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体(二)单元教材分析.doc
《长方体(二)单元教材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方体(二)单元教材分析.doc(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四单元长方体(二)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第一学段)的特点,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以及它们的展开图,理解了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含义及其计算方法(本册第二单元)的基础上来开展学习的。主要内容有:认识体积和容积;体积、容积单位,实际意义及换算;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容积的计算方法;探索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等。本单元教材编写力图体现以下几个特点。1在比较活动中,体会并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意义体积与容积是比较抽象的概念,教材重视让学生在充分体验的基础上理解它们的意义。教材首先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交流物体的大小和容器盛放东西的多少,感受“物体有大有小,容器盛放的
2、物体有多有少”。然后,教材围绕“土豆和红薯哪一个大”的问题,引导学生开展实验活动。在活动中发现两个物体放入水中后都占据了一定的空间,而且水面上升的高度不一样,说明这两个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不一样。这样使生活经验和动手实验相结合,在学生有了比较充分的感受之后,教材才揭示出体积的概念。随后,教材又通过引导学生实验研究“哪个杯子装水多”,在学生感受容器容纳物体体积的大小的基础上,揭示容积的概念。引入这两个概念之后,教材还设计了搭物体等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体积和容积的意义. 2.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感受体积、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重视对测量单位实际意义的体会是本套教材的重要特点。本单元教材通过动手操作、寻找
3、生活中相应体积的物体等活动,引导学生把体积、容积单位与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建立联系,从而感受1厘米3、1分米3、1米3、1升、1毫升的实际意义。如学习厘米3、分米3、米3时,在结合直观模型引入体积单位的基础上,教材先安排了“用橡皮泥切出一个体积是1厘米3的正方体”“拼出2厘米3、5厘米3、10厘米3”“用硬纸板做一个体积是1分米3的正方体”“用米尺在墙角处搭出一个1米3的空间”活动,接下来又让学生说说生活中体积为1厘米3、1分米3、1米3的物体,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交流,加深学生对体积单位的实际感受。再如在学习升和毫升时,教材在结合实物引导学生认识升、毫升后,让学生说说“哪些物体的容积大约是1升”
4、,并设计了滴水实验和估测活动,使学生感受升、毫升的实际意义,建立测量单位与生活经验的联系。3.在观察、操作中,探索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教材重视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探究过程,引导学生探索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教材首先安排了长方体体积与长方形面积的类比,由此启发学生猜测长方体的体积可能与长、宽、高有关。然后变化长方体的长、宽、高中的一个量,比较体积的变化,使学生分别体会到“长、宽相等时,越高,体积越大”“长、高相等时,越宽,体积越大”“宽、高相等时,越长,体积越大”。究竟长方体的体积与长、宽、高有什么关系呢?教材接着安排操作活动,引导学生用小正方体摆4个不同的长方体,并记下长、宽、高等有关数据。通过
5、观察、分析这些数据,发现长方体体积与长、宽、高的关系,逐步归纳得出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4.在实验活动中,探索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既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体积的含义,又能帮助学生发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了引导学生探索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教材安排了“测量石块的体积”的实验活动。教材先引导学生制订测量方案,再进行实际测量。教材中呈现的两种测量石块体积的方案,都是紧紧围绕体积的意义展开的,实际上都是把不规则石块的体积转化成了可测量的水的体积。把未知转化为已知来解决问题,这是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的思想方法。单元教学目标:1、 通过操作活动,理解体积、容积的含义。2、 认
6、识体积,容积的计量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觉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1升,1毫升的实际意义。3、 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4、 探索某一些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测量方法。5、 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单元课时安排:内容课时数体积与容积1体积单位1长方体的体积2体积单位的换算2练习四3有趣的测量1总课时数10+1第一课时课题:体积与容积教学内容:教材P41-4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具体的实验活动,了解体积和容积的实际意义,初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理解体积和容积之间
