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与通信]基于状态观测器的线性不确定系统鲁棒控制器设计.doc
《[信息与通信]基于状态观测器的线性不确定系统鲁棒控制器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与通信]基于状态观测器的线性不确定系统鲁棒控制器设计.doc(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摘 要在对实际控制过程的分析过程中,总有一些未知因素存在,诸如未建模动态,参数不确定性,工作环境的变化,降阶及线性化近似等,也包括外部干扰的不确定性。因此,对扰动控制系统或不确定控制系统的研究就更加符合实际过程。鲁棒控制理论的产生和发展,正是基于这一实际背景的,并逐渐成为控制理论和实际工程控制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本文首先介绍鲁棒控制发展与历史以及一些基础知识。研究具有时滞的线性不确定系统的鲁棒稳定性问题利用矢量不等式的方法和Lyapunov稳定性原理给出不确定时滞系统鲁棒稳定的充分条件。本文主要利用Lyapunov稳定性理论,运用线性不等式 (LMI)的方法研究不确定系统的基于状态观测器的
2、鲁棒控制问题。本文研究的主题是基于状态观测器的不确定系统的鲁棒控制,包括线性不确定系统、线性不确定时滞系统在基于状态观测器情况下的鲁棒控制器设计。并利用 LMI给出使系统镇定的控制器存在的充分条件,并用实例验证了所得结论,得到预期要得到的仿真图形,实现其价值。关键词:状态观测器;不确定性;时滞系统;鲁棒控制;线性矩阵不等式AbstractSome unknownelements always exist in the analysis process for the control systems,such as unmodeled dynamics,parametric uncertaint
3、ies,change of the operating envioronment,model reduction and linearization approximations,etc,or external disturbance.So it is significative to study the disturbance process or the uncertain systems.The emergenc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obust control theory were just in such enviorment,and it is
4、 becoming an important research field of the control theory and its practice applications.This paper first introduces the development of robust control and introduces some basic historical knowledge. Study of linear uncertain time-delay system robust stability problem of the use of vector Lyapunov i
5、nequality and the principle of the stability of uncertain time-delay systems are given a sufficient condition for robust stability. In this paper, the use of Lyapunov stability theory, the use of linear inequality (LMI) method of the uncertain system state observer-based robust control problem. The
6、theme of this paper is based on state observer robust control of uncertain systems, including linear uncertain systems, linear uncertain time-delay systems in state observer based on the robust case controller design. LMI is given using the system controller calm a sufficient condition for the exist
7、ence of, and examples demonstrate the conclusions have been expected to be the simulation graphics, realized its value. Key words: State observer;uncertainty;delay system;robust control; linear matrix inequality 目 录第1章绪论11.1系统不确定性存在的背景和描述11.2鲁棒控制发展概述21.3线性矩阵不等式(LMI)的发展51.4本文研究的意义61.5本文的研究内容及安排7第2章 预
8、备知识92.1 状态观测器92.2 线性矩阵不等式112.3 Lyapunov稳定性理论13第3章 基于状态观测器的线性不确定系统的鲁棒控制器设计163.1 问题描述163.2 主要内容173.3 仿真实例193.4 本章小结20第4章 基于状态观测器的线性不确定时滞系统的鲁棒控制器设计214.1 问题描述214.2 主要内容224.3 仿真实例254.4 本章小结26结 论28参考文献29致 谢30附 录31I第1章 绪 论1.1 系统不确定性存在的背景和描述在控制系统的分析研究过程中,首先要建立被控对象的模型,即给出一种数学描述,由于实际控制对象的复杂性,加上周围环境的不稳定性,这使得用数
