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与通信]基于组态软件的煤矿主扇风机监控系统设计.doc
《[信息与通信]基于组态软件的煤矿主扇风机监控系统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与通信]基于组态软件的煤矿主扇风机监控系统设计.doc(5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目 录1 绪论11.1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11.2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21.3本文的主要工作41.4本章小结42 风机监视系统的功能分析42.1通风机结构和工作原理42.2风机监视系统的控制要求和功能设计52.3本章小结63 监视系统的软件设计63.1组态软件简介63.1.1概述63.1.2常见组态软件简介73.1.3组态软件的组成及其基本功能73.1.4组态软件的主要特点83.1.5组态软件的层次结构93.1.6组态软件的优势93.2 InTouch简介103.2.1概述103.2.2InTouch的特点113.3组态监视系统软件的总体设计思路113.4登陆界面的设计123.5主界面的设计1
2、63.6风机参数界面的设计223.7实时曲线的设计253.8历史曲线的设计273.9报警显示的设计303.10退出系统的设置323.11本章小结334 煤矿主扇风机监视系统功能展示334.1登陆界面的功能334.2主界面功能344.3风机运行参数监视界面的功能354.4实时和历史曲线功能364.5报警显示功能374.6本章小结385 总结和展望38参考文献40翻译部分42英文原文42中文译文49致 谢54 中国矿业大学2009届本科生毕业设计 第 53 页 1 绪论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能源工业对煤炭的需求日益增长,然而煤安全事故频繁,其中以瓦斯爆炸事故最为突出。2006年2月15日到3
3、月19日一个多月时间里,就发生了5起煤矿特大瓦斯爆炸事故,共死亡165人。据国家监总局公布的统计,全国一季度煤矿事故造成死亡的人数竟然已高达1113人,煤矿“吃人”己到了令人无法忍受的地步。目前,我国煤矿约半数矿井为高瓦斯、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瓦斯始终是我国煤矿安全的最大威胁。本文开发了基于Intouch组态软件的风机监视系统,有效地监测并控制井下有害气体和其他影响井下工作人员健康的参数。从而有效地减少了煤矿自然灾害的发生。1.1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众所周知,煤矿井下生产过程中时时刻刻都受到“水、火、瓦斯、顶板”几大自然灾害的威胁,其中,瓦斯煤尘爆炸事故能使矿毁人亡,危害极大,为几大自然灾害之首
4、,为搞好矿井的“一通三防”管理工作至关重要,故“一通三防”技术的管理为煤矿的重中之重,矿井的“一通三防”管理就是矿井通风、防治瓦斯、防治煤尘、防灭火的技术管理简称,它的基本任务是根据党的安全方针、政策、掌握火、瓦斯、煤尘和地热等自然灾害的发生和发展规律,应用科学技术手段防治各种灾害,根据井下风流流动的规律,不断地将新鲜的风流输送到井下各个工作地点,创造良好的气候条件,以冲淡并排出井下的毒性、窒息性和爆炸性的气体和粉尘,以保证井下风流的质量(成分、温度和速度)和数量符合国家安全卫生标准,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防止各种伤害和爆炸事件事故,保障井下工作人员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保护国家资源和财产,在矿井
5、建设和生产期间始终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瓦斯灾害给煤矿带来的最大危害是威胁井下人员生命,摧毁矿井设施,迫使矿井停产,并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抢险救灾。据资料统计,1981-1995年,我国重点煤矿在加强瓦斯灾害防治的前提下,仍因瓦斯爆炸死亡1582人,瓦斯窒息死亡278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近几亿元。我国煤矿瓦斯灾害事故仍呈不断上升趋势,给煤矿安全生产造成极大威胁。 为防治瓦斯灾害事故,国家煤炭工业局每年投入安全技术措施费近1亿元(大部分用于防治瓦斯灾害),矿井进入成本的瓦斯灾害防治费平均达10元/吨,有的矿井高达30元/吨。粗略估算,从各种途径投入瓦斯灾害的防治费用每年达20亿元以上,给煤矿生产带
