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治疗神经系统免疫疾病中国指南(全文).docx
《2023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治疗神经系统免疫疾病中国指南(全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治疗神经系统免疫疾病中国指南(全文).docx(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23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治疗神经系统免疫疾病中国指南(全文)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Mg)来源于多克隆血清IgG制备方法,其使用历史已超过30年。作为一种广泛有效的抗炎和免疫调节剂,IVIg目前用于治疗越来越多的神经系统免疫疾病。现有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和系统评价证据表明,IVIg是吉兰-巴雷综合征(Gui1.1.ain-Barresyndrome,GBS)x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chronicinf1.ammatorydemye1.inatingpo1.yradicu1.oneuropathy,CIDP)和多灶性运动神经病(mu1.tifoca1.motorneuropathy,
2、MMN)的一线治疗方法。IVIg对于一些严重的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gravis,MG)也是一种有效的抢救治疗措施,作为皮肌炎和僵人综合征的二线治疗也有一定作用。止矽卜,WIg亦被用于某些神经退行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肌萎缩侧索硬化等)的临床治疗试验,但目前证据表明其缺乏确切疗效。近年来,IVIg作为一种有效的免疫治疗方法,在神经免疫疾病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为进一步规范管理,并为中国神经内科医生使用Mg治疗神经免疫疾病提供参考和指导,中国免疫学会神经免疫分会组织了国内神经免疫领域专家,综合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共同研讨制定了本指南。#011V1.g概述1.1 作用机制IVIg具有多种免
3、疫调节作用。首先,IgG的Fc片段能特异性地与一些免疫效应细胞相结合,阻断Fc受体可能会抑制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其次,IVIg通过与抗原结合F(ab)2部分发挥免疫替代作用。从健康血液中纯化出来的IVIg含有多种特异性抗体,这些抗体既可与机体抗原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被吞噬细胞吞噬,又能直接通过先天免疫系统封闭这些抗原的作用位点,使致病性抗体滴度下降。第三,IVIg可通过抢占自身抗体的作用位点,缩短自身抗体半衰期,使其清除率增加。第四,WIg对体内多种细胞因子的分泌有调节作用,能抑制促炎性细胞因子的产生,从而达到抗炎作用。此外,IVIg还可能具有其他多种作用机制来改变潜在的炎症发病机制
4、,且这些机制并非相互排斥而是相互协同作用。1.2 用法及不良反应IVIg常规使用方法:2gkg,2-5d内使用完毕。因为血浆置换(PE)可消除免疫球蛋白,所以Mg之后不宜立即进行PE治疗。IVIg治疗常见不良反应为头痛、发热、皮疹等,少见的严重不良反应为发生血栓和溶血性贫血。对于有冠状动脉疾病、近期心肌梗死、卒中或血栓事件、高凝状态(后天的或家族性的)或口服避孕药的患者应谨慎使用。IVIg禁忌人群包括对人免疫球蛋白过敏或有其他严重过敏史者,以及有抗IgA抗体选择性IgA缺乏者。此外,高龄、既往存在肾脏损害和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发生肾脏损伤,预防性措施包括使用抗组胺药物、糖皮质激素(后文简称激素)来
