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二图、表、线题解题技法.ppt
《【第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二图、表、线题解题技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二图、表、线题解题技法.ppt(4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题型解读坐标曲线是借助数值变量函数关系来分析生命活动规律的一种方法,通过曲线的变化趋势和意义,揭示出生物体结构功能、生理代谢、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的关系等方面的本质特性。,2.解题方法(1)识标:认识坐标图中横纵坐标的含义,理解二者之间的关系,准确联系教材相应的知识点,是解题的前提。(2)明点:明确曲线中特殊点的含义,包括起点、终点、顶点、转折点、交叉点等,是解题的基础。(3)析线:分析曲线的走向和变化趋势,揭示曲线变化的原因和含义,全面解读曲线展示的变化过程,是解题的关键。析线的重点是发现纵坐标与横坐标之间的关系,如果是多条曲线的坐标图,首先要分别揭示其变化规律,然后找出彼此之间的联系和
2、区别,进而分析多条曲线之间差异产生的原因。最后在正确理解的基础上作出全面的解答。,(2010黄冈中考)依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表示血液流经人体组织细胞氧气含量变化B.图曲线AB段表示肺完成一次吸气过程C.图B点显示此时某绿色植物没有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D.图曲线表示某人的呼吸频率是20次分钟,【试题剖析】选B。本题通过四幅坐标曲线图考查人体的气体交换、呼吸运动和呼吸频率以及植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知识。(1)识标:图中纵轴为O2含量,坐标曲线表示的是血液中O2浓度随气体交换变化的规律。图横轴为时间,纵轴为肺内气压与外界气压的差,坐标曲线表示的是呼吸运动过程中肺内气压的变化规律。图
3、横轴为光照强度,纵轴为CO2吸收的相对值,坐标曲线表示的是植物体CO2相对吸收量随着光照强度变化的规律。图横轴为时间,纵轴为肺容量,坐标曲线表示的是人体呼吸运动的通气量和呼吸频率。,(2)明点:根据识标的结果,图和图分别有三个关键点,图中的A、B、C三点,肺内气压与外界气压的差值均为0,即肺内压等于外界气压,此时气体既不入肺,也不出肺,处于呼气或吸气完成瞬间的状态;图的A点,光照为0,CO2吸收相对值为负值,即此时植物处于仅释放二氧化碳的状态,B点CO2吸收相对值为0,表示此时植物吸收的二氧化碳量与释放的二氧化碳量相同,C点CO2吸收相对值为正值,说明此时植物吸收的二氧化碳量大于释放的二氧化碳
4、量。,(3)析线:图中O2的含量呈上升的趋势,在人体循环系统中,肺泡处的气体交换使血液中的氧含量升高,组织处的气体交换使血液中的氧含量下降,因此此处的气体交换是在肺泡中进行的。图中AB段肺内气压低于外界气压,气体入肺,是吸气的过程;BC段肺内气压高于外界气压,气体出肺,是呼气的过程。AC是一次完整的呼吸过程。图中的B点恰好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平衡,并不是没有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图曲线显示了20秒内进行了9次呼吸运动,那么一分钟的呼吸运动次数应该是(6020)9=27,即呼吸频率为27次/分钟。,1.(2010菏泽学业考)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玻璃温室里进行植物栽培实验,并在一晴天对室内空气
5、中的CO2浓度进行了24小时测定,下列曲线能正确表示测定结果的是(),【解析】选C。本题通过坐标曲线图考查对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理解与应用。(1)识标:图中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CO2浓度。坐标曲线表示的是CO2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2)明点:根据识标的结果,应确定从0点到6点,由于无光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CO2浓度会逐渐升高,6点到18点,由于光合作用吸收消耗CO2,故其浓度逐渐下降,18点到24点,由于太阳降落,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其浓度又会逐渐升高。,(3)析线:CO2浓度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强度有关。植物的光合作用只有在有光的条件下才能进行;呼吸作用有光无光均可进行。白天光合作用
