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资格考试]1005月三级技能真题及详解.doc
《[其他资格考试]1005月三级技能真题及详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其他资格考试]1005月三级技能真题及详解.doc(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10年5月心理咨询师三级技能真题及答案第一部分技能选择题 本部分由十三个案例组成。请分别根据案例回答1100题,共100道题。每题1分,满分10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答案正确,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答案的相应字母涂黑。错选、少选、多选,该题不得分。 案例一: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18岁,大专学生。 下面是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的一段咨询谈话: 心理咨询师:你好,请坐。你有什么问题,咱们谈谈吧! 求助者:我心情很不好,总是烦躁,老感到有什么事情要发生,你能帮帮我吗? 心理咨询师:你能谈谈心情怎么了吗?什么让你烦躁? 求助者:我原先学习一直很好,一年前因为头痛期末考试没考好,以后一到考试前就紧张
2、、心慌。近一个月来,不愿去教室,在教室里总感到心慌,看书也不能集中注意力。现在人多时感到浑身不舒服,呼吸都感到不顺畅。当众写字手会发抖。很烦躁,睡眠也不好。你说我该怎么办?我不学习没办法毕业,前途就毁了。 心理咨询师:哦,听了你说的情况我也很为你着急,本来应该在学校上课,却为此缺课这么多,这让你感到心烦是吗? 求助者:是的,所以就来求你告诉我该怎么办。 心理咨询师:我想告诉你,我年轻时也曾考试紧张,所以,我很理解你现在的心情。 求助者:你能告诉我该怎么办吗? 心理咨询师:我还需要进一步了解你的情况,然后我们共同讨论下一步怎么办,好吗? 单选:1、该求助者当众写字手发抖最可能是一种()。 (A)
3、情绪症状(B)躯体疾病(C)行为症状(D)精神疾病【答案】C【解析】疾病与症状的区别。精神疾病是一个大概念,所指的范围较广,从器质性精神障碍到一般的情绪波动都可称为精神疾病,包括人类所有精神方面的异常。精神病有称重性精神疾病,其所指的范围较窄,仅指几类严重的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症、偏执性妄想等;神经症则指一类轻型精神疾病,其特点是患者自己感到有问题,有自知力,有明显的心理矛盾,生活受到一定的影响但能够自理,能主动向医生或其他人求助。同样躯体疾病是与躯体有关的一组器质性病变的反应。症状是机体因发生疾病而表现出来的异常状态。具体到本题,当众写字手发抖这只是与行为有关的一个可观察到的异常
4、表现,并未涉及到器质性病变,故选C单选:2、该求助者的情绪症状不包括()。 (A)痛苦(B)烦恼(C)焦虑(D)气愤 【答案】D【解析】求助者主要是伴随着考试而产生的一系列焦虑、烦恼、痛苦情绪,并没有涉及到气愤,做题时还可以采取排除法,因为是单选题,气愤的症状明显不同于其他三个。单选:3、该求助者的行为症状最突出的是()。 (A)生活退缩(B)冲动失控 (C)学习困难(D)社交困难 【答案】C【解析】因为考试焦虑泛化而产生的一系列情绪问题,影响正常学习,对求助者造成了极大的困扰。故求助者最想解决的学习问题单选:4、该求助者的求助行为表现为()。 (A)主动求助(B)被动求助 (C)家人强迫(D
5、)医生转介 【答案】A【解析】“你能帮助我吗?” 这一句话可以看出求助者是主动求助单选:5、该求助者的自知力表现在对()。 (A)躯体疾病的了解(B)心理问题的解释 (C)内心感受的觉察(D)生活现实的分析【答案】B【解析】所谓对症状“自知”是指求助者能否认识到自己的心理行为异常,以及对这些异常做怎样的解释。对于本案,求助者并非是了解躯体疾病,也非明确的觉察自己的内心感受,它是能意识到自己心理行为的异常,并对这些问题做出合理的解释。单选:6、引发该求助者心理问题的最主要原因是()。 (A)严重躯体疾病(B)缺乏社交(C)缺乏社会理解(D)认知偏差 【答案】D【解析】求助者对考试的认识,对自己情
