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教育]教参 美术鉴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教育]教参 美术鉴赏.doc(6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美术鉴赏上篇:第一单元:美术与眼睛第一课:什么是美术作品一、教学目标:1. 了解审美观念、形式美法则的产生和一般规律,及美术作品的社会约定性。2. 引导学生以审美的眼光去看待美术作品和日常生活意识。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美的观念和形式法则是如何产生的2. 美术作品的基本内涵是什么?3. 如何从生活中去发现美三、教材处理:本课为这一学年的第一课,如何使学生对美术欣赏产生兴趣给学生留下好印象这一课非常重要。我将本课分为4个部分,第一部分导入;第二部分什么是美术作品;第三部分审美观念、形式美法则如何产生,让学生了解基本的美的形式法则;第四部分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四、新课过程(一)导入几组图片
2、对比:1. 宙斯大殿-悉尼歌剧院2. 章子怡礼服-模特3. 中国苗族服装-西方礼服引导学生对比,讨论那张图片更美,究竟什么样的艺术作品才能称为美?你心中美的概念是什么? 设计说明:采用聊天式的导入法讨论发,学生谈完各自的亲身感受后,教师总结“美”的观念是怎样形成和发展的。1、美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源于人们的生活实践。2、美的观念与相应形式法则的产生是长期的历史积淀的结果。将美的观念与相应的形式法则运用于生产、生活乃至艺术创作中,就产生了美术作品。 (二)讲述新课1、 什么是美术作品提问:什么是美术,列吃你所知道的美术种类。美术又称为造型艺术、空间艺术、视觉艺术,它包括绘画、雕塑、建筑、工艺美术
3、等,在中国还包括书法。提问:什么是美术作品?学生读课本第二页介绍,老师总结。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技法实施条例中明确规定:美术作品,是指绘画、书法、雕塑等,以线条、色彩或者其他方式构成的有审美意义的平面或立体的造型艺术作品1.美术家为了审美目的创作的作品。(具有审美性但不一定有实用性)2.有些美术作品,它们最初被制造的目的不是为了用于单纯的审美活动,而是源于生活的需要,像这样作品经过较长时间之后,其实用功能退化到次要,审美功能占据主要位置,这些物品中同样包含着美的观念和形式美的法则,它们也属于美术作品的范畴。(具有实用性也具有审美性)学生分析课本上的图片,那些属于第一类那些属于第二类。设计说明学
4、生对美术作品的观念非常狭窄,他们认为美术仅仅指画画而已。所以在这里出示大量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观念的转变。3、美的基本形式法则观察课本中的农家印染被,分析这个图案运用了那些美的形式法则?课件展示什么是美的基本的形式法则A和谐 和谐的狭义解释是统一与对比两者之间不是乏味单调或杂乱无章。单独的一种颜色、单独的一根线条无所谓和谐,几种要素具有基本的共同性和溶合性才称为和谐。和谐的组合也保持部分的差异性,但当差异性表现为强烈和显著时,和谐的格局就向对比的格局转化。B对比又称对照,把质或量反差甚大的两个要素成功地配列于一起,使人感受到鲜明强烈的感触而仍具有统一感的现象称为对比,它能使主题更加鲜明,作品更加
5、活跃。对比关系主要通过色调的明暗冷暖,形状的大小粗细、长短、方圆,方向的垂直、水平、倾斜,数量的多少,距离的远近疏密,图地的虚实黑白轻重,形象态势的动静等多方面的因素来达到。C 对称又名均齐,假定在某一图形的中央设一条垂直线,将图形划分为相等的左右两部分,其左右两部分的形量完全相等,这个图形就是左右对称的图形,这条垂直线称为对称轴。两轴相交的点即为中心点,这种对称形式即称为点对称。点对称又有向心的求心对称,离心的发射对称,旋转式的旋转对称,逆向组合的逆对称,以及自逐层扩大的同心圆对称等等D平衡在平衡器上两端承受的重量由一个支点支持,当双方获得力学上的平衡状态时,称为平衡。这对立体物来讲是指实际
6、的重量关系。在图案构成设计上的平衡并非实际重量的均等关系,而是根据图象的形量、大小、轻重、色彩及材质的分布作用于视觉判断的平衡。在平面上常以中轴线,中心线、中心点保持形量关系的平衡,同时关联到形象的动势和重心等因素。在生活现象中,平衡是动态的特征,如人体运动,鸟的飞翔,兽的奔驰,风吹草动,流水激浪等都是平衡的形式,因而平衡的构成具有动态。上例中,钟楼与父子人像以及钟楼倒影构成了一种画面平衡,两者缺一,或者位置偏离,平衡就可能被打破。E重心 重心在立体器物上是指器物内部各部分所受重力的合力的作用点,对一般器物求重心的常用方法是:用线悬挂物体,平衡时,重心一定在悬挂线或悬挂线的延长线上;然后握悬挂
