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的组成》评课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的组成》评课稿.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哈尔滨市初中化学有效课堂教学评价表学校: 永和中学 班级: 9.1 课题: 水的组成 执教者: 王军 评课者: 赵井力 时间: 2014 年 11月 22 日 9时 10 时主导作用(教师行为)主体地位(学生行为)教学要求20分 1用新课程理念制定的教学目标应多元、明确、全面、科学、清晰、具体、有层次、有操作性,符合课程标准要求、教材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2有学习要求和建议,并有恰当的学习活动、学习行为、学习效果的评价方式。 3.有符合要求的教学设计,有学生预习学案,有教研组集体活动的备课、听课、评课和研讨笔记。体现教学严谨和有序及教师的责任心。 1知道学什么、怎样学。2课前预习,有备而来,
2、有问而发。3.能体现学生责任心、上进心、好奇心。教学方法40分1.导入激情引趣,有感染力,收获注重归纳概括等方法。2根据教学内容选用恰当的教法,指导学生学习充分挖掘教材内涵,为学生获取新知识确定了适宜前思维类型。3. 运用学习规律,由浅人深,循序渐进教学过程结构有序,层次分明,启发诱导,突出问题专题性。4设计了效度较高、容量恰当的问题,创设问题情景提出有驱动性的问题,启动学生的思维。5安排了学生各种学习活动,形式恰当,有创意,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在乐中学,动中学,做中学,汇报交流,及时评价学生的表现,赞赏学生的闪光处,评价有创意。6.边讲边练,及时巩固,综合练习提高能力。7根据学生的
3、学习情况,灵活调整教学速度,争取最好的学习效果 8准备了较充分的训练内容,设计了有针对性的练习,并有课后作业9正确把握教学的各知识点及知识结构,有效处理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点和知识的切入点、停靠点等。媒体教具运用恰当。10教学基本功良好,语言有学科特点,准确,生动、有节奏;操作演示准确、熟练;板书工整并有设计艺术。 1.充满激情愉悦的学习。2利用已有的知识与能力,学习新知识,建构新知识,生成新知识。 3应用学法积极动手、动脑、动口,多种感官并用,开展智力活动想要学,重学法,能学会。 4认真思考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勇于克服遇到的各种困难 5积极参与学习,争取发表自己的看法吸取他人的信息 6
4、.绝大多数学生能跟上进度,注意力集中,表现出较强的学习热情 7少数学习能力差的学生没有放弃学习,也有所收获8.主动探索,科学有序开展学习活动或有探究报告。9.有求知的欲望和学习的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读写姿势良好,字迹工整。10.学习中有创意表现或有闪光点。教学效果40分 1进行有效的课堂总结2留有较多的练习时间,及时评价、矫正;利用反馈练习展示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提高,有时间处理学生存在的问题并有解决的方法。3实现教学目标,布置下次或课后任务,按时下课。1积极参与小结、总结、谈收获等活动,结晶出重要的基础知识,回顾认知过程,反思学习方法。 2完成课堂练习,正确率很高,如有错误,能及时改正,并总结
5、原因和方法。3享受成功喜悦,积累学习情感,期待下次课的到来。评课人 赵井力 总分 95 评语 (可写在后面) 王老师的这节课是非常成功的一节课,教师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经过演示实验,向学生展示了水电解的变化过程,并通过多媒体课件辅助等手段,帮助学生理解了该变化的实质,帮助学生理解了水的组成。教师实验熟练准确,语言得当,课件也起到了帮助学生从微观角度理解水分解变化历程的目的,基本实现了教学目标。 从教学目标看,突出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常识的联系,重视宏观的实验现象与微观的反应本质的联系和区别,解决了“电解水的实验和根据实验现象分析确定组成水的成分元素。”的教学重点,突破了“用分子、原子的知
6、识解释电解水,即从宏观现象转向微观分析。”的教学难点,并很好地引导学生对生成物氧气和氢气进行了检验和观察,为后面氢能源一节做好了铺垫,从学生角度看,学生也乐于去研究生活中的生命之水。 从教学方法看,本节课坚持“教与学、知识与能力的辨证统一”和“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的原则,采用演示教学法、课件展示教学法、探究教学法等诸方法之长,努力做到教法、学法的最优组织,并体现以下特点: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重点改进了演示实验,利用实物投影将实验投在屏幕上,将实验加以放大,实验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包括实验装置、步骤、现象都展现在每一个学生眼前,使实验效果更清晰、更直观,让每个学生通过
7、实验探究得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突出了重点。 2.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通过课件展示出一组富有探究性的问题(如水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水属于哪类物质?水分子是由什么构成的?),给学生创造思维的良好环境将微观过程进行宏观模拟,化枯燥为生动,从而降低了学习难度,使教学难点得以顺利突破。学生也为其形式之新颖,从而产生乐学情绪,激发了他们以探究为特征的求知欲望。3.加大教学密度: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做到高密度的学习知识,大信息量的优化处理,大大提高课堂效率。4.优化教学过程:互动性的课件的使用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培养探究能力,发展智力,教师、课件、学生形成一个有机的组合。增加了课堂教学的活力,优化了课堂教学过程。从教学效果看,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了很好地归纳和总结,并得出规律性经验,帮助学生在处理习题时找到了捷径,并对反应开始的一段时间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并不接近2:1展开了激烈的讨论,让学生参与知识发展的整个过程,十分注重课堂的生成,让学生不知不觉间参与其中乐在其中。一点不成熟的建议,由于本节课既有演示实验又有课件习题等,还要对一些问题展开讨论,所以课堂练习时间稍短,建议将这节课拆分成两节课去处理,加大练习力度,对巩固学生成绩应该有所帮助。2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6729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