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汽车动力学I.doc
《[交通运输]汽车动力学I.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交通运输]汽车动力学I.doc(4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汽车动力学I第一章 概述第一节 汽车的定义与历史汽车: 是使用四个或四个以上的车轮,具有动力且不必按预定轨道行驶的快速机动的陆上交通工具.汽车分为用于载货、乘用两大类.*早期原始型:1789: 法国军事工程师尼古拉斯约瑟夫尼诺将蒸汽机装在三轮车上用于拉炮;1784: 苏格兰工程师詹姆斯瓦特制造了蒸汽动力车辆,但不能正常工作,1802: 英国人理查德切维热克开发了以蒸汽为动力的客车.现代创始型及发展:1885: 德国工程师卡尔奔驰(KARL BENZ)制造了装有0.85马力汽油机的三轮车,同时另一位德国工程师戈特利布戴姆勒(GOTTLIEB DAIMLER)也制造出了一辆1.1马力的汽油发动机四
2、轮汽车. 1886年1月29日,奔驰取得世界上第一辆汽车的专利,这一天被公认为汽车的诞生日!*1890: 奔驰公司率先采用橡胶充气轮胎;1897-1898:法国米其林兄弟使全橡胶轮胎过渡到高压充气轮胎,对汽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1889: 法国标志公司研制成功齿轮变速器和差速器,并在1891年首先采用前置发动机后轮驱动.1896: 美国的亨利福特(HENRY FORD)制造出了第一辆福特车,并于己于1908年开始生产T型车,该车型以结构紧凑,坚固耐用容易驾驶和价格低廉等优点而广受欢迎.1915年,福特公司生产了带有门窗的新型T型车;1934年,美国克莱斯勒公司首先采用了流线型的车身外形,使汽
3、车速度大为提高.第二节 汽车动力学的发展随着速度的提高,汽车的快速转向和制动引起的动力学问题逐渐受到关注.1904: 进行了世界第一次汽车蛇行试验,速度可达24-32 km/h.此时已认识到制动时后轮抱死将会导致汽车不稳定.1908: 最早研究汽车动力学的工程师弗雷德里克威廉兰切斯特提出了过多转向概念.1925: 法国人布劳赫特发现了汽车轮胎侧偏现象,使人们的认识(低压轮胎有转向摆振问题)有了突破. 1931年可测量充气轮胎力学特性的实验机问世后,开始了对汽车转向特性的研究.莫里斯奥利首先提出了操纵动力学分析理论,是第一个对汽车定义不同转向特性的人.1940年,雷克特和斯康克提出了用自由度描述
4、的汽车数学模型,对汽车绕其垂直轴转动和侧向运动作了分析解答.1956年美国的西格尔等对二自由度汽车模型引入了横摆运动,并研究了汽车的稳态和瞬间运动特性.1960年到198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促进了汽车动力学的研究和发展.到1990年代中期, 较为健全的汽车动力学理论得到建立.第三节 汽车动力学简介汽车动力学主要研究汽车在各种力的作用下的动态特性,并讨论这些动态特性及其对汽车使用性能的影响. 汽车的各项性能,即汽车的动力性,制动性,操纵稳定性及平顺性等,是汽车对所受各种力的响应.汽车在运动过程中所受到的外力,除重力和惯性力外,还有地面通过轮胎传递给汽车的各种力和力矩或空气介质作用于
5、汽车的力和力矩.很多汽车的重要性能都与轮胎有关,因而在讨论整车动力学之前,首先需要研究充气轮胎的力学特性,即研究作用在轮胎上的力和力矩,轮胎的侧偏特性和振动特性等.汽车动力学研究了汽车的驱动力,行驶阻力及其影响因素,以及汽车在行驶方向上的速度和加速度等特性,并根据汽车的动力性及燃油经济性的要求确定汽车动力装置参数,即发动机的功率和传动系的传动比.随着汽车车速的日益提高, 汽车的操纵稳定性越来越重要. 操纵稳定性通常包含互相联系的两个部分:一是操纵性,即汽车能够确切地响应驾驶员转向指令的能力;二是稳定性, 即汽车受到外界扰动后恢复原来运动状态的能力.而稳定性的好坏直接影响操纵性的好坏.图1-3
