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m血细胞形态精选文档.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lm血细胞形态精选文档.ppt(10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血细胞的生成 血细胞的发育规律 各系血细胞的形态特点 骨髓象中类似细胞的鉴别,一、血细胞的生成、发育规律及形态特点,多能造血干细胞 多能造血祖细胞 成熟细胞 幼稚细胞 原始细胞,1.血 细 胞 的 生 成,多能造血干细胞:高度自我更新的能力 多向分化的能力 存在于骨髓,脐带血,原始细胞 幼稚细胞 成熟细胞 早幼 中幼 晚幼粒细胞系列 原粒 早幼粒 中幼粒 晚幼粒 粒细胞红细胞系列 原红 早幼红 中幼红 晚幼红 红细胞 单核细胞系列 原单 幼单 单核细胞巨核细胞系列 原巨 幼巨 巨核细胞淋巴细胞系列 原淋 幼淋 淋巴细胞 原浆 幼浆 浆细胞,血细胞的成熟过程,骨髓穿刺,2.血细胞的发育,胞体大小
2、 大 小(巨核、早幼粒例外)胞核大小 大 小(巨核例外)核仁 有 无 染色质 细致 粗糙 核形 圆形 椭圆形 肾形 杆状 分叶胞浆量 少 多(淋巴细胞例外)染色 深蓝 变浅,甚至变红(淋巴细胞例外)颗粒 无 有(红系例外),血细胞的发育规律,原始细胞与成熟细胞比较,胞体大胞核大核染色质细致有核仁胞浆深蓝胞浆常无颗粒浆量少,原始细胞的特点:,粒细胞系列 红细胞系列 单核细胞系列 淋巴细胞系列 浆细胞系列 巨核细胞系列,3.血细胞的正常形态学特征,要求:学会区分幼稚细胞和成熟细胞,胞体直径10-20m,圆形或类圆形。胞核较大呈淡紫红色,圆形或类圆形,居中或略偏位。核染色质呈细颗粒状,排列均匀,如薄
3、沙分布,无浓集。核仁2-5个,较小,清楚,呈淡蓝色。胞质量较少,呈透明的天蓝色或深蓝色,胞质内多无颗粒。,原粒细胞型,原粒细胞II型,根据颗粒有无等特征将原粒细胞分为型和II型:型为典型的原粒细胞,胞质中无颗粒;II型除具有型的特点外,胞质中有少许颗粒。,胞体直径12-25m,较原粒细胞大,圆形或椭圆形,有时可见瘤状突起。胞核大,呈圆形椭圆形或一侧凹陷,核常偏于一侧或位于中央。核染色质开始聚集,较原粒细胞粗,核仁清晰可见。胞质内含有数量不等,大小形态不一的紫红色嗜天青颗粒。,早幼粒细胞,胞体直径10-20m,圆形。胞核椭圆形,一侧开始为扁平或略凹陷,其凹陷程度与假设圆形核直径之比常小于1/2,
4、核常偏于一侧,呈紫红色。核染色质聚集呈索块状,核仁常无。胞质量多,呈淡红、淡蓝色;内含细小,大小较一致的淡紫红色中性颗粒。,中性中幼粒细胞,胞体直径15-20m,较中性中幼粒细胞略大,圆形。胞核与中性中幼粒细胞相似。胞质内满布粗大,大小一致,橘红色的嗜酸性颗粒。,嗜酸性中幼粒细胞,胞体直径10-15m,比中性中幼粒细胞略小,圆形。胞核椭圆形,轮廓不清,核染色质较模糊。胞质及核上内含有少量粗大,大小形态不一的深紫红色嗜碱性颗粒。,嗜碱性中幼粒细胞,粒细胞胞质中四种颗粒的鉴别,中性晚幼粒细胞,胞体直径10-16m,胞核明显凹陷呈肾形、马蹄形、半月型,其凹陷程度与假设圆形核直径之比为1/23/4。核
5、常偏于一侧,核染色质粗糙呈小块,出现副染色质,核仁消失。,嗜酸性晚幼粒细胞,胞体直径10-16m,胞质内充满嗜酸性颗粒。其他方面基本同中性晚幼粒细胞。,嗜碱性晚幼粒细胞,胞体直径10-14m,胞核呈肾形,轮廓不清,胞质内及核上可见嗜碱性颗粒。,中性杆状核粒细胞,胞体直径10-15m,胞核凹陷更加明显,与假设圆形核直径之比大于3/4,形态弯曲呈粗细均匀的带状。核染色质粗糙呈块状,副染色质明显、透亮,核两端钝圆呈深紫红色。,嗜酸性杆状核粒细胞,胞体直径11-16m,胞核与中性杆状核粒细胞相似,胞质中充满嗜酸性颗粒。,嗜碱性杆状核粒细胞,胞体直径10-12m,胞核呈模糊杆状,胞质内及核上有少许嗜碱性
