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第八章肾脏的功能文档资料.ppt
《生理学第八章肾脏的功能文档资料.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理学第八章肾脏的功能文档资料.ppt(15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一)肾单位和集合管,第一节肾脏的结构特点及血液循环,一、肾的基本结构,肾单位,肾小体,肾小管,肾小球,肾小囊,近曲小管,降支粗段,髓袢细段,远曲小管,升支粗段,近球小管,远球小管,肾单位是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滤液(原尿),滤过,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 分泌与排泄,终尿,降支细段升支细段,近髓肾单位,皮质肾单位,皮质肾单位:水代谢(猪 85%)近髓肾单位:尿浓缩(羊 70%),动物水代谢越强,其皮质肾单位 数越多。反之则近髓肾单位数多。,(二)球旁器(近球小体):主要分布在皮质肾单位,1.近球细胞:是一种牵张感受器,能够分泌肾素2.致密斑:远曲小管液钠离子浓度感受器3.球外系膜(间质)
2、细胞:吞噬功能,(三)集 合 管,收集多个肾单位远曲小管的尿液,将尿液输送至肾盂。,二、肾血液循环特征,1、血液供应极丰富:1200ml/min 占心输出量的1/5 1/4 左右。,2、血液分布不均:皮质 94%;外髓 5-6%;内髓 1%3、形成两次毛细血管网:,(一)肾的血供特点,腹主动脉,下腔静脉,肾动脉 肾静脉叶间动脉 叶间静脉弓形动脉 弓形静脉小叶间动脉 小叶间静脉入球小动脉肾小球毛细血管网 肾小管毛细血管网 出球小动脉,*肾小球毛细血管内血压较高,有利于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内的血压 较低有利于肾小管的重吸收。,(二)肾血流量的调节,1、自身调节:使肾血流量与肾脏
3、泌尿机能相适应。,动脉血压:80-180 mmHg,肾血流量相对恒定。,“肌源学说”:,血管平滑肌紧张性,血管口径,血流阻力,动脉血压 180 mmHg 平滑肌已达收缩极限,80 mmHg 以下,180 mmHg以上:*肾血流量随动脉血压的变化而变化。,肾交感N,近球细胞,肾素,血管紧张素,肾血管 收缩,肾血流量,NE E血管紧张素血管升压素,前列腺素 NO,(+),(),2、神经体液调节,紧急情况下,通过神经体液的作用,肾血流量减少,全身血液重新分配,保证心、脑等器官的血供,“移缓济急”。,在一般的血压变动范围内,肾脏依靠自身调节来保持肾血流量相对稳定,维持正常的泌尿机能.,第二节 尿的生成
4、过程,1.肾小球的滤过2.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 3.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和排泄,一、肾小球的滤过功能,(一)有效滤过压(effective filtration pressure,EFP),EFP=动力 阻力,EFP=(肾小球毛细血管压+囊内液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囊内压),EFP=肾小球毛细血管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囊内压),*毛细血管压:(1)压力较高 6.0kP(45 mmHg)(2)入球端与出球端几乎相等,*囊内压:1.3kP(10mmHg),*血浆胶体渗透压:入球端:3.3kP(25mmHg)出球端:4.7kP(35mmHg),入球端 EFP=45(25+10)=10
5、(mmHg),出球端 EFP=45(35+10)=0,*在血液流经肾小球毛细血管时,不断生成滤过液,血浆蛋白浓度就会逐渐增加,血浆胶体渗透压也随之升高。因此,有效滤过压也逐渐下降。当有效滤过压下降到零时,就达到滤过平衡,滤过便停止了。,比较组织液的形成*组织液的生成和影响因素:有效滤过压=(毛细血管压+组织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静压力)。有效滤过压0时则有组织液生成,否则组织液被重吸收。,原尿:肾小球滤液,除蛋白质含量极少外,其它成分与血浆基本一致,渗透压与酸碱度也相似,是血浆的超滤液。小管液:进入肾小管的原尿。终尿:小管液在流经肾小管和集合管时,经过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与分泌