5、缓解过敏反应,以及使用非苗体抗炎药来减轻头痛。此外,高龄、既往存在肾脏损害、糖尿病患者以及同时使用肾毒性药物的患者接受IVIg治疗更容易发生肾脏损伤。预防不良反应的措施包括:使用抗组胺药物、激素来缓解过敏反应;使用非苗体抗炎药来减轻头痛;输注前充分补液、控制输注速度或避免使用含蔗糖的IVIg产品以预防肾脏并发症。1.3 重组IVIg制品目前正在开发人免疫球蛋白替代产品,其中几种具有较好应用前景和价值,如阻断新生儿FcRn的重组抗体制剂(如Abdegs)可减少自身抗体半衰期,多聚IgGFc制剂(如Stradomers)可阻断免疫复合物结合激活FCY受体,以及富含抗炎唾液酸IgG糖变异体的IVIg
6、制剂(S1.VIg)和基于包括抗病原体抗体在内的人源单克隆抗体的重组IVIg制剂。Abdegs和Stradomers主要针对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炎症性疾病发挥关键作用,而S1.VIg制剂覆盖了更广泛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病理基础的效应通路。不仅如此,这些重组IV1.g制剂还可以作为免疫缺陷或免疫抑制患者的免疫球蛋白替代疗法来预防微生物感染。尽管如此,这些重组IV1.g制剂在不同疾病中的疗效仍需临床试验进行验证。#02、IV1.g在神经免疫疾病中的应用IVIg是GBSsQDP和MMN的一线治疗方法,在其他免疫疾病中也有一定作用。现就其在不同免疫疾病中的应用进行阐述。治疗指南证据推荐强度及证据水平标准见表1
7、,IVIg治疗神经系统免疫疾病推荐意见见表2o2.1GBSGBS是一种可能危及生命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治疗是快速改善症状的重要治疗手段。PE和IVIg目前已被证实是GBS治疗的首选免疫治疗方案(IA级推荐1.1.1 使用原则:PE是第一个被证明对GBS治疗有效的治疗方法。但PE使用条件相对严格,并且存在较多禁忌证(如严重感染、心功能不全等有研究发现PE与IVIg匕瞰,患者在插管时间、残疾预后和死亡率方面无明显差异,因此目前Mg已成为多个国家用于GBS的一线治疗(IA级推荐),推荐标准疗法为总剂量按体重2gkg(可分为2-5d用完IPE与IVIg方案选择主要基于临床的可用性、使用成本和便利性。
8、现有证据显示,起病2周内且症状较重(不能独立行走,Hughes评分3分)的GBS患者,使用Mg有确切的疗效。由于缺乏早期精准判断GBS病情进展和残疾的指标,因此,原则上应尽早使用IVIg,以避免不可逆的神经损伤发生。1.1.2 不良反应:IVIg不良反应较轻微,仅极个别患者出现一过性心慌、发热、皮疹等,大多不良反应轻微,且经过调整输液速度,或对症支持治疗后可恢复。有条件时可检查血清IgA水平,如IgA缺乏则发生过敏反应的风险较高。1.1.3 IVIg在不同GBS亚型中的应用:除常见的急性炎性脱髓鞘多神经根神经病(AIDP)外,GBS分型还包括急性运动轴索神经病(AMAN急性运动-感觉轴索神经病
9、(AMSAN)、米勒-费稀尔综合征(MFS)和Bickerstaff脑干脑炎。既往RCT治疗研究对于GBS患者未作明确分型观察。针对AIDP与AMAN的疗效对比研究结果目前尚存在争议;一些小样本的病例对照研究存在相反的结论,目前仍然缺乏大样本RCT研究结果(D级证据XAMSANxBickerstaff脑干脑炎等亚型IVIg治疗与AIDP比较未发现存在显著差异。MFS患者具有良好的自然恢复能力,病例对照研究表明无论是否接受IVIg治疗可能并不影响MFS患者的结局。此外,研究表明联合使用PE和IVIg在长期疗效方面并未优于单用IVIg治疗,因此,不推荐IVIg和PE联合使用(B级推荐I对于效果不佳