6、绪问题不良的认识,以及对学习的绝对化观念,是引发其心理问题的最主要原因。多选:7、该求助者心理冲突的性质是()的。 (A)道德性(B)变形(C)非道德性(D)常形 【答案】A D【解析】求助者的心理冲突时因为考试焦虑引起的学习困难,是在那个年龄段常见的问题,是现实性的刺激引起,所以是常形也具有道德性质和现实性意义,所以有时道德性的。多选:8、心理咨询师在这段咨询中使用的提问方式包括()。 (A)间接询问(B)直接逼问(C)开放提问(D)封闭提问【答案】B C D【解析】直接逼问的问题如案例中“你有什么问题,咱们谈谈吧!”;开放式的提问通常使用“什么”“为什么”“能不能”“愿不愿意”等的词来发问
7、,让求助者就有关问题、思想、情感给予详细的说明,如案例中“你能谈谈心情怎么了吗?什么让你烦躁?”;封闭式提问通常使用“是不是”“对不对”“要不要”“有没有”等词,而回答也是“是”“否”式的简单答案,如案例中“这让你感到心烦是吗?”;而案例中没有涉及间接询问的典型提问方式如“我很希望知道,我在哪方面能向你提供帮助”。单选:9、心理咨询师在这段咨询中不恰当的提问方式是()。 (A)间接询问(B)直接逼问(C)开放提问(D)封闭提问 【答案】B 【解析】在还没有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来访者还没对咨询师建立信任时,咨询师直接逼问“你有什么问题,咱们谈谈吧!”是不提倡的。应该间接询问求助者希望得到那方面的
8、帮助,不可以直接逼问多选:10、心理咨询师在这段咨询中使用的技术包括()。 (A)情感表达(B)情感反应(C)内容反应(D)内容表达【答案】A B C 【解析】)情感表达咨询师告知自己的情绪、情感活动状态,让求助者明白,如说“听了你的情况我也为你着急”;内容反应,也称释义或说明,是指咨询师把求助者的主要言谈、思想加以整理,在反馈给求助者,如“本来应该在学校上课,却为此缺课那么多”。情感反应与上述的释义接近,但有所区别,释义着重于求助者言谈内容的反馈而情感反应着重于求助者的情绪反应,如“这让你感到心烦是吗”单选:11、心理咨询师在这段咨询中使用过的技术是()。 (A)自我开放(B)解释技术(C)
9、面质技术(D)指导技术 【答案】A【解析】自我开放,亦称自我暴露、自我表露,自我表露,指咨询师提出自己的情感、思想、经验与求助者共同分享。它与情感表达十分相似,是两者的一种特殊组合。多选:12、心理咨询师在这段咨询中表现出()。 (A)完全接纳(B)感同身受(C)通情达理(D)耐心指导 【答案】A B C【解析】这段咨询常见于建立关系了解求助者情况时做出来的,咨询师对求助者表现出了完全接纳、通情达理,并用共情的方式表达了感同身受。但还没有开始进行指导,所以不选D单选:13、心理咨询师在这段咨询中没有()。 (A)表达共情(B)表达热情(C)积极关注(D)表达尊重【答案】C【解析】积极关注,是对
10、求助者的言行和行为的积极面予以关注,从而使求助者拥有正向价值观。案例中并没有表现出咨询师对求助者积极面予以关注。 多选:14、心理咨询师在这段咨询中应该()。 (A)明确表明态度(B)介绍求助者权利(C)介绍保密原则(D)给出具体指导【答案】A B 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出诊接待的程序,如下:做好咨询前的准备工作、礼貌地接待方式和礼貌语言、间接询问求助者希望得到哪方面的帮助,不可以直接逼问、询问结束后。明确表明态度、向求助者说明保密原则、向求助者说明心理咨询的性质、说明求助者的权利与义务、与求助者进行协商,确定使用哪种咨询方式。 多选:15、心理咨询师在下段咨询中最可能进行的工作包括()。 (
