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S系列生化分析仪临床培训资料文档资料.ppt
《GS系列生化分析仪临床培训资料文档资料.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S系列生化分析仪临床培训资料文档资料.ppt(16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纲 要第一章:基础篇第二章:仪器篇第三章:操作、临床应用篇第四章:评估生化分析仪分析性能 的主要指标 第五章、常见结果异常模式及原因分析,1.1 根据反应装置的结构分类1.1.1连续流动式 也叫管道式分析仪,其特点是通过比例泵将标本和试剂注入到连续的管道系统中,在一定的温度下,在管道内完成混合,保温,比色测定,信号放大,运算处理,最后将结果显示并打印出来。1.1.2离心式 将样品和试剂分别置于转盘相应的凹槽内,当离心机开动后,受离心力的作用,试剂和样品相互混合发生反应,经适当的时间后,各样品最后流入转盘外圈的比色槽内,通过比色计检测。,1、自动生化分析仪的分类,基础篇,1.1.3干片式 主要是
2、采用干化学方法,将发生在液相反应物中的反应,转移到一个固相载体上,利用反射光分光检测系统进行检测的一类仪器。1.1.4分立式 目前临床实验室所用的大部分分析仪都属于此类,GS系列全自动生化仪属于分立式结构,所谓分立式,是指模拟手工操作的方式设计仪器并编排程序,并以有节奏的机械臂操作代替手工,各环节用转送带连接起来,按顺序依次操作,完成检测 及数据分析。,基础篇,1.2 根据自动化程度分类 可分为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和半自动生化分析仪。GS系列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属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1.3 根据同时可测定项目分类 可分为单通道和多通道二类,GS系列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属于多通道生化分析仪。1.4 根据分析
3、系统试剂开放程度分类 可分为封闭系统和开放系统,GS系列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属于开放系统。,基础篇,GS系列生化仪:是将生物化学分析过程中的取样、加试剂、样本、去除干扰、混合、保温反应、自动监测、数据处理、打印报告及实验后的清洗等步骤进行自动化连续操作的仪器;GS系列生化仪通过对人体体液(血液,尿液,脑脊液)的定性、定量的分析来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GS系列生化仪最小反应体积150ul,在200ul250ul之间最佳.(半自动最小反应体积在1000ul以上);实时反应曲线,全过程监测;,2、GS系列全自动生化仪体外诊断设备的基本特点,基础篇,优化的防交叉污染程序,可按项目或样本顺序进行测试;开放试剂
4、,客户可以选择进口或国产试剂;同时应用主、副波长,消除样本本身带来的干扰;样本测试数据的编辑、查询、统计;手工输入其他非测试项目结果,打印综合报告单,内置多种打印模版供用户选择;,基础篇,3、生化分析仪的定量分析原理,3.1 吸收光谱法 除特种蛋白外的大部分临床生化项目,配以相应的试剂,均可利用吸收光谱法在生化分析仪上进行测定 比色分析理论 Lamber-Beer 定律 A=lg(I0/I)CL I0:入射光强度 I:透过光强度:摩尔吸光系数 C:溶液浓度 L:比色杯光径,基础篇,Lamber-Beer 定律的意义为:某溶液的吸光度等于该物质的吸光系数、浓度 C 和光径 L(cm)的乘积,当光