6、作用最终形成终尿。,(二)肾小球滤过率与滤过分数,1、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单位时间内(min)两肾生成的超滤液量。50kg 猪 100ml/min,一昼夜超滤液量=144L,2、滤过分数(filtration fraction,FF),肾小球滤过率与肾血浆流量的比值。,正常值:0.18 0.20,表明:流经肾脏的血浆约1/5形成原尿。,滤过率=有效率过压Kf,Kf:滤过系数(滤过膜的面积 及其通透性的状态),(三)滤过的结构基础(滤过膜),1、滤过膜的组成 filtration membrane A.肾小球毛细 血管内皮 B.基 膜 C
7、.肾小囊脏层 上皮细胞,2、滤过膜的通透性,(四)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2)面积,2、有效滤过压(1)肾小球毛细血管压,(2)囊内压:输尿管结石、肿瘤压迫等,(3)血浆胶体渗透压:,3、肾血浆流量:,主要影响滤过平衡的位置,只有从入球小动脉端到滤过平衡这一段才有滤过作用。滤过平衡越靠近入球小动脉端,有效滤过面积就越小,肾小球滤过率就低。,肾血浆流量加大,肾小球毛细血管内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上升速度减慢,滤过平衡就靠近出球小动脉端,肾小球滤过率将随之增加。,二、肾小管与集合管的重吸收,重吸收:小管液中的物质通过小管上皮细胞进入管周毛细血管血液的过程称为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一)、肾小管与集合
8、管的转运方式,1、被动转运:,2、主动转运:,原发性主动转运 继发性主动转运,同向转运 cotransport:是指两种物质与细胞膜上的同向转运体 结合,以相同方向通过细胞膜的转运;,逆向转运 antiport:是指两种物质与细胞膜上的逆向转运体又称交换体结合,以相反方向通过细胞膜的转运。,各种物质重吸收部位,部位 水的重吸收近曲小管 65-70%髓袢 10%远曲小管 10%集合管 10-20%,各种物质的重吸收全部:葡萄糖,氨基酸大部:67%水,Na+,K+,Cl-,85%HCO3-部分:硫酸盐,尿素,尿酸部分:Na+,Cl-,水部分:Na+,HCO3-,水部分:水,钠盐,尿素,(二)几种主
9、要物质的重吸收,1、Na+、Cl、H2O的重吸收,(1)近球小管前半段:Na+的重吸收机制:Na+和葡萄糖同向转运 泵 漏模式(pump-leak model)H+-Na+交换水被动重吸收(与体内是否缺水无关),葡萄糖,泵,泵,泵,泵,(back-leak),小管液,血 液,近球小管后半段:Na+主要与Cl-一同通过细胞旁路被动重吸收。,(2)髓袢升支粗段:“Na+:2Cl:K+同向转运模式”Na重吸收是主动转运,Cl-和K+是继发性主动转运。水不被重吸收(小管液低渗)。在尿液的浓缩与稀释机制中起重要作用,远曲小管后段和集合管:,含两类细胞:主细胞和闰细胞 闰细胞:主要分泌H+主细胞:重吸收钠
10、和水,分泌钾,(Na+主动重吸收),*在远曲小管和集合管水的重吸收量随着体内水的出入情况而变化,受抗利尿激素调节。*Na+、K+的转运受醛固酮的调节。,2、HCO3 重吸收 80 85%在近球小管重吸收 以CO2的形式进行的,3、K+的重吸收,67%在近球小管重吸收。是一个主动过程。,K+是唯一既可被肾小管重吸收,又能被分泌的离子。,4、葡萄糖的重吸收(重要),在近球小管全部重吸收。继发性主动重吸收。与Na+同向转运密切相关。,近端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有一定的度。,血糖 160 180 mg%100ml,尿中见糖,肾糖阈:尿中不出现葡萄糖时的最高血糖浓度。,葡萄糖吸收极限量:约300 mg/m
11、in,同向运转体的结合位点达饱和时,葡萄糖吸收极限量,5、其它物质的重吸收,蛋白质的重吸收:,滤液中微量蛋白质,肾小管上皮细胞吞饮作用,重吸收,三、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与排泄,分泌:肾小管上皮细胞通过新陈代谢,将所产生的物质排入到小管液中去的 过程。,排泄:肾小管上皮细胞将血液中某种 物质直接排入到小管液中去的过程。,1、H+的分泌:,(1)在近曲小管:通过H+Na+交换分泌H+,每分泌一个H+,即有一个 NaHCO3重吸收回血液。H+的分泌是肾脏排酸保碱的过程。,(2)在远曲小管和集合管,闰细胞(暗细胞)分泌 H+逆电化学梯度的主动转运,2、K+的分泌,在远曲小管和集合管K+的分泌与Na+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理学 第八 肾脏 功能 文档 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6744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