尿病患者的发生率高达5080,近年来糖尿病发病率的不断升高,其发病也不断增长。临床上以下肢对称
17、性肢体麻木,疼痛,蚁走感,烧热感,手套或袜套样感为主,甚至严重的可导致溃疡、坏疽,甚至截肢。,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治疗,1.1 改善神经营养药物,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奥德金IPOs)含多种生 理性成分,即各种电解质以及寡糖、核酸衍生物、低分子多肽等有机物质。作用机制:肌醇磷酸寡糖,可以激活细胞膜上的I型葡萄糖载体(GLUT1)促进细胞外的葡萄糖进入细胞内,激活丙酮酸脱氢酶从而活化糖的有氧氧化通路,能促进细胞对氧和葡萄糖的摄取及利用,使局部病理性增高的乳酸和丙酮酸降低,纠正组织酸中毒,改善细胞能量状态,从而改善其功能和合成代谢。,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治疗,1.1 改善神经营养药物,奥德金治疗组治疗
18、前后,自发肢痛和麻木明显改善,统计学中是有显著性意义的(P0.01)感觉减退和发冷改善明显,相差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肱二头肌反射改善在统计学中有意义(P0.05);,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治疗,1.2 改善神经微循环药物,前列地尔脂微球载体制剂(lipo-PGE1,曼新妥)是将前列地尔封入直径为0.2um的脂微球中,利用脂微球载体特性,将药物运送到病变部位实现靶向治疗的特性。从而发挥前列地尔扩张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红细胞变形能力和抑制氧自由基、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抑制平滑肌细胞的增殖,防止动脉硬化等药理作用。并且由于脂微球的 包裹,减少前列地尔在肺部的灭活,降低 了药物对血管壁的刺激
19、作用,大大 降低了药物的不良反应。,药物:前列地尔,载体:脂微球,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治疗,1.2 改善神经微循环药物,症 状 转 归1-3天:冷感改善,静息痛改善7天:皮肤颜色改善15天:溃疡处新生肉芽组织30天:溃疡明显缩小,麻木感明显改善4060天:溃疡基本痊愈,袜套感基本消失,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治疗,1.2 改善神经微循环药物,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研究中观察到,同时期的糖尿病肾病患者均有降低肌酐和尿蛋白的作用,其中早期糖肾组蛋白尿下降47%,中期组蛋白尿下降42%,晚期组蛋白尿下降20%。并且用药后6个月随访尿蛋白无明显回升。多项研究得出,前列地尔可有效改善肾血流量,降低肌酐,降低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糖尿病 治疗 PPT 文档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6821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