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林牧渔]木耳技术.doc
《[农林牧渔]木耳技术.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林牧渔]木耳技术.doc(4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袋料林栽木耳技术一、发菌管理第一年栽培的朋友可在专业的生产厂家订做发满菌的栽培袋。自己发菌注意菌种质量和防热管理,好质量的菌种是栽培成功的保证,高温季节注意降温防热是防杂的关键所在。一般每亩林地用袋1000015000个。采用林下床式覆盖栽培。在发菌过程中,对绿霉污染严重的菌袋要立即隔离烧毁并在远处深埋,对感染桔红色链孢霉的埋放处理,一般可使霉菌消失,菌丝长满料袋。无杂菌的集中起来管理。发好的菌袋特点是:洁白的菌丝长满菌袋,菌料表面出现黄色水珠或黑色水珠。二、床式地栽1、南北向做台式床,宽1.2米,台高1015厘米,床面上铺一层35厘米厚的细沙或碎炉渣,床间作业道宽0.6米。2、于床上架距床面
2、高4550厘米的棚架、摆放遮光率8085%的遮阳网。棚上以架条拱起宽3米的薄膜,留少量膜边透气,不压实。3、顺床面布设12条幅宽5厘米软质自动喷雾管,催芽期微孔口面朝下,润湿床面,待耳芽出齐、封住割口后,返微孔口面向上,雾化喷水管理。没自动喷水管,催芽期可侧沟内铺膜灌水,以棚膜罩沟保湿;出芽后侧向喷水。三、划袋出耳划口摆袋应避开雨天、大风天,宜选雨后或早、晚清凉时作业。1、坚持对病虫害以预防为主的管理。摆袋前,对出耳场床面作杀虫、灭菌处理,喷施0.2%多菌灵或1%石灰液;菌筒划口前于0.3%高锰酸钾液或1%石灰液中整体浸蘸35分钟,进行袋膜外表及扎口处灭菌,去扎口绳,将多余袋口膜塞入接种孔,塞
3、紧,使膜体附实。2、倒置菌筒(出耳整齐一致),使口端向下,以消毒刀片。在筒侧以“品”字形排列,按边长1.52.0厘米、深入菌膜23毫米,划“V”形口912个,共分3排。3、将划口菌茼以1010厘米间距,浅穴倒栽于床面,并及时将经过消毒的塑料膜覆盖于拱架上。4、对遮阳物及床周围清洁管理,清除污染源。栽培过程中若菌丝体少部分污染,可剔除污染菌体,并涂2%石灰水处理;严重污染者及早清除。四、耳片采收1、当木耳长至8分熟时(耳片没有完全展开时)采收,采收前两三天停止喷水。采收时一次摘净。2、采完后停浇水7天,可以暗光培养,促使继续出耳。一般可收获3茬,茬与茬间隔二十余天,头茬产量约占50%。3、采收后
4、的毛木耳可鲜销,黑木耳最好是放在纱网布上阴干,不可在阳光下曝晒,晾干后产品即可上市。 毛木耳袋栽技术简介适于毛木耳袋栽的原料很多,如杂木屑、棉籽壳、破籽棉、蔗渣、桑树枝、木茹秆、稻草、黄豆秆、花生藤等等。除杂木屑、棉籽壳、破籽棉、蔗渣外,其余原料要加工碎粉后方能用于生产。 毛木耳袋栽工艺流程与金针菇袋栽工艺流程基本相似,主要不同点是出耳管理,毛木耳可向子实体喷水,而金针菇则不能直接对子实体喷水。现将栽培过程中几个关键技术分述如下:一、把好培养料配制关:培养料是木耳生长的物质基础,无论采用哪种原料,都要求原料要干燥、干净、无霉变、无硬杂物等。根据原料来源难易选择培养料配方。现提供几种配方作参考:
5、杂木屑55%、棉籽壳27.5%、麦夫15%、石膏粉1.4%、白糖0.8%、碳酸钙0.3%;杂木屑78%、麦夫18%、石膏粉1.6%、糖1%、过磷酸钙1%、尿素0.4%;蔗渣80至85%、麦夫13至18%、糖1%、石膏粉1%、另加玉米粉3至5%等等。根据所采用的配方,并事先把主料在烈日下曝晒2至3天,秤取主料、配料,混合均匀,浸湿润透,切勿混杂有干料,否则消毒不彻底而易染杂菌。培养料拌匀后,含水量在60至65%之间为宜,酸碱度(PH值)在6至6.5为宜。二、把好装袋质量关:首先袋的质量至关重要。毛木耳袋栽一般采用1733至45厘米的聚乙烯筒料,筒料厚度为4丝以上,膜内没有泡点,袋壁无破洞,袋的一
6、头先用棉线扎好。装袋时用装袋机边装边扎好另一头,要求培养料要装得松紧适度、密度一致,这是关键所在。培养料拌好后四小时内要装完袋,并立即进行消毒灭菌,以免料堆发酸变质。三、把好灭菌彻底关:木耳袋栽用熟料栽培,灭菌不彻底是菌袋产生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要达到灭菌彻底,必须做到几个方面:第一、装锅时,蒸笼内排放菌袋要分层排放,要留有排气通道,便于排除冷气;第二、开始烧火时一定要猛火攻,使蒸笼内温度尽快升到100,使蒸笼内冷气尽快排除;第三、蒸笼内温度达100,不等于料内温度达100,所以计算保温时间必须在蒸笼内温度达100之后一小时算起,也就是说要求保持1008小时,实际要达9小时才有把握。四、把好接
7、种关:接种成功的关键是要有一个无菌的环境和熟练的接种技术。接种室要提前灭菌,除用高锰酸钾+甲醛薰蒸外,还用紫外灯灭菌半小时或用5%石炭酸喷洒,而且菌袋温度降到30以下才能接种,接种时要快而准确,一次完成,提高接种的成功率。采用菌袋两头接种要用干净的棉花做棉塞,如果采用菌袋打洞接种,菌种要放满而且紧实,注意防止菌种掉落。五、把好发菌关:发菌好坏与出耳势、抗逆性和木耳产量密切相关。要抓好培养室的消毒,地面、耳床上都要撒生石灰粉,造成碱性环境抑制杂菌发生。此外发菌室要黑暗、通气,温度以20至25为宜,不得超过28。发菌阶段,每5至7天要全面检查一次,发现杂菌感染的菌袋要及时拿出处理。菌丝长满袋后再培
8、养10至15天,让菌丝充分成熟才能进行出耳管理。六、抓好出耳管理关:在菌袋发菌培养成熟后,可搬到阴棚内按箱宽1.3米,长视地形而定起箱,用竹木制架,像香菇袋栽一样摆放耳筒,菌袋不必脱袋,在袋四周开“”或“”形6至8个出耳口即可。排好后用竹片插成拱形,盖上薄膜保温保湿,每天揭膜1至2次,通风换气,并加强喷水管理(尽量不喷对出耳口),使拱内空气相对湿度达85至90%,5至7天出耳口即有耳基形成,继续加强管理10至15天待耳片充分展开,并有少量耳片散落灰白色孢子粉即可采收,采收时必须把耳根采尽,以免杂菌感染或虫害造成烂耳,影响下批耳的生长。每采完一批耳,停止喷水几天,让菌丝恢复生长,又进行出耳管理。
9、采收2至3批耳后,菌袋培养基失水变轻,可向菌袋注水,又可收2至3批耳,或把菌袋薄膜脱掉,把耳筒平摆于槽沟内,盖3至4厘米厚的肥土,加强喷水,保持盖土湿润,10至15天又可长出木耳来,也有一定的收成。食用菌生理性病害与防治食用菌和其它植物一样,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当生态环境条件不能满足其所需的最低要求时,就会发生代谢性的障碍而使菇类畸变,这属于生理性病害。在菌丝体阶段表现为菌丝萎缩或徒长,在子实体阶段则表现畸形。 1、菌丝徒长。主要发生在磨菇栽培中的覆土层,绒毛菌丝持续不断的往细土表面生长,菌丝徒长严重时,甚至浓密成团,结成菌皮,推迟出菇,并且由于消耗养分过多而降低产量。 出现菌丝徒长,应加强通风