11、A)商定咨询目标(B)商定咨询方案(C)评估咨询效果(D)修正错误认知【答案】A B【解析】在了解求助者的问题后,最可能进行的工作是商定咨询目标、商定咨询方案。先确定有哪些错误认知,再修正错误认知,所以修正错误认知并不是最有可能进行的工作。评估咨询效果是咨询结束或者阶段性结束时展开的。 案例二: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47岁,本科学历,外资企业高级职员。 案例介绍:求助者三个月前,偶然得知十七岁的女儿谈恋爱了,男友是外来打工者。老师反映其女儿经常无故缺课,成绩逐步下滑。求助者曾经严厉批评女儿,并去找女儿的男友,让他与女儿断绝来往。常为琐事和女儿吵架,沟通困难。求助者近期经常失眠,吃不下,睡不
12、着,爱忘事。为女儿的事影响了工作,不想去上班,甚至想辞职,专门管女儿。在朋友的劝说下来咨询。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好强。办事干练。同事反映,最近她的工作效率明显降低,经常一个人发呆,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经常对下属发脾气,经常缺席公司的例会。 多选:16、该求助者与认知有关的症状包括()。 (A)注意力不集中(B)兴趣下降(C)记忆力减退(D)烦恼失眠 【答案】A B C D【解析】从案例的描述中可知,该求助者的症状有“经常一个人发呆,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经常对下属发脾气,经常缺席公司的例会”“近期经常失眠,吃不下,睡不着,爱忘事。为女儿的事影响了工作,不想去上班,甚至
13、想辞职”,其中与认知有关的症状有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单选:17、该求助者的心理状态主要是()。 (A)强迫(B)抑郁(C)焦虑(D)恐惧【答案】B 【解析】本题最大的干扰项是焦虑,抑郁伴有焦虑的情绪体验。抑郁的典型特点是:兴趣减退甚至丧失、烦恼失眠、感到精神疲惫。多选:l8、该求助者社会功能受损的标志不包括()。 (A)记忆力减退(B)工作效率下降(C)经常发脾气(D)经常一人发呆 【答案】A D【解析】社会功能是涉及社会交往与他人交互的事件,工作效率是社会功能的一部分,发脾气也是在与他人交往中的功能受损的表现。而记忆力减退和经常一人发呆,都是个体自我本身的反应。多选:19、引发该求助者
14、心理问题的可能原因包括()。 (A)女儿恋爱(B)个性强(C)工作压力(D)更年期 【答案】A B C D【解析】“女儿恋爱”和“个性强”这两点在材料中均有明确的阐述:求助者身为外企高级职员,又面临工作效率下降,工作压力是一个可能的原因;在生理因素上。求助者为47岁,正处在更年期,这对心理问题可能是一个影响因素。故选A B C D。单选:20、对该求助者最可能的初步诊断是()。 (A)一般心理问题(B)器质性疾病(C)严重心理问题(D)精神类疾病 【答案】C 【解析】属于道德性常形冲突引起,有求治愿望;充分泛化,心理、生理方面受到影响,社会功能受损,初步诊断严重心理问题多选:21、本案例最恰当
15、的咨询目标包括()。 (A)重新认识女儿的问题(B)促使女儿加紧学习 (C)改善求助者情绪状态(D)促使女儿停止恋爱【答案】A C【解析】咨询目标是针对求助者本人的,故排除B D;求助者的心理问题是由女儿的问题得不合理认知引起的,协助求助者重新认识女儿的问题并改善求助者情绪状态是恰当的咨询目标。多选:22、该求助者存在()。 (A)情绪问题(B)明显人格障碍(C)错误观念(D)社会功能受损【答案】A C D【解析】人格障碍是指人格明显偏离正常,是病人形成了一贯的反映个人风格和人际关系的异常行为模式。这种模式显著偏离特定的文化背景和一般认知方式。该求助者并不具有人格障碍。单选:23、对于倾听技术
16、,错误的理解是,倾听时应该()。 (A)做适当反应(B)关注地听(C)积极参与(D)认真地听 【答案】C 【解析】倾听全神贯注的听。在听的过程中,不能随便打断求助者的话,不能插入自己对会谈内容的评价(摄入性规定不能在交谈中加入咨询人员评论)。倾听,不但是听,还要注意思考。要及时而迅速地判断求助者的谈话是否合乎常理,是否合逻辑。另外,在听的过程中及时地把握“关键点”。所以倾听需要关注、认真并恰当反应,但却不需要积极参与多选:24、心理咨询师若不适当地运用咨询技巧,易出现的问题包括()。 (A)询问过多(B)不适当的内容反应(C)概述过多(D)不适当的情感反应【答案】A B C D【解析】这些问题