6、颗粒。,中性分叶核粒细胞,胞体直径10-14m,胞体呈圆形,胞核分叶状,常分为2-5叶,叶与叶之间有细丝相连或完全断开。胞质丰富,呈淡红色,浆内充满中性颗粒。分叶核粒细胞和杆状核粒细胞的另一种划分标准是核桥(即核最窄处小于最宽处的1/3)。,嗜酸性分叶核粒细胞,胞体直径11-16m,胞体直径胞核多分为两叶,胞质内充满嗜酸性颗粒。,嗜碱性分叶核粒细胞,胞体直径10-12m,胞核可为3-4叶或分叶不明显,胞质内及核上有少许嗜碱性颗粒。,粒细胞系列,胞体圆形颗粒和胞核有明显的变化规律,原粒,早幼粒,中晚幼粒,原红细胞,胞体直径15-25m,圆形或椭圆形,边缘常有瘤状突起。胞核圆形,居中或偏于一侧,核
7、染色质呈紫红色颗粒状,核仁1-3个。胞质少,深蓝色且不透明,有油画蓝感,核周常形成淡染区,胞质中无颗粒。,早幼红细胞,胞体直径10-18m,圆形或椭圆形。胞核圆形,居中或稍偏位,核染色质浓集呈粗颗粒状,核仁模糊或消失。胞质量比原红细胞稍增多,为不透明蓝色或深蓝色,胞质内无颗粒。瘤状突起和核周淡染区仍可见。,中幼红细胞,胞体直径8-15m,圆形。胞核圆形,居中,占细胞1/2。核染色质凝聚成条索状或块状。核仁完全消失。胞质量多,无颗粒。由于血红蛋白形成增多而嗜碱性物质逐渐减少,胞质呈不同程度的嗜多色性(蓝灰色,灰红色)。,晚幼红细胞,胞体直径7-10m,圆形。胞核圆形,占细胞1/2以下,核染色质凝
8、聚呈紫黑色的团块状(称为碳核),胞质量多,淡红色或灰红色,无颗粒。,成熟红细胞,胞体平均直径7.2m,呈双凹圆盘状,无核,胞质淡红色,中央部分为淡染区。,红细胞系列,胞体、胞核 圆形胞浆有明显的变化规律胞浆中无颗粒,原单核细胞,胞体直径14-25m,圆形或不规则,有扭曲、折叠,有时可有伪足。胞核圆形,稍凹陷或不规则,可有折叠、扭曲。核染色质疏松纤细,呈细丝网状,为淡紫红色。核仁1-3个,大而清楚。胞质较其他原始细胞多,呈灰蓝色不透明毛玻璃样,其中可有空泡,颗粒无或少见。,幼单核细胞,胞体直径15-25m,圆形或不规则,有时可有伪足。胞核常不规则,呈扭曲、折叠状,或有凹陷切迹。核染色质开始聚集呈
9、丝网状,核仁有或消失。胞质增多,呈灰蓝色不透明,可见空泡和细小紫红色的嗜天青颗粒。,单核细胞,胞体直径12-20m,圆形或不规则,常可见伪足。胞核不规则,常呈肾形,马蹄形,或S形等。核染色质疏松,可呈条索状,小块状。胞质量多,呈灰蓝色半透明毛玻璃状。胞质内可见细小,分布均匀的紫红色颗粒,胞质内常有空泡。,单核细胞系列,胞体、胞核较大且不规则胞浆较丰富、灰兰色胞核染色质疏松,原始淋巴细胞,胞体直径10-18m,圆形或类圆形。胞核圆形或类圆形,核膜厚,核染色质细致呈颗粒状,核仁1-2个,清楚,染成淡蓝色。胞质很少,淡蓝色,无颗粒,近核处可有一透明区。,幼淋巴细胞,胞体直径10-16m,圆形或类圆形
10、。胞核圆形或类圆形,核仁模糊或消失,核染色质较原淋细胞粗。胞质少,淡蓝色透明,偶有少许嗜天青颗粒。,淋巴细胞,(1)大淋巴细胞:胞体直径12-15m。胞核椭圆形,常偏于一侧;核染色质致密均匀呈深紫红色;核仁消失。胞质较多,呈清澈的淡蓝色,常有少许嗜天青颗粒。(2)小淋巴细胞:胞体直径6-9m,圆形或类圆形。胞核类圆形或有小切迹;核染色质紧密呈大块状,核仁消失。胞质量极少,呈淡蓝色,常无颗粒。,淋巴细胞系列,胞体、胞核小 胞浆量少,原浆细胞,胞体直径12-25m。圆形或椭圆形。胞核圆形,占胞体的1/2以上,偏位或居中;核染色质呈粗颗粒网状,染呈紫红色;核仁2-5个。胞质量多,呈深蓝色、不透明,有