7、线的另一点,平衡后,重心也必定在新悬挂线或新悬挂线的延长线上,前后两线的交点即物体的重心位置。任何物体的重心位置都和视觉的安定有紧密的关系。人的视觉安定与造形的形式美的关系比较复杂,人的视线接触物体或画面,视线常常迅速由左上角到左下角,再通过中心部分至右上角经右下角,然后回到以画面中心为重点的视圈停留下来,因此画面的中心点就是视觉的重心点。但画面图象轮廓的变化,图形的聚散,色彩或明暗的分布都可对视觉重心产生影响。因此,画面重心的处理是平面构成探讨的一个方面。F韵律 原指诗歌的声韵和节奏,诗歌中音的高低、轻重、长短的组合,匀称的间歇或停顿,一定地位上相同音色的反复及句末、行末利用同韵同调的音相加
8、强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感,就是韵律的运用。平面构成中单纯的单元组合重复易于单调,由有规矩变化的形象或色群间以数比、等比处理排列,使之产生音乐、诗歌的旋律感,称为韵律。有韵律的构成具有积极的生气,加强魅力的能量。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发展,对美的形式法则的认识将不断深化。形式法则不是僵死的教条,要旨在于灵活体会,灵活运用。G节奏本是音乐中音响节拍轻重缓急的变化和重复。节奏这个具有时间感的用语在构成设计上指以同一要素连续重复时所产生的运动感。H比例是部分与部分或部分与全体之间的数量关系。它是比对称更为详密的比率概念。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生活活动中一直运用着比例关系,并以人体自身的尺度为中心,根据自身活
9、动的方便总结出各种尺度标准,体现于衣食住行的器用和工具的形制之中,成为人因工程学的重要内容。比例是构成设计中一切单位大小,以及各单位间编排组合的重要因素小结:包含着形式美法则的物品,都可以称为美术作品, 设计说明这个环节讲述美的基本形式法则,再次强化学生心中美术作品的概念。3、 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提问:给学生看一些生活中常见但又很有味的事物,提问学生认为这些是美术作品吗?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罗丹比如下面这张美食图片,对于没有美术修养的人来说,他就是一盘可以填饱肚子的美味佳肴,而一个有美术修养的人却可以发现更多的美,不但得到物质享受也得到了精神享受。设计说明:图片多选择
10、一些最平常但又有趣的东西,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5、 小结:总结这节课的重点难点内容,并强调美术鉴赏的意义。设计说明:让学生对现代美术有个总的概念,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身边的美。第二课:图像与眼睛教材分析:本课承接第一课内容什么是美术作品及美术作品的价值,分析了美术作品的“图像”。对于图像的理解,应该和其他教材中所提到的美术作品的“艺术形象”,或有关论著中提到的美术的“形”,是一个概念。本课使用“图像”这个概念,其实更加强调了美术的本质可视的图像。 “美术教育的价值系统是建立在美术的基础要素之上的,是这种基础要素在教育的实施过程感知、欣赏、创造中得以发挥的结果音乐教育围绕乐音进行的,语文教育是围
11、绕文字和语言进行的,同样,美术教育是围绕形进行的。(美术及其教育P185,湖南美术出版社)。”美术的分类可以从材料分为国油版雕、电脑美术等等,按照地域分为西方的东方的等等,但是最为本质的分类还是从图像本身,这一分类的结果就使美术分成了具象美术、意象美术和抽象美术。本课教材要点分析如下表:类别怎样理解怎样鉴赏作品范本(教材资源拓展)基本概念关键词具象对应于客观物象,与客观物象刻画的细微,物象的比例大小、空间表现符合眼睛看到的真实真实,象要关注艺术家要表现的典型人物、描绘的典型事件(情节),叙述什么事情,记录什么内容重屏会棋图贵妇人刘胡兰就义(也可以适当引入学生熟悉的作品如写实的素描作品等,便于对
12、概念的理解)意象艺术家把现实世界进行了情感化主观化处理,突破人们的视觉经验,拓展我们的视觉范围,丰富人们的审美经验主观,夸张变形、重组、打破常规的色彩关系比例关系、虚幻了解艺术家的背景,解读作品表达的情感狐狸的游戏李白行吟图荷石水禽图圣维克多火山生日(为了增加乐趣,可以让学生画卡通漫画、老师根据时间关系演示水墨花鸟画等)抽象不对应客观物象,来源于艺术家的主观世界,强调美术作品形式要素的独立的审美价值形式、形式美感受形式美:如旋律、节奏、均衡、对比、清晰、浑沌、材质等等,了解作品产生的背景、特点、产生的原因,从而解读作品草书与篆刻康定斯基作品、蒙德里安作品等(可以活用教材,从中找到此类作品如P5