6、驾驶员-汽车系统图1-3中汽车的输入x是驾驶员给汽车的转向指令,输出y是汽车的转向运动量(横摆角速度或转弯半径等),驾驶员可看作是由观测环节,执行环节和比较环节()三部分组成的调节器.整个系统的输入可以认为是道路输入.所以驾驶员-汽车系统在一定路面和环境下的操纵运动响应,一方面取决于汽车的操纵稳定性,另一方面也取决于驾驶员的行为和技术,两者的良好配合才能获得系统的良好操纵运动响应.汽车操纵稳定性的研究将从建立线性二自由度汽车模型出发,系统分析汽车转向输入的稳态响应和瞬间响应以及汽车悬架,转向系,传动系对操纵稳定性的影响,从而评估汽车的操纵稳定性.汽车动力学的研究方法主要采用两种: 一类是以试验
7、为主的主观评价法;另一类则是以理论分析为主的客观评价法.前者是让试验者根据试验时的感觉来评价汽车的性能及其影响因素;而后者则是通过理论分析来确定汽车评价指标与汽车结构参数的函数关系,即根据物理定律来描述相关的力学特征,建立分析模型和相关方程式来评价汽车的性能.由于汽车系统的复杂性,过去受到计算手段的限制,因而汽车动力学的理论研究不得不采用很多近似方法(如将大量系统,子系统及其之间的关系线性化),实际上不可能建立较完善精确的模型.近几十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应用和迅速发展,使得汽车设计从人工向CAD/CAE/CAM等优化设计转化,使设计和生产一体化,也使得能够建立更加完善的汽车动力学分析模型
8、.通过将汽车动力学与计算机仿真及优化技术相结合,可以极大地减少试制样车过程中的浪费,提高产品质量并降低设计和研制周期.第四节 建立汽车模型的基本方法汽车的动态特性由作用在轮胎上的力,重力及空气阻力等所决定.研究汽车及其部件以确定在何种运动条件下汽车将受到哪些力的作用,在这些力的作用下汽车将如何响应,必须具有一个较精确的系统建模方法.建立模型需要以下基本概念:一、 集中质量为了便于分析,某些部件或模块将被集中在一起考虑,比如在分析制动时,整个汽车可视为一个有一定质量和惯性特征,并集中在汽车质心单元考虑;而在进行汽车的平顺性分析时,通常将车轮作为单独的集中质量,此时代表车身的集中质量称为悬挂质量.
9、二、 车辆坐标系第3章 轮胎力学轮胎是汽车行驶系中介于汽车和路面之间的重要部件.除空气阻力和重力以外,几乎所有影响汽车运动的力和力矩都产生于轮胎与路面的接触区域.轮胎必须具备以下四种基本功能:1) 支承汽车重量;2) 缓冲路面不平产生的冲击载荷;3) 提供足够的纵向力以使汽车加速和制动;4) 提供足够的侧向力以使汽车转向.轮胎的力学特性是决定汽车运动特性的重要因素.尽管轮胎是一个简单的粘弹性体,但却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系统,由质量,弹性元件和阻尼元件组成.第一节 轮胎的结构与规格一、 轮胎的结构汽车广泛使用的是斜交轮胎和子午线轮胎(图2-1),目前在轿车上子午线轮胎已完全取代了斜交轮胎.轮胎中最
10、重要的结构元素是帘布. 帘布是用纵向高模数的经线和各纬线之间的少数纬线织成布,并在布的两面涂上低模数的生胶制成.其帘布层的设计和结构至关重要.设计参数中, 帘线角是帘线方向与轮胎圆周方向所形成的角度,其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轮胎的力学特性. 帘线角较小时,轮胎能提供较好的方向稳定性;而当其较大时,则能提供较好的平顺性.*斜帘布层轮胎简称斜交轮胎,其名称源于作为轮胎最主要部分的胎体结构.制作斜交轮胎时,第一层帘布与第二层帘布相互交叉并逐层地贴合在成型圆筒上,其帘线角为35- 40.将贴合的帘布层两侧端布卷缠在胎圈钢丝上固定,然后在胎体的外周粘上胎面胶和胎侧胶等.外胎定型后,放入金属制模型内,在内