6、旺盛,能够吸收消耗呼吸作用释放出的CO2及外界空气中的CO2,故白天光合作用进行时,温室中的CO2浓度会逐渐降低,夜晚由于无光,只进行呼吸作用,CO2浓度会逐渐升高。对比题目四幅图,只有C图能正确反映温室内CO2浓度的变化。,2.(2011衢州学业考)为了解茶树的生长规律,某科研机构选择了乌牛早、浙农117号和龙井43号三种均生长了一年的盆栽茶树进行光合作用的研究。实验在二氧化碳浓度保持恒定、水分适宜的同一温室内进行,并用科学仪器测出三个茶树品种的单位叶面积内有机物的积累量,实验结果如图甲所示,同时记录温室内的温度,如图乙所示。请分析回答:,(1)由图甲可知,三个茶树品种的单位叶面积内有机物积
7、累量的高峰都出现在_(填具体时间),说明此时植物的_作用最强,制造的有机物最多。(2)综合分析图甲和图乙的实验数据,你认为该实验的结论是_。,【解析】本题考查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1)识标:图甲横坐标为时间,纵坐标为单位叶面积内有机物积累量(相对);图乙横坐标为时间,纵坐标为温度。(2)明点:除起点和终点外,图甲的三条曲线均有一个关键点,即在上午10点左右,单位叶面积内有机物积累量最多。图乙有一个关键点,大约在16点左右,温度最高。(3)析线:图甲在10点前,单位叶面积内有机物积累量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增多;10点后,单位叶面积内有机物积累量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减少。图乙在16点前,温度随着时
8、间的推移逐渐升高,16点后,温度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下降。,从图中可以看出,三种茶树都在上午10:00左右时,单位叶面积有机物积累量最多,通过推理,说明此时植物的光合作用最强。综合图甲和图乙,10:00时光合作用最强,此时温度约为35,由此可以推断出茶树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为35。答案:(1)10:00 光合(2)茶树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为35,3.(2010深圳学业考)如图中甲、乙、丙三条曲线分别表示食物中三种营养物质在消化道中的变化情况,读图并填空:,(1)图中曲线乙表示_的消化。(2)从图中看,淀粉最终在_中被彻底消化分解成葡萄糖。(3)葡萄糖被吸收进入血液后,导致血糖超过正常含量,刺激体内的
9、感受器,引起激素调节,_的分泌增加,使血糖含量下降,维持在正常水平。,【解析】本题考查有机物在消化道中的消化过程。(1)识标:横坐标为消化道的不同部位,纵坐标为食物成分的含量。(2)明点:除起点和终点外,甲曲线有两个关键点,食物成分含量在左侧转折点停止减少,在右侧转折点继续开始减少;乙、丙曲线各有一个关键点,食物成分在转折点处开始减少,但是乙的转折点比丙要靠前。,(3)析线:甲曲线最先下降,表示该物质在消化道中最先被消化,根据所学基础知识,该物质为淀粉,淀粉在口腔中可以被初步消化;然后是乙曲线开始下降,表示该物质是蛋白质,蛋白质在胃内开始被初步消化;丙曲线最后下降,表示该物质是脂肪,脂肪在小肠
10、中被消化。可以调节糖代谢,使血糖含量下降的激素是胰岛素。答案:(1)蛋白质(2)小肠(3)胰岛素,1.表格题主要的类型(1)通过表格用文字描述生物特征、实验步骤方法或生命实验现象。(2)通过表格数据说明实验结果、生理变化过程等。(3)通过表格与坐标曲线图或柱形图相结合,考查对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能力。,2.解题方法:解题关键在于从表格中获取有用的信息,重点做好三方面的审题。(1)审标题:标题对答题起到提示、导向作用。把握住标题,就圈定了答题的范围,明确了解题方向。(2)审表格:表格及数据是得出结论或反映问题的主要依据。要特别重视数据的变化。对图表中的数据进行横向与纵向的比较,找出其中的隐含条件,获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二轮专题复习 二轮 专题 复习 题解 技法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6758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