5、径不变时,浓度和吸光度成正比,这是生化分析仪利用吸收光谱法进行定量测定的基础.:在特定条件下,一定波长的光,光径为1.00cm时,通过所含吸光物质的浓度为1.00mol/L时的吸光度。L:GS系列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比色杯光径为0.5cm。Lamber-Beer 定律成立的前提条件是:(a)被吸收光为单色平行光;(b)待测定溶液为稀溶 液。,基础篇,3.2 比浊法 透射比浊法主要测定光线通过溶液混悬颗粒后的光吸收或光散射程度的一类定量方法。生化分析仪上常用的方法为透射比浊法。测定过程与比色法类同,大部分特种蛋白,如载脂蛋白类(apoAI,apoB 等)、补体类(C3、C4 等)、免疫球 蛋白类(I
6、gG,IgM 等)等,配以相应的试剂,可利用此法在GS系列生化分析仪上进行测定。3.3 紫外可见光是光学式定量分析的基础,波长从 200nm-400nm 的电磁辐射,称为紫外光,波长从 400nm-760nm 的电磁辐射,称为可见光。临床生化分析一般的工作波长(340800nm),属于紫外可见光。,基础篇,4、生化分析测定方法分类,4.1 终点法 是基于反应达到平衡时反应物的吸收光谱特征及其吸收强度的大小,对物质进行定量分析的一种方法。终点法反应进行得很彻底,全部被测物都转变成被监控的产物,反应液的吸光度不再增加(或降低),且反应前后吸光度的增加(或降低)量与被测定物的初始浓度成正比。终点法又
7、分为一点终点法和二点终点法4.2 两点法:在特定的反应段内,反应速度与被测物浓度的一次方成正比,由于被测物在不断的消耗,因此整个反应速度在不断的减小,表现为吸光度的增加(或降低)速度(A/t)越来越小,且在该段时间内,吸光度的增加(或降低)量与被测定物的初始浓度成正比。,基础篇,两点法在时间-吸光度曲线上选择两个测光点,此两点既非反应初始吸光度亦非终点吸光度,用这二点的吸光度差值用于结果计算。有时也称固定时间法。4.3 动力学法 在特定的反应时间段内,反应速度达到最大(Vmax)且维持不变,反应物以最大速度匀速地生成被监控的产物,表现为吸光度均匀地减小或增加,减小或增加的速度(A/t)与被测物
8、的活性或浓度成正比,主要用于酶活性的测定。,基础篇,动力学法又称速率法,连续测定反应过程中某一反应物或底物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多点数据,求出反应初始速度,间接计算被测物浓的方法,基础篇,5.1 准确度:是一次测量结果与被测物的真值相接近的程度。5.2 正确度(真实度):多次测量的均值与真值的接近程度。5.3 精密度:在规定条件下每次测量结果之间的接近程度。5.4 标准品(参考物质):一类充分均匀,并且有一个或多个确定的特性值的材料或物质。,基础篇,5、相关术语解释,5.5 校准物:用于校准、修正测量值的物质或装置,这种物质和装置必须跟踪国家或国际的标准物质或装置。5.6 质控物:用于常规工作中检
9、查分析过程或仪器准确性和精密性的物质。人工混合血清或动物血清,有定值、未定值两种,用于室内和室间质 控。检验科通过每日的质控测试,监控测试的可靠性。5.7 实验室常规方法:指性能符合临床或其它目的需要,有足够精密度,准确度和特异性及适当的分析范围的方法。5.8 反应杯空白:光通过充满水或空气的反应杯所测得的吸光度值。5.9 试剂空白:在规定的波长下,光通过以蒸馏水或生理盐水代替样品和相应测定项目试剂所构成的反应体系所测得的吸光度值。,基础篇,5.10 样品空白:由于溶血、脂血、黄疸等情况,会导致样本本身的吸光度对测试结果 造成影响。所以对样本本身吸光度的测量,即样本空白,可以去除这方面的 影响