11、部加高压高热使其硫化,从而制成高弹性的轮胎.经向帘布层轮胎简称子午线轮胎,子午线轮胎制作方式与上不同之处,其帘线角为90,并在胎体膨胀成环状后,贴上强度较高且拉伸变形很小的织物帘布或钢丝帘布带束层, 带束层的帘线角为20左右.所以子午线轮胎的方向稳定性由带束层提供.由于子午线轮胎在成型中有使胎体膨胀的工艺过程,所以造价较高.同时, 带束层容易偏心,故子午线轮胎的制造需要有较高精度的设计和制造技术.优缺点斜交轮胎:因胎体容易拉伸,将路面突起包进去的能力大,故平顺性好.但因载荷作用发生挠曲,各帘布层间产生较大的相对滑动,因而内部摩擦大,发热和滚动阻力也大.同时,曲面状轮胎的一部分与路面接触时变平,
12、从而这部分车胎内发生收缩,这样即使是自由滚动,在胎面和路面间也产生纵向或侧向摩擦力.子午线轮胎:因有带束的张力作用,胎体不易伸缩,故它把突起包进去的能力小.但因带束非常硬,固可用硬质橡胶作为胎面材料,因此耐摩性好.二、 轮胎的规格轮胎的规格通常以断面高度H, 断面宽度B,扁平率(H/B100%),轮辋直径d和工作标记(含载荷指数和速度标记)来表示.对于斜交轮胎,其尺寸标记用B-d表示(英寸),对于子午线轮胎,则用字母“R”表示.例如,依照ISO标准,一子午线轮胎规格为185/60R1582 S, 其中185为断面宽度(毫米);60为扁平率;15为轮辋直径(英寸); 82代表载荷指数,表示其允许
13、的最大载荷为457kg(见表2-1,15页);S代表速度标记,表示其最高速度可达180km/h(见表2-2).第二节 轮胎的坐标系与术语为研究轮胎的力学特性,分析轮胎所受的力和力矩,需建立如图2-2(美国SAE推荐)的一个轮胎坐标系.其中垂直于车轮旋转轴线的轮胎中分平面称为车轮平面.坐标原点O为车轮平面和地平面的交线与车轮旋转轴线在地平面上投影线的交点;x轴为车轮平面与地平面的交线,向前为正;Z轴与地平面垂直,向上为正.轮胎胎面与地面的接触区称为印迹,通常轮胎坐标系的原点称为印迹中心.轮胎坐标系中有如下概念:1) 地面切向反作用力Fx 地平面作用于轮胎上的沿x轴的力;2) 地面侧向反作用力Fy
14、 地平面作用于轮胎上的沿y轴的力,即侧偏力;3) 地面法向反作用力Fz 地平面作用于轮胎上的沿z轴的力;4) 翻转力矩Tx 地平面作用于轮胎上的力绕x轴的转矩;5) 滚动阻力矩Ty 地平面作用于轮胎上的力绕y轴的转矩;6) 回正力矩Tz 地平面作用于轮胎上的力绕z轴的转矩;7) 侧偏角车轮印迹中心位移方向与x轴的夹角,规定轮胎前行时顺时针方向为正;8) 外倾角车轮平面与垂直平面的夹角,车轮向外侧倾时为正;9) 侧偏力Fya 只有侧偏角而外倾角=0时的地面侧向反作用力Fy;10) 外倾侧向力FYy 只有外倾角而侧偏角=0时的地面侧向反作用力Fy;11) 侧偏刚度k 侧偏力对侧偏角的导数;12)
15、外倾刚度ky 外倾侧向力对外倾角的导数.车轮运动参数1. 滑动率车轮滑动率表示车轮相对于纯滚动(或纯滑动)状态的偏离程度,是影响轮胎产生纵向力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了使其为正值,驱动时称为滑动率,被驱动时(包括制动)称为滑移率.车轮滑动率s定义如下:驱动时: 制动时: (3-1)其数值在01之间变化.纯滚动时,s=0;纯滑动(制动)时, s=1.2. 轮胎侧偏角轮胎侧偏角是影响轮胎测向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定义为:车轮平面(X轴)与车轮中心运动方向的夹角,顺时针方向为正.(3-2)3. 轮胎径向变形车辆行驶过程中遇到路面不平度影响,而使轮胎在半径方向产生的变形.定义为无负载时的轮胎半径rt与负载时的半
16、径rtf之差:=rt-rtf第三节 轮胎的滚动阻力第四节一、 轮胎的滚动阻力的产生机理车轮滚动时,轮胎与地面接触区产生法向和切向的相互作用力,并使轮胎和支承路面变形.本节只讨论平硬地面,对此地面轮胎变形是主要的.轮胎变形时材料的内摩擦产生弹性迟滞损失,同时胎面在接触区域有摩擦损失,以及滚动轮胎对外部空气的搅动损失,这些能量损失就是产生滚动阻力的原因.其中迟滞损失是最主要的,实验数据表明,车速在128-152 km/h时, 迟滞损失约占轮胎滚动阻力的90%-95%,轮胎与路面占2%-10%,空气阻力占1.5%-3.5%.图2-3为9.00-20轮胎在硬路面上受法向载荷时的径向变形曲线.图中OCA