9、学模型来完全真实反映一个实际的被控对象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我们所研究的数学模型都是实际被控对象的一种近似描述,这种近似通常来源于几个方面:对高阶系统的降阶处理,非线性系统的线性化,测量误差,各种干扰信号,环境的变化对系统参数和动态的影响。这些近似来源一般归结为不确定因素,即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很明显会给我们带来不利影响,因此,我们要考虑这种影响的程度及对这些影响程度的估量方法,最好在对控制系统的分析设计时,通过考虑这些不确定因素,使得我们设计的控制器能够减少这种不利影响,鲁棒控制的方法正是基于这种思想提出的。所谓的鲁棒控制是通过利用系统模型的一些不确定信息,来设计一个控制器,使得闭环系统对
10、所有的不确定性是稳定的,且具有一定的动态性能。鲁棒控制主要研究具有未知有界不确定性的系统模型,通过鲁棒控制的手段使系统具有鲁棒性,即系统在不确定因素作用下维持其稳定性的能力。这种模型对不确定型的描述是相对宽松的,它不需要对不确定因素的随机特性作任何假设,通常只是认为它属于某个已知集合。对于系统模型的未知有界不确定性又可以分为结构不确定性和非结构不确定性两类:结构不确定性是指那些模型与不确定性之间相互关系的结构非常明确的不确定性;非结构不确定性是指那些结构不明确的不确定性。在鲁棒控制问题的研究中,非结构化的不确定性模型更重要,其原因是由于所采用的控制模型只有包括某些非结构化的不确定性才能覆盖维建
11、模动态。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对各种过程及环节的控制系统设计总是不可避免的要利用到被控对象的有关信息,这些信息可能是过程或环节的脉冲或阶跃响应(模型预测控制)、传递函数、动态方程,或者是描述系统的时间常数、延迟时间等,这些信息的获得总是要利用一些试验手段或理论推导得到我们要据此设计控制器的所谓“模型”,这些模型的精确性由于信息获得过程的局限性往往会受到影响。另外,随着生产过程的复杂性以及控制要求的提高,即使获得了相对精确的模型,但据此所设计的控制器也会过于复杂常需对模型进行必要的简化,才可在实际中得以应用。此外,随着系统的工作环境或条件的变化,控制系统中元器件的老化、磨损,信号传输过程中出现的偏差
12、或故障,对被控对象的特性均会有影响,从而导致系统模型的误差或称作不确定性。在实际过程中,从严格意义上讲,不存在不确定性的系统是不存在的。因此,对不确定性系统的稳定性和控制进行研究具有较大的意义和实际价值。1 在经典控制理论中,被控对象的频率特性是设计控制系统的主要依据,整个系统的性能指标也是通过引入控制器来整定开环系统频率特性的方法而实现的。由于被控对象的频率特性通常是靠实验测试等手段获得的,因此,不可避免的带有不确定性。这就导致经典控制理论设计的控制器,在很大程度上必须依靠现场调试,才能获得满意的控制技能。而基于状态方程等数学模型为主要设计依据的现代控制理论,则依靠线性代数微分几何以及最优化
13、方法等严谨的数学工具,采用数学解析的手段来设计控制系统。同理,通常用机理推导和模型辨识等手段得到的数学模型同样带有不确定性。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尽管系统模型存在不确定性,我们总希望所设计的控制器能够满足一定的期望指标。即希望所设计的控制器对系统的不确定性不过与敏感,这就是我们要考虑的鲁棒性问题。不确定性可分为非结构不确定性和结构不确定性这两大类。前者用于表示那些结构不明确的不确定性,例如频率响应位于复平面上某一个集合内的不确定性为非结构不确定性。后者用于表示那些整个控制对象和不确定性之间相互关系的结构是非常明确的不确定性,例如控制对象中存在有限个不确定性参数。一个不确定性系统的描述应该包括下述
14、三个方面的内容:(1) 公称模型;(2) 表示不确定性的摄动及其与公称模型的关系;(3) 摄动的最大值。这样,不确定系统可以用一个非结构化集合或结构化集合来描述。1.2 鲁棒控制发展概述在控制系统的分析研究过程中,首先要建立被控对象的模型,即给出一种数学描述,由于实际控制对象的复杂性,加上周围环境的不稳定性,这使得用数学模型来完全真实反映一个实际的被控对象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我们所研究的数学模型都是实际被控对象的一种近似描述,这种近似通常来源于几个方面:对高阶系统的降阶处理,非线性系统的线性化,测量误差,各种干扰信号,环境的变化对系统参数和动态的影响。这些近似来源一般归结为不确定因素,即不确
15、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很明显会给我们带来不利影响,因此,我们要考虑这种影响的程度及对这些影响程度的估量方法,最好在对控制系统的分析设计时,通过考虑这些不确定因素,使得我们设计的控制器能够减少这种不利影响,鲁棒控制的方法正是基于这种思想提出的。 所谓的鲁棒控制是通过利用系统模型的一些不确定信息,来设计一个控制器,使得闭环系统对所有的不确定性是稳定的,且具有一定的动态性能。鲁棒控制主要研究具有未知有界不确定性的系统模型,通过鲁棒控制的手段使系统具有鲁棒性,即系统在不确定因素作用下维持其稳定性的能力。这种模型对不确定型的描述是相对宽松的,它不需要对不确定因素的随机特性作任何假设,通常只是认为它属于某个已
16、知集合。对于系统模型的未知有界不确定性又可以分为结构不确定性和非结构不确定性两类:结构不确定性是指那些模型与不确定性之间相互关系的结构非常明确的不确定性;非结构不确定性是指那些结构不明确的不确定性。在鲁棒控制问题的研究中,非结构化的不确定性模型更重要,其原因是由于所采用的控制模型只有包括某些非结构化的不确定性才能覆盖维建模动态。鲁棒思想最早可追溯到Peano,Bendixson和Darbox等人对微分方程解对初值和参数具有连续依赖性的工作。这是一种无穷小的分析的思想,其要求解在给定区间内的任意小变化可以有参数的充分小来保证。这种控制方法局限于微笑的不确定性,是一种敏感性分析方法。然而,实际中系