6、来沉重的经济负担。瓦斯灾害防治的主要目的是防治瓦斯积聚,防治瓦斯煤尘爆炸。要达到这些目的,就要求有精确、稳定、安全的风机监视系统。加强瓦斯监视可以实时发现瓦斯灾害预兆,及时采取措施消除灾害隐患,防患于未然。矿井主风扇的通风是煤矿治理瓦斯、煤尘及火灾的基础,合理高效的矿井通风系统是煤矿安全生产的基本保障。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煤矿生产的计算机技术(网络化)和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矿井开采规模迅速扩大,通风线路随之加长,通风阻力增加,工作面配风困难,通风难度相应增加;另外,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由于地热、机电设备散热、气候变热等因素,致使高温矿井也逐渐增加,矿井热害治理也成为矿井通风工作的一个重点;再
7、者,在一些寒冷地区,冬季气温很低,对进风风流预热也成为矿井通风要解决的难题。为了解决上述的各种问题,所以对主风扇的要求要大大的提高。 人们长期习惯生活在有阳光,有比较稳定的化学成分、温度、湿度的环境中,一旦生活在环境变化剧烈,人体将感到不舒适,甚至生病。地下开采工作的环境与地面相比变化较大,瓦斯、矿尘、煤炭自然发火和水等事故时有发生,严重地制约着煤矿的安全生产。为了在煤炭生产过程中创造良好的生产环境,对各种灾害切实可行的防治,最经济、最基础的解决方法是搞好矿井通风工作。矿井通风是矿井生产环节中最基本的一环,他在矿井建设和生产期间始终占有重要的地位。多年时间证明,矿井通风是煤矿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
8、,也是杜绝重大事故,实现煤矿安全状况基本好转的关键。 矿井通风的主要作用: (1)供给井下工作人员足够的新鲜空气,满足人员呼吸的需要。 (2)稀释和排除井下有害气体,矿尘,有效减少事故的发生。 (3)调节井下气候条件,提高生产效率。 而矿井通风的关键就是矿井风机的主要作用,因此风机监视系统的研究具有重大的意义。为了正确评价矿井的通风状况,解决煤矿通风的难题,总结矿井通风的丰富经验和科研成果,促进煤矿安全技术的发展,减少和杜绝煤矿事故的发生,作为煤矿“四大件”之一的主扇风机,承担着煤矿瓦斯抽放,向井下输入新鲜空气的重任。中国煤矿事故中近60%以上的事故是由于瓦斯浓度过高引起的,而中国煤矿主扇风机
9、监测几乎全部采用的是老式的模拟仪表,工作人员必须定时到现场抄表,而且对风机通风量几乎没有实现在线测量。因此,要提高煤矿生产的安全性,减少现场噪音对工作人员的伤害,必须解决主扇风机的自动化控制技术和监测技术。1.2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由于我国煤炭成形的自然条件和地质条件的多变,生产条件复杂,自然灾害较为严重。在我国众多的行业产业中,煤炭行业事故所占比重最大,占工业死亡总人数的60%以上。目前,全国煤矿百万吨死亡率高达3左右,其中以瓦斯煤尘爆炸恶性死亡事故为最。进入新世纪以来,煤矿安全生产形势虽然有所好转,但形势依然严峻。据统计,2001年,全国共发生煤矿事故2384起,死亡6078人;2002年
10、,全国共发生煤矿事故3112起,死亡6528人;2003年,全国共发生煤矿事故4143起,死亡6424;2004年,全国共发生煤矿事故3853起,死亡6027人;2005年全国共发生煤矿事故3341起,死亡5986人。这些数字足以说明煤矿安全事故给人民生命带来的巨大伤害,给煤炭工作人员的家庭造成的极大痛苦,给国家建设造成的巨大经济损失,产生了恶劣的社会影响和极为严重的后果。在“先抽采、监测监视、以风定产”方针的指引下,我国科研人员和煤矿职工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基础之上,共同努力,不断学习国外先进经验,取长补短,使我国煤炭安全生产技术和信息化程度有了长足的进展和提高。其中,煤矿安全的内涵也在不断
11、的丰富和扩展,包括劳动者心理健康安全、环境卫生安全、劳动条件安全、机器设备安全、管理保障安全、生产系统安全意识等在内的大安全概念也正在形成。 国外煤矿监视系统的开发应用早于我国,技术也较我国成熟。加之法律法规的完善,安全状况优于我国。2004年度中国煤炭百万吨死亡率为3.08,美国为0.039,印度为0.42,俄罗斯为0.34,南非为0.13,中等发达国家大致为0.4。例如矿业安全在德国不仅包含矿井防火、防水、防爆,而且员工的交通安全也属其中,同时还有职工的劳动保健。在技术上采用先进的煤矿安全实时监视系统,在井下通过各种高级传感器取得现场各种数据,利用数码摄像头将采掘现场的实时画面通过网络传到