7、的联系与区别。能力目标:在操作、交流中,感受物体体积的大小、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综合的能力以及归纳推理、抽象概括的能力。情感目标:使学生感悟数学知识内在联系的逻辑之美,增强合作意识和喜爱数学的情感。教学重点: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教学难点:理解体积和容积的联系与区别。教学准备:1个土豆,1个红薯,两个大小一样带刻度的量杯,一个稍小的杯子,两个体积相同、容积不同的盒子。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乌鸦喝水的故事吗?谁能用最简洁的语言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生讲)为什么乌鸦最后能喝到水呢?(生自由发言)师:其实这个故事蕴藏着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数学知识。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
8、,同学们能更了解其中的奥秘。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只要同学们留心观察,是到处都可以发现数学知识的。比如,我们的教室里就有许多物体,谁能说一说教室里哪些物体比较大?哪些物体比较小?(生举例)二、认识体积与容积(一)实验观察,建立体积概念。1、老师演示实验。(1)出示两个大小相同带有刻度的水杯,在杯中倒入同样多的水。(2)在一个水杯中放入一个土豆,另一水杯放入红薯。2、观察讨论:在两个水杯中放入土豆和红薯后,有什么现象发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汇报归纳:水杯中放入土豆和红薯后,由于土豆和红薯占据了空间,导致水面上升。 红薯大占的空间大,水面上升得高,土豆小,占据的空间小,水面上升得低。3、学生分组
9、实验。拿自己准备的材料进行实验。4、总结两次实验的结果。老师:以上实验说明了什么?引导归纳: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物体大的占据空间大,物体小的占据空间小。总结概念: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5、比较物体体积的大小。(1)老师出示实物:学生说一说哪种物体的体积大,哪种物体的体积小。(2)学生举实例(3)讨论:一团橡皮泥,小明第一次把它捏成长方体,第二次把它捏成球,捏成的两个物体哪一个体积大?为什么?(一样大,因为橡皮泥没有变,都是同一块,虽然形状变了,但是它所占的空间的大小没有变化,所以两个物体的体积是一样大的。)(4)说一说教材第2题。学生实验后说明问题:都是10枚硬币,第一三堆都是
10、1元虽堆放的方式不一样,但所占的空间一样,体积一样,而第二堆都是1角的硬币,比较小,所以体积出较小。(二)实验操作,建立容积的概念。1、学生实验:两个大小不一的杯子。把一个小的杯子装满水,倒入另一个较大的杯子中,你发现了什么?2、汇报:第一个杯子装满,第二个杯子未能装满,说明第一个杯子装的水少,第二个杯子装的水多。3、引导总结实验结果:以上实验说明了什么?学生归纳: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的大小不一样。老师归纳:容器所以容纳物体的体积,叫做容器的容积。4、小明和小红各有一瓶同样多的饮料,小明倒了3杯,小红倒了2杯,你认为有可能吗?为什么?(可能,如果每个杯子大小不一样,也就是容积不同,所以所倒的
11、杯数也就不一样,那么3杯水可能等于2杯水。)三比较:容积与体积的区别1、 师:你能说一说体积和容积有什么不同吗?2、 引导学生:物体的体积与物体的容积是不同的,比如,一个水杯,它所占的空间的大小和它能容纳水的体积的大小是不同的。生:有的体积是实心的,它没有容积。3、 (一个是容积,一个是体积,不一样。体积是从外面量的,容积是从里面量的。引导学生发现:一般情况下,“容器的容积比体积小”。)总结: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知识,大家觉得难吗?那就给今天学的知识加个课题吧!(板书课题)三、巩固练习1、填空。(1)(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 )叫物体的体积,(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 )叫容器的容积2、判断。(1
12、) 冰箱的容积就是冰箱的体积。( )(2) 一个薄塑料长方体(厚度不计),它的体积就是容积。3、 用12个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分别按下面的要求搭一搭。(1) 搭出两个物体,使它们的体积相同。(2) 搭出两个物体,使其中一个物体的体积是另一个物体的体积的2倍。4、那现在谁能用今天学习的知识解释乌鸦喝水的故事。四、全课总结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们有什么收获?第二课时课题:体积单位教学内容:教材P43-45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认识常用的几个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厘米、立方分米,并帮助学生初步建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实际大小的表象;2、能正确区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的不同。
13、3、使学生初步掌握计量物体体积的方法,能选择适当的体积单位估算一些常见的物体的体积。4、认识常用的容积单位升,毫升,知道1升=1立方分米,1升=1000毫升 能力目标:使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经历讨论、探究、类推等学习活动过程,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情感目标:能积极主动地参与体验活动,愿意与人交流自己的想法,倾听他人的观点,增强学习自信心。教学重点:帮助学生建立体积是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大小表象,能正确应用体积单位估算常见物体的体积教学难点:能联系已有知识正确区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清楚各自含义。教具准备:教师准备棱长1厘米和1分米的正方体各一个,1立方米演示