11、核旁淡染区,无颗粒,可有空泡。,幼浆细胞,胞体直径12-16m。常呈椭圆形。胞核圆形,常偏位;核染色质较原浆细胞粗,染呈紫红色;胞质丰富,呈深蓝色、不透明,常有空泡及核旁半月形淡染区,偶有少许嗜天青颗粒。,浆细胞,胞体大小不一,直径8-15 m。常呈椭圆形。胞核圆形、较小,占胞体1/3以下,核常偏位;核染色质聚集呈块状,副染色质呈淡红色形似龟背状,少数呈车轮状;胞质丰富,呈深蓝色、不透明,有泡沫感,有时胞质均呈红色或胞质边缘呈红色。常有空泡及核旁半月形淡染区,偶有少许嗜天青颗粒。,浆细胞系列,胞核圆形、偏位胞浆丰富、深兰色、核旁淡染区、泡沫浆,原巨核细胞,胞体直径15-30um,圆形或不规则.
12、胞核较大,圆形或不规则,常有凹陷,折叠,胞核1-2个;核染色质粗,排列紧密,分布不均匀,染成紫红色;核仁2-3个,常不清晰,呈淡蓝色.胞质较少,呈深蓝色,无颗粒,常可见指状胞质突起,细胞周边常有血小板附着.,幼巨核细胞,胞体直径30-50um,常不规则.细胞核形态不规则,有重叠或扭曲,呈肾形或分叶状;核染色质颗粒粗,排列紧密,常无核仁.胞质较丰富,深蓝或淡蓝色,近核处出现少许细小的淡紫红色颗粒而使胞质呈淡红色,常有伪足状突起,有时细胞周边可有血小板附着.,颗粒巨核细胞,胞体直径40-70um,有的可达100um以上,常不规则.胞核巨大.胞质丰富,胞质中充满大量细小的紫红色颗粒而呈淡红色.周边可
13、有少许血小板附着.,产血小板巨核细胞,胞体直径40-70um,有时可达100um,胞核巨大且不规则.核染色质呈团块状,胞浆极丰富,淡红色,颗粒可聚集呈蔟.胞膜不清晰,其内外侧常有聚集的血小板.,裸核巨核细胞,胞核同产血小板巨核细胞.产生血小板巨核细胞的胞浆解体后,释放出大量血小板,仅剩一细胞核,故称为裸核巨细胞.,血小板,星形,圆形或椭圆形,无细胞核,胞质淡蓝色或淡红色,中心部位有细小,分布均匀的紫红色颗粒.由于血小板具有聚集性,故骨髓片中的血小板常成堆存在.,巨核细胞系列,胞体、胞核巨大且不规则胞浆量、颗粒极丰富,4.骨髓象中类似细胞的鉴别,骨髓象中有许多相似的细胞,分类时存在着一定困难,在
14、熟练掌握各种细胞形态的基础上,重点把握它们的区别要点,才能正确划分其归属。下面介绍常见类似细胞的鉴别。,原始粒细胞与原始红细胞的鉴别,原始红,原始粒细胞、原始淋巴细胞、原始单核细胞的鉴别,单核细胞与中性中幼粒细胞的鉴别,中幼红细胞、浆细胞、淋巴细胞的鉴别,形态上不典型细胞的划分造血细胞发育过程是连续的,阶段的划分是人为的,可以看见介于两个阶段的“过渡型”细胞。通常细胞质和细胞核的发育之间是彼此同步的,但有时也可能速度不同,称为“核浆发育不平衡”。,一般认为无论胞核或胞质,凡出现下一阶段细胞特征的细胞,应归为较成熟阶段的细胞;极难鉴别介于两个系统之间的细胞,在正常情况下如介于浆细胞与幼稚红细胞之
15、间的细胞,可划分为红细胞系;介于淋巴细胞与幼稚红细胞之间的细胞,在骨髓象中归为红细胞系,在外周血则归为淋巴细胞。对于实在难以确定类型的细胞,可列人“分类不明细胞”,出现较多时,可通过电镜、细胞化学染色、免疫学等方法弄清类别。,血细胞的形态受涂片制备和染色的影响较大,在识别细胞时须与同一张涂片上的其他细胞作比较,切不可把单个细胞从其涂片上孤立起来,或机械地与图谱上的典型细胞相比较;同时,应根据细胞各方面的特征全面综合分析,不可单凭个别特征下结论。,定义:是一种以细胞形态学为基础,结合运用化学反应的原理,对血细胞内的各种化学物质,作定性、定位、半定量分析的方法,二、血细胞化学染色,辅助疾病的诊断和
