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版新学案》2011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27讲 孔子与老子、百家争鸣和汉代的思想大一统课件 岳麓版.ppt
《《金版新学案》2011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27讲 孔子与老子、百家争鸣和汉代的思想大一统课件 岳麓版.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版新学案》2011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27讲 孔子与老子、百家争鸣和汉代的思想大一统课件 岳麓版.ppt(6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27讲孔子与老子、百家争鸣和汉代的思想大一统,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一、孔子与老子1孔子的学说(1)历史地位: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后人推崇为圣人。(2)政治主张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和“礼”,其主要内容是“”和“克己复礼”。,仁者爱人,儒家,提倡“”,用“德”教化百姓。对鬼神持怀疑态度,主张对敬而远之。(3)教育思想:主张“有教无类”“”,要求学生当仁不让于师。(4)历史影响: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的主流,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为政以德,鬼神,因材施教,传统文化,2老子与
2、道德经(1)历史地位:春秋时期的重要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著有。(2)政治主张认为“道”是天地万物的本原,提出“天法道,”的思想。政治上倡导“”,以“无事取天下”。,道德经,道法自然,无为而治,(3)哲学思想:哲学中包含着辩证法思想,他指出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4)影响:道家学派对中国文化,包括哲学、伦理学以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道德人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二、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1儒家(1)战国时期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孟子和。(2)孟子成为儒家学派的重要奠基人“仁政”学说是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他认为实行“仁政”必须重民,并提出“”的主张。在对人性的认识上,孟子认为。仁、义、礼、智
3、等品质是与生俱来的。在道德修养上,倡导“养浩然之气”。孟子被尊为“”,地位仅次于孔子。,荀子,民贵君轻,人性本善,亚圣,(3)荀子是战国时期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荀子提出“天行有常”和“”的命题。在对人性的认识上,荀子主张“性恶论”;凭借后天教育可使人由恶变善。政治主张,他认为治国应以为主,对法家的思想也有所吸收,主张礼法并施。,制天命而用之,礼教,2墨家(1)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兼爱”就是无等差的爱,“非攻”就是反对不义的兼并战争。(2)墨子提倡“”,强调生产劳动的重要性。同时反对铺张浪费,主张“节用”“节葬”。(3)墨子代表了下层劳动人民,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尚力
4、,3道家(1)庄子提出的观点,认为任何事物的本质都是相同的,由此他提出了“”的人生态度。(2)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庄子认为天与人“”。因此人必须顺从自然。,逍遥,不相胜,齐物,4法家(1)韩非主张法、术、势相结合,建立一个君主专制的国家。(2)韩非主张,反对儒家“是古非今”的历史观。(3)韩非的思想适应建立统一的 的需要,儒法共同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5兵家:主要代表人物是孙膑,他受的影响,同时又吸收了法家和其他各家的思想。,中央集权,变法革新,中央集权政治体制,孙子兵法,理解掌握“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1)“百家”泛指数量多,主要有儒、道、墨、法等思想流派。
5、“争鸣”说的是战国时期诸子百家针对当时社会上和学术上的各种问题,展开争论,争相发表不同的见解。(2)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针对当时社会上和学术上的各种问题,争相发表不同的见解,互相诘难、批驳,展开争论。,(3)诸子百家冲破了礼法束缚,四处游说,促进了文化的觉醒。,综合分析孔子、孟子、荀子和儒家思想的形成,1(2008年高考海南卷)“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持这一观点的人应是()A墨翟B孟轲C荀子 D韩非【解析】题干中一直强调法律的作用,法律运用得好,则国强胜,法律运用得不好,国家就贫弱,因此符合法家的思想。韩非是法家的主要代表。【答案】D,2(2009年青岛模拟)2008年汶川地