13、1,可以多方面补充教学资源)教学设想本课作为鉴赏的第二课,是学生接触鉴赏的开始,不宜设置较高的学习目标,应当循序渐进,随着对美术作品更多的了解而在以后的课程中增加相应的难度。所以本课不穷尽每一件作品的意义,只要学生能进行分类,并简要说出其特点就可以为以后的欣赏奠定基础,然后视学生理解的程度和速度,决定是否增加相应的深度,如较完整深入地鉴赏一件或两件作品教学中注意新课程理念的贯彻注意培养学生的主动性探究性和创造性,同时不失去美术本身的审美特性,使学生身心得到陶养。为此,我将采用培养反思力的方法,尽最大的努力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关注学生的反应,重视感受与体验,积极辅导,使学生养成勤于动手动脑的习惯;
14、力求通过教学使每个学生在都能得到新的体验与认识,得到提高。通过预想教学效果,争取最大限度实现教学目标,重视教学的实际效果,把问题考虑在先。至于是否能达到预期目标或者目标设置是否合理,则需要课后通过返观课堂教学、观察学生作业等活动,深入的反思研究。教学目标:能够感知图像中的具象意象和抽象并为之分类;能说出三种形态图像的特点;会运用观察体验,与同学讨论交流、查阅资料等手段达到理解具象意象和抽象艺术的目的;能体会到不同图像形态的形式美感等艺术趣味、有探究和参与学习讨论的热情。教学重点:图像三种形态的分类及其特点。三类形态欣赏的要点。教学难点:对意象艺术的判断,对抽象艺术的理解。教学方法:启发诱导,讲
15、授,练习实践学法:观察感受,讨论交流,比较与归纳,练习体验,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资料库、实物挂图、范画演示用具学具准备:分类表,绘画纸,自我评价表 (如果每一课都这样做,集中在一个图画本上,不但操作非常方便,而且可以积累成一个学习档案。有利于收集作品、收集自己的学习成果,随时反思评价自己的学习效果,也可以使老师和家长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还可以与同学交流)。教学设计:环节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选择1、心理诱导选择2、直接导入,“人是爱分类的动物”-贡布里希语选择3、练习导入:画一个自画像或者熟悉的物品或者拿手的形象 选择4:机动讲授动手活动营造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使学生“进入状态”过
16、程列出三组作品,让学生观察感受,欣赏对三组作品的分类,由易到难。展示作品,提出问题:这些作品哪些可以相互归类?归类的理由是什么?观看,分析,判断,讨论,回答学生可以自由回答,也可以由老师“点将”式回答,或者由学生小组推荐代表回答。引发学生的反应。美术作品不是时间艺术,所以可以同时展开,学生从自己的认识和经验出发来判断。具象意象抽象艺术的特点是什么?P5思考交流题:同样的题材,摄影家和国画家与西方画家传达的图象如何归类?有何不同? 思考与交流向老师或同学质疑问难。探究问题,思考的递进,解决问题,发展能力体验与创造选择其中之一练习,1、用抽象的线条表现P6三件作品给你的感受2、画一幅画,自己分类并
17、说明意图3、仿照蒙德里安的作品进行构成变化,变到看上去舒服为止。选择适合自己的题目,动手体验理解的验证体验创造的快乐,审美的愉悦,动手可以消除单纯思考观看的单调乏味。激发学习美术的热情。反思评价抽查学生对自己本节课学习的收获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反思评价学习效果,和创作结果思考,回答有疑问继续交流发现自己的知识或能力的增长点。本节课有自己思想的闪光点,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小结回顾重点难点反思自己的学习成果概括总结整个教学活动本课所期望的学生达到的能力目标:能力递进目标(这四个目标也是相互关联的四个教学环节ABCD(需要得到老师更多的帮助)一分类:基础知识和能力。通过感受分出具象、意象和抽象能准确分类个