10、。测量方法是按照正常测试的试剂和样本量,把试剂换成蒸馏水或生理 盐水来进行测量。5.11 线性范围:是指系统最终的输出值与被分析物的浓度成正比的范围,线性范围的测量及测定浓度曲线接近直线的程度,它反应整个系统的输出特性。,基础篇,5.12 底物耗尽判断 仅适用于动力学法和两点法,一些高浓度(活性)样品使底物很快耗尽,使反应速度不再为期望的速度(0级或1级反应),为能正确反映测定结果,需进行底物耗尽限判断,具体判断方法如下:上升反应 起点和终点时间段内任何一点或多点的吸光度值大于设定值,就判断为底物耗尽。下降反应 起点和终点时间段内任何一点或多点的吸光度值小于设定值,就判断为底物耗尽。,基础篇,
11、5.13 反应曲线线性限 仅适用于动力学法,根据各测光点数据,判断在反应的起点和终点时间段内,反应曲线的直线度是否满足设定值。具体计算方法如下:5.13.1 起点和终点时间段内测光点大于9个 线性限=(前6个点吸光度的变化率后6个点的吸光度变化率)/所有点的吸光度变化率5.13.2 4起点和终点时间段内测光点8 线性限=(前3个点吸光度的变化率后3个点的吸光度变化率)/所有点的吸光度变化率 5.13.3 下列情况不计算线性度 5.13.3.1 测光点数3 5.13.3.2 吸光度变化率小于0.006/分或吸光度变化率的差值 小于0.006/分 5.13.3.3 试剂空白测试、样本空白测试和零浓
12、度的定标液测试,基础篇,6.1 概述 定标:又称校准,对一个或多个已知浓度(或活性)的样本(又称校准品),测定其反应幅度,根据选定的定标方式(线性或非线性),用一条最佳的曲线对数据组(浓度、反应幅度)进行拟合,并计算出这条曲线的数学表达式。利用这条曲线,测定未知浓度(或活性)样本的反应幅度,即可以计算出该样本的浓度(或活性)。6.2 目的:为日常测试结果提供可溯源性的依据,减少或消除仪器,试剂等造成的误差。6.3 分类:线性与非线性 6.3.1 线性定标:单点线,两点线,多点线定标。6.3.2 非线性定标:Logit-4P、Logit-5P、Exponential-5P、Polynomial-
13、5P、Spline,基础篇,6、定标(校准)的概述、目的及分类,7、质控的概述、特点、目的,7.1 概述 质量控制是实验室监测和评价本室工作质量的一种手段,随着医学、科学、新仪器、新方法的发展使医学检验不断向快速、微量、准确的方面发展。检验科通过每日的质控测试,监控测试的可靠性。7.2 质控液特点 人血清基质、组分浓度可以调控、瓶间变异小、长期稳定性好(1年左右)、反应速率与人血清一致等。7.3 质控目的监控测试结果的长期稳定性定值质控血清还可以监控测试结果的准确度在检测分析过程中的误差,控制与分析有关的各个环节,以确保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基础篇,生化检验常用的标本有血液、尿液、脑脑脊液和腹水
14、等,其中以血液标本最为常用。8.1 样本的采集以静脉真空采血最为常用,体外溶血标本不可用,体内溶血标本属合格标本。很多生化成分受膳食影响,采血前禁食10小时以上,以保证空腹采血。但(特殊要求除外,如糖耐量、胰岛素分泌功能等试验,需按规定量进食后每半时采一次血,共采五次。)采血时间一般是上午10:00前,急诊标本随时采集。生化项目一般使用真空干燥管即可,部分生化项目或急诊项目需要使用抗凝管。,基础篇,8、生物化学检验质控液、定标液、样品的质量保证,8.2 抗凝剂 标本处理不当将可能引起比分析更大的误差,因此,应根据分析目的选择合适的抗凝剂。应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除去或抑制血液中的某些凝血因子,阻止
15、血液凝固,称为抗凝。临床上常用的抗凝剂有以下几种:肝素抗凝管:适用于普通生化、血气分析、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脆性等,不适用于血凝试验。,基础篇,惰性分离胶促凝管:适用于急诊血清生化试验。EDTA抗凝管:适用于一般血液学检验,但不适用于凝血、离子检测、ALP、CK测定。枸橼酸钠凝血试验管:适用于血沉、凝血实验,不适用于生化试验。草酸钾/氟化钠:它对血糖测定的优良保存剂,它可以使血液在23天内不凝固和抑制血糖分解,但不能用于尿素酶法测定尿素,也不能用于ALP和AMY的测定。,基础篇,8.3 标本的保存要求Tbil、Dbil不稳定,光照易变性,标本应避光保存。血液标本采集后应及时分离血清或血浆,否则可
