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2023版.docx
《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2023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2023版.docx(2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神经外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2023版市人民医院医院资料仅供参考第1章神经外科基础技术操作.第一节腰椎穿刺第二节脑室穿刺.第三节气管切开术.一、传统气管切开术.二、经皮气管切开术.第2章开颅术.第一节术前准备.第二节麻醉.第三节体位.第四节开颅操作.第五节常见手术入路.第六节广泛减压颅骨切除术第3章颅脑损伤.第一节急性硬脑膜外血肿清除术.第二节急性硬脑膜下血肿清除术.第三节慢性硬脑膜下血肿清除术第四节硬脑膜下水瘤清除术.第五节脑内血肿清除术.第六节开放性颅脑损伤清创术(非火器伤).第七节颅脑火器伤清创术.第八节静脉窦修补术.第九节颅骨凹陷骨折整复术第十节颅骨成形术.第H一节脑脊液漏修补术第4章颅脑
2、肿瘤第一节大脑半球神经胶质瘤切除术.第二节大脑镰旁脑膜瘤切除术第三节矢状窦旁脑膜瘤切除术第四节大脑凸面脑膜瘤切除术第五节鞍结节脑膜瘤切除术第六节经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第七节经颅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第八节颅咽管瘤切除术第九节侧脑室肿瘤切除术第十节转移瘤切除术第十一节透明隔肿瘤切除术第十二节肺月氐体肿瘤切除术第十三节岛叶肿痛切除术第十四节松果体区肿瘤切除术一、顶枕部经骈脏体入路二、经枕小脑幕入路(PoPPen入路)第十五节小脑肿痛切除术第十六节第四脑室肿瘤切除术第十七节小脑幕脑膜瘤切除术第十八节脑干肿瘤切除术第5章脑血管性疾病第一节翼点入路脑动脉瘤夹闭术第二节眶上眉弓入路脑动脉瘤夹闭术第三节纵裂入
3、路动脉瘤夹闭术第四节颈下入路动脉瘤夹闭术第五节远外侧入路动脉瘤夹闭术第六节颈内动脉分期结扎术第七节脑皮质动静脉畸形第八节脑深部动静脉畸形第九节硬脑膜动静脉畸形第十节海绵状血管瘤畸形第H节高血压脑出血一、微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撅叶入路为例)二、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侧裂入路为例)第十二节颅外段颈内动脉内膜切除术第6章椎管内疾病第一节硬脊膜外肿瘤切除术第二节硬脊膜内髓外神经鞘瘤切除术第三节脊膜瘤切除术第四节脊髓髓内肿瘤切除术第五节硬脊膜动静脉痿切除术第六节脊髓内动静脉畸形切除术第七节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前路减压术第八节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椎板切除减压术第九节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椎管扩大减压术第十节单纯脊膜
