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孤独症谱系障碍共患强迫症的研究进展(全文).docx
《2023孤独症谱系障碍共患强迫症的研究进展(全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孤独症谱系障碍共患强迫症的研究进展(全文).docx(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23孤独症谱系障碍共患强迫症的研究进展(全文)摘要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是一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以社会交流、交往缺陷以及刻板重复性行为、兴趣和活动及感知觉异常为特征。强迫症是ASD常见的共患精神疾病之一,精准识别ASD的强迫症状和ASD共患强迫症的情况,尽早干预,有利于患儿的预后。然而,对于ASD共患强迫症的现象国内研究较少,现综合国外以往研究,对于ASD共患强迫症的流行病学、病因与神经机制研究、临床特征、评估诊断、干预和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从而早期识别共患强迫症表现,早期治疗改善患儿的预后。关键词孤独症谱系障碍;强迫症;刻板重复行为;干预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spect
2、rumdisorderzASD溟一种儿童早期起病,以社交及交流障碍和行为刻板两大核心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11近年来流行病学数据显示,ASD患病呈现上升趋势,2020年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报道ASD患病率上升至1/5420强迫症(OCD)是周期性持续的想法、意象和冲动,个体感觉到为了回应一种严格的规则,或为了达到一种完成感而被迫冲动行事,这些冲动具有侵扰性且不受欢迎(unwanted),通常与焦虑相联系,是ASD儿童和青少年时期神经精神障碍之一。OCD是一种高度流行的慢性疾病,与全球范围内的严重残疾有关,但是儿童可能很难识别或描述强迫症状,因此得不到充分的诊断和治疗30OCD是A
3、SD常见的共患精神疾病之一,并且临床上ASD的刻板重复行为(RRBs)容易与OCD患儿的强迫症状相混淆。现通过对ASD共患OCD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以提高临床医师对ASD患儿中OCD的认识,从而早期识别ASD共患OCD的临床表现,早期治疗,以改善患儿的预后。1.ASD共患OCD的流行病学70%的ASD有其他精神共患病4,在社区调查中,共患OCD的患病率达到6.2%37.0%5-6o最新社区调查研究显示,ASD共患OCD的比例甚至高达39%70Meier等8研究表明,OCD患者患ASD的风险是普通人群的13倍,且首次诊断为ASD的患者之后被诊断为OCD的风险增加了2倍,而被诊断为OCD的患者在之
4、后的生活中被诊断为ASD的风险增加了近4倍。在高功能ASD患者中,OCD则成为最常见的精神共患疾病类型9o国外学者对英国4-17岁样本调查显示,25%患有OCD的青少年被诊断为ASD,5%的ASD患者被诊断为OCD,患有ASD的年轻人同时诊断为OCD的比例(5%)远低于预期10Jo而国内则尚未见ASD共患OCD患儿的文献报道。因此,在常规的临床实践中,ASD共患OCD的患病率可能被忽略或低估,因为ASD相关的问题掩盖了OCD的症状,或者OCD的症状被视为ASD本身的一部分。这便强调了国内临床医师需对患有ASD患者的强迫症状保持警惕。2、ASD共患OCD的病因与神经机制研究ASD共患OCD的高频
5、率可能受到遗传风险、相似的症状、共同的病理生理机制以及重叠的诊断标准等多方面影响4,110OCD的一些神经生物学改变,如海马、背内侧前额叶皮质和岛盖区体积缩小,这与其他精神疾病是相同的3oAmeis等12发现大脑半球间回路中断,即月并版体部分各向异性改变,是ASD和OCD的共同特征。跨诊断神经成像研究的证据显示,ASD共患OCD和ASD共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disorder,ADHD)可能均存在功能失调的大脑网络,如高中枢区域(regionsofhighhubness)1.1.z13o2.1 额叶-纹状体系统的相似性为了研究这些症状特征
6、共同的神经机制,Car1.isi等13对62项基于体素的形态学(voxe1.-basedmorphometry,VBM)和26项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1.magneticresonanceimaging,FMRI)的抑制性对照研究进行Meta分析,比较ASD和OCD患者的灰质体积(greymattervo1.ume,GMV)和激活异常;结果显示2种疾病均表现为延髓头端/背内侧前额叶皮质(包括前扣带回)功能和结构减退;紊乱-分化机制(disorder-differentia1.mechanisms)似乎驱动ASD和OCD抑制控制异常的重叠表型。在之后的研究中又发现了在神经功能方面,A
