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与通信]第一章TDSCDMA概述书稿.doc
《[信息与通信]第一章TDSCDMA概述书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与通信]第一章TDSCDMA概述书稿.doc(3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章 TD-SCDMA概述19世纪Hertz的电磁波辐射试验和1901年Guhlielmo Marconi的跨大西洋无线电通讯实验证实了电磁波具备携带信息的能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种种军事上的需求促进了移动通信技术的巨大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移动通信技术开始转向民用,出现了公众移动通信系统。截至目前,移动通信经历了第一代模拟移动通信系统,第二代数字移动通信系统,现在正在向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发展。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简称为3G)在1985年由国际电信联盟(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s Union, ITU)提出,当时被称为未来陆地移动通信系统(Fut
2、ure Public Land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FPLMTS)。由专门的组织机构TG8/1进行研究。这时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尚不成熟,CDMA技术还没有运用于移动通信系统。在TG8/1设立后的前10年,研究的进展比较缓慢。此时FPLMTS的研究工作主要由ITU完成,其中ITU-T负责网络的标准化工作,ITU-R负责无线接口的标准化工作。FPLMTS的研究工作在1996年以后获得了迅速的发展。首先,ITU于1996年为其确定正式的名称:国际移动通信-2000(Internation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2000,I
3、MT-2000),意思是该系统预计在2000年前后投入使用,工作频段在2000MHz,最高传输速率为2000kbps。IMT-2000最关键的是无线传输技术(Radio Transmission Technology, RTT)。无线传输技术主要包括多址技术、调制解调技术、信道编码技术、双工技术、信道结构及帧结构等。与2G系统相比,3G系统主要具备以下特点:l 通信的国际性:提供全球无缝覆盖与漫游。l 业务的多样性:提供话音、数据与多媒体业务,车载通信速率为144kbps,步行通信速率为384kbps,室内通信速率为2Mbps。l 个人的使用性:用户使用全球唯一的个人号码;系统能提供高容量、高
4、保密性、高服务质量。l 系统的经济性:网络投资费用、系统设备费用和用户终端费要尽可能的低,并且终端设备体积小、耗电低。1997年,ITU制订了M.1225建议并面向世界范围征求无线传输标准。全球共提出了10个标准。经过激烈的争论,最终确定了三个,即欧洲、日本提出的WCDMA、美国提出的cdma2000和中国提出的TD-SCDMA,结束了中国有史以来在通信标准上没有发言权的历史。2007年10月19日,在日内瓦举行的国际电联无线通信(Radio Assembly)全体会议上,与会国家投票通过了WiMAX正式以OFDMA WMAN TDD的名义成为3G新成员,与WCDMA、cdma2000和TD-
5、SCDMA并列成为全球3G标准。1.1 TD-SCDMA标准的发展1.1.1 TD-SCDMA标准的形成从ITU向全世界征求IMT-2000无线传输技术方案开始,我国就意识到对3G技术标准研究的重要性,并积极参与到3G标准的研究和制订中来。1995年,由中国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李世鹤博士为首的一批科研人员承担了国家九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基于SCDMA的无线本地环路(Synchronous CDMA-Wireless Local Loop, SCDMA-WLL)系统研制,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原邮电部批准在此技术基础之上按照ITU对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要求形成我国TD-SCDMA第三代移动通信