18、别地方不清楚。不清楚意象与抽象之间的差别,或意象与具象之间的差别分类误差较大,感受力弱不能分类,或错误很多, 对作品没有感觉,没有兴趣二深入探究与提高。能说出具象、意象和抽象图像的特点能在同类作品横向比较或不同类作品纵向比较,归较完整的答案表达的较准确不太准确,不能表达准确或跑题。三创造性体验。通过感觉、联想、模仿等手段,能体验创造一件简单的作品,并能说出表达的意图。能够出色完成基本完成大体完成完成简单或难以完成四能反思和评价自己的得失能找出自己的优势和欠缺通过学生作业和课堂学习记录来进行评价,以便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跟踪辅导,因材施教。并以此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第三课: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
19、一、教材分析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两个层面:1对美术作品的认识并不是千篇一律的,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欣赏,而不同的欣赏角度所获得的感受和认识是不同的;因此,对美术作品的认识并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社会科学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我们可以有更新的方式去解读作品的内涵。2理解并掌握美术鉴赏的四种基本类型:感悟式鉴赏、形式鉴赏、社会学式鉴赏、比较式鉴赏。需要指出的是,这四种鉴赏方式之间有相互渗透的关系,而不是彼此对立的。二、学情分析在新课程的教学原则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上好一节课,首要的一点就是要把准学生的“脉”,也就是充分地了解学生的学情。美术学习只有与学生的实际情况联系起来,才可能得到真正的落实。虽然
20、我们重点中学的学生在文化主科方面基础是优良的,但是众所周知:由于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学生艺术科知识方面的学习和修养在基层学习阶段是短斤缺两的。进入高中后,虽按国家的相关规定来讲:美术是一门必修课。可因没有学科的高考压力,实际操作起来,学生们往往在其它主干课业的繁忙之下,对美术学科知识很可能视之为可有可无,爱学不学。其后果,除了影响到国家素质教育的内容与精神在我校的全面贯彻和实施外,就学生个体而言,对其健康的审美情感和高品位的精神素质方面的培养也将大打折扣。因此,作为美术教师,能否把自己所教的学科经营成一门吸引和打动学生的知识殿堂,就一定要首先在教学实践的探索中寻找到一些切实有效的方式、方法和教
21、学理念。三、教学目标1知识领域:掌握美术鉴赏的四种基本方法。2能力领域: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学会从多角度、多层面鉴赏美术作品。3情感领域:培养学生喜欢美术文化的兴趣,增强学生健康的审美情感和精神品位。四、教学的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四种鉴赏方法的运用。2教学难点:如何从多种角度去欣赏一幅美术作品。五、教学策略本课的教学过程主要强调师生的互动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的我,把自己定位在学生探究知识的引导者与合作伙伴的关系上。具体采用的方法是:(1)情境教学法:恰当的情境创设,对于学生的学习有着感染、暗示、激励等作用,可以为课堂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言传身教法:新课程虽提倡学生自主探究
22、,但由于学生初修美术鉴赏,在专业知识与理论思辩方面的能力十分有限。因此,教师在关键性重点知识上的“点睛”性讲述与直观示范是相当重要的。(3)多媒体教学法:本节课主要运用多媒体课件来引导教学,力求以生动、直观的过程,来调动学生轻松的学习情绪和促进探索欲。六、教具与学具教具:实物投影仪、多媒体播放工具、基本的绘画纸笔。学具:笔记本、作业纸、笔。七、教学过程:(以多媒体PTT课件来引导全过程)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课题。1多媒体出示引言:因为我们有一双明亮的眼睛,才能看到真实的生活世界,才能欣赏到美妙的美术文化。我们应该怎样来运用自己的眼睛呢?(轻音乐背景)2导入并出示课题“第三课:我们怎样运用自
23、己的眼睛”,放映开场短片。第二环节:展开课题,深入新课。1展示作品蒙娜丽莎(1)提问学生:你们从这件作品中看到了什么?(分小组讨论,请各组有不同意见的同学代表上到黑板上写下自己的发现,教师对学生的观察进行归纳。)(2)提问学生:你们看到这件作品之后想到了什么?(分小组讨论,同学发言或者到黑板上写下自己的看法,教师对研究结果进行比较总结并得出结论。)(3)提问学生:我们的发现与教材上图表中所列内容有何不同?(学生思考回答)(4)简要补充介绍作者、文艺复兴特点时代特点。(5)教师引导对作品进行深入的局部分析。(师生互动分析探讨) (6)教师小结:一幅作品所包含的知识信息是多方面的,并不是单一的,所