10、,降低二氧化碳浓度和空气相对湿度,并且降低菇房的温度,抑制菌丝生长,促进菇蕾形成。如果土面或栽培块表面已结成菌块,必须用刀将菌块划破,喷重水,大通风,仍可形成子实体。 2、菌丝萎缩。蘑菇栽培中,有时在发菌或出菇阶段出现菌丝发黄、发黑、萎缩甚至死亡的现象。产生的原因:料害:多出现在播种之后3-5天。建堆时化肥添加过迟,培养料含氨量过高导致氨中毒而死亡。堆料配制时 C/N不适,发酵时间过长,培养料过于腐熟,产生酸化,则会造成培养料内菌丝萎缩成细线状;水害:覆土层喷水过急,水分渗漏入料层,造成培养料过湿而缺氧,致使菌萎缩;气害:高温湿条件下,菌丝新陈代谢加快,造成二氧化碳浓度过高,菌丝易发黄死亡。
11、3、死菇现象。在出菇期间,幼小的菇蕾或小的子实体,在无病虫害的情况下,发生变黄萎缩,停止生长甚至死亡的现象,主要原因:气温过高或过低,不适合子实体生长发育;喷水重,菇房通风不良,加上气温高,空气湿度大,氧气供应不足,二氧化碳积累过多,造成菇蕾或小菇闷死;出菇过密,在生长过程中,部分菇蕾因得不到营养而死亡或因采菇时受到震动、损伤,也会使小菇死亡;喷药次数过多、用药过量,会使基原渗透压升高或菇体中毒,从而发生药害而死菇。 4、畸形菇。形成的子实体形状不规则,如柄长盖小、歪斜等,造成畸形菇的原因:机械损伤,粗土颗粒过大,出菇部位过低,与木框发生挤压、碰撞等;栽培室内光线不足或二氧化碳浓度过高,栽培环
12、境过于密闭,尤其冬季只注意室内保温措施,忽视了随着子实体发育菇体需氧量倍增的习性,另外过于追求栽培数量,忽视栽培数量与空间比例的关系,造成栽培场过分拥挤,栽培层架中通风不良,二氧化碳浓度过高。 5、空心菇。当气温高于18,水分供应不足,湿度低于90%时,菌柄中易产生空心现象,如果气温过低,菇生长缓慢,在菇床面停留时间过长,也会产生空心菇。为了防止空心菇发生,在蘑菇盛产期应注意加大喷水量和提高菇房内的温度。食用菌生产常用化学消毒药剂的配制和使用在食用菌的制种和生产中,灭菌和消毒是必须把好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利用化学药剂来灭菌和消毒又是一个重要手段。化学消毒灭菌药剂的使用,可根据灭菌对象、药品性能、
13、设备机械和环境条件等,采用浸泡、冲洗、擦拭、喷洒、熏蒸和撒粉等方法来达到灭菌消毒的目的。常用消毒药剂的配制和使用技术介绍如下: 1、福尔马林:福尔马林是含36-38%的甲醛溶液。由于它能使蛋白质凝固而具有杀菌作用,是重要的消毒剂。5%福尔马林可杀死细菌芽孢和真菌孢子。常用于消毒接种箱(室)、培养室。一般每立方米空间用5-10毫升。在蒸发或低温下贮放较久时,常聚合成白色絮状沉淀,将其加热沉淀即可消失。 2、酒精:酒精的杀灭能力主要是脱水作用,可使细菌蛋白质脱水变性导致死亡,能溶解酯类分泌物,也有机械除菌作用。常用70-75%酒精进行皮肤和各种器皿消毒。浓度过低和过高都不理想,过低时脱水能力差,过
14、高时由于过快地使菌体表层蛋白质脱水而凝固,妨碍酒精向深层渗透,内部结构未遭破坏,杀菌作用反而降低。酒精易燃、易挥发,应密封保存,远离火源。用95%酒精75毫升,加水20毫升妤中配制成75%的酒精。 3、苯酚:苯酚又叫石炭酸,可使疑团莫释蛋白质变性沉淀,可使细胞膜破坏而杀死多数细菌。但对真菌孢子作用不大。纯净的苯酚是无色针六晶体,具有特殊的气味。常用3-5%的苯酚溶液喷雾消毒接种室(箱)或对器皿消毒。苯酚有毒,毒物危害程度为级(中度危害),对皮肤有腐蚀性,接触皮肤时可用清水洗涤。配制时,取苯酚50克加入到1000毫升蒸馏水中即可配成5%的苯酚水溶液,是一种常用的消毒剂。 4、来苏儿:来苏儿是甲苯