7、SD和OCD患者在决策过程中,均出现了背外侧/下额叶激活不足以及在外侧下部/眶前皮质和腹侧纹状体的激活不足141.强迫性和冲动性是ASD和OCD中观察到的交叉障碍特征,与额叶-纹状体谷氨酸能信号的异常密切相关150ASD和OCD都表现出额叶-纹状体功能受损,在谷氨酸参与方面存在重叠的状况,前扣带回皮质中的谷氨酸浓度似乎与强迫行为的严重程度有关161.对ASD和OCD的直接比较揭示了额叶-纹状体区域在奖励/决策过程中的共同功能变化17,这可能与谷氨酸能信号的改变有关181.研究者们已经确定了一些候选基因,提示谷氨酸能通路在ASD和OCD中起作用。如编码谷氨酸转运蛋白的S1.C1.A1.被认为是A
8、SD和OCD的有力候选基因19-200通过分析皮质基因表达数据,人们发现皮质谷氨酸能神经元的多效性风险基因通过第2-6层富集,进一步支持谷氨酸受体信号在ASD和OCD等不同神经精神疾病发病机制中的共同作用21Jo与此同时,针对谷氨酸神经传递的药物,如美金刚,在治疗ASD与OCD患者时表现出良好效果22o2.2 5-羟色胺(5-HT)的紊乱5-HT水平升高存在于儿童ASD和OCD患者的报道中,5-HT1B受体与这2种疾病中出现的重复行为有关,与其相应的5-HT1B受体激动剂被认为可以介导OCD和ASD的前脉冲抑制缺陷和重复行为231.5-HT在调节情绪、认知和奖励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5-HT转
9、运体(serotonintransporterzSERT)5-HT信号的关键调节因子,负责从突触间隙重新摄取5-HT,对5-HT的清除起着严格的调节作用,也是抗抑郁药和精神刺激剂的主要靶点24o在ASD和OCD的受试者中已经发现了人类SERT编码变体,这些变异会影响转运体磷酸化、细胞表面运输和构象动力学25o值得注意的是,当使用色氨酸消耗5-HT水平时,ASD症状恶化2602.3 共同遗传发病机制针对ASD和OCD的共同遗传发病机制,1.iu等27综合分析后提出了8个ASD和OCD的共同发病基因,即CDH2、ADCY8、APOExTSP0、TOR1.AxO1.IG2、DISP1.和SETDIA
10、。其次,父母年龄也是ASD和OCD发病的危险因素。Janecka等28对丹麦1980年至2007年出生的所有独生子女的调查显示,父母中任何一方的年龄越高越可能影响生殖细胞和生殖系统患ASD和OCD的风险也越高。父母年龄带来的风险可能通过不同的机制介导,既有遗传的,也有非遗传的。父母的年龄差距、生育时的年龄较小(19岁以下父母)或过高(父亲年龄45岁以上1育JS亍为和家庭教育环境,这些影响因素均会对儿童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并且后代中约75%从头突变是父系起源的,精原细胞和卵母细胞中的复制事件发生率不同,父母年龄的增加,尤其是父亲年龄的增加,则会增加子女患ASD和其他神经精神障碍的风险28-301
11、.此外,家族效应在其中发挥一定的作用,一项以中国台湾地区全体人口样本量的研究表明QCD具有家族性和高度遗传性QCD患者的一级亲属,即父母、子女、兄弟姐妹和双胞胎均显示出罹患OCD、ADHD和ASD的可能性增加31O当ASD儿童的家庭成员表现出较高的OCD患病率和/或更明显的OCD特征,共同的家族效应可能导致ASD和OCD的共病503、ASD共患OCD的临床特征3.1 ASD共患OCD临床症状ASD和OCD之间存在症状重叠,强迫行为中的洗手、检查、摆放玩具、强迫计数和重复行为,有时似乎类似于ASD典型的受限、重复、刻板的行为、兴趣和活动模式很难区分开3z320患儿对于改变的抵触、例行公事或仪式的
12、固执均可能出现在这2个疾病中330OCD患者ASD症状普遍存在,ASD症状随着OCD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增加34o此外,国外研究人员对共患症状的临床研究表明,ASD共患OCD患者囤积症状的发生率较单一疾病OCD患者的发生率更高,超过40%的人经历过与囤积相关的痛苦和损害,15%30%的儿童经历了极端严重的囤积行为,并且在父母的问卷报告中也证明了这一点35-370针对成人研究显示,与仅患有OCD的患者相比,ASD共患OCD患者强迫症状的严重程度更高7Jo且国外有学者提出,ASD共患OCD的青少年表现出更大的功能损害和更多烦躁失眠症状10,较之仅患有OCD的青少年,更有可能共患精神障碍疾病(如社交恐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孤独症 谱系 障碍 强迫 研究进展 全文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6605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