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加与减(二)教学设计反思作业题答案.doc
《第七单元加与减(二)教学设计反思作业题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单元加与减(二)教学设计反思作业题答案.doc(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本单元包括古人计数(1120各数的认识)、搭积木(十几加几不进位、十几减几不退位)、有几瓶牛奶(9加几)、有几棵树(8加几)、有几只小鸟(7,6,5加几)、练习三、做个加法表等内容。其主要知识点:1. 认读写1120各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2. 认识个位和十位,了解数位的意义;正确计算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3. 用凑十法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数法或用个位相减再加十位的方法计算十几减几的不退位减法。4. 利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在本单元学习以前,学生已初步理解了加减法的含义,掌握了10以内各数的顺序及大小,会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对于20以
2、内的数,大多数学生会数,但对于建立数位概念、数的组成却不清楚,所以本节课重点掌握1120各数的组成及个位、十位上各数的意义,难点是建立数位概念。一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对数学的学习态度和习惯、数学知识与技能的基础等差异较大,针对这些情况,在学习活动中,要让学生仔细观察、动手操作,要特别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过程,鼓励他们认真倾听、大胆尝试操作、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及表达自己对知识的理解。1. 认识1120各数,能正确数数、读数、写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大小。2. 认识数位,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3. 学会20以内的进位加法,并能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具有初步的应用意识。4. 让学生体会计算的
3、多样性,培养学生的灵活性和独立性。1. 创设生动有趣的活动情境,组织学生进行各种操作活动。2. 教学时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尝试,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提倡算法多样化。3. 在教学中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用学到的加法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1古人计数1课时2搭积木1课时3有几瓶牛奶1课时4有几棵树1课时5有几只小鸟1课时6练习三1课时7做个加法表1课时古人计数。(教材第7476页)1. 结合现实情境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的物体的个数;认识1120各数,并能正确地读、写;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及数位“个位”和“十位”;知道1120各数的组成,了解20以内数的顺序及大小。2. 经历计数单位“
4、十”的建构过程和1120各数的形成过程,建立正确的数概念,培养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通过观察与操作、比较与分析、抽象与概括等数学活动,初步感知替代思想、数形结合、位值制原则等思想方法的价值。3. 经历用20以内的数描述身边事物的过程,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的意义和作用,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从小获得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体验。重点:认识数位“十位”和“个位”,建立计数单位“十”的概念,了解每个数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难点:知道两位数中各数位上的数字所表示的意义及对数位的理解。课件,4050根小棒,计数器,10个皮球装一盒,10支铅笔装一盒,10颗珠子串为一串等。师: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靠打猎
5、为生,他们有时候也会将捕到的幼小动物圈养起来。有一天,有几只小山羊跑到了圈外,一位猎人正在琢磨着怎样记录圈外的只数呢!(课件出示教材第74页情境图)提问:一共有几只小山羊?师:我们一眼就看出来了。猎人为了把小山羊的数量记录下来,就用3个小石子来代表3只小山羊。师:圈外有3只小山羊,圈内还有呢,猎人也进行了记录。看看猎人现在摆出的石子,你能看出这次他捉到了几只小山羊吗?你是怎么数出来的?(一个一个地数或两个两个地数)师:刚才猎人用石子分别记录了圈内和圈外的小山羊的只数,如果要一次记录小山羊的总只数,猎人就有点为难了,快来帮帮他吧。(一个一个地数)设计意图:通过设计故事情境,创设认知冲突,激发学生
6、学习的兴趣。当摆出11个石子时,一眼看出是多少非常困难,这时让学生先估一估,再认真数一数。通过这一环节让学生感受到当物体的数量较大时,不能一眼看出是多少,一个一个地数又比较麻烦,为后面引出新的计数方法作铺垫。1. 圈一圈。体会10个一是1个十。师:猎人只会用自己的十个手指头数数,这么多石子他有点儿数不过来了,请你帮帮他。我们现在手上没有石子,只有小棒,用小棒代替石子(小山羊)可以吗?师:怎么摆小棒,就能让猎人一下数出来呢?生:先数出10根小棒放一边,再数剩下的1个。(如果学生没有想出此办法,可由教师给出。)教师说明:这时候来了一个聪明人,他数出10根小棒放在一堆,还捆成了一捆。(课件动画演示)
7、提问:他捆了几根小棒?为什么这么捆?生:因为猎人只会用10个手指数数,只能数到10,把10个放一起,剩下的再从1开始数。师:你太聪明了!这样能帮助猎人很快地数出了小山羊的数量。设计意图:通过设问“怎样帮助只会用手指数数的猎人数出石子的数量”引发学生思考,学生能够想到每个人有10个手指,用手指数数只能数到10,进而想到把10根小棒放一起。这时通过聪明人的方法引发部分学生共鸣:可以把10根小棒放在一起,并通过圈一圈突出10根小棒是一个整体。这一活动让学生初步感受在数数时可以把10个作为一个整体,感受以这样数数的方便,初步感受十进制。2. 捆一捆。师:把这10根小棒一根一根地放在手里,边放边数。不多