10、或出现治疗相关波动(TRF)的GBS患者是否启用第二疗程IVIg尚有争论。一项国外的前瞻性观察性研究纳入237例GBS患者,结果表明启用第二疗程Mg并未使预后不良GBS患者获益(C级证据来自荷兰的多中心RCT研究结果同样证实第二疗程IVIg治疗并未使预后不良的GBS患者获益,同时还会带来严重不良事件的风险(SID-GBS)(A级证据推荐意见:IVIg是GBS的一线治疗选择,应在诊断后尽早使用(IA级推荐不推荐IVIg和PE联合使用(B级推荐对于效果不佳或出现症状波动的GBS患者,目前来自国外的证据不建议启用第二疗程IVIg,可能会增加患者严重不良事件风险(IA级推荐既往RCT研究未对GBS作明
11、确分型。基于一些小样本的病例对照研究,推荐除AIDP外,其他亚型如AMANxAMSAN和BiCkerStaff脑干脑炎也应尽早开始IV1.g治疗。MFS患者具有良好的自然恢复能力,无论是否接受IVIg治疗可能并不影响MFS患者的结局(IV级推荐2.2 CIDPCIDP是一种自身免疫介导的周围神经脱髓鞘疾病,呈慢性进展或复发性病程,也是最常见的可治疗的获得性慢性炎性周围神经病。IVIg被广泛用作CIDP急性期治疗和缓解期预防的一线治疗(IA级推荐2.2.1 急性期:急性期诱导治疗对于改善CIDP患者病情和预防继发性轴索变性至关重要。急性期治疗应首选IVIg或激素(IA级推荐),纯运动型CIDP首
12、选IVIg,而郎飞结节抗体相关CIDP应避免首选IVIgoIVIg或激素治疗无效时可考虑使用PE(D级证据),但目前不推荐IVIg治疗后3周内使用PEo一项包含5项RCT研究(235例CIDP)的系统评价表明,与安慰剂对照组比较,急性期按体重2gkg给予IVIg治疗对CIDP残疾症状有显著改善作用,疗效可持续2-6周(A级证据IVIg不良事件(如头痛、恶心、寒战和发热)较安慰剂组更常见(A级证据),但严重的不良事件无统计学差异(B级证据一项双盲多中心RCT研究表明,与静脉注射甲基泼尼松龙(IVMP)治疗相比,IVIg在改善患者急性期症状方面没有统计学差异尽管IVIg组患者因疗效差或不良反应而停
13、药的发生率较IVMP组更低,但IVIg组患者停药后疾病恶化且需要进一步治疗的比例高于IVMP(B级证据与长期使用激素后的不良反应相比,IVIg的不良反应则相对更少、更轻微。2.2.2 缓解期:超过85%的CIDP患者经诱导治疗后需要长期维持治疗,目前维持期最佳给药剂量和给药周期仍不清楚。在所有的给药方案中,每3周给药方案(按体重1.g/kgIVIg)使用最广泛且能覆盖多数患者平均用药需求基于免疫球蛋白甲基强的松龙用于CIDP研究(ICE)和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治疗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研究(IMC成验。RCT和多中心开放试验均证实了IVIg治疗CIDP的长期有效性和安全性(初始按体重2g
14、kg,随后每3周按1.g/kg维持治疗24周),研究表明接受维持治疗的患者比安慰剂组复发时间更晚,两组长期不良事件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A级证据但以IgG4亚型为主的抗郎飞结节蛋白(NF186)和结节旁蛋白(NF1.55、CNTN1.和CASPR1.)抗体相关QDP患者对IVIg治疗无效,而对利妥昔单抗反应良好,对激素和PE部分有效。2.2.3 皮下注射免疫球蛋白(SCIg):IVIg治疗需要住院以及静脉注射导致的潜在严重不良反应(如静脉血栓的发生)均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长期应用。这使可以居家使用的SCIg成为IVIg的有效替代治疗方案。近期一项全球多中心RCT三期试验表明,每周高剂量SC1.g
15、(按体重0.4gkg)或低剂量(按体重0.2gkg)的治疗方案在CIDP长期维持治疗中均可有效减少患者复发(A级证据),具有长期安全性和有效性(C级证据),能有效维持或改善多数CIDP患者的生活质量(C级证据但目前没有足够的证据支持SCIg可作为QDP患者的初始急性期诱导治疗,因此在转换之前,需要给予患者使用Mg进行诱导治疗以稳定病情。SCIg不良反应主要为注射部位出现局部肿胀和红斑以及感染,尚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的报道。不过,目前国内尚无SQg产品售卖。推荐意见:CIDP急性期治疗首选IVIg治疗(IA级推荐急性期Mg推荐剂量为按体重2gkg,2-5d内使用完毕(IA级推荐),维持期治疗推荐按体
