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巷教学设计.docx
《雨巷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雨巷教学设计.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诗两首(雨巷、再别康桥)教案雨巷【教学目的】体会诗歌创建的朦胧迷离,低回动人的意境。【教学设想】把握中心愿象,深化体会诗歌情感。【教学步骤】一、导入:今年夏天有一个很明显的天气特征,是什么生答:“多雨!”一到阴雨的天气,天是湿漉漉的,地是湿漉漉的,让我们的心情不由得也有几分湿漉漉的。雨总是带给我们一些莫名的愁闷、无可名状的哀伤,但这种微妙的心情又很难精确把握,用语言传神地表达,“雨巷诗人”戴里舒特别胜利地做到了这一点,下面,就让我们共同走进雨巷二、作者简介“雨巷诗人”的大名我们早已听过,有谁知道作者的基本状况依据学生回答总结:戴望舒生于杭州,望舒是他给自己起的笔名,出自屈原的离骚:”前望舒
2、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望舒是神话传闻中替月亮驾车的天神,纯净而温顺,多情又潇洒。戴望舒诞生于3月5日,照西方星象学的说法,属于双鱼座。双鱼座的人浪漫柔情,以爱情为生命的养分,意志薄弱,喜好幻想,躲避现实,优柔寡断。戴望舒就是典型的双鱼座性格。三,诗歌赏析:1、有这样温顺多情的笔名,又有这样浪漫柔软的性情,戴望舒笔下流淌出来的诗句也必定是细腻多情的,下面就让我们共同观赏这首雨巷。师配乐朗诵。2、观赏完了这首诗,我们不谋而合地感受到了雨巷的魅力,那麽,你们觉得这首诗美在何处有好几个男生脱口而出”丁香一样的姑娘美!”(生笑)这个姑娘美在何处她长什麽模样,穿什麽衣服(生宁静)无从知道,那何以见得这姑娘
3、的美3、从文本中,我们只知道她是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板书:丁香)丁香是什麽样的呢,有同学见过吗(展示丁香图片)?丁香,又名紫丁香。春季开花,花紫色,密集成圆锥花序。有淡雅细沉的香气。因为它的高洁与冷艳,文人墨客把它作为哀婉、愁怨、惆怅的象征反复吟咏,古来已久。唐代诗人李商隐有诗曰:“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唐中主李璟词曰:“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可见,丁香在古典文学当中是个“愁品”,是柔弱和哀愁的象征物。那麽,丁香一样的姑娘会是个什麽样子的姑娘呢?生1:应当是一个纤弱的、优雅的、楚楚动人的、惹人爱怜的小家碧玉。生2:应当是愁闷的,你只要多看一眼就忍不住被吸引的姑娘。
4、同学的描述很形象生动,这样一个动人的姑娘,我们忍不住都想看一看她那俏丽的脸庞,看一看她究竟长什麽模样呢?我们看不到,就连诗中的我也看不到。因为,姑娘打着一把油纸伞。我想请同学们留意这把油纸伞。(板书:油纸伞)大家最早听说油纸伞是在哪个故事里?生齐答:白蛇传。油纸伞出现在白娘子初遇许仙的旖旎传闻里,出现在丹青绘就的江南烟雨中,出现在少女玲珑的舞蹈中,也出现在歌曲好听的旋律中,不知不觉当中,油纸伞已经定格为美的背景、美的点缀。现在,这把油纸伞出现在丁香姑娘的肩头,我们单只看到伞,已经觉得它很美,那麽它点缀的姑娘呢?生:确定更美!油纸伞的出现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雨一一春雨。大家熟识的朱自清先生的
5、春中是怎样描绘春雨的?生:象牛毛、象花针、象细丝,细细的、密密的。宋人秦观又在词中这样描绘春雨:“自由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春雨也是一个惹人闲愁几许的经典意象。(板书:春雨)而雨巷则把文人对雨的宠爱推向了极至:象一幅微微泛黄的旧水墨画,自由飞花、无边丝雨之中,一个长发披肩的女子,从雨巷中袅袅走来,携着一缕丁香花的清香,载着一怀嫣然极致的心事,有叹息,但不哀伤,有顾盼,但不凄然。4、至此,丁香姑娘已经成为抒情主子公和我们读者共同的期盼和憧憬,那麽,我们是不是可以说,这个美妙的令人憧憬的姑娘就是诗人爱情憧憬的象征?生回答,师归纳总结:既是又不是。丁香姑娘可能是诗人渴望而终未能得的爱情,可能