4、膨出修补术第十一节脊膜脊髓膨出修补术第十二节脊髓空洞减压分流术第十三节颅颈交界区畸形后路减压术第十四节椎间盘手术一、颈椎前方入路减压融合术二、颈椎后方入路椎板切除减压术三、颈椎管扩大成形术四、后路椎间孔开放术五、经胸腔入路胸椎间盘切除术六、经椎弓根椎板入路胸椎间盘切除术七、经肋骨横突入路胸椎间盘切除术八、标准经椎板间入路腰椎间盘切除术九、经椎板腰椎间盘切除术十、经侧方椎间孔外入路椎间盘切除术第7章先天性疾病和脑积水第一节脑膜脑膨出修补术第二节颅底凹陷症成形术第三节Amo1.d-Chiari畸形成形术第四节狭颅症成形术第五节脊髓栓系综合征手术第六节脑积水的手术治疗一、第三脑室造术二、脑脊液分流手
5、术第8章颅内感染和寄生虫病第一节硬脑膜外脓肿单纯引流术第二节硬脑膜外脓肿清除术第三节硬脑膜下脓肿单纯引流术第四节硬脑膜下脓肿清除术第五节脑脓肿抽吸术第六节脑脓肿引流术第七节脑脓肿切除术第八节脑结核瘤切除术第九节脑内肉芽肿切除术第十节脑内猪囊尾拗摘除术第十一节脑内棘球拗摘除术第十二节撅下减压术第十三节脑室外引流术第9章功能神经外科疾病第一节立体定向毁损手术一、帕金森病二、原发性震颤三、肌张力障碍四、其他运动障碍疾病五、癫痫第二节立体定向脑深部刺激(deepbrainstimu1.ation,DBS)手术一、帕金森病及其他运动障碍疾病二、癫痫的立体定向脑深部刺激治疗第三节其他立体定向手术一、立体定
6、向脑内病变活检术二、立体定向脑囊性肿瘤间质内放射治疗术第四节癫痫的外科治疗一、大脑皮质致痫灶切除术二、前颍叶切除术三、选择性杏仁核海马切除术四、脐月氐体切开术五、多处软脑膜下横纤维切断术(MST)六、大脑半球切除术七、迷走神经刺激术第五节疼痛的神经外科治疗一、三叉神经痛二、舌咽神经痛显微血管减压术(MVD)三、癌痛第六节脑瘫的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手术治疗第七节精神病的立体定向毁损术治疗第10章周围神经外科疾病第一节臂丛神经探查术第二节腋神经损伤的神经修复第三节肌皮神经损伤的神经修更第四节正中神经损伤的神经修更第五节挠神经损伤的神经修兔第六节腕管综合征的手术治疗第七节腓肠神经活检术第11章介入
7、神经放射第一节全脑血管造影术第二节脊髓血管造影术第三节颅内动脉瘤栓塞术第四节脑动静脉畸形栓塞术第五节硬脑膜动静脉痰栓塞术第六节头颈部动静脉疹栓塞术第七节脊柱脊髓血管性疾病栓塞术第八节经皮椎体成形术第九节颈动脉、椎动脉支架术第十节颅内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第十一节急性动脉血栓形成的超选择性动脉内溶栓治疗第十二节弓上颅外段血管支架成形术第十三节静脉窦血栓形成血管内治疗术第12章立体定向放射外科第一节伽玛刀治疗的适应证和放射剂量一、颅内动静脉畸型(AVM)二、听神经痛三、脑膜瘤四、垂体腺瘤五、三叉神经鞘瘤六、血管网织细胞瘤七、转移瘤八、胶质瘤九、松果体区肿瘤十、颅内其他肿瘤十一、叉神经痛第二节伽玛刀的治
8、疗过程一、伽玛刀治疗术前准备二、伽玛刀治疗第三节伽玛刀治疗后注意事项第四节直线加速器放射外科(X刀)治疗第一章神经外科基础技术操作第一节腰椎穿刺【适应证】1.无明显颅内压增高的颅内占位性病变,做腰椎穿刺测量颅内灰和进行脑脊液常规和生化测定。2 .鉴别脑震荡、脑挫裂伤和颅内血肿,有蛛网膜下腔出血者,可用于诊断、减压及引流。3 .出血性脑血管病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4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脱髓鞘疾病和变性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5 .颅脑手术后检查颅内压及进行脑脊液化验。6 .脊髓病变,行腰椎穿刺检查,了解脑脊液动力学情况,明确脊髓腔有无梗阻及梗阻程度。7 .特殊检查,如脊髓造影和