16、重04-1.2gkg,每2-6周使用1次(I1.B级推荐对IVIg治疗有明显副作用或住院不便的患者可每周给予SCIg(按体重0.2gkg或0.4gkg)作为CIDP维持治疗(IIB级推荐IgG4亚型抗体(NFI55、CNTN1.和CASPR1.xNF186抗体)为主的相关CIDP对IV1.g疗效欠佳,因此不推荐使用(IVD级推荐2.3 MMNMMN是一种由获得性免疫介导的周围神经病。与QDP或GBS患者不同,MMN患者仅对IVIg有反应,而对激素或PE疗效不佳。已知的RCT研究证实了Mg治疗对MMN的有效性和安全由A级证据)研究表明IVIg相对安慰剂组可显著改善MMN患者肌肉力量,且没有报告严
17、重不良反应。有研究报道78%-94%的MMN患者初次使用IVIg有双按体重2gkg,2-5d内使用),IV1.g治疗1周后MMN症状明显改善,但疗效仅能维持3-6周,通常需要长期维持治疗。一项多中心开放标签III期研究提示每3周1次(按体重1.gkg)IVIg长期维持治疗(52周)对MMN患者是安全有效的(C级证据1一项随机、单盲交叉试验证实SCIg和IVIg在改善MMN患者运动强度方面的短期疗效和安全性相当(C级证据此外,小样本观察性研究证实了SCIg治疗MMN的长期(6-24个月)有效性和安全性才是示SCIg可替代IVIg作为MMN维持治疗的方法(D级证据SCIg可有效减少住院费用,可用于
18、建立静脉通道有困难的MMN患者。推荐意见:IV1.g是MMN的一线治疗药物,推荐总剂量为按体重2gkg(IA级推荐对于初次IVIg治疗有效但数周或数个月后出现肌力下降和功能减退的患者,应再次予以IVIg诱导治疗(IIIC级推荐维持治疗可采用IV1.g或SQg使用频率需要根据治疗反应确定通常按体重1.g/kg,每2-4周1个疗程,或2gkg,每1-2个月1个疗程,同时需要定期评估患者运动功能以调整IVIg剂量(InC级推荐I2.4 MGMG是一种由乙酰胆碱受侬AChR航体和肌肉特异性酪氨酸激酶:MuSK)抗体等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早在1984年IVIg首次用于治疗MG时,就被发现对治疗急性加重
19、,尤其是对呼吸功能不全的患者有明显疗效。2.4.1 急性期治疗:一项包含10项研究(共2028例MG患者)的系统评价表明,IVIg和PE在治疗MG的疗效或安全性方面无统计学差异。其中,一项针对87例急性加重的全身型MG患者的RCT研究发现,PE和IVIg对患者两周后疗效无统计学差异,且IVIg治疗的风险更小,患者耐受性更好。此后,基于逐渐增多的RCT研究结果,IVIg逐渐被广泛用于MG患者的短期治疗,尤其是用于中重度全身型MG患者急性加重期的治疗。目前A级证据表明IVIg可以改善全身型MG恶化或急性加重的临床状态,IVIg的疗效与PE相当。IVIg对于MuSK抗体阳性的MG患者疗效欠佳,且弱于
20、PE,仅在其他治疗方案效果不理想时可尝试使用(InC级推荐IMG危象首选治疗方案为IVIg或PEo一项关于54例MG危象患者的回顾性研究发现,接受PE的患者比接受IVIg治疗的患者具有更好的通气状态和生活能力,但出现并发症的风险也更高。有证据证明在胸腺切除术前可使用IVIg或PE来预防MG危象的发生。欧洲神经学会联合会建议使用IVIg治疗难治性MG的恶化或维持治疗。2.4.2 维持治疗:在MG患者中使用IVIg维持疗法目前仅有回顾性研究,尚缺乏RCT证据。一项开放性回顾性研究纳入了52例对漠毗斯的明、泼尼松、硫嘤瞟聆或对这些药物联合治疗无反应的全身型MG患者,均接受IVIg维持治疗至少1年(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静脉注射 免疫球蛋白 治疗 神经系统 免疫 疾病 中国 指南 全文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6606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