12、总控制室,并以各种形式显示。利用现代化手段使指挥中心与现场保持密切联系,任何事故的苗头都可以在监视中心找到并进行相应的处理。美国不断加强煤矿安全立法、执法和各种教育工作,同时加大了对新技术的采用,最终使煤炭产量大幅度增长,劳动生产率成倍提高,安全状况大为改善,生产成本明显降低,工效水平明显提高,煤矿从业人员逐年减少,人均年煤炭产量逐年增加。美国矿业安全状况的改善得益于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7l。英国设立了矿山安全的监查机构,对政府负责,同时加大对新技术和新设备的推广,使用和加强各种层次的安全培训。20世纪90年代以来,煤矿已经很少发生事故。英国的煤矿安全的发展对世界许多国家的煤矿的健康发展都起到了
13、积极的作用。近年来,国外在不断完善现场监视跟踪预测的基础上,开展了研究瓦斯突出的动态预测技术和突出危险区域预测技术。俄罗斯己经建立了区域预测预报专家系统,将突出煤层划分为突出危险区和非突出危险区,从而解放了一大片煤层,降低了突防工程量。德国一直都很重视煤矿安全技术的研发,一种完全改变井下矿工工作方式的“超越现实”的高安全性通讯技术使得井下信息完全如实的反映在专家和技术人员面前,在有安全隐患或可疑之处让计算机参预作出判断,极大的降低了危险概率,缩短了停工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将这些问题和解决方法都存储在知识数据库里,为新技术的革新作了大量的储备,并将在未来几年会全面投入使用。另外,一些国家将声发
14、射技术应用于工作面突出监测,以达到实用化、自动化方向发展。这些国家针对不同的突出煤层研究了相应的配套防瓦斯突出措施及装备,俄罗斯利用声发射监测系统对采掘工艺进行了随机控制,实现了工作面作业的自我保护。波兰和法国对煤层突出危险进行了分级,实现了科学管理。1.3本文的主要工作矿井主扇风机是向井下送风的重要设备,也是大型耗能设备,对其实现在线监测监视,使之始终运行在良好状态,对于保障煤矿安全生产,保护矿工生命和企业财产安全,保证企业节能提效具有重要意义。主扇风机监视系统需要实现风机起、停和正反转的全自动化控制,运行数据的实时监测,并且能在运行参数异常时发出报警,避免原先人工观察数据可能存在的疏漏。具
15、体如下:1) 实时监测风压、风速风量、轴承温度、定子温度、电网电流、电压、功率、电机与风机效率、风峒大气参数(温度、湿度、大气压力)等风机运行各种参数;2) 监测风门位置、风机开停状态、控制风门开/关、风机启/停;3) 系统主要运行参数的模拟显示,当参数超出其取值范围时,会报警提示,同时系统还提供了历史趋势、实时趋势等查询形式。4) 通过动画链接的设置,使风门、风机的动作能够真实的模拟现场设备状态及其动作情况。1.4本章小结本章简单介绍了煤矿主扇风机监视系统的发展现状及趋势,结合王庄煤矿主扇风机现有的监视系统,得出本论文的工作目的及意义。2 风机监视系统的功能分析2.1通风机结构和工作原理通风
16、机是矿井通风系统的核心设备,因此自然成为风机监测系统的首要监测对象。鉴于通风作业在煤矿安全生产中占据的至关重要的地位与作用,在通风系统的设计中都毫无例外地体现了系统冗余的思想,即重复配置两台相同的通风机组,互为备用,确保通风作业的不间断性。本系统采用的是燕京风机厂生产的BD(K)系列煤矿用防爆对旋式主扇通风机2台,这是一种典型的轴流式通风机。BD(K)系列抽流式对旋式通风机具有压力增益大,效率高,结构简单和轴向尺寸小等优点。在离心风机中,气流在叶轮内的流动是径向的。而在轴流风机中,气流在叶轮内是沿轴向流动的。轴流风机由整流罩、叶轮、导叶、整流体、集风器及扩散筒等组成。如轴流风机结构简图2.1:
17、图14-22 轴流风机结构简图 图 2.1 轴流风机结构简图 1、集风器2、整流罩3、叶轮4、导叶5、整流体6、扩散筒1 11 3.叶轮 4.导叶 5.整流体 6.扩散筒其中叶轮是回转的,称为转子,其他部分则是固定的。工作时气流从集风器进入,通过叶轮时气流获得能量,然后流入导叶,使气流转为轴向;最后,气流通过扩散筒,将部分轴向气流的动能转变为静压能。气流从扩散筒流出后,输入管道中。2.2风机监视系统的控制要求和功能设计煤矿主通风机作为煤矿的“肺脏”,它的运行正常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个煤矿的生产安全。同时它又是煤矿主要设备中的耗能大户,其经济运行对煤矿的经济效益也具有重要意义。所以要求给予的配套在