14、模型架,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容器一个,一升的量杯一个。学生每人一个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老师:1米,1分米,1厘米,分别是什么单位?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又是什么计量单位?2、复习,几个单位出示相应的线段及图形。3、引入: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个新的单位体 -体积单位二、探究新知 1、引入:在实际生活和生产过程中,有时只需凭感觉就能判断出谁大谁小,有时出需要知道物体到底有多大,这就要我们精确地计量物体的体积。计量物体的体积就要用到体积单位,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它们。2、认识1立方厘米。(1)出示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告
15、诉学生这个正方体的体积就是1立方厘米,然后让学生估计验证:它的棱长是少? (2)得出结论: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厘米,介绍字母表示法。(3)引导学生比划感受1立方厘米的大小。(4)举例:找找看,我们身边哪些物体的体积接近1立方厘米? 反馈:骰子、一节手指头等的体积接近1立方厘米。 (5)下面两个长方体都是由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摆成的,体积各是多少立方厘米?(6)回顾小结:刚才我们认识了1立方厘米,想想立方厘米通常用来计量怎样的物体的体积? 3、认识1立方分米(1)出示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告诉学生这个正方体的体积就是1立方分米,然后让学生估计验证:它的棱长是少?(2)引导学生比划感受1立
16、方分米的大小。 (3)我们身边哪些物体的体积接近1立方分米? (4)比较1立方分米与1立方厘米的大小。4、认识1立方米(1)提问:想一想,怎样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米?(2)直观感受1立方米的大小教师演示:用3根1米长的木条做成一个互成直角的架子,放在墙角,看看1立方米的空间有多大。指名一些学生蹲到1立方米内,让学生体会到立方米是用来计量较大的物体的体积的单位。(3)我们身边哪些物体的体积接近1立方米?(4)课外延伸:同学们,你们知道1吨水有多少吗?其实1吨水就是指1立方米的容器所装的水。思想教育:我们要节约用水。5、互相讨论:这三个体积单位的共同点是什么?不同点是什么?6、说一说哪些物体的体积
17、是1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7、比较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8、计量物体的体积。 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是多少,就看这物体里含有几个单位体积,它的体积就是多少。7、认识容积单位与体积单位的联系(1)计量液体的体积,常用升和毫升作单位。(2)容积是1立方分米的容器,正好盛1升水。教师演示:1立方分米正方体容器水倒入量杯得出:1立方分米=1升 1立方厘米=1毫升 (3)说一说自己在生活中找到哪些物体用升或毫升为单位的,分别是多少?(4)体验:量一量:用滴管测量1毫升的水大约有几滴?一小勺子水大约有多少毫升?(5)节水教育师:刚才大家用各种方法感知了1毫升水有多少,1毫升水是那么不起眼,但在全
18、球水资源严重匮乏的今天,节约1毫升的水对于我们来说意义却是非凡的。一人节约1毫升、10人节约10毫升我国大约有13亿人,就能节约13亿毫升的水。一个成年人一天的饮水量约为2000毫升,13亿毫升的水就能供65万人饮用一天,或者供21667人饮用一个月,或者供1806人饮用一年。(课件展示。)三、巩固练习1、填上适当的单位。(1)一小瓶墨水的容积约是60 。 (2)一个热水瓶的容积约是2 。(3)一台冰箱的容积约是150 。(4)一个西瓜的体积约是8 (5)一个火柴盒的体积约是12 (6)一人热水瓶的容积约是2 。2、试一试。11升 = ( )立方分米 5.5立方厘米 = ( )毫升 3、 四、
19、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认识了哪些单位?它们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单位有什么区别?五、板书设计:体积单位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常用的容积单位有:升,毫升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盒子的容积是1立方分米,可以容纳1升的液体。1升=1立方分米 1升=1000毫升第三课时课题:长方体的体积教学内容:P46-49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2、 通过拼摆,找出规律,总结出体积公式。3、 会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探究能力,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积极思考,探索新知的思想。教学重点:能正确运用体积公
20、式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教学难点:能正确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学具准备:每组个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教学过程:一、 引入新课。、 老师出示:有一块长方体积木,它的体积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 生:看它是由几立方厘米组成,它的体积就是几立方厘米?、 师:那我们怎样才能知道它的体积是多少呢?、 引入:探究长方体与正方体的体积。二、 探索新知。(一) 探索长方体的体积。、 想一想:长方形的面积与什么有关?长方体的体积也可能与什么有关?、 思考:当长方体的长和宽相等时,随着高的变化,长方体的体积有什么变化?(课件演示)小结:当长方体的长和宽相等时,高越大,长方体的体积越大。、 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长方体 单元 教材 分析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6657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