6、是青年时未酬的壮志,可能是年少时青涩的一个愿望,也可能只是对曾经偶遇的少女倩影的空自怀恋,所以,丁香姑娘是一切转瞬即逝的美妙事物的象征,美妙回忆的寄予。诗人只是通过她来表达这种对于美妙事物的飘忽短暂、转瞬即逝的痛惜和追忆,记忆犹新却又无从把握,只剩下淅沥春雨中的深深追忆,只剩下物是人非之后的无可奈何。尽管全诗没有一句直白的情语,但情语却已泅染在委婉的景语之中了。同学们总结一下,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生回答,师归纳总结:对丁香姑娘的期盼,对眼前现状的迷茫和对往昔之美的深深追忆。四、延长拓展:其实,对美的追忆和留恋是人类共同的情结,古今中外,概莫如此。同学们能否联系一下自己的阅读和观赏的阅历,谈谈
7、自己的理解?学生踊跃发言:生1:李商隐的锦瑟中有“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J(老师点拨)这段感情早已经逝去了,只剩下当事人面对着多少年后的物是人非来深深的怀恋,然而无论心里有多少痛惜,曾有的深情却也无可挽回了。当时怎麽就不知道珍惜呢?生2:王菲的歌曲沧海蝴蝶中有一句歌词特殊动人,”给我一刹那,对你宠爱;给我一辈子,送你离开J(老师点拨)两个人的交会只有一刹那,于是两个人的相互暖和也只在一刹那。短暂的宠爱过后,用漫长漫长的一生来回味这一刹那,珍藏这一刹那,于是,刹那即永恒。五、布置作业:1、熟读成诵,在反复诵读中深化体会作者的感情。2、联系自己的情感体验,写一篇随笔,写下自己对某件往事、某
8、人某物的回忆。再别康桥【教学目的】K感知再别康桥的诗意美,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2。学会新诗的鉴赏方法。A0通过老师的指导朗读学会观赏诗歌的音乐美。B0通过老师的分析赏析,学会从诗歌的意象及形式等方面入手赏析诗歌。【教学重点】1.诗人独具特色的意象选择;2。再别康桥的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教学方法:诵读吟咏法,观赏法。【课时支配】课时。【课堂教学设计】一。导语:“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一首带有淡淡哀愁的离别诗牵动了多少文人学者的心。徐志摩,他就这样静静地来,又这样静静地走了。诗人志摩是怎样一个人呢?让我们和志摩一起再别康桥,走进诗人内心。二。志摩其人及写作背景。徐志摩(189619
9、31),浙江海宁人,富商家庭。笔名云中鹤、南湖、诗哲。中学与郁达夫同班。1916年考入北京高校,并于同年应父命与年仅16岁的张幼仪成婚,1918年赴美留学,192()年赴英国,就读于剑桥高校,攻读博士学位,其间徐志摩于婚外爱恋林徽音,并于1922年3月与元配夫人张幼仪离异。同年8月辞别剑桥启程回国。历任北京高校、清华高校教授,常常发表诗作,1923年与胡适等成立新月社,为主要成员,1924年,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访华,徐志摩任翻译,后随泰漫游欧洲。同年相识有夫之妇陆小曼并相恋,1926年10月,与陆小曼结婚,1927年在上海光华高校任教授,1929年兼任中华书局编辑。1930年秋,应胡适之邀,到北
10、京高校任教授。在此期间,徐志摩为了生计,来回于北平与上海之间疲于奔命,然而照旧难以满意早已移情别恋的陆小曼,只是碍于旧情与面子,不好再次离异。他已陷于深深的苦痛中。1931年11月19H,从南京乘飞机去北平,途中飞机失事,不幸遇难,死于泰山脚下,时年35岁。他的不少诗作,神奇、膘胧、感伤、颓废的倾向明显,但也不乏语言清爽、比方贴切,具有温顺明丽风格的佳作。选自猛虎集的再别康桥就以音节和谐、意境美丽,备受读者们的青睐。1931年11月19日,他搭“济南号”飞机从南京到北京,在距济南50里的党家庄,忽遇大雾,飞机触山着火,不幸遇难。“静静的我走了,/正如我静静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11、。”