24、以美术鉴赏需要通过认真地观察研究、深入分析、交流思考才能全面地认识。2导出重点知识:鉴赏美术作品的四种基本方式一部美术史,也是人类不断探索、发现宇宙与自身奥秘的历史。美术世界博大而浩瀚。随着社会科学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观看、欣赏美术作品的方式可谓繁多,但基本上不外乎以下四种类型。(1)感悟式鉴赏(2)形式鉴赏(3)社会学式鉴赏(4)比较式鉴赏3深入探索重点知识(1)感悟式鉴赏感悟式鉴赏-例1:波提切利的春思考与交流:用分析蒙娜丽莎列表角度来分析波提切利的春(师生互动分析探讨)。提问:提问:画中都刻画了些什么形象内容?依据作品名称春,你能从画中感悟出了什么样的思想内容和精神情感吗?(分小组讨
25、论,请各组有不同意见的同学代表上到黑板上写下自己的发现,教师对学生的观察进行归纳。)简介作品,分析作品内容补充:波提切利的春(14761478年)。这幅画里,构图上采用了平面的装饰手法,将众多的人物安排在了适当的位置上。画面上一共九人从左至右一横列排开,没有重叠、穿插,并且根据他们在画中的不同作用,安排了恰当的动作。作为主角的女神维纳斯所处位置比其他人稍后一点。画面像一幕正在上演的舞台剧,布景是一片带金色的暗褐的小树林。波提切利在这里表现的是罗马诗人奥凡提奥斯的长诗行事历中描写春天的情景。补充小结:“人文主义”的美学精神表现在借古希腊、罗马题材,既肯定了包含“人文主义”精神古典文化,又借古喻今
26、,肯定人、赞美人,更象征着“文艺复兴”思想春天的到来!简要归纳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特点:美术家的思想从基督教神学的桎梏中逐渐解放。从古希腊、罗马艺术中吸取营养。勇于艺术科学的实践与探索。感悟式鉴赏-例2:元代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学生分析探讨,教师补充)。感悟式鉴赏-例3:现代齐白石的花鸟代表作品的蛙声十里出山泉(学生分析探讨,教师补充)。小结:组织学生讨论并理解教材上感悟式鉴赏的内容,教师对学生的认识加以总结,并且进行补充。教师特别要指明,感悟式鉴赏必须要靠我们的感情投入才能更好地完成,面对作品我们可以任由思维驰骋。(2)形式鉴赏引导学生理解教材上关于形式鉴赏的内容。着重强调,艺术家创作作品就是
27、给观众欣赏的,对于作品的形式,不会画画或者没有掌握一定美术技能的人也可以欣赏。形式鉴赏-例1:国画和西画基本表现形式的差异(短片示范:刘海)小练习,我来试一试:备好国画用纸笔,利用实物投影仪请学生上讲台参与尝试。(通过自己动手的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尝试欲和探索欲。)简要欣赏形式鉴赏例2例6作品。思考与交流:让学生分三组仔细观察和思考教材作品,同学发言,填写出答案,教师对结果进行比较总结并得出结论。(3)社会学式鉴赏 研究思考:组织学生讨论并理解教材上关于社会学鉴赏的内容。提问:社会学式鉴赏主要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仅靠观察是否能够完全了解?如果我们单靠观察作品不能理解它的社会学背景的话,
28、应该怎么办?(学生思考、讨论并回答,教师总结补充。)特别要指明:社会学鉴赏要靠我们的探究才能完成,我们不能仅凭想象来完成社会学鉴赏,而要依靠图书馆和一定的资料来完成。社会学式鉴赏例1:龙的艺术造型与历史(学生分析探讨,教师补充)。思考与交流:中国古代冕服系列欣赏伦勃朗的夜巡欣赏分析(学生分析探讨,教师补充)。教师小结社会学式鉴赏的知识要点。(4)比较式鉴赏研究思考:组织学生讨论并理解教材上关于比较式鉴赏的内容。比较式鉴赏例1:傅抱石丽人行与林风眠宫女艺术特点的比较分析。教师提问:画面有哪些不同?这些内容仅靠观察是否能够完全了解?如何才能更好地运用比较式鉴赏?(学生思考、讨论并回答)简要补充:画
29、家傅抱石及其主要作品。简要补充:画家林风眠及其主要作品。比较式鉴赏例2:清代画家郑板桥的竹石(中国画,纸本)分别与宋代画家文同、明代画家文徵明以及教师个人画竹题材作品的比较赏析。(学生分析探讨,教师补充。) 简要补充:清代画家郑板桥的艺术精神。教师小结比较式鉴赏的知识要点。第三环节:总结与评价1教师简要全面地重申本课的知识要点难点,肯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学生小组代表对本课学习发表评价和体会意见。八、板书设计第三课: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蒙娜丽莎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与教材所列内容有何不同? 作者简介:达芬奇小结:作品需要研究交流才能全面地认识。一、鉴赏美术作品的四种基本方式(1)感悟式鉴