9、核家脑池扫描等。8 .椎管内注射药物,如抗生素等。9 .某些原因不明的昏迷、抽搐等疾病的鉴别诊断。【禁忌证】1.凡有脑疝征象(如双侧瞳孔不等大、去皮质强直、呼吸抑制等)者,属绝对禁忌。2 .临床诊断为颅内占位性病变,存在视盘(视乳头)水肿,颅骨X线片或CT扫描提示有显著颅内压增高者。3 .穿刺部位有皮肤和软组织感染者,腰椎穿刺造成椎管甚至颅内感染。4 .开放性颅脑损伤或有感染的脑脊液漏,腰椎穿刺时放液可造成颅内逆行感染。5 .穿刺部位的腰椎畸形或骨质破坏者。6 .全身严重感染(败血症)、休克或濒于休克者,或躁动不安不能配合者。7 .上颈段脊髓占位性病变,脊髓功能完全消失时,腰椎穿刺术后易出现病
10、情恶化,甚至呼吸停出。【术前准备】1.术前向病人和家属说明检查的日的与必要性,减少其顾虑,取得合作。2 .做局部麻醉药皮内试验。【操作方法及程序】1.病人敢去枕侧卧位,床面平整,保持姿势平稳。病人头与身体呈一直线,躯干背面应与检查台面垂直,头部向胸前尽量俯屈,下肢尽量向胸腹部屈曲,使脊背弯成弓状,椎间隙增大到最大程度。如病人意识不清,可由助手协助以维持体位。3 .选择穿刺点。两监崎最高点的连线与背部正中线的交点力第4腰椎棘突。一般选取腰34或腰45椎问隙进行穿刺。4 .消毒皮肤,铺孔巾。5 .局麻。先于穿刺间隙做一皮丘,然后垂直刺入,浸润皮下及深层组织。6 .进针。在选定的腰椎间隙,以左手拇指
11、紧按住皮肤以固定,右手持穿刺针,针尖由穿刺点垂直脊背稍向头侧倾斜刺入,如针尖遇到骨质时将穿刺针方向略做调整。当针尖穿过黄韧带和硬脊膜时,可感阻力突然减轻。此时针尖可能已进入蛛网膜下隙,取出针芯,即有脑脊液滴出。若无脑脊液滴出,可将穿刺针捻转或咯做深浅调节,亦可缓慢将针退出直到有脑脊液顺利滴出。仍无脑脊液滴出,可将穿刺针退到皮下,调整方向后,再行刺入。7 .测压。见到脑脊液滴出后即接上测压管,嘱病人完全放松,平稳呼吸,将头稍伸直,双下肢改为半屈位,进行测压。先测初压。如力高时,不可释放脑脊液,将针拔出,仅取压力管中的脑脊液做细胞计数和生化测定。如压力不高,可缓慢放出需要量的脑脊液,放液后测末压。
12、8 .将未污染的针芯插入,将穿刺针拔出。局部再次消毒,覆以无菌纱布,胶布固定。9 .穿刺后嘱病人去枕仰卧或俯卧,足部抬高46h,以免发生脑脊液经穿刺孔漏入硬膜外隙引起颅内压降低,导致腰椎穿刺后头痛。若有头痛、恶心,可延校平卧时间,并酌情对症处理。【注意事项】1.测压前,病人头部应与身体呈一直线,全身放松,均匀呼吸,头颈部及腰部不应过度弯曲,以免压迫颈静脉和腹腔静脉,使压力呈假象升高。10 测压时若脑脊液上升过快,可用尹指压住测压管末端,使液柱缓慢上升。如拔出针芯时,见脑脊液喷出,提示压力很高,则不应继续测压,并立即静脉滴注20%甘露醇。3.压颈试验(QUeCkenStedtest仅适用于脊髓病
13、变或疑有横窦阻塞者。【手术后并发症】1.感染。2.脑疝。3.低颅压反应。4.截瘫及大小便障碍。第二节脑室穿刺【适应证】1.诊断性穿刺(1)神经系统X线检查,向脑室内注入对比剂或气体做脑室造影。(2)抽取脑脊液标本行生化和细胞学检查等。(3)鉴别脑积水的类型,常须做脑室及腰椎的双重穿刺测试脑室与蛛网膜下隙是否通杨。做脑室酚红(PSP)或胭脂试验等。2.治疗性穿刺(1)因脑积水引起严重颅内压增高的病人,特别是抢救急性枕骨大孔疝导致呼吸功能隙碍者,行脑室引流暂时缓解颅内压是一种急救性措施,为进一步检查、治疗创造条件。(2)脑室内出血的病人,穿刺引流血性脑脊液可减轻脑室反应及防止脑室系统阻塞。(3)开