16、发生RBC与血清之间成分的相互转移,或细胞中的某些酶分解待测物等而影响结果,如:血清中的Glu易被RBC内糖酵解酶的分解作用而降低;血清无机磷可由RBC内有机磷酸酯被磷酸酯酶水解而增加分离后的标本若不能及时检测或需保留以备复查,一般应放于4冰箱;某些标本存放于-20 冰箱更稳定;乳酸脱氢酶的标本应放于室温。标本存放时都应加塞,防止水分挥发导致血液浓缩。,基础篇,避免反复冻溶质控血清,否则酶的活性会下降。冻干质控血清复溶后,ALP要半小时后才稳定。抗凝血清影响ALT、AST的测试结果,使其不稳定。8.4 定标液、质控液的溶解方法及保存要求定标液、质控液的瓶盖上有很多干粉,打开时以防损失。加入复溶
17、液(蒸馏水)的量务必精确。加入复溶液后轻轻摆匀,15-30分钟后才可以进行测定。溶解后请及时测定,否则CK等酶活性可能会降低。溶解后请用子弹头将质控液/定标液分装,放于冰箱急冻。严禁将质控液/定标液反复冻溶。,基础篇,8.5 标本影响检验结果的生物学因素,基础篇,其中:标本溶血、标本凝固、标本量少、标签贴错、用错标本容器、输液同侧采血、饮食影响、标本受污染、药物影响是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原因.,试剂应避光保存于28 冰箱,切勿长时间室温存放及日光照射。上机试剂应该加瓶盖后放于冰箱保存。Ca、Mg试剂易受污染,应每日调配。Cr(苦味酸法)试剂只能稳定2天,应定期调配。Tbil、Dbil试剂(J-G法
18、)只能稳定2天,应定期调配。TG、CHOL、GLU、UA试剂颜色容易变深,每周应更换一次。ALT、AST、Urea工作液空白吸光度小于10000会对结果造成重大影响,应更换新试剂。AMY、CK工作液空白吸光度一般不超过5000.超过5000会对结果造成重大影响。ALP、GGT工作液空白吸光度大于10000会对结果造成重大影响,应更换新试剂。禁止反复多次向同一试剂瓶中添加试剂,添加试剂前应该将试剂瓶清底。部份试剂中含防腐剂等物质,避免接触皮肤及粘膜。,基础篇,9、生物化学检验试剂的质量保证,10、常用生化项目反应方法、原理、特点及 临床意义,基础篇,ALT,10.1 丙氨酸转移酶(ALT)方法:
19、连续监测法原理:L-丙氨酸+-酸戊二酸谷丙转氨酶丙酮酸+L-谷氨酸 丙酮酸+NADH+H+乳酸脱氢酶乳酸+NAD+特点:NADH的氧化速率与标本中酶活性成正比,因此可通过监测吸光度的下降速率,计算出ALT的活性单位。临床意义:ALT(0-40U/L)水平升高可提示有心肌、肝脏等器官损伤。如传染性肝炎、肝癌、肝硬变活动期、中毒性肝炎、胆管炎和胆囊炎、心肌梗死、心肌炎、心力衰竭时的肝脏瘀血、多发性肌炎、肌营养不良等。但正常新生儿ALT水平比成人均高2倍,出生后约3个月降至成人水平。,10.2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方法:连续监测法原理:L-精氨酸+-酮戊二酸谷草转氨酶草酰乙酸+L-谷氨酸 草酰
20、乙酸+NADH+H+苹果酸脱氢酶苹果酸+NAD+特点:NADH的氧化速率与标本中酶活性成正比,因此可通过监测吸光度的下降速率,计算出AST的活性单位。临床意义:AST(0-37U/L)的水平升高可能是有心肌、肝脏等器官损伤,主要见于:急性肝炎、药物中毒性肝坏死,AST显著升高有时可达1000单位以上;肝癌、肝硬化、慢性肝炎、心肌炎等中度增高;胸膜炎、肾炎及肺炎等轻度升高;心肌梗死时AST活性明显增高,常在急性心梗发生后612小时开始升高,2448小时达高峰。约36天内可降至正常;骨骼肌疾病如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皮肌炎、挤压性肌肉损伤等AST也可升高;AST与ALT的比值对肝病诊断也有一定意义。,