30、赏例1:春“人文主义”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特点例2:富春山居图例3:蛙声十里出山泉小结:感情投入,思维驰骋(2)形式鉴赏短片示范活动:我来试一试作品分析:例2例6(3)社会学式鉴赏 龙,中国古代冕服,夜巡小结(4)比较式鉴赏丽人行与宫女,郑板桥的竹石小结二、课后活动第二单元:辉煌的美术历程第一课:原始人的创造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原始美术作品的背景、材质、色彩、图形、造型、实用功能等表面特征及作品的内涵。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原始美术作品的学习,激发学生的探索远古美术的愿望及美术作品的创造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原始人的创造体验原始人的创造精神并通过自我美术作品创造宣泄学习压力或创
31、作激励自己和他人,达到“心灵护理”的作用。教学重点: 了解原始人创造美术作品表面形式特征及精神、情感内涵。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原始人的创造精神达到自我创造的能力,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灵活运用,让自己更强大,更完善。教具准备1、中外典型原始美术作品打制石器、串珠、彩陶和洞穴壁画、玉器、巨石阵图片;乐器陶埙图片;明清瓷器、远古龙化石图片;抽象线条和具象花卉图片。2、教师根据一位学生“内心独白”进行陶艺图形现场创作。3、八开素描纸、黑色迈克笔、黄色彩色蜡笔。活动要求用给予的抽象线条和具象花卉图片分三组进行自由重组,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后派代表做简单阐述。教材分析本课是高一年级美术鉴赏第二单元“辉煌的美术历
32、程”主题下的第1课。这是一节鉴赏课。鉴赏内容是课题中隐藏的原始人创造的美术作品。本教材是围绕大量图片展示来阐述原始美术作品的表面形式特征。并更深层挖掘原始美术作品的内在精神及情感语言。利用思考交流方式开拓学生想象思维空间,激发学生探索原始美术的愿望。通过我的分析理解,我认为本课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欣赏大量原始美术作品来了解作品的表面形式、原始美术的样式。懂得简单辨别原始美术作品;教学重点是通过深层次挖掘原始美术作品内涵;教学难点,也是高潮。我将现代中学生处于强大学习压力及青春期不稳定心理作为一个突破点。是否通过原始美术作品精神与情感的语言表达方式转化为学生自我作品创作,利用作品疏导,修复不良心态,
33、达到“心灵护理”作用。教学结构:1、引导阶段:通过陶制乐器埙远古悠扬音乐的聆听达到“心境合一”进入原始美术作品欣赏。2、初探阶段:了解中外原始美术作品的表面形式特征。3、深入阶段:原始美术的内涵精神寄托和情感宣泄。4、实践体验:教师示范和学生的自我创作进一步加强美术作品内在精神情感的探讨。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课前准备)二、引导阶段:3分钟1、聆听一段音乐:问(针对全班):能否听出是何乐器吹奏并谈谈感受。 (讨论后给予正确答案:埙原始陶哨发展而来的陶艺乐器。用远古悠扬神秘音乐营造的氛围来欣赏分析作品的表面形式特征)三、初探阶段:原始美术作品欣赏(课件展示作品)15分钟1.原始美术产生时代背景
34、中国原始美术作品:原始人 打制石器 钻珠问:除了展示的原始美术作品,还知道哪些?(学生讨论,老师综合答案:主要是彩陶和洞穴壁画为主)2.原始美术作品的表面形式特征中国原始典型美术作品:仰韶文化彩陶 马家窑文化彩陶西方原始美术作品:阿尔塔米拉洞穴壁画 英格兰巨石阵 问:彩陶是怎样制作的?彩陶的花纹是使用什么颜料绘制的?哪些图案是原始人喜欢画在陶器上的?不同彩陶造型有什么用途?尖底彩陶旋涡瓶的造型有什么奥妙? (学生与老师共同讨论分析:分析出原始美术作品的背景、工艺制作,颜色花纹特点、造型对实用功能的影响等表面形式特征)3、陶与瓷器的欣赏(课件展示作品) 问:“china”包含的释义 (学生答:中