15、酚三种异构体的混合物,又名煤酚皂溶液。是含有50%的煤酚有肥皂溶液,属良好的消毒剂,杀菌能力比苯酚强四倍。常用1-3%的来苏儿水溶液对皮肤及各种器械消毒。用3-5%的水溶液于器皿、污物浸泡(约1小时)消毒。也可喷雾对接种箱(室)消毒。配制时,取50%来苏儿30毫升加水470毫升即可得到3%的来苏儿溶液。 5、高锰酸钾。高锰酸钾是一种强氯化剂。0.1%的浓度有消毒作用,2-5%的溶液对芽孢有效,也能杀死厌氧菌。常用0.1%高锰酸钾对器皿表面消毒,也可用1份结晶的高锰酸钾倒在二份甲醛溶液中对接种室(箱)熏蒸消毒。每立方米用高锰酸钾5克。 6、漂白粉。漂白粉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白色粉末,其有效成分是
16、次氯酸钙。它溶于水分解成次氯酸,当渗入细菌体内,可使蛋白质变性,从而起到杀菌作用。常用2-5%漂白粉溶液洗刷接种室、培养室墙壁、床壁等。由于其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和二氧化碳生成次氯酸而失效,所以应保持在密闭的容器里,存放于干冷处。 7、新洁尔灭。新洁尔灭又叫(十二烷基二甲基苯甲基溴化铵),为淡黄色胶体状,具有芳香味。原液浓度为5%,用时稀释成0.25%即可。常用于接种箱、玻璃器皿表面消毒,对细菌和病毒有较好的杀灭能力。对皮肤及粘膜有轻度刺激,严重者可产生皮疹。 8、石灰。是碱性物质,可提高培养料或环境的pH值,从而掏大多数酵母菌及霉菌的生长繁殖而达到消毒的目的。使用时可用生石灰盖在霉菌污染处。也
17、可配制成5-10%的水溶液喷洒,或用0.5-2%的水溶液浸泡稻草和麦秸等培养料。 9、升汞。升汞又名氯化汞,有剧毒,毒物危害程度为级(极度危害)。杀菌作用较强。0.1%的升汞液几分钟内就可杀死细菌的营养细胞,常用0.1-0.2%溶液对种菇、种水、玻璃器皿及非金属器械表面消毒。配制时取升汞1克加1000毫升蒸馏水即可得到0.1%的升汞溶液。如升汞与皮肤接触,可用大量水冲洗后,湿敷3-5%硫代硫酸钠溶液。升汞液应装在棕色玻璃瓶中贮存。怎样防治食用菌虫害一、保持菇场清洁。菇房在栽培食用菌前要彻底清扫干净,并用800倍的敌百虫或敌敌畏溶液均匀喷一遍。室外栽培食用菌,要清除栽培场地周围的杂草,并用250
18、倍的敌百虫溶液喷洒栽培土壤和场地周围。二、防止成虫入室。室内栽培食用菌,要将门窗、通风孔等用60目的细纱网钉上,防止菇蝇、菇蚊等成虫入室危害。三、诱杀成虫。菇蝇、菇蚊等成虫具有趋光性,利用这一习性设置黑光灯或日光灯诱捕药杀。在灯周围挂上粘板或灯下放置敌敌畏溶液药盆,让成虫触药中毒死亡。四、药物熏杀。室内栽培食用菌,在出菇期发生虫害时,可在密闭条件下,每立方米空间用23片磷化铝熏蒸,以消灭室内和培养料内的虫源。五、处理培养料。每50克培养料用三氯杀螨醇15克,对水10千克,均匀喷洒在料面上,边喷边搅拌,喷后堆积3天,即可消灭培养料中的虫源。还可在培养料中拌入40%的辛硫磷乳剂500倍液或2.5%
19、的敌杀死乳剂1000倍液,均有很好的杀虫效果。六、在出菇前发现有害虫时,可向床面喷洒500倍的敌百虫溶液或1000倍敌杀死溶液或800倍的敌敌畏溶液灭虫。几种食用菌病害的识别与防治购买食用菌液体制种技术一、产生畸形菇的原因及避免措施 畸形菇降低产品等级,甚至失去商品价值,影响栽培经济效益,这个问题普遍存在。常见的畸形菇有:菌盖紧抱不展,呈“拳头状”;柄长肥粗、盖小,呈“花瓶状”;盖凹陷、边裂外卷,呈“破碗状”;盖窄长,呈“牛舌状”;盖面斑点,呈“麻脸状”;盖中瘤肿突起,呈“胀腹状”;两盖并展、柄紧连,呈“蝴蝶状”;盖弯曲不平,呈“波边状”;盖圆包裹、菌褶收缩,呈“光头状”;盖面纵裂沟缝,呈“花