18、线监测系统不仅可以实现对主通风机的在线实时监测和控制,及时掌握主通风机的运行参数和运行状态,提高主通风机的自动化管理水平,有力地保障主通风机经济、可靠、安全的运行,同时也要为设备的管理和维护提高可靠的科学依据。本系统的主要的功能包括:在线测量与处理风机运行参数,包括:风机入口静压、入口温度(即井下排出气体温度)、全压、风速、流量、电机的轴承温度、定子绕组温度、电机输入电压、电流、功率和总功率;以及风机效率、风机摆动等;还可用于煤矿主通风机气动性能的现场自动检测,提供可靠完整的测试数据。系统的基本功能:(1)在屏幕上以各种图形和数字方式显示实时监测参数;集中定位显示在线测量与处理的风机运行参数,
19、并以指定的时间间隔刷新,通常以每分钟为时间间隔单位进行存储各种监测数据,并记录每分钟的各种监测数据,以便发生故障时能够查询,便于各种参数的直接定位观察和调用;(2)各种监测数据的存储及查询:风压、风量、定子温度和轴承温度、电机功率、风机振动等监测参数定时存储在硬盘中,以便用户进行数据报表的按班或按月输出打印,也为管理部门(如通风科、调度室等)查看、分析和追朔有关数据提供方便,以利强化通风机的管理,系统可保存一至三年甚至更长时间的记录数据(视存储介质空间的大小);(3)可以动态的实时曲线图形方式显示在线测量与处理的风机运行参数,便于观察不同时间段各参数的变化趋势;(4)实时显示系统的报警信息,实
20、时报警打印,并提供报警历史信息的查询;以多种形式对在线测量与处理的风机运行参数超限值报警:a.在参数集中显示界面中显示变化;b.报警灯闪烁提示切换到报警窗口以报表详细显示;c.蜂鸣器鸣叫警示;d.数据库中记录存储。2.3本章小结本章结合王庄煤矿的实际情况主要介绍了轴流风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并分析了该监视系统所要实现的功能要求。3 监视系统的软件设计3.1组态软件简介3.1.1概述组态软件是指数据采集与过程控制的专用软件,它们是在自动控制系统监视层一级的软件平台和开发环境中能以灵活多样的组态方式(而不是编程方式)提供良好的用户开发界面和简捷的适应方法,其预设的各种软件模块可以非常容易地实现和完成
21、监视层的各项功能,并能同时支持各种硬件厂家的计算机和I/O设备,与高可靠的工控计算机和网络系统结合,可向控制层和管理层提供软、硬件的全部接口,进行系统集成。3.1.2常见组态软件简介目前工业控制监视系统已有的组态软件有很多,下面就对几种常见组态软件分别进行介绍4:(1) InTouch:Wonderware的InTouch软件是最早进入我国的组态软件。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基于Windows3.1的InTouch软件曾让我们耳目一新,并且InTouch提供了丰富的图库。但是,早期的InTouch软件采用DDE方式与驱动程序通信,性能较差,最新的InTouch9.5版已经完全基于32位的Wi
22、ndows平台。(2) Fix:Intellution公司以Fix组态软件起家,1995年被爱默生收购,现在是爱默生集团的全资子公司,Intellution将自己最新的产品系列命名为iFiX,在iFiX中,Intellution提供了强大的组态功能。在iFiX中,Intellution的产品与Microsoft的操作系统、网络进行了紧密的集成。(3) Citech:CiT公司的Citech也是较早进入中国市场的产品。Citech具有简洁的操作方式,但其操作方式更多的是面向程序员,而不是工控用户。Citech提供了类似C语言的脚本语言进行二次开发,但与iFix不同的是,Citech的脚本语言并非
23、是面向对象的,而是类似于C语言,这无疑为用户进行二次开发增加了难度。(4) WinCC:Simens的WinCC也是一套完备的组态开发环境,Simens提供类C语言的脚本,包括一个调试环境。WinCC的结构较复杂,用户最好经过Simens的培训以掌握WinCC的应用。(5) 组态王:组态王是国内第一家较有影响的组态软件开发公司(更早的品牌多数已经湮灭)。组态王提供了资源管理器式的操作主界面,并且提供了以汉字作为关键字的脚本语言支持。组态王也提供多种硬件驱动程序。(6) Controx(开物):华富计算机公司的Controx2000是全32位的组态开发平台,为工控用户提供了强大的实时曲线、历史曲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信息与通信 信息 通信 基于 组态 软件 煤矿 扇风机 监控 系统 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6622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