35、国和瓷器) 引导学生联想陶与瓷的关系问:彩陶是瓷吗?陶与瓷是一个概念吗?(学生答:回答是否定的。进行陶与瓷图片辨别分析讨论陶与瓷的异同点)引出陶与瓷的异同:共同点:2点 不同点:6点(重点阐述陶是瓷的发展基础,瓷器是中国独创。反证彩陶在中国原始美术作品的典型地位,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四、深入探索阶段:原始人创造美术作品的内涵?(课件作品展示)15分钟1.图腾精神寄托龙山文化玉龙 现代龙造型 贵州新中国龙化石问:你认为最早的龙有什么用途?你小时候孤独处于雷电交加的黑夜会有什么想法?(学生回答:很害怕,想要有神奇的力量来帮帮。通过语言设情景让学生感受处于人类童年时期原始人的想法,引导图腾产生的必然性
36、)问:龙是否真的存在?(不需做答的思考题,通过龙化石头上角与神话龙的吻合提出一个悬念,激发学生探索欲望)2.原始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情感表达马家窑舞蹈彩陶盆问: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学生回答:看到跳舞的人物、水面等;想到多种场景及情感感受。告诉学生所看到的、想到的就是作品艺术语言。在这里,老师坚受不否定任何学生的想法,开拓学生想象思维。)四、实践体验(精神和情感通过表面形式特征这个载体来表达的体验)1、教师示范:陶艺上的心灵地图(一位中学生内心独白)4分钟短文展示(教师现场展示;学生直观感受语言情感转化为作品)2、学生体验:8分钟三幅花卉 一幅线图片 (以抽象线与具象花朵自由组合;学生分组
37、讨论,派出代表阐述感受。运用所学知识创作贴近学生心态作品,激发学生在以后学习生活中创造能调节心理的作品。)五、教师总结: (鼓励学生富有创意的想法,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美术作品的情感的护理作用。)六:板书设计第二课:礼仪与教化教学目标本课作为单元课,由三课时构成主要是要理解道德和社会等级秩序对美术创作的影响,并了解2个方面的内容(1) 在时间上了解从商朝到魏晋时期美术作品。(2) 在空间上了解横跨中国、印度、两河流域、埃及、印第安的美术作品教学的重点和难点(1) 重点:商朝到魏晋时期的美术现象与社会政治文化之间的关系(2) 难点:学生的社会意识与生活的局限性对主题的理解难以深入教具与学具教具:幻
38、灯机、幻灯片、实物投影仪、画册或者多媒体播放工具学具:笔记本(或者作业纸)、笔。教学程序(1) 导入采用承上启下的导入方法先回忆上节课所学的青铜器纹饰的变化(2) 视频然后使用多媒体播放“神话”从学生熟悉的视觉文化元素中抽出与教材相关的内容进行理性分析(3) 秦汉风格的对比这点将作为本课的重点,使用比较鉴赏采用表格的形式对“秦始皇兵马俑”和“汉代霍去病雕塑的作品形式、造型手法、审美效果以及功能和意义进行研究,让学生理解礼仪与教化的作用对美术创作的影响,尽可能多的写出学生回答的关键词,把他们的经验加以提炼总结,形成表格正文,把这个填表活动呈现在黑板上,根据教学经验及对教学机制的理解,为拉更好的体
39、现学生的主体性,避免老师先入为主,先让学生通过个人、同桌、或4人小组形式进行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然后使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方式完成填表,使高中的静态课活跃起来(4) 思考与交流可以结合我们本土例子,长沙马王堆帛画来运用所学知识,欣赏、分析、并尝试、探究汉代人的宇宙观念,这是从美术文化角度进一步联系湖湘文化进行分析,是对新授知识的巩固和运用,从电影神话到秦始皇兵马俑,从马王堆帛画到汉代观念,充分体现了由远及近的教学策略(5) 作品比较让学生从本课中自主选出两幅不同时代、同样具有礼仪教化功能的作品比较它们的内容、表现形式、服务的异同,这是对秦汉对比的深入,也是按照鉴赏的规范程序逐步深入
40、,更好按照感受、分析、解释、评价4个环节的推进,达到有效学习(6) 小结以中国联系古印度、古埃及、印第安的美术现象提问为第三课埋下伏笔第三课:心灵的慰藉课题:心灵的慰藉教学目标:1、 理解在宗教流行的历史时期,宗教对美术创作产生的影响。2、 了解中国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宗教美术作品。教法与学法:欣赏感悟 合作探究教学重点:中国佛教主要遗迹中国四大石窟教学难点:主要在于要解决对宗教的认识,以及中国宗教本土化现象。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教学流程:一、导入师生活动:1、教师展示敦煌莫高窟的图片以及巴黎圣母院的图片,并且做一定的介绍。提问:这两座建筑有什么不同?敦煌莫高窟(佛教)巴黎圣母院(基