20、菇状”;数菇并生,呈“莲花状”;此外还有菇体萎缩形、菇体偏黄变色形等等。畸形菇的发生,究其原因是培养环境条件与白灵菇生理、生化要求不相适应。关键在于出菇期温、湿、光、气协调不好,在管理技术上操作失误等等。下面进行具体分析,并提出避免畸形菇发生的相应措施。 1.房棚结构不合理 现有的白灵菇栽培场所(室内菇房和野外菇棚),不少建造简陋,结构不合理。有的菇房门窗单向,有的通风口开在墙体上半部,致使室内空气不流通;有的塑料大棚两旁虽有通风口,但通风口都是朝着菌墙两端;也有的虽然开有通风口,但为了保温,始终没打开。由于棚内空气不流通,造成严重缺氧,致使好气性的白灵菇变成畸形。理想的菇棚应为坐北朝南或坐西
21、向东。从保温和通风角度考虑,栽培房棚不宜太大,一般长方形每棚以容3000袋(1582.2m)或5000袋(2582.2m)为适。通风口应设在长向两旁下方,用砖砌成2424cm口径,每隔1m开1个,横向两旁的口与口等高,有利于空气对流。菇棚两端门膜应能开能闭,有利于纵向空气对流;棚顶应用无滴膜加草帘或遮阳网。 2.菌墙垒叠欠妥 其表现:菌袋进棚垒墙太高,10袋1码,超过1m;有的菌墙之间填入粘性土壤,不透气;有的填土后浇水不足,偏干;有的菌墙码垛过于密集,中间不填土;有的垒墙时,袋头割膜不得法,入墙部分只割1/3太少、而露外一端反而割膜,菌丝体露空不保湿。这些,使得子实体生长发育必然受到抑制。比
22、如北方菌袋叠墙,袋间填土水分不足,进入寒冬加温、催蕾时水分少、偏干,菌袋内的含水量反被填土吸收,使菌丝体脱水,必然出现菌盖不展或萎缩状态的畸形菇;而粘性土壤板结、透气性差,对菌丝体不能起调节作用,反而阻碍正常的生理生殖。 长江以北的菇区,菌袋垒墙是白灵菇长菇的载体,它包括菌袋和填土两方面。填土的目的是利用土壤中的有机物,同时起到调节温、湿度作用。低温时土壤能保温,气温高时会散热,是一种覆土栽培机理,也是现行白灵菇野外菇棚栽培的一种模式。要达到适时出菇、出好菇,根据鄂北广水市大面积生产实践经验,必须做到“五要”:时间要准 菌袋生理成熟后,一般要在12月上、中旬完成,以便转入催蕾;叠墙要稳 菌袋码
23、垛67层,倾斜形,下大上小,以底宽120cm、上宽80cm、墙体长280cm为适;菌墙间相距6080cm作业道;割膜要适 菌袋内向一端割膜的目的,是让菌丝体与填土相连,以割掉2/3为适;叠墙时2袋并列排放,袋间相距45cm;露外一端留1.52cm,不可割膜,起长菇护围作用;填土要好 砌墙以粘土为适,但菌袋间填土应以粘土加沙壤土,拌以1%石灰、复合肥0.5%配成营养土;分两部分使用,一部分加水配成泥状用于垒袋,一部分干拌,作填充袋间缝沟,然后浇水;要打气孔 菌墙顶部填土3cm后,用泥巴围成10cm左右深的蓄水位,每隔4050cm打一个3cm宽、深直到离菌墙底部23袋位置为止,作为通气孔和灌水两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农林牧渔 农林 木耳 技术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6625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