14、颅术中为降低颅内压,以改善手术区的暴露,常穿刺侧脑室,引流脑脊液。术后,尤其是在颅后窝术后,为解除反应性颅内高压,也常用侧脑室外引流。(4)引流炎性脑脊液,或向脑室内注入药物以治疗颅内感染。(5)做脑脊液分流手术时、将分流管脑室端置入侧脑室。【禁忌证】1.穿刺部位有明显感染者。如头皮感染、硬脑膜下积脓或脑脓肿病人,脑室穿刺可使感染向脑内扩散,且有脓肿破人脑室的危险。2 .有大脑半球血管畸形或血供丰富的肿瘤位于脑室附近时,做脑室穿刺可引起病变出血,必须十分慎重。3 .有明显出血倾向者,禁做脑室穿刺。4 .严重颅高压,视力低于0.1者,穿刺须谨慎,因突然减压有失明危险。5.弥散性脑肿胀或脑水肿,脑
15、室受压缩小者,穿刺困难,引流亦无价值。【操作方法及程序】1.依据病情及影像学检查选择穿刺部位,并测量进针深度。(1)额角穿刺(穿刺侧脑室前角):常用于脑室造影及抢救性引流,亦可用于脑脊液分流术。颅骨钻孔部位位于发际内或冠状缝前22.5cm,中线旁开23cm,穿刺方向与矢状面平行,对准两外耳道假想连线,深度依据影像学资料测量而定。(2)枕角穿刺(穿刺侧脑室三角医):常用于脑室造影、侧脑室小脑延髓池分流术和颅后窝手术中及手术后的持续性脑脊液引流。颅骨穿刺点位于枕外隆凸上方67cm,中线旁开3cm,穿刺方向与矢状面平行,对准同侧眉弓中点。深度依据影像学资料测量而定。(3)侧脑室穿刺(穿刺侧脑室三角区
16、):常用于脑室-心房分流术或脑室腹腔分流术等。在外耳道上、后方各3cm处做颅骨钻孔后,用穿刺针垂直刺入。右利手者禁经左侧穿刺,因易造成感觉性失语。(4)经前囱穿刺:适用于前因未闭的婴幼儿。经前囱侧角的最外端穿刺,其方向与额人法相同。前囱大者与矢状面平行刺入。前囱小者,针尖稍向外侧。2 .常规消毒,铺巾,局部麻醉。以尖刀在选好的穿刺部位刺一小孔。3 .以颅锥在穿刺部位锥透颅骨。以带管芯的穿刺针穿过骨孔,刺透硬脑膜,按上述方向逐渐进针,动作应平稳而缓慢,注意阻力的改变。至有脑脊液流出时,拔除管芯,外接引流管及引流瓶。固定穿刺管。第三节气管切开术一、传统气智切开术【适应证】1 .喉阻塞.任何原因引起
17、的34度喉阻塞,尤其是病因不能很快解除时,应及时行气管切开术。2 .下呼吸道阻塞,因昏迷、颅脑病变、神经麻痹、呼吸道烧伤等引起喉肌麻痹,咳嗽反射消失,以致下呼吸道分泌物潴留,或呕吐物易进入气管不能咳出,可做气管切开术,便于通过气管套管吸出分泌物,减少呼吸道死腔,改善肺部气体交换。3.颈部外伤,为了减少感染,促进伤口愈合,时行气管切开。有些头颈部大手术,为了防止血液流入下呼吸道,保持呼吸道通畅,须做预防性气管切开术。【禁忌证】1.绝对禁忌证(1)气管切开部位存在感染。(2)气管切开部位存在恶性肿瘤。(3)解剖标志难以辨别。2.相对禁忌证(1)甲状腺增生肥大。(2)气管切开部位曾行手术(如甲状腺切
18、除术等)。(3)出凝血功能障碍。【操作方法及程序】1.体位病人取仰卧位,颈肩部垫枕,使颈部处于过伸位。2 .切口自甲状软骨下缘至胸骨上窝处,沿颈前正中线纵行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3 .分离颈前肌层用止血钳沿颈中线做钝性分离,以拉钩将胸骨舌骨肌、胸骨甲状肌用相等力量向两侧牵拉,以保持气管的正中位置,并以手指触摸气管,避免气管偏离或将气管误拉于拉钩内。4 .暴露气管甲状腺峡部覆盖于第24气管环前壁。若其峡部不宽,在其下缘稍行分离,向上牵拉,便能暴露气管,若峡部过宽,可将其切断、缝扎。5 .切开气管分离气管前筋膜,在气管第3-4软骨环“T”形或“Y”形切开气管。切勿切断第一环,以防伤及环状软骨而引起喉