41、督教)媒体运用:1、呈现本课的教学流程2、展示作品:敦煌莫高窟、巴黎圣母院图片二、讲授:师生活动:1、导入正题:介绍世界中有包括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在内的三大宗教。接着向学生介绍一下佛教的简单情况以及中国宗教美术作品中出现的宗教形象本土化的现象。2、学生初步阅读并研究教材:阅读教材的第26、27、28页,然后分小组讨论归纳教材内容,将内容填写到作业纸上。注意: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从如下方面进行阅读。 佛教是不是诞生于中国? 佛教艺术主要集中在中国的什么时代?最有代表性的佛教艺术形式是什么?美术作品怎样被用来传播佛教? 活动一:仔细观察,佛教美术作品中的形象在中国流传的过程中发生了怎样的
42、变化?3、教师对各个问题进行归纳与总结,并对各个问题进行扩展分析与讲解。媒体运用:1、展示出世界三大宗教并着重介绍佛教2、陈列出五个问题并逐个链接答案展示出答案并用地图再现可以更直观地表现展示出答案展示出四大石窟,并分别用四个视频分别讲解并总结呈现答案呈现表格,用比较鉴赏法来欣赏并完成表格三、小结师生活动:小结:中国的佛教美术,还包括除石窟以外的其他佛教建筑、雕塑、绘画等。它们共同构成中国三国两晋南北朝美术和隋唐美术的主要内容,并对朝鲜和日本等东方其他国家产生巨大影响。 请同学们课后查查关于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建筑和绘画方面的资料。媒体运用:1、小结展示2、课后任务展示第四课:人间生活学习目标:
43、1、 体会并理解美术作品是如何表现世俗生活的; 2、 了解中国隋唐、五代以及宋代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画、风俗画作品; 3、 了解欧洲文艺复兴以及17、18世纪绘画创作观念的演变;了解有代表性的日本浮世绘作品。 学习过程:一 1 知识补充: 捣练图绢本,设色,37厘米 145.3厘米捣练图是唐代画家张萱之作。此图描绘了唐代妇女在捣练、络线、熨平、缝制劳动操作时的情景。画中人物动作凝神自然、细节刻画生动,使人看出扯绢时用力的微微后退后仰,表现出作者的观察入微。其线条工细遒劲,设色富丽,其“丰肥体”的人物造型,表现出唐代仕女画的典型风格。捣练图工笔重彩,亦系宋徽宗摹本,现藏美国波士顿美术博物馆。捣练图
44、描绘了从捣练到熨练各种活动中的妇女们的情态,刻画了不同人物的仪容与性格。表现的是妇女捣练缝衣的场面,人物间的相互关系生动而自然。从事同一活动的人,由于身份、年龄、分工的不同,动作、表情各个不一,并且分别体现了人物的特点。人物形象逼真,刻画维肖,流畅,设色艳而不俗,反映出盛唐崇尚健康丰腴的审美情趣,代表了那个时代人物造型的典型时代风格。执绢的妇女身躯稍向后仰,似在微微着力;熨练妇女认真专注的表情,端丽的仪容,恰如其分地表现了温厚从容的心情。在绢下好奇地窥视的女孩,以及畏热而回首的煽火女童,都生动引人。画家表现妇女捣练活动,不只是描绘捣练、络线、织修、熨烫等的活动过程,他既重视人物形象的塑造,而又
45、注意刻画某些富有情趣的细节,使得所反映的内容,更具有生活气息。2,自主学习(1)、填表(唐朝) 服饰特点 体型 款式 色彩 头饰 生活观念 (2)、唐代的宫廷生活 你觉得张萱的这个捣练图特别是“熨烫”片段什么地方最有生活情趣?二、五代时期失意的官僚贵族生活 “表现大臣家里生活”的人物画,是五代时期南唐画院待诏顾闳中画的韩熙载夜宴图。绢本,重设色,纵 28.7 厘米,横 335.5 厘米,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顾闳中,江南人,五代时期南唐画院待诏。他绘制的韩熙载夜宴图,构图严谨精妙,人物造型秀逸生动,线条遒劲流畅,色彩明丽典雅,在技巧和风格上比较完整地体现了五代人物画的风貌。韩熙载夜宴图采用了我国传统表现连续故事的手法,随着情节的进展而分段,以屏风为间隔,主要人物韩熙载在每段中出现。通过听乐、观舞、歇息、清吹、散宴等情节,叙事诗般描述了夜宴的全部情景。 自主学习: (1)你是怎么判断他是韩熙载?(2)韩熙载是年轻人还是长者? (3)画家表现韩熙载是怎样的动态和心情?他很“入神”吗?(4)宾客都穿官袍,状元郎粲去参加宴会是否也穿官袍。(5)仔细观察人物动态。画家捕捉新状元郎的动态,反映了状元郎粲是怎样的心情?我们有这样的情况吗?(6)画家为什么表现李嘉明侧身、侧头听音乐?我们有这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6650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