6、系统无线传输技术(RTT)标准的初稿,该标准文件在我国无线通信标准组(China Wireless Telecommunications Standards group, CWTS)最终修改完成后,1998年6月底由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现大唐电信集团)代表我国向ITU和相关国际标准组织正式提交了TD-SCDMA标准草案。TD-SCDMA标准公布以后,在国际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得到了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西门子等著名的运营商及通信设备公司的重视与支持。TD-SCDMA被ITU正式接纳后,1999年11月,在芬兰赫尔辛基召开的ITU会议上,TD-SCDMA被写入ITU-R M.1457中,
7、并于1999年12月开始与UTRA TDD(也称为宽带TDD或HCR)在3GPP融合,最终在2000年5月伊斯坦布尔WARC会议上,TD-SCDMA正式成为国际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标准。2001年3月16日,TD-SCDMA标准被3GPP(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接纳,包含在3GPP R4版本中。2002年10月,信息产业部为TD-SCDMA标准划分了总计155MHz(18801920MHz、20102025MHz及补充频段23002400MHz共计155MHz频率)的非对称频段。TD-SCDMA具备独特的技术优势,与欧洲、日本提出的WCDMA、美国
8、提出的cdma2000并列为国际公认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大主流标准。TD-SCDMA系统全面满足IMT-2000的基本要求。其采用不需配对频率的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 ,TDD)模式,以及FDMA/TDMA/CDMA相结合的多址接入方式,同时使用1.28Mchip/s的低码片速率,扩频带宽为1.6MHz。TD-SCDMA是世界上第一个采用TDD方式和智能天线技术的公众陆地移动通信系统,也是唯一采用CDMA(SCDMA)技术和低码片速率(Low Chip Rate, LCR)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同时采用了多用户检测、软件无线电、接力切换等一系列关键技术。我国在第一
9、代和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标准化过程中都未能有效参与,现在提出的TD-SCDMA系统能作为国际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主流标准,是我国移动通信研究历史上的重大突破,标志着我国在移动通信技术领域已经跨入了世界先进行列。1.1.2 TD-SCDMA与其他3G标准的比较WCDMA(Wideband CDMA)最初主要是由以爱立信、诺基亚公司为代表的欧洲通信设备厂商提出。这些公司在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和市场上占尽了先机,并期望能够在第三代移动通信市场上依然保持世界领先的地位。日本由于在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上没有采用全球主流的技术标准,而是自己独立制定开发,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日本设备厂商在世界范围内的作为,所以希望借
10、第三代移动通信的契机,进入国际市场。以NTT DoCoMo为主的各个公司提出的技术与欧洲的WCDMA比较相似,二者相融合,成为现在的WCDMA系统。cdma2000是在IS-95系统的基础上由北美的朗讯、摩托罗拉、北电、高通公司以及韩国三星等公司一起提出的,cdma2000技术选择和设计最大限度地考虑和IS-95的后向兼容,很多基本参数和特性都是相同的,并在接口上采用了增强技术。WCDMA和cdma2000都是采用FDD模式,而TDD模式本身固有的特点突破了FDD技术的很多限制,如上、下行工作于同一频段,基站端的发射机可以根据在上行链路获得的信号来估计下行链路的多径特性,便于使用智能天线等先进
11、技术,同时能够简单方便地适应第三代移动通信传输上、下行非对称数据业务的要求,提高系统频率利用率。在系统组网时,不需要分配大段的连续对称频段,在频率资源紧张的今天,这一点显得尤其重要。以上这些优势都是FDD系统难以实现的。因此,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国际上对使用TDD结合CDMA的技术日益关注。TD-SCDMA正是在这种环境下诞生的。其综合了TDD与CDMA技术的所有优势,具有灵活的空中接口,并采用了智能天线、联合检测等先进技术,具有相当的技术先进性,并且在三个主流标准中具有最高的频谱效率。3G三大主流标准在技术上各自具备下面的特征,表1-1给出了3G三大主流技术标准的对比。表1-1 3G三大主流