19、狭窄。切口亦勿超过第5环,以免发生出血和气肿。6 .插入气管套管用气管扩张器或弯止血钳撑开气管切口,插入已选妥的带管芯的套管,取出管芯,即有分泌物自管口咳出,用吸引器将分泌物吸净。如无分泌物咳出,可用少许棉花置于管口,视其是否随呼吸飘动,如不飘动,则套管不在气管内,应拔出套管,重新插入。7 .固定套管以缚带将气管套管的两外缘牢固地缚于颈部,以防脱出。缚带松紧要适度。8 .缝合气管套管以上的切口,可以缝合,但不必缝合切口下部,以防皮下气肿。二、经皮气管切开术【适应证】基本同传统气管切开术。【禁忌证】基本同传统气管切开木,小儿禁用。【操作方法及程序】1 .检查经皮气管切开包中的器械,确认:气管套管
20、的套囊没有破漏并处于非充盈状态;气管套管的管芯可在气管套管内自由移动并易于取出;导丝可在扩张器及气管套管的管芯内自由移动;气管套管的管芯已固定在气管套管的两个侧翼上;气管套管的外管壁及管芯的头端涂有少量水溶性润滑剂以利于插管等。2 .使病人处于仰卧位,颈、肩部垫枕以使颈部处于过伸位,检测病人的血氧饱和度、血压及心电图。操作前使病人吸入一段时间的IOO%纯氧,辨认甲状软骨、环状软骨、气管环、胸骨上窝等解剖标志。推荐在第或第23气管软骨环间置入气管套管、若病人带有气管插管,将气管插管撤至声带以上。推荐在手术过程中使用支气管镜以确认导丝及气管套管置入的位置。3 .局部消毒,铺巾。浸润麻醉,局部注射肾
21、上腺素有利于减少出血。4 .在选定的气管套管插入位置做水平或纵行切口,长1.52cm再次确认选定的插入位置是否位于颈部正中线上。5 .在选定位置以带有软套管并已抽取适量生理盐水的注射器穿刺,注意针头斜面朝下(足部),以保证导丝向下走行而不会上行至喉部。穿刺适当深度后回抽注射器,若有大量气体流畅地进入注射器,表明软套管和针头位于气管管腔内。6 .撤出注射器及针头而将软套管保留于原处。将注射器直接与软套管相接并回抽,再次确认软套管位于气管管腔内。7 .适当分离导丝引导器和导丝鞘,移动导丝,使其尖端伸直。将导丝引导器置入软套管,以拇指推动导丝经引导器-软套管进入气管管咬,长度不少于IOcm,气管外导
22、丝的长度约30cmO导丝进入气管后常会引起病人一定程度的咳嗽,注意勿使导丝扭曲或打结,经导丝置入其他配件时,注意固定其尾端,以防止其扭曲或受损,这一点非常重要。在此后的步骤中,可随时检查导丝是否受损、扭曲,及能否在气管内自由移动。S.经导丝引导置入扩张器,使扩张器穿透皮下软组织及气管前壁S确认导丝可在气管内自由移动后,拔除扩张器,将导丝保留在原处。9 .合拢扩张钳,将导丝尾端从扩张钳顶端的小孔中置入,从扩张钳前端弯臂的侧孔中穿出。固定导丝尾端,将扩张钳经导丝置入皮下,角度同置入气管套管的角度一致。逐渐打开扩张钳,充分扩张皮下软组织,在打开状态下撤出扩张钳。10 .重复8、9步骤,直到扩张钳可经
23、气管前壁进入气管管腔。11 .经导丝引导,将扩张钳在闭合状态下置入气管。注意使扩张钳手柄处于气管中线位置并抬高手柄使其与气管相垂直,以利于扩张钳头端进入气管并沿气管纵向前进。逐渐打开扩张钳,充分扩张气管壁,在打开状态下撤出扩张钳。12 .将导丝自气管套管管芯头端的小孔置入,将气管套管连同管芯经导丝引导置入气管。拔除管芯及导丝。13 .吸除气管套管及气管内的分泌物及血性液体,确保呼吸道杨通。以注射器注入少量气体使套囊充盈。若病人带有气管插管,此时予以拔除。以缚带将气管套管的两外缘牢固地缚于颈部,以防脱出。缚带松紧要适度。第2章开颅术第一节术前准备为使开颅手术顺利进行,必须在术前做好各种准备工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民医院 神经外科 临床 技术 操作 规范 2023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6606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