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生活幼儿行为观察记录与分析.ppt
《一日生活幼儿行为观察记录与分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日生活幼儿行为观察记录与分析.ppt(5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一日生活幼儿行为观察记录与分析,主讲:邵小佩 博士 硕士生导师 副教授重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QQ:349843253TEL:13677644595,掌握观察、谈话、记录等了解幼儿的基本方法。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怎样观察,为什么观察,什么是观察,内容提要,一、什么是观察?,(一)观察的含义 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孔子论语1、视其所以:感官层面的观察看、听、触摸2、观其所由:认知层面的观察了解3、察其所安:情感层面的观察理解,观察是研究者通过感官和辅助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自然状态下的客观对象进行感知、记录,并对观察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获得结论的过程。看、听、记、思 案例
2、:被拔出的小苗 案例: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观察笔记:被拔出的小苗,活动区活动时,李丹站在窗前观看着花盆,她拔下了一棵刚发芽的小豆苗,高兴地跑到我面前说:“老师,你看看,冰冰种的豆子长出苗了。”她身后跟着好几个小朋友,吵吵嚷嚷地说:“谁让你揪的?”“你一揪,它就会死的,李丹最坏了。”我蹲下身问她:“你为什么要揪下来呀?”她眨着大眼睛对老师说:“我是想让你们看看,看完了我再把她种上。”说完,她转身走到植物角,往刚才的花盆里埋这棵豆苗。”,教师看到的、听到的,由于李丹种的豆子没长出来,却发现冰冰种的豆长出了小苗,产生了好奇,把它拔了出来,想让老师和小朋友分享她新奇的发现,却受到“理性”小朋友的责备
3、。通过李丹说:“我再把它种上”的天真的话语和行为,说明了她不懂得一棵植物拔出来后不能再成活的道理。这是一个多么天真、幼稚、可爱的孩子啊!,教师想到的,因此,我没有责怪李丹,而是帮她一起把这棵受伤的小豆苗种上,浇上水,对小朋友说:“这棵小豆苗还带着根呢,我们多喂它喝点水,把它救活吧!”今后还应注意带孩子们来浇水,呵护这棵小豆苗,引导幼儿观察这棵埋进去的小豆苗的变化、与其它豆苗相比是否有不同。,教师的做法,(二)观察的种类,1、根据观察的对象不同: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 2、根据观察的情景与条件的不同:自然观察与实验室观察3、根据观察者不同的参与身份:现场参与性观察与非参与性观察 4、根据观察是否有目
4、的和计划:随机观察与系统观察5、根据观察的性质、结构及观察过程控制程度的不同:正式观察与非正式观察,6、依据对观察内容方面的不同要求:系统观察与局部的个别观察。7、根据观察记录方式和对所观察行为的选择控制程度的不同:叙述性观察、取样观察与观察评定 美国的艾温和布什纳尔在儿童行为的观察设计与策略一书中对观察法作了这样的分类。,二、为什么观察?,教育为本,观察先行陶行知思考:假如你骑车在路上忽然发现车子骑不动了,你会怎么办?假如孩子们都在户外游戏,你发现有一个孩子没有加入到游戏当中去,你会怎么办?观察分析判断决策,(一)帮助教师了解幼儿,观察不应该因某种理论和观点而展开并使其符合某种理论和观点,而
5、应该将其作为帮助观察者更好地了解幼儿及其需要的起点。英里德尔-利奇著,潘月娟,王艳云译.观察:走进儿童的世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了解幼儿的发展水平、现有经验、需要和兴趣、个性特点、学习特点等。案例:年青教师组织的艺术活动案例:一教师组织的科学活动“眼中有孩子、心中有孩子”案例:小班纸箱游戏,(二)为确定教育内容、制定教育计划提供依据,发现教育活动的“生长点”,确定新的活动主题;寻找幼儿的“兴趣点”,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教育活动方向。观察是重要的教师行为之一,是教师为幼儿提供适宜而有效的教育的前提之一。案例:坏爸爸,好爸爸,(三)观察的结论可以增加保教的有效性,观察幼儿是教师了解幼儿学