8、不少正好10根,这10根小棒叫作10个一。(板书:)这10个兄弟现在就是一家人了,我们用皮筋把它们捆成1捆,这1捆小棒就是1个十。(板书:1个十)够10根捆1捆,10个一是1个十。(板书:10个一是1个十)(观看课件动画演示:10个一是1个十)师:我们刚才数出了10根小棒,把它们捆成了1捆,10个一是1个十,多一根、少一根都不行。设计意图:通过“捆一捆”这个操作,让学生体会到10个一是一个整体,接受并认可“10个一是1个十”。通过这个活动也使学生再次感受了十进制,明确了在操作中够10根小棒就可以捆成1捆,为以后计算进位加法中的“满十进一”作铺垫。3. 学习1120各数的组成。(1)介绍计数器。
9、(出示:计数器)上面都有什么呀?通常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个位上的一个珠子表示1个一,十位上的一个珠子表示1个十。同理,个位上有几个珠子就表示几个一,十位上有几个珠子就表示几个十。(2)11的组成。师:请同学们摆出11根小棒,想一想怎样摆又快又清楚。全班交流汇报。(出示课件:教材第74页第四个情境图)师:1捆表示1个十,1根表示1个一,1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是11。(板书:1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是11)(3)19的组成。请大家快速摆出19根小棒。提问:你是怎么摆的?又添上了几根?几个十、几个一合起来是19?19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课件出示:教材第74页第五个情境图)(4)20
10、的组成。提问:老师再添上1根是(老师指平台上的1捆)提问:这不只有1个十吗?你们怎么说是20呢?师:又够10根了,又要捆1捆。提问:现在是几个十了?教师说明:2个十合起来是20。(板书:2个十合起来是20)(5)拓展延伸。提问:3个十是多少?6个十呢?以后我们会继续学习。设计意图:11的组成是教学重点,使学生明确什么是数的组成,并能用规范语言说出11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同时边摆边拨边在计数器上表示,经历了“摆一摆数一数拨一拨说一说写一写”的过程;然后一根一根地添小棒到19根,让学生直接摆出19根小棒,为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作铺垫;最后通过老师添小棒这一动作引导学生思考“另一个十在哪儿”,
11、让学生体会够10根又要捆一捆,再次深入理解“10个一是1个十”,为教学20的组成作铺垫。4. 数数游戏。(1)一个一个地数,从1数到20。(2)一个一个地数,从8数到12。(3)一个一个地数,从19倒着数到14。(4)两个两个地数,从2数到20。(5)五个五个地数,从5数到20。设计意图:通过游戏的形式复习20以内的数,并练习正数、倒数、两个两个地数、五个五个地数等数数的方法。5. 试一试。(1)读一读。拿出直尺,照上面的数字数一数。从10读到20,从20读回到10。教师:尺子上越往右数越大,越往左数越小。(2)比一比:谁大?谁小?点名。(学生每人一张数字卡片,卡片上的号码为020中任意一个数
12、。)教师点名:比14小的数起立;比14小1的数起立;比15大的数起立。猜数。师:老师手中的数,在10和20之间,离10比较近。提问:你们猜猜是多少?猜15行吗?能是18、19吗?教师:再给大家一个信息,我这个数比10大2。设计意图:通过看尺子图重点认识1120各数的顺序,同时感受尺子上越往右数越大,渗透数轴的直观模型。让学生进一步感受20以内数的大小。在点名、猜数的游戏中,通过给定的条件和信息,逐步缩小范围,逼近目标。在游戏中培养了学生的数感。8. 重回故事,首尾呼应。师:今天我们学习了这么多知识,猎人也受到了启发,他又想到了一个新办法。你看,他这样表示12只兔子。课件出示图片:提问:你能看懂
13、它的意思吗?1块大石头表示什么意思?你能用这样的方式表示13吗?这节课你们有没有收获?老师相信大家一定有很多收获,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吧!1120各数的认识1. 是创造还是仿造?关于“捆”,即十根,是让学生自主“创造”出来还是“仿造”出来?值得思考。本课时这个知识点不是创造出来的,理由是作为一个定论性的知识(数学约定以“十”为计数单位),不宜开展探究发现,理应采用接受学习的方式加以开展,当然,这是需要建立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的。2. 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在教学中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他们通过操作、交流、讨论,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活动中获取知识开发的能力,通过动
14、手摆小棒让学生认识1120各数,使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感受到自主学习新知的乐趣,体验获取成功的喜悦。3. 体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通过一系列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学生养成与他人沟通、倾听他人意见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4. 体现生活数学化。通过让学生找生活中的数学,帮助学生养成注意观察、善于思考的习惯,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A类看图写数。()()()(考查知识点:认识20以内的数;能力要求:会读写20以内的数。)B类写一写,画一画。(考查知识点:读写并在计数器上表示20以内的数;能力要求:会读写并在计数器上表示20以内的数。)课堂作业新设计A类:141612B类:教材习题教材第75
15、页“练一练”:1. 141513162.3. 1213141719204. 5. 13176. 1316101315207. 151413121412108、9. 略搭积木(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教材第7778页)1. 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2. 学习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重点:掌握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难点:理解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即只计算个位,十位不动。小正方体木块,计数器,挂图。1. 师:看,老师带来了什么?生:积木。师:想不想玩?生:想。师:老师给同学们每桌两人20块积木,尽情地玩。设计意图:教学时先让学生
