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造口旁疝发生的危险因素及预防策略(全文).docx
《2022造口旁疝发生的危险因素及预防策略(全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造口旁疝发生的危险因素及预防策略(全文).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22造口旁疝发生的危险因素及预防策略(全文)摘要造口旁疝是肠造口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发生率高达30%以上。诊断依靠体格检查及腹部CT。可能影响造口旁疝发生的因素包括:造口方式(造口肠管选择、造口与腹膜的关系、造口位置选择及造口孔径手术时间及患者自身因素等。预防造口旁疝对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至关重要,预防性放置补片和围手术期护理工作可能预防造口旁疝的发生,补片材料类型可能影响造口旁疝的发生率。为降低复发率,目前常用腔镜下Sugarbaker法修补造口旁疝。如何有效预防和治疗造口旁疝仍需高质量研究提供依据。造口旁疝是肠造口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表现为造口及周围组织的异常突出,或腹腔内容物从腹
2、壁缺损处突出。2017年欧洲疝学会指出,术后3年造口旁疝发生率高达30%以上。除影响日常生活、增加护理难度外,造口旁疝常引起造口周围皮肤不适、腹痛以及腹胀等,严重者可导致肠管嵌顿或绞窄坏死,危及生命。随着患者生存期的延长,造口旁疝发生率逐年增加约1/3造口旁疝患者需接受手术修补,且术后复发率高达30%以上。因此,预防造口旁疝对提高术后生活质量至关重要。本文结合国内外文献,对造口旁疝发生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进行探讨。一、造口旁疝的诊断造口旁疝的诊断尚无金标准;目前依靠体格检查和腹部CT检查。体格检查要求患者站立或做Va1.sa1.va动作,造及周围组织突出者考虑造口旁疝。体格检查主观性较大。Gu
3、rmu等研究发现,不同外科医师通过体格检查诊断造口旁疝的分歧率高达50%以上,认为体格检查可靠性较低。腹部CT的诊断敏感度达66%以上,约80%无症状造口旁疝患者由腹部CT发现。腹部CT结合Va1.sa1.va动作可进一步提高造口旁疝的检出率。Pennings等认为,腹部CT测量术后腹壁缺损有助于预测造口旁疝的发生。Frigau1.t等研究发现,造口旁疝CT检查的分级可预测患者是否需要接受手术修补。近年来,超声内镜被用于诊断造口旁疝,Nasva1.1.等的研究纳入了20例造口症状患者,超声内镜与CT检出造口旁疝率分别为75%和80%,认为超声内镜可能成为CT的替代方案。二、造口旁疝的危险因素目
4、前认为,造口旁疝的发生主要与腹壁缺损及腹压增加有关。造口周围组织与肠管之间的腹部缺损处形成的环状瘢痕弹性回缩力较差,无法维持腹壁强度,腹压增加时容易撕脱,引起造口旁疝。术中造口肠管和位置选择、造口孑1.过大、手术时间过长及患者自身因素等可能影响腹壁缺损程度或增加腹压,是造口旁疝的影响因素。1.造口肠管选择:造口肠管选用的回肠、横结肠或乙状结肠可能影响造口旁疝的发生。目前多数文献认为,结肠比回肠造口更容易发生造口旁疝。Carne等研究发现,结肠和回肠造口旁疝发生率分别为1.8%28.3%和0-6.2%Andersen等前瞻性研究显示,结肠造口是导致造口旁疝的独立危险因素。一项荟萃分析也指出,结肠
5、造口旁疝发生率显著高于回肠。回肠造口旁疝发生率低,可能与造口直径和腹壁缺损较小有关;另一方面,回肠造口多为神式造口,而结肠造口多为端式造口,可能也是回肠造口旁疝的发生率低的原因。研究认为,拌式造口的肠壁浆肌层与腹壁肌肉的愈合更确切,可以抵抗更大的腹压。2 .造口与腹膜的关系:造口与腹膜的关系可能影响造口旁疝的发生。目前多数研究认为,腹膜外造口可以降低造口旁疝发生率。Hino等的回顾性研究显示,腹膜外造口旁疝的发生率显著低于经腹膜造口(13%比41%,P=0.0201Ota等研究纳入327例患者,结果显示,与经腹膜造口相比,腹膜外造口可以降低造口旁疝发生率(1.9%比17.1%,P0.01X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造口旁疝 发生 危险 因素 预防 策略 全文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6604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