17、统的参数是不能视为变化或仅具有无穷小变化,被控对象工作环境的变化,模型的不精确,降阶近似,非线性的线性化等均可化为一种参数扰动,这种参数的变化只能视为有界摄动而不是无穷小摄动,现代鲁棒性控制的重要特点就是要讨论系统性能在非微小有界不确定摄动下保持性能的能力。在经典控制理论的研究中,通过利用Bode图和Nyquist曲线等分析工具系统具有一定的增益裕度和相位裕度,这样的系统在增益和相位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仍能保持稳定性,这本质上也是一鲁棒性控制思想的体现。但是这些处理方法多局限于单输入单输出系统,不适合现代的多变量的被控对象。现代鲁棒控制理论主要起始于二十世纪的五六十年代。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成为一
18、个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一般认为现代鲁棒控制理论的发展得益于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Zames于1963年提出的小增益原理,这一原理为鲁棒稳定性分析奠定了基础;Kalman于1964年证明了单输入单输出系统具有LQ状态反馈控制律,它具有很好的鲁棒性,即无穷大增益稳定裕度和60相位裕量。为时域的鲁棒控制分析提供了理论基础;Rosenbrock等于1969年提出了INA方法,将经典的Nyquist判定定理推广到多输入多输出系统;Belletrutti等于1971年提出了多变量系统的完整性问题;Kharitonov于1978提出由四个区间端点作为系数的多项式的稳定性来判别区间多项式族的哈市定理;Zames
19、于1981年提出一控制系统内某些信号间的传递函数的范数为优化性能控制目标的设计方法。Doyle于1982年创立了结构奇异值理论,即理论。其方法是将系统的不确定部分和摄动部分分别进行关联重构,进而转化为处理块对角有界摄动问题等等。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为了改善系统的稳定性,在控制系统的分析设计中,提出了基于Lyapunov稳定性理论第二方法的控制器设计思想,即通过对闭环系统构造一个适当的Lyapunov函数来确定系统的稳定化控制规律。早期对系统不确定性的描述多要求系统满足一定的匹配条件,进而设计相应的控制规律。然而,在大量的实际系统中,满足匹配条件的不确定系统很少,所以探讨一般的不确定系统的鲁棒镇定
20、问题更为切合实际。一种解决方法是将系统的不确定性分解成匹配部分和不匹配部分,对于不匹配部分的度量不超过某个界,则对匹配部分设计的稳定化控制律也是整个系统的稳定化控制律,然而这时文献提出的方法过于复杂,人们很难应用它去设计一个稳定的控制器。Riccati方程方法的线性不确定系统鲁棒稳定化控制器设计方法,它的主要思想是:通过不断放大在Lyapunov函数时间导数式中出现的不确定项,最后使得放大后所得到的Lyapunov函数时间导数的界小于零来导出鲁棒稳定化控制律需要满足的条件。通过将控制律取成含某个待定矩阵的形式,可以将这一条件转化为一个代数Riccati矩阵方程堆成正定解的存在性问题,并且在对称
21、正定解存在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这个对称正定解矩阵构造系统的一个稳定化控制律。尽管对不确定性满足秩1的条件,并且在Lyapunov时间导数的放大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产生保守性,但这种方法确实导出了一个线性控制律,且能有效地处理出现在系统模型中的任意形式的时变参数不确定性。因此,Riccati方程方法的提出受到了人们极大的关注,并相继提出了一些改进的方法。在鲁棒控制理论的发展中形成了一些理论分支,如控制理论,结构奇异值理论和Kharitonov区间理论等。在这些鲁棒控制理论中我们主要介绍一下控制理论。在二十世纪60年代,以状态空间描述对象的现代控制理论得到了很大发展,出现了以Kalman-Bucy滤波器
22、和最优二次调节理论为基础的LQG设计方法,这种设计方法忽略了系统的不确定性,对系统的干扰作了很严格的要求,它要求精确的系统模型,如果系统的模型具有不确定性,LQG设计方法就不能保证系统具有鲁棒性。Zames指出:基于这状态空间模型的LQG设计方法之所以鲁棒性不好,主要是LQG使用的积分指标造成的;以及将不确定的干扰用白噪声模型表示。基于此,他提出,在假定干扰属于某一已知信号集的情况下,用其相应的灵敏度函数的范数作为指标,设计目标是在可能发生的最严重干扰下使系统的误差在这种范数意义下达到极小,这样就将干扰问题转化位求解使闭环系统稳定,并使相应的范数指标极小化的输出反馈控制问题。控制的基本思想是用
23、范数作为目标函数的度量进行控制系统的设计,使系统干扰至误差的传递函数的范数最小,从而使具有有限功率谱的干扰至误差影响降到最小程度。控制本质上可以认为是鲁棒控制的一个分支,最初的控制问题不是考虑系统的参数不确定性,而是考虑系统干扰的不确定性,后来发展的鲁棒控制理论,同时考虑了系统参数不确定性和干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一般认为Zames提出的以控制系统内的某些信号间的传递函数矩阵范数为优化指标的设计思想标志着控制理论的诞生。其后一段时期的问题主要是在控制系统内部稳定的控制器集合中寻求一个传递函数矩阵的范数的最小解问题。Doyle等人在美国控制年会上发表著名DGKF论文,证明了可通过求解两个适当的代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信息与通信 信息 通信 基于 状态 观测器 线性 不确定 系统 鲁棒控制 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6633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