17、都是心理咨询师不适当地运用咨询技巧时容易出现的。单选:25、根据心理咨询的性质,心理咨询师在解决求助者心理问题时的作用是()。 (A)教育(B)协助(C)诱导(D)训练【答案】B 【解析】考察了心理咨询师的角色问题。心理咨询师师是来访者解决自身心理问题的协助者,起协助作用。案例三: 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18岁,某部新兵。 案例介绍:求助者从外地入伍,开始了部队生活。每日的训练很紧张,很辛苦,有些手忙脚乱,感到疲惫。求助者不适应部队驻地的饮食习惯,常常听不懂战友们的方言,也不知该和战友们讲些什么。在部队很难听到自己家乡的口音,感觉自己是个外乡人内心很孤独,非常想家。电话也不能随便打,新兵连规
18、定每人每周只可与家里通一次话。为此心情沉重,有时因想家睡不着,甚至有几次梦到父母后哭醒了。训练时经常走神,做事效率不高,无心参加连里的集体活动,就盼着早点回家。入伍一个多月来心情不好,内心苦闷,积极性不高,经指导员做工作后没有明显好转。自己来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是独生子,自幼没有单独离开过家。生活上娇生惯养,入伍前生活上的琐事基本都由父母料理,自己连衣服鞋袜都不用洗,认为只有家里才是最幸福的。 多选:26、该求助者出现的情绪症状主要包括()。 (A)孤独(B)失眠(C)疲惫(D)苦闷【答案】A B C D【解析】根据材料“内心很孤独”“内心苦闷”“有时想家睡不着”“感
19、到疲惫”等表述故选A B C D单选:27、该求助者最主要的心理问题是()。 (A)错误观念(B)适应问题(C)想家失眠(D)躯体问题【答案】B【解析】求助者最主要的心理问题是不能适应适应工作环境所产生的适应问题多选:28、该求助者遇到的生活事件包括()。 (A)异地当兵(B)盼望早回家(C)内心孤独(D)不适应饮食【答案】A D【解析】生活事件是具有客观性的影响因素,所以排除B C;异地当兵和不适应饮食等不适应因素是导致心理问题的生活事件,也是使其“盼望早回家”“内心孤独”一方面原因。多选:29、引发该求助者产生心理问题的可能原因包括()。 (A)思乡想家(B)人格因素(C)身体瘦弱(D)异
20、地当兵【答案】A B D【解析】材料中并没有涉及“身体瘦弱” 单选:30、对该求助者的初步诊断最可能的是()。 (A)躯体疾病(B)一般心理问题(C)精神疾病(D)严重心理问题 【答案】D【解析】属于道德性常形冲突引起,有求治愿望;充分泛化,心理、生理方面受到影响,社会功能受损,无器质性病变做基础,所以初步诊断严重心理问题多选:31、咨询中不恰当的提问方式包括()。 (A)开放式提问(B)道德性提问(C)封闭式提问(D)多重性提问 【答案】 B D【解析】开放式提问让求助者就有关问题、思想、情感给予详细说明;封闭式提问常用收集资料并加以条理化,澄清事实,获得重点,缩小讨论范围,这都是恰当的提问
21、方式。道德性提问使求助者有面临道德拷问的感觉,多重性提问往往表现心理咨询师急躁和没有耐心,这两种都是不恰当的提问方式多选:32、对该求助者的隐私问题,心理咨询师恰当的做法包括()。 (A)无需保密(B)绝对保密(C)酌情保密(D)考虑例外 【答案】 B D【解析】对于一般心理问题绝对保密,但涉及到国家社会和他人安全等因素的,要考虑例外多选:33、心理咨询师与该求助者会谈的种类包括()。 (A)摄入性会谈(B)指导性会谈(C)咨询性会谈(D)启发性会谈 【答案】A C 【解析】会谈的种类可以分为收集资料的“摄入性” 会谈,即通过会谈了解病史,了解健康情况、工作情况和家庭状况等等;鉴别性会谈,即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其他资格考试 其他 资格考试 1005 三级 技能 详解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6648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