17、为加载变形曲线, OCABO为加载过程中对轮胎作的功,ADE为卸载变形曲线,面积ADEBA为卸载过程中轮胎恢复变形时放出的功.两面积之差OCADEO即为加卸载过程中的能量损失,也即充气轮胎的迟滞损失.迟滞损失实际上可表现为阻碍车轮滚动的一种阻力偶:由于弹性迟滞,处于压缩过程的轮胎前面接地部分的变形大于处于恢复过程的后部的变形,所以路面对轮胎的法向反作用力也是前面大于后面,从而使反作用力的合力向前移了一个距离a(如图2-4a),它随弹性迟滞损失的增大而变大.合力Fz与法向载荷W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如果将法向反作用力Fz平移至车轮中心垂线重合,则从动轮在硬路面上滚动的受力如图2-4b所示,即有滚动
18、力矩Tf=Fz*a阻碍车轮滚动.由图可知,欲使车轮在硬路面等速滚动,必须在轮中心加一推力Fpl,它与地面切向反作用力构成一个力矩来克服阻力矩,此地面切向反作用力为车轮滚动阻力,滚动系数f即为车轮滚动阻力与车轮法向载荷之比.由平衡条件:= 故 令 考虑到Fz与W大小相等,常将表示为=或可见,滚动阻力系数是车轮在一定条件下滚动时所需的推力与车轮载荷之比.或者说,滚动阻力等于滚动阻力系数与车轮载荷之乘积:= 且 同理,在驱动轮上也作用有滚动力偶矩,图2-5为驱动轮在硬路面上等速滚动时的受力图.图中为驱动力矩所引起的道路对车轮的切向反作用力. 为驱动轴作用于车轮的水平力. 法向反作用力Fz也由于车轮迟
19、滞现象前移了距离a,即在驱动轮上也作用有滚动阻力偶矩Tf.由平衡条件得可见,真正作用在驱动轮上驱动汽车行驶的力为地面切向反作用力.二、 轮胎滚动阻力的影响因素滚动阻力系数是由试验确定的,它与轮胎的结构、材料、气压和路面以及车速等因素有关:1. 轮胎结构轮胎的结构、帘线和橡胶的品种,对滚动阻力系数有很大的影响.图2-6给出了用于载重汽车和公共汽车的斜交轮胎和子午线轮胎在不同车速下的滚动阻力系数.子午线轮胎的滚动阻力系数较低,一般为0.01左右,而斜交轮胎为0.015左右.2. 轮胎结构设计参数轮胎行驶面设计参数对滚动损失有很大作用.如减小行驶面宽度和减小胎面弧高, 减小花纹深度和胎面厚度,尤其是
20、两肩部厚度,都能降低滚动损失.此外,采用纵向曲折、条形花纹都可以减小滚动阻力.试验表明, 胎面胶厚度每减少1 mm,轿车轮胎滚动损失将减少1%,载重汽车轮胎减少3%;胎肩部厚度若从14 mm减小到10 mm, 轮胎滚动损失可减少7%左右.3. 轮胎气压轮胎气压对滚动阻力的影响是很明显的,这是由于低气压时轮胎的下沉量和接地面积增大,使得滚动阻力增加;而在载荷一定, 轮胎气压增大时, 轮胎挠度变小,则滚动阻力减小,如图2-7所示.当气压增加一倍时,横沟形花纹斜交轮胎的滚动阻力系数约降低28%,纵沟形花纹斜交轮胎约降低22%,而子午线轮胎约降低15%.4. 轮胎垂直载荷轮胎的滚动阻力一般与垂直载荷成
21、比例增加,因为轮胎的变形大致上与垂直载荷成比例.但是垂直载荷变化时轮胎的滚动阻力系数却基本上为一常数. 图2-8为载重汽车和公共汽车轮胎的气压一定, 载荷变化时的滚动阻力系数.可见各种汽车的各型轮胎的滚动阻力系数几乎都不随垂直载荷变化.5. 行驶车速行驶车速对滚动阻力系数的影响很大. 图2-9说明,在车速低于120 km/h时, 滚动阻力随车速的提高稍为有些增加.这种倾向对各种轮胎大致相同,这是因为在轮胎滚动阻力产生的机理中,胎面与地面的摩擦大致遵循库仑摩擦定律,而与速度无关.但在某一车速以上时滚动阻力却增长较快,车速达到某一临界车速左右时, 滚动阻力迅速增长,此时轮胎产生驻波现象,轮胎周缘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交通运输 汽车 动力学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6623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