16、细胞系列的判断不同细胞系列,其所含的化学物质各有不同。血细胞在病理情况下,其化学物质成分及含 量会发生改变。,血细胞化学染色的作用,过氧化物酶染色(POX)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NAP)酯酶染色(SE、NSE)铁染色,血细胞化学染色(P274),粒细胞及部分的单核细胞质内的颗粒含有过氧化酶,此染色用于急性白血病类型的鉴别诊断(急粒和急淋)急粒强阳性(随着细胞成熟,阳性逐渐增强。)急单阴性、弱阳性 急淋阴性,1.过氧化物酶(POX)染色,碱性磷酸酶主要存在于成熟阶段的中性粒细胞(分叶及杆状核),其他均阴性。报告形式为阳性率及积分。增加:细菌性感染、急淋、再障、淋巴瘤减少:慢粒、急粒、恶组、M
17、DS,2.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染色,辅助鉴别急性白血病细胞类型(急粒和急单)特异性酯酶:急粒呈阳性(M3强阳性)非特异性酯酶:急单呈阳性,加NaF抑制 急淋、急粒呈阴性或阳性,加NaF不抑制,3.酯 酶 染 色,特异性酯酶染色(SE),急粒阳性,M5,急单NaF抑制,急粒NaF不抑制,非特异性酯酶染色(NSE),骨髓铁分为细胞外铁、内铁减少:缺铁性贫血增加:铁粒幼红细胞性贫血,4.铁 染 色,骨髓外铁染色,骨髓内铁染色,急性白血病常见细胞化学染色,急淋 急粒 急单POX+NAP SE+NSE+NSE+NaF 不抑制 抑制,缺铁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二、常见血液学疾病(P28
18、6),(一)缺铁性贫血,缺铁性贫血(IDA)是由于体内贮存铁缺乏不能满足正常红细胞合成血红蛋白的需要而发生的贫血。缺铁的主要原因:人体摄入铁的量不足;需铁量增加;铁吸收障碍;铁丢失过多。,第一节 贫血的检验,临床表现:贫血一般临床表现皮肤和粘膜颜色苍白、疲乏无力、头晕耳鸣、眼花、记忆力减退等贫血,还可见指甲凹陷、匙状甲、舌炎、口角炎、胃炎、粘膜萎缩、胃酸缺乏、皮肤干燥、头发脱落和干燥、少光泽;儿童则有体格及智力发育受影响、异食癖、厌食、对各种感染抵抗力减低等表现。,血象,1.轻度贫血时,血红蛋白下降,红细胞计数可正常,红细胞形态大致正常或仅有极轻度的异形。严重贫血时,红细胞大小不一,以小为主,
19、中心淡染区扩大,可出现环形红细胞,呈典型小细胞低色素性变化。2.网织红细胞计数可轻度增高,一般为2%3%。严重贫血时,可出现有核红细胞和异形红细胞。3.白细胞和血小板大致正常。寄生虫感染引起的缺铁性贫血可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骨髓象,1.有核细胞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2.红系增生明显,粒红比值减小,以中、晚幼红细胞增生为主,各阶段幼红细胞体积偏小,胞质量少,边缘不整齐,呈锯齿状,着色偏碱,细胞核偏小染色质粗糙紧密,染深紫红色,晚幼红细胞核可固缩成炭核,因胞质的发育落后于胞核,呈核老质幼的变化。,骨髓象,3.粒系细胞比例相对减低,各阶段比例及细胞形态大致正常。4.巨核细胞和血小板大致正常。,细胞化