16、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让学生玩积木,两人20块积木,学生最想玩的是积木增减游戏,可以用石头剪子布或其他方法,让学生尽情地玩,一边玩一边说“再放几块”或“拿走几块”。2. 师:看,老师摆的这一摞是几块?生:10块。师:对,这一摞表示10。现在请你们摆出13块。再增加2块,现在有几块?我们可以写成13+2=?13表示先摆的,2表示后摆的,这里的问号就表示摆好以后有几块。师:现在一共有几块?生:15块。师:写出式子就是13+2=15(块)。那么,在计数器上该怎样表示出来呢?教师演示,然后学生操作。3. 同学们先摆18块,然后拿走2块,该怎样列式呢?生:18-2师:看一看还剩多少块积木。生:16块
17、。师:把式子完整地说出来?生:18-2=16设计意图:在开始玩时,学生是没目的的,只是简单的仿造,遇到困难后学生才发现其中也有数学问题。第二次玩积木是学生对加减法认识的巩固,但其计算能力及技巧是原有知识的再现,而其中的同伴进步是进一步学习的动力。1. 现在请同桌合作,边摆边写出式子。小组动手操作。2. 开展交流。设计意图:由于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摆法,写出的算式也各不相同,所以让学生拿着记录的算式进行交流,就会呈现各种各样的算式,这也便于师生共同进行小结。3. 现在请同学们看算式、摆木块。(1)14+5=(2)17-6=师:谁先说一说14+5=?是怎么算的?生1:先拨14颗珠子,再拔5颗,数一数
18、是19颗珠子,列式为14+5=19。生2:我先把10个小正方体木块摞成一摞,表示10块;再摞4块,就是在5块上面摞4块,是9块,加上一摞(10块)是19块。生3:1个十和4个一,加5个一,等于1个十和9个一,也就是19。师:谁再说一说176=?是怎么算的?生1:先拨17颗珠子,再拔去6颗,数一数还剩11颗珠子,列式为17-6=11。生2:我先把10个小正方体木块摞成一摞,表示10块;再摞7块,并从7块上面拿走6块,剩1块,加上一摞(10块)是11块。生3:1个十和7个一,减6个一,等于1个十和1个一,也就是11。师:同学们真聪明!4. 比一比谁算得快。19-7=13+5=16-3=15+3=1
19、4+4=12+6=5+1316-4=15+4=17-5=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来进行计算。5. 游戏:碰碰车。(教材第78页第5题)设计意图:看算式摆学具是为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符号运算与实物之间的联系。如果学生能比较熟练地摆出小木块,那么说明学生头脑中已经有了小木块的数学模型,也就是说学生看到算式就会想到摆小木块的过程。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今天的计算无论是加法还是减法,只是个位相加减,十位不变。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13+2=18-2=3+2=58-2=610+5=1510+6=1613+2=1518-2=161. 通过实物的演示、学生的操作,使学生
20、理解和掌握思考的方法。由此概括出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规律。2. 让学生说出计算步骤,在巩固计算方法的教学活动中,作为教师要千方百计地为学生创造有意义的学习活动条件,尽量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分活动的空间,多一次表现的机会,多一些尝试成功的喜悦,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自主活动和探索的天地,从而激励他们不断探索、创新。我相信,经过我不断地尝试与努力,我的学生们一定会更爱上数学课。3. 体现生活数学化。通过让学生找生活中的数学,使学生养成注意观察、善于思考的习惯,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A类口算:18-5=16+2=16-3=15+1=19-7=(考查知识点:计算20
21、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能力要求:能够正确计算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B类看图列式计算。()()(考查知识点:体会加减法的含义,计算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能力要求:能够体会加减法的含义,并正确计算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课堂作业新设计A类:1318131612B类:15-3=1210+4=14教材习题教材第78页“练一练”:1. 10+3=1313-3=10或13-10=312+5=1717-5=12或17-12=52. 11+7=1812+6=1810+8=187+11=86+12=188+10=183. 13+5=1819-6=134. 12181
22、318181812195. 12+6=1812+3=1512+4=166+3=96+4=103+4=718-3=1518-2=1618-5=133-2=15-3=25-2=3有几瓶牛奶(9加几)。(教材第7980页)1. 在观察和操作的基础上,理解“凑十法”,学会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2. 在说、摆、放的活动中,理解进位的道理,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独立性。重点:渗透转化思想,应用“凑十法”正确地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难点:“凑十法”的思考过程。课件,小棒20根,水果图片等。看谁算得又对又快。10+1=10+2=10+3=10+4=10+5=10+6=10+7=10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七 单元 教学 设计 反思 作业题 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6655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