12、技术标准对比表制式WCDMAcdma2000TD-SCDMA网络基础GSMIS-95GSM核心网GSM MAPANSI-41GSM MAP载频间隔5MHz1.25MHz整数倍1.6MHz信道带宽5/10/20 MHz1.25/5/10/15/20 MHzN1.6MHz扩频方式DS-CDMAMC-CDMA/DS-CDMATDMA/DS-CDMA扩频因子45124256116双工方式FDD/TDDFDDTDD码片速率3.84Mchip/s1.2288Mchip/s1.28Mchip/s基站间同步异步或同步GPS同步同步帧长10ms20ms10ms调制方式DL:QPSK,UL:BPSKDL:QPSK
13、,UL:BPSKQPSK,8PSK同步检测(上行/下行)与导频相干(导频IQ复用)与导频信道相干与(上行/下行)导频时隙相干切换软切换软切换接力切换功率控制速率1500Hz800Hz0200Hz下行信道导频公共导频和专用导频(采用导频符号,与其他数据和控制信息时分复用)公共导频(与其他业务和控制信道码分复用CDM)特殊时隙:下行导频信道DwPTS上行信道导频导频符号和TPC以及控制数据信息时分复用和I/O复用各信道间码分复用(有反向导频码分信道)特殊时隙:上行导频信道UpPTS业务信道编码卷积码,码率1/2或1/3,约束长度K=9,高速用Turbo码卷积码,码率1/4,1/3或1/2,约束长度
14、K=9,高速用Turbo码卷积码,码率1/2或1/3,约束长度K=9,高速用Turbo码控制信道编码卷积码,码率1/2,约束长度K=9前向:卷积码,码率1/4,约束长度K=9反向:卷积码,码率1/2,约束长度K=9,高速用Turbo码卷积码,码率1/2或1/3,约束长度K=9,高速用Turbo码扩频码=信道化码+扰码下行:OVSF+Gold(区别小区)上行:OVSF+Gold(区别用户)前向:Walsh+M215(区别小区)反向:Walsh+M241-1(区别用户)下行:OVSF+PN(区别小区)上行:OVSF(区别信道和用户)1.1.3 TD-SCDMA产业链的形成与发展TD-SCDMA从诞
15、生到如今已经历了10个年头。目前商用化系统设备已逐渐成熟,终端和芯片已达可商用化水平,TD产业链系列产品已经完全做好商用准备。TD中国发展前景日趋明朗,已进入商用的前夜。以时间的线索看一下TD-SCDMA产业链在过去10年间的发展。l 1998年,原邮电部组织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在SCDMA技术基础上起草了符合IMT-2000要求的TD-SCDMA建议草案。同年6月30日,该草案被提交给ITU,成为IMT-2000的15个候选方案之一。l 1999年9月,CWTS(中国无线通信标准研究组)代表中国向3GPP提出将TD-SCDMA纳入3GPP标准的建议。l 1999年12月在法国尼斯召开的3GPP
16、会议上,TD-SCDMA成为国际认可的3G标准。l 2000年5月,TD-SCDMA技术,被ITU批准为第三代移动通信国际标准(3G),这是百年来中国电信发展史上的重大突破。l 2001年3月16日TD-SCDMA 标准被3GPP接纳,包含在3GPP R4版本中。l 2002年3月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挂牌成立,拉开了中国TD-SCDMA技术全面产业化的序幕。l 2002年10月,TD-SCDMA产业联盟成立,包括大唐电信、南方高科、华立、华为、联想、中兴、中国电子和中国普天8家国内知名企业作为发起人签署了发起人协议,并发布了“北京宣言”,标志着我国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标准TD-SC
17、DMA获得了产业界的整体响应。l 2003年7月,世界首次TD-SCDMA手持电话演示。RTX Telecom公司和PRISMA Engineering公司的合作取得了重要突破,他们测试了基于实际网络的TD-SCDMA终端。l 2003年底,凯明、展讯、天碁、重邮信科、海天、海信成为TD-SCDMA产业联盟成员,联盟成员扩大到14家。l 2004年3月,大唐移动推出了全球第一个TD-SCDMA LCR手机解决方案,并且基于该方案推出全球第一款TD-SCDMA LCR手机。8月,基于自主研发的TD-SCDMA LCR手机解决方案,推出业界首款TD-SCDMA LCR制式的PCMCIA无线网卡。1
18、1月,上海贝尔阿尔卡特与大唐移动公司联合宣布,双方签署合作协议,加速了TD-SCDMA在中国的商业化进程。l 2004年6月,北电网络与中国普天集团签署了一份谅解备忘录,将成立专门从事TD-SCDMA的研发与产品开发的公司。目前基于TD-SCDMA的手机、手机芯片、商用基站都已经面市。l 2004年12月9日,温家宝总理在荷兰接通了来自北京的全球第一个TD-SCDMA商用手机国际长途电话。l 2005年4月16日,UT斯达康、上海贝尔阿尔卡特、众友科技、上海迪比特、英华达、中山通宇、中创信测等7家企业正式加入TD-SCDMA产业联盟。至此,TD-SCDMA产业联盟成员企业已达21家。l 200