21、基础篇,AST,10.3 碱性磷酸酶(ALP)方法:连续监测法原理:对-硝基苯磷酸 H2O碱性磷酸酶磷酸 对-硝基苯酚特点:反应中需加入镁离子和锌离子作为激活剂。碱性磷酸酶催化对硝基磷酸盐水解生成对硝基苯酚。其生成速率与样品中碱性磷酸酶的活力成正比,进行动力学测定可得到ALP的量。临床意义:ALP(40-129U/L)水平升高可见于:a)肝胆疾病:阻塞性黄疸,急性或慢性黄疸型肝炎,肝癌等;b)骨骼疾病:由于骨的损伤或疾病使成骨细胞内所含高浓度的碱性磷酸酶释放入血液中,引起血清碱性磷酸酶活力增高。如纤维性骨炎、成骨不全症、佝偻病、骨软化病、骨转移癌和骨折修复愈合期等;生理性增高:见于处于骨骼生长
22、期的儿童和青少年。,基础篇,ALP,10.4 r-谷氨转移酶(GGT)方法:连续监测法原理及特点:GGT催化L-谷氨酰-3-羧基-4-硝基苯胺上的谷氨酰基转移至双甘肽上生成5-氨基-2-硝基苯甲酸盐,它的生成速率与标本中GGT的活力成正比,于405nm处进行动力学测定。临床意义:-谷氨酰基转移酶(男性11-64 U/L女性8-45 U/L)是肝胆疾病最敏感的指示物,对胆汁淤积与肝占位性病变的诊断有着重要意义。10.5 总胆汁酸(TBA)原理:循环酶法 特点:测定单位时间内生成的-硫代烟酰胺脲嘌呤二核苷酸还原型(Thio-NADH)在405nm处的吸光度变化,以求得胆汁酸的浓度。,基础篇,GGT
23、,临床意义:任何原因引起肝细胞损伤的病理过程都可能引起血中TBA(10 mol/L)水平升高。10.6 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10.6.1 重氮试剂法原理:总(直接)胆红素在酸性溶液中和重氮2,4二氯苯胺形成红色重氮化合物。特点:红色重氮化合物在550-560nm波长处有吸收峰。其吸光度与血清总胆红素浓度成正比。10.6.2 氧化酶法 原理:总(直接)胆红素在PH7.2(直接胆红素在PH3.5)的条件下,通过胆红素氧化酶的作用,被氧化成胆绿素。特点:此时胆红素在450nm波长处的吸光度减少,通过测定此时吸光度的减少可求得总胆红素的含量。,基础篇,TBIL.DBIL,10.
24、6.3 钒酸盐法原理:总胆红素有机复合物氧化剂(PH3.0)胆绿素(胆红素特有的黄色也随之消失)。特点:测定反应前后吸光度的差值,即可计算出样品中总(直接)胆红素的浓度。临床意义:TBIL:1.7-21umol/L DBIL:0-5.13umol/L 胆红素是红细胞正常或非正常降解后在内皮系统形成的有机复合物,检测胆红素有利于监测肝脏疾病以及发现溶血性贫血以及评估黄疸的程度。与TB结合用来鉴别黄疸。溶血性黄疸总胆红素增加,DB正常或稍升高。肝细胞性黄疸时TB和DB均增高。阻塞性黄疸TB和DB均升高,但DB为主。病毒性肝炎前期血清TB往往不高,但DB均已经升高。,基础篇,10.7 总蛋白(TP)
25、方法:双缩脲法原理:蛋白质中的肽键+铜离子在碱性条件生成紫红色络合物特点:此紫红色络合物引起在波长540560nm范围内吸光度的上升,与总蛋白含量成正比。临床意义:TP:66-88g/L TP升高见于:a)脱水、休克等造成血液浓缩;b)血清蛋白合成增加,多见于多发性骨髓瘤。TP降低见于:a)血液稀释,血浆中水份增加;b)营养不良和消耗增加;c)合成障碍,当肝功受损时,蛋白合成减少;d)蛋白丢失,严重烧伤,大量血浆渗出,大出血。,基础篇,TP,10.8 白蛋白(ALB)方法:溴甲酚绿法原理:在弱酸性条件下白蛋白和溴甲酚绿染料结合产生蓝绿色复合物。特点:复合物颜色的深度与白蛋白浓度成正比。临床意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GS 系列 生化 分析 临床 培训资料 文档 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6742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