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版新学案》2011高三历史一轮 第8讲 北宋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和社会改革课件.ppt
《《金版新学案》2011高三历史一轮 第8讲 北宋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和社会改革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版新学案》2011高三历史一轮 第8讲 北宋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和社会改革课件.ppt(5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8讲北宋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和社 会改革,一、北宋的建立1建立:960年,赵匡胤发动,建立宋朝,定都东京。2分裂局面的结束(1)战略方针:“”“先易后难”。(2)标志:979年,宋太宗消灭北汉。,陈桥兵变,先南后北,二、中央集权的强化1目的:为了改变唐后期以来的局面,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2措施(1)集中军权: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削减 的实权,将禁军统领权一分为三,都直接对皇帝负责;将帅与枢密院互相牵制;实行。各地方军中精壮之士都选入禁军。(2)集中行政权:中央分割相权,地方派 担任知州,知州和 互相牵制。(3)集中财权:在各路设 管理地方财政。,藩镇割据,节度使,更戍法,文官,通判,转运使,
2、(4)集中司法权:地方司法人员由中央派文官担任,死刑须报请中央复审核准。3影响(1)积极作用:铲除了藩镇割据的基础,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2)消极影响:导致政府机构重叠,官员冗滥,财政开支庞大;军队作战指挥不灵,战斗力下降;地方上财政困难。这些因素给北宋种下了的祸根。,积贫积弱,三、科举制度的发展1发展表现(1)考试分乡试、省试、殿试三级。殿试成为定制;考试科目逐渐减少,进士科成为最主要的科目;实行 进行考试;录取名额增加。(2)王安石变法时改革了科举制度,进士科专考经义和时务策;设 科,专考律令、断案等。2影响:为各阶层的读书人进入仕途开辟了道路,使北宋的政权基础进
3、一步扩大,也起到了 的作用。,明法,加强中央集权,糊名法,理解掌握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归纳概括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特点1重文轻武、文人治国。这是吸取了唐末以来藩镇割据、武人乱政的教训,但其不利之处在于造成军事战斗力低下。2分割地方权力、高度集权于中央。这有利于巩固统一,防止分裂;但却导致地方行政机构臃肿,人浮于事,造成冗官。3强干弱枝,守内虚外。这固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有效镇压地方和农民阶级的反抗,但边防空虚,成为北宋在民族斗争中屡败的重要原因。,1(2009年太原市高三调研考试)历史上的改革往往因专注前朝制度之弊,忽视了创新制度存在的潜在危害给社会带来严重的问题,以下各项突出说明这一点的
4、是()北宋军事改革北宋财政改革王安石募役法唐募兵制改革A BC D【解析】造成北宋中后期冗兵、冗费,导致国家衰落,造成唐后期藩镇割据。【答案】C,2(2009年石家庄市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测)宋代的陈亮在送叔祖主筠州高要簿序中写道:“自科学之兴,世之为士者往往困于一日之程文,甚至于老死而或不遇。”作者指出了()A传统科技的影响 B儒家思想的弊端C科举制度的局限 D八股取士的危害,【解析】本题考查北宋时期科举制的发展。解题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中“科学”的含义。在汉语中“科学”乃是古已有之,但它指的是“科举之学”。这种用法一直沿用到清末,故C项正确。宋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达到了鼎盛,并且处于一种开放的状
5、态之下,故A不符题意;八股取士始于明朝,故D项不符题意;儒学在宋代的发展主要是新儒学的形成,这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B项。【答案】C,一、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1阶级矛盾尖锐:由于北宋统治者实行“”的土地政策,土地兼并现象严重,农民的反抗斗争此起彼伏。2财政严重困难(1)北宋统治者用“”的办法,形成冗官局面;统治者用募兵、养兵的办法缓和农民的反抗,造成兵员剧增。(2)由冗官、冗兵带来的国用大增和每年给辽、西夏大量的银绢导致冗费现象十分严重。,分化事权,不抑兼并,3边疆危机:北宋的积贫积弱,无力解决来自北方辽、的威胁。,西夏,二、庆历新政1背景:北宋中期出现了严重的社会危机,宋仁宗任用为参知政事,以
6、改革时弊。2主要内容(1)严格官吏升迁考核制度;限制官僚子弟及亲友。(2)加强各级长官的保举和选派;裁并州县,减轻徭役。(3)严肃中央政令,取信于民。3结果:新政触犯了的利益,遭到他们的阻挠,改革措施很快被废止。,范仲淹,恩荫做官,保守派官僚,三、王安石变法1目的:增加收入;加强军事;缓和矛盾;富国强兵;巩固统治。2内容(1)理财措施:青苗法:既能使农民免受高利贷盘剥,又能增加政府收入。募役法:减轻了农民的 负担,保证了生产时间。农田水利法: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不少荒地辟为良田。方田均税法:增加了封建国家的田赋收入。市易法:国家收入有所增加。,差役,(2)军事措施:保甲法、:前者农闲练兵,平时
7、种地,战时作战;后者充实了边防力量。(3)教育措施:改革,整顿太学。3失败原因(1)大地主、大官僚的阻挠(主要原因)。(2)用人不当,危害百姓的现象出现。(3)支持变法的去世。,将兵法,科举制度,宋神宗,分析比较庆历新政与王安石变法的异同点及内在联系,归纳概括王安石废除明经科的原因和设明法科的意义1废除明经科原因:北宋中期社会矛盾尖锐复杂,积累了大量的社会现实问题有待解决,明经科侧重死记硬背,所选拔出来的人才无法解决当时的现实问题。2设明法科的意义:明法科专考律令和断案,改变了过去科考考查死记硬背且脱离社会现实的内容。有利于培养大批现实有用人才,推动了科举教育的发展,是教育和选拔人才的又一进步
8、。,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充分显示了我国宋代一位著名的思想家的政治情怀,下列各项和这位历史人物有关的是()A楚辞和离骚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撰写史书资治通鉴 D庆历新政【解析】该句出自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范仲淹在北宋中期进行了以澄清吏治为主要内容的改革,史称庆历新政。【答案】D,2(2009年山西太原市统考)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募役法和方田均税法要解决的共同问题是()A抑制土地兼并 B限制高利贷的盘剥C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D减轻农民的负担【解析】封建社会中统治阶级的任何措施都是为其自身服务的。【答案】C,一、北宋时期先后面临的主要社会问题1初期:面临的主要社会问题(1)
9、国家分裂,十国中的一些政权仍割据一方。(2)兵变夺取政权,中央集权不巩固。(3)辽仍占据幽云地区,两次对辽用兵,均失败。2中期(1)政府财政困难,入不敷出。(2)土地集中现象严重,农民赋税负担不断加重,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农民起义经常发生。(3)辽和西夏的威胁。,3后期(1)政治腐败。(2)面临金的进攻。,二、北宋中期,为了摆脱危机进行的改革,(2009年高考四川文综卷)中央和地方关系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问题。下列措施中属于通过经济手段防止地方割据的是()A颁布附益之法 B设置转运使C推行募兵制度 D实施行省制度【解题指导】附益之法的颁布是为了孤立诸侯王,使其在财政上无法聚敛,在政治上无法组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金版新学案 金版新学案2011高三历史一轮 第8讲 北宋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和社会改革课件 新学 2011 历史 一轮 北宋 中央集权 制度 加强 社会 改革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6572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