20、学染色 骨髓涂片铁染色 细胞外铁显著减少可为阴性;细胞内铁减少,幼红细胞中铁小粒减少且着色浅淡。,铁代谢的检查 1.血清铁蛋白测定 降低 2.总铁结合力 升高 3.转铁蛋白饱和度测定 降低 4.红细胞游离原卟啉 增高,总结:由于储存铁缺乏使Hb减少所引起的贫血临床表现:贫血血象特点: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MCV、MCHC、MCH 均)骨髓特点:幼红细胞呈幼浆老核改变铁代谢:骨髓铁、血清铁、铁蛋白均,与铁粒幼细胞性贫血鉴别诊断铁粒幼细胞性贫血:由于血红蛋白在幼红细胞线粒体内的合成发生障碍,铁利用不良导致血红蛋白合成不足而引起的贫血。,1.血象 铁粒幼细胞性贫血可呈低色素性变,或是正常红细胞与小细胞
21、低色素性红细胞两种同时并存而呈双相性。2.骨髓象 与缺铁性贫血一样呈增生性贫血的特点,红系增生,以中、晚幼红细胞为主,粒红比值降低,但铁粒幼细胞性贫血部分幼红细胞可有类巨幼样改变,出现核固缩或双核、胞质伴有空泡等异常。,3.铁粒染色 铁染色显示内外铁均显著增高,可见环形铁粒幼细胞。4.其他 血清铁、血清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均增高,总铁结合力降低。另外,铁粒幼细胞性贫血对铁剂等一般的抗贫血治疗药物无效。,由于各种原因使红细胞过度破坏,超过骨髓代偿能力所致的一组贫血。临床表现:贫血、黄疸、脾肿大等血象:Hb、网织红细胞骨髓象:红系明显增生,多染性红细胞易见其他检查:生化指标异常,红细胞寿命缩短等
22、,(二)溶血性贫血(HA),溶血性贫血骨髓象,(三)巨幼细胞性贫血,概 述 巨幼细胞性贫血(MA)是由于维生素B12和(或)叶酸缺乏或其他原因导致DNA合成障碍所致的贫血。常见的叶酸和维生素B12缺乏的原因为摄入不足和吸收障碍。,临床表现:,巨幼细胞性贫血一般起病缓慢,除具有贫血的一般症状外,可出现舌炎症状如舌痛及舌质发红,检查可见舌乳头萎缩,还可出现一系列神经系统症状如手足麻木、感觉障碍、行走困难以及嗜睡、精神错乱等症状。,血象:1.红细胞数比血红蛋白量减少更为明显,为大细胞不均一性贫血。成熟红细胞体积大小不等,以大红细胞为主,中心淡染区缩小甚至消失。并可出现椭圆形大红细胞、染色质小体、Ca
23、bots环、嗜多色性红细胞、幼红细胞等异常形态红细胞。2.白细胞正常或降低,中性粒细胞体积偏大,可出现分叶过多的核右移现象,偶见幼稚粒细胞。3.血小板正常或减少,可见巨大血小板。,巨幼细胞性贫血血象,巨幼细胞性贫血血象,1.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2.红系增生显著,分裂象多见,粒红比值降低。可见各阶段巨幼红细胞,巨幼红细胞比值常10%,该细胞体积比同阶段的正常幼红细胞增大,核染色质相对细致疏松,胞质丰富,胞核的发育明显落后于胞质发育,呈现核幼质老的发育不平衡现象。,骨髓象:,3粒系细胞比例相对减低,中幼粒细胞以后阶段可见巨幼变,以巨晚幼粒细胞、巨杆状核粒细胞多见,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可见分叶核过多的现象。4巨核细胞数量大多正常,可见巨幼变和分叶过多的形态改变。血小板偏少,可见大型血小板。,骨髓象:,巨幼红细胞,1.血清VitB12及叶酸含量测定结果减低。2.诊断性治疗 每日用叶酸200g或维生素121g治疗10天,有效则可确认为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其他检验,谢谢!,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6820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