6、震中范美忠被骂得狗血淋头,落下一个“范跑跑”的绰号,是因为他背离了(),A仁者爱人 B克己复礼C道法自然 D无为而治【解析】“范跑跑”为了逃命,丢弃了道德与责任,而这里的道德不是世界本原的“道”,而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之心和帮助之行。【答案】A,一、汉初的黄老之学1背景:汉初,经济残破,百废待兴,黄老之学适应了政策的需要。,休养生息,2内容:黄老之学的内容包括两方面,一个是治身,一个是。3主张:强调“”,即尊重自然规律,又主张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4作用:黄老之学的实施使西汉初的社会迅速恢复了元气。,无为而无不为,治国,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背景(1)随着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黄老之学不能适应形
7、势发展的需要。(2)儒家学说经过自我调整,整合出了一套为中央集权服务的新的理论体系。(3)汉武帝即位后,进一步发展统一大业,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强化中央集权,2基础:董仲舒以为基础,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及法家思想而形成新的思想体系。3主张:“”学说,认为人君受命于天,应当“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4影响:有利于巩固大一统国家和稳定统治秩序,从此儒学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公羊春秋,天人感应,主流,综合分析汉代儒学成为正统的原因(1)汉初的黄老之学无法解决汉武帝时期加强中央集权的问题,汉武帝急需新的学说来维护统治。(2)董仲舒兼采百家学说,对儒家思想进行了改造,使
8、其具有综合性、时代性和实用性。(3)新儒学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使汉武帝能够通过思想统一来实现政治上的大一统。,归纳概括董仲舒新儒学的实质和特点(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实质上是思想文化专制。(2)新儒学既宣扬“君权神授”,又继承和发展了儒家的民本思想和仁政思想。(3)新儒学外儒内法,兼采各家思想,某种程度上增强了它的生命力。,(4)新儒学宣扬“天人感应”,为儒学披上神学外衣。(5)新儒学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神化专制皇权,因此受到统治阶级的重视,成为正统思想。,1(2009年高考海南卷)董仲舒融合先秦以来各家思想形成新儒学,其思想基础
9、源于对一部儒家经典的新阐释,该经典是()A春秋 B论语C孟子 D易经【解析】董仲舒思想基础源于一部儒家经典的新阐释,他的著作是春秋繁露,故A最合适。【答案】A,2(2009年潍坊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西方有学者认为:“促成中国文明的内聚性的最重要因素,也许是通称为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和文学、思想方面的遗产。”材料中的“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是指()A民贵君轻 B天人感应C三纲五常 D和谐中庸【解析】选项中唯一可以称为道德准则的就是三纲五常。【答案】C,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儒家在战国时期只是“百家”之一,并没有受到重用。它之所以能够从“百家”之中脱颖而出、至汉武帝时成为正统思想,是因为
10、儒家学说的代表人物能够吸取“百家”之长,不固步自封,更在于他们能够与时俱进,顺应时代潮流,不断对儒家思想进行改造,使之进一步发展。,2诸子“百家”的思想在今天大放异彩儒家的“仁政”契合当今的“以德治国”法家的法治思想契合当今的“依法治国”孔子的教育思想契合当今的全民教育、素质教育、职业教育等墨家的兼爱、非攻契合当今的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反对战争,二、汉代新儒学对先秦儒学的继承与发展,材料一孔子说:“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则达人。”“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水火,吾见蹈而死者矣,未见蹈仁而死者也。”“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材料二孟子曾对梁惠王说:“
11、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缛,壮者以暇日修其教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缛,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材料三有乱君,无乱国;有治人,无治法。故法不能独立,类不得自行;得其人则存,失其人则亡。法者,治之端也;君之者,法之原也。故有君子,则法虽省,足以编矣;无君子,则法虽具,失先后之施,不能应事之变,足以乱矣。君者,民之原也。原清则流清,原浊则流浊。故有神稷而不能爱民,不能利民,而求民之亲己爱己,不可得也。荀子君道,请回答:(1)根据材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金版新学案 金版新学案2011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27讲 孔子与老子、百家争鸣和汉代的思想大一统课件 岳麓版 新学 2011 历史 一轮 复习 27 孔子 老子 百家争鸣 汉代 思想 大一统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6573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