再别康桥中的诗句竟成了他的语。他真的化作一片“云彩”,时年仅36岁。再别康桥这首诗,较为典型地表现了徐志摩诗歌的风格。诗歌登记了诗人1928年秋重到英国、再别康桥的情感体验,表现了一种含着淡淡忧愁的离情别绪。康桥,即剑桥,英国闻名剑桥高校所在地。康桥的一切,早就给他留下了美妙的印象,如今又要和它告辞了,千缕柔情、万种感受涌上心头。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久策在他心中的激情,于是便吟成了这首传世之作。三。播放黄磊朗读的再别康桥,老师指导朗读。留意诗歌的节奏及饱含的深情。四。整体鉴赏再别康桥。(从诗歌的意象,诗歌的形式入手赏析这首诗歌)(一)提示:自古写离别诗之作可以说是数不胜数,大
12、家比较熟识的还记得有哪些诗词?明确:骆宾王的于易水送人一绝:“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际若比邻。”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李白的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J启发:假如我们把这些诗歌和徐志摩的这首诗一下,在送别的对象上有什么不一样呢?明确:一般离别诗离别的是人,这首诗离别的却不是人,是“西天的云彩”,告辞对象由人间向自然景物转移,跳出了寒喧吩咐的俗套,给人清爽飘逸之感。这些物象(云彩等)寄予着诗人
13、的感情,这种有着诗人感情的物象即是诗歌的意象。诗人如何选择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正是我们要重点赏析的部分。(二)从诗歌的意象入手赏析诗歌。提问:K本文在意象的选择上独具特色,请同学们找出本文的意象分别是哪些?明确:云彩,金柳,柔波,青苻,青草,星辉等自然景物。2o探讨这些意象的选择有什么作用?串讲诗句A、全诗以离别康桥时感情起伏为线索,抒发了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第1节,连用三个“轻轻的”,实写只身静静来到和离开康桥时的情景,同时透露了难分难舍的离情,并且以稍微跳动的节奏,衬托了缓步飘然而去的形象,给全诗定下抒情的基调。第2节,写岸边柳树倒影在康河里的情景,浸透诗人无限高兴和眷恋的感情。第3节
14、,写康河的水草,道出了诗人对康桥永久的恋情。第4节,写榆树下的青潭。诗人融情人景,将留恋全都融入康桥的风光中。第5节,诗人感情达到了高潮。他幻想着撑一杆长篙,泛舟到青草更青处寻他“彩虹似的梦”,“向星辉斑斓里”放声高歌。第6节.,诗人由幻想回到现实。静静吹奏别离的签萧,在缄默中体会别离的惆怅。诗境照旧复归和沉醉于寂然。第7节,跟开头呼应。“云彩”原来是不能带走的,然而诗人却说“不带走一片云彩”。这种夸张手法,表露出诗人不愿惊动他心爱的康桥的一片情意。这里,节奏相同,但以词句的变换融入更多的不得不离去的哀愁。至此,诗人把对康桥的“浓得化不开”的感情,于“缄默”、“轻轻”、“静静”中表现了出来。B
15、、第一节:借代其次节:暗喻第三节:拟人第四节:移就、夸张第五节:照应开头第六节:暗喻、拟人、移情第八节:重叠复唱C、寄予情感寻求解脱的诗歌有个共同的抒情特点,其抒情结构大体表现为:“物我相对”一“物我相融”一“物我相对”。读者在诗的开头往往能看到一个清楚的抒情主体,因某种现实缘由而面对着一个或物象或情境的客体。然后,因出神于这些物象或情境,使抒情主体融于客体中,或神与物游,或物我皆忘。当神游或忘我到达极致后,不能接着维持这种物我和谐时,抒情主体会幡然回到与客体的相对之中。这种抒情结构常常被诗人用来表达失意之后的虚幻寄予、抑郁萦怀的短暂解脱。D、诗人告辞康桥时,避开送行的人,四周的高楼大原,车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学 设计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6717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