19、5年9月14日信产部电信研究院TD-SCDMA研究开发和产业化项目办公室主任魏贵明公开宣布:我国独立研发的TD-SCDMA标准目前已具备大规模同频组网能力。这是官方机构首次全面披露TD-SCDMA外场测试成果。l 2005年11月25日,广州市新邮通信设备有限公司、青岛海尔通信有限公司、上海科泰世纪科技有限公司、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5家企业正式加入TD-SCDMA产业联盟。至此,TD-SCDMA产业联盟成员企业已达26家。l 2005年12月19日,信息产业部副部长奚国华说,第三代移动通信(3G)牌照发放的决策时机已到,牌照发放涉及技术和业务成熟性、竞争格局优化、知识产权
20、问题、3G中国标准TD-SCDMA的发展四个问题。TD-SCDMA在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但关键是支持这一中国标准的产业链崛起。当前,涉及这一标准的核心技术、产业链都已形成,在中国的3G布局中,TD-SCDMA要占有一席之地,可能会由有实力的运营商来运营。l 2006年1月5日,国资委专家表示,中国优先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TD-SCDMA,有利于在3G技术和产品融合的新一轮技术革命中赢得主动,有利于真正占领世界科技竞争的制高点。l 2006年1月20日,信息产业部宣布,3G三大国际标准之一的中国标准TD-SCDMA为我国通信行业标准,这意味着这一标准技术方案已经成熟,能够指导企业进行制造生产。
21、2006年上半年,TD终于开始了“3+2”(青岛、保定、厦门、北京、上海)规模试验网测试,并在下半年进一步扩容,呼叫成功率、保持通话率都达到了99%以上的水准。l 2007年,TD进一步扩大了试验网的规模,北京、上海、沈阳、秦皇岛、青岛、天津、广州、深圳、保定、厦门10个城市的规模试验网已经基本建成。经过一年的网络建设,TD-SCDMA试验网络已经基本准备就绪,标志着TD-SCDMA已经正式达到正式商用前的最后一个阶段。经过这一阶段之后,TD-SCDMA将完全满足正式的大规模商用要求。l 2008年4月1日,中国移动宣布TD-SCDMA网络进入试商用,在北京、上海、广州等8个城市放号。l 20
22、08年7月,中国移动以理事单位的身份加入TD产业联盟,标志着TD-SCDMA产业链在久已缺位的运营商关键环节终得完善。此次新加入TD产业联盟的企业还有中邮器材、多普达、联发科技、网讯、东信北邮、闻泰、创原天地、杰脉通信、芯通,至此,TD联盟成员总数达58家。l 2008年9月16日,中国移动的TD-SCDMA二期网络的采购招标正式启动。TD-SCDMA二期工程无线网设备采购规模为2.3万个无线基站、约16万无线载扇。二期建网城市包括大连、哈尔滨、南京、武汉、海南、重庆、拉萨、西宁和乌鲁木齐等共计28个城市和地区。l 2008年11月11日,中国移动TD-SCDMA二期招标结果正式出炉,大唐系获
23、得了40%的份额,中兴、华为紧随其后,诺基亚西门子、普天和爱立信各自获得的份额则都没有超过10%。l 截至2008年12月3日,累计开通TD-SCDMA基站1.7万余个,容量达到950万户,并成功地服务了奥运会。至2008年12月5日,累计发展TD-SCDMA客户33.7万户,其中社会化业务测试招募客户15.4万户,服务奥运专用客户10.5万户,试商用客户7.8万户。l 2008年12月12日,在 “TD-SCDMA产业价值链大会”上,中国移动表示将斥资人民币53.8亿元扩大处于试点阶段的TD-SCDMA网络,计划到2009年6月底将TD-SCDMA网络覆盖范围从当前的10个城市扩大到38个城
24、市,到2010年中国移动的TD-SCDMA网络将覆盖95%的地级市。l 截至2008年12月31日,中国移动已经完全实现2G网络和TD-SCDMA网络融合组网,用户已经完全可以“不换号不换卡不登记”,实现一步到位使用TD-SCDMA业务。由此,所有中国移动2G用户将可以与3G手机号码混用和网络资源共享。原有的2G手机用户只要换一部双模手机,将原有的手机SIM卡插入即可享用3G服务。l 2009年1月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向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三家全业务运营商分别发放了TD-SCDMA、WCDMA和CDMA2000三张3G牌照,中国移动通信产业至此全面进入3G时代。3G牌照的发放也标志着T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信息与通信 信息与通信第一章 TDSCDMA概述书稿 信息 通信 第一章 TDSCDMA 概述 书稿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6638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