6、习与发展特点和需要的主要途径,是教师有效地选择与组织教育活动的前提基础,也是教师不断反思和成长的源泉。小人国中幼儿的探索行为案例:车下取球记,观察时应思考,看到、听到、感受到的“幼儿表现”说明了什么?当你在进行教育活动准备时,观察到的“幼儿表现”对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准备有什么意义?观察到的“幼儿表现”是否提醒你改变甚至更换教育活动内容、形式、手段?,三、怎样观察,对儿童的认识首先是由观察构成的,教师必须善于在儿童的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过程中,在游戏、参观、体息时间内观察儿童,而且善于把观察结果转变或体现为对儿童施加个别影响的方式和方法。苏霍姆林斯基,(一)有目的的观察,带着问题去观察,案例:对一位
7、教师两天游戏中观察行为的跟踪记录与访谈 讨论:从访谈中分析该幼儿教师观察中有什么问题?视频:幼儿园中的打人事件和小人国中的打人事件,(二)需具有相关的理论知识,分析:一个8个月大的婴儿,妈妈把勺子递给他,而他不断重复着扔掉勺子,然后看着妈妈把勺子捡起来。那么这些动作意味着什么呢?案例分析:两位教师的观察实录比较案例:角色游戏各年龄段的特点及观察指导资料:角色游戏和结构游戏观察角度,(三)需掌握基本的观察与记录的方法,1叙述性观察,叙述性观察(描述性观察)(非正式观察、开放式观察)叙述性观察是在日常生活中自然状态下,用描述和记叙性的语言记录观察对象的动作、对话和行为,从中得出对幼儿个体或群体的认
8、识。根据观察记录的目的要求及效果的不同,描述观察法又可分为四种类型:日记描述法、轶事记录法、连续记录法和实例描述法。,(1)日记描述法,日记描述法是指研究者在较长的时间阶段内,反复观察幼儿的行为,持续地记录变化,记录新的发展和新的行为。既可以记录儿童的一般发展状况,也可以侧重观察记录幼儿发展的某个特定方面,是一种纵向的观察描述,主要用于研究儿童的成长和发展,简称“日记法”。,日记描述法记录内容,(1)确认并记载观察对象的年龄,观察时间、观察地点、观察对象所处的环境。(2)观察记录该婴儿或幼儿的发展、变化和新的行为。每次记录内容应不同于以前的记录。观察者可以参与婴幼儿的活动,在参与中观察记录孩子
9、的反应。如果观察者不参与活动,亦可通过旁观记录所见所闻。(3)观察记录婴幼儿的行动时,观察者须抓住他们的表情,如轻微地皱眉或微笑的嘴唇。案例:一位母亲的婴儿成长日记二则,日记描述法的优点和不足,优点:对观察对象描述得很生动、细致。不足:(1)观察对象缺乏代表性,观察易带主观倾向性。(2)观察的案例有限,较难概括出一般。(3)记法需长时间持续记录,比较费时费力。,(2)轶事记录法,轶事记录法是观察、记录那些观察者认为有价值、有意义的被观察者的典型行为或异常行为等资料或信息。轶事记录案例,轶事记录要求,(1)在观察到某一轶事后要迅速作记录,以便保证记忆的新鲜感和记录的真实性。(2)尽量记下中心人物
10、的行动和所说的话。同时记下这一环境中与他相互交往的人物的反应。(3)记录中应尽可能包括环境、时间、行为的简洁描写。(4)尽量准确地记录幼儿谈话的用词用句。如果确实无法全部记下来,可记下每句话的关键词或词组,并用标点符号加以标明。之后如能记起便立即补上。附:轶事记录的五个“W”(5)尽量做到观察记录的客观、真实和完整。,轶事记录法的优点和不足,优点:能及时捕捉幼儿的表现。不足:没有系统的描述,不能表现幼儿的纵向发展线索。练习:床下取鞋,(3)连续记录法,连续记录法是在一定的时间范围或阶段内,如半小时、一小时、几小时,甚至半天、一天等,作持续不断的观察记录。观察者要按自然发生的顺序详尽地描述行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一日 生活 幼儿 行为 观察 记录 分析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6770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