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版新学案》2011高三历史一轮 第15讲 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课件.ppt
《《金版新学案》2011高三历史一轮 第15讲 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版新学案》2011高三历史一轮 第15讲 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课件.ppt(6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15讲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一、早期维新思想1产生:19世纪60年代以后,在一些知识分子中间产生了早期的资产阶级维新思想。代表人物王韬、等。,郑观应,2主张:经济上主张发展民族工商业,和外国进行商战;文化上主张兴办学校,学习西方的自然科学知识;政治上进行革新,实行君主立宪制度。,二、康梁维新思想1思想特点: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的道理。2代表作用:新学伪经考和是康有为的代表作,它有力地冲击了顽固守旧的势力,奠定了资产阶级维新派进行维新变法的理论基础。,孔子改制考,三、维新思想的传播1开办学堂:康有为在广州开办万木草堂。2创办刊物:时务报
2、国闻报中外纪闻。3著书立说:梁启超发表,阐述变法图存的道理。4“公车上书”:1895年,康有为领导的“公车上书”,使维新思想发展成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5组织团体:1895年成立强学会。,变法通议,6进行论战(1)内容:要不要维新变法;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要不要提倡西学,改革。(2)实质:资本主义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的正面交锋。(3)影响:使一些知识分子开始摆脱封建思想束缚,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涨。,教育制度,四、百日维新1提出维新派的施政纲领:。2发动组织救亡团体:保国会,各地设立分会。3光绪帝重用维新人士:任命康有为在总理衙门章京上行走,准许专折奏事。4颁布定国是诏开始变法(1)变
3、法法令的颁布,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学的传播,有利于具有维新思想的知识分子参与政权,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封建官僚制度。(2)局限性在于,新政内容没有涉及维新派提出的、开国会、定宪法等君主立宪的政治主张。,应诏统筹全局折,设议院,五、戊戌政变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将囚禁于中南海的瀛台;杀害“戊戌六君子”,变法失败。六、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和教训1历史意义(1)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2)戊戌变法是一次的政治运动。(3)戊戌变法同时也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2教训:戊戌变法的失败证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是行不通的。,爱国救亡,光绪帝,理
4、解掌握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及成因,归纳概括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发展、达到高潮及在社会上所起的作用,119世纪末,康梁维新救亡图存思想的核心是()A以中国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B设议院,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C由君主专制变为民主共和制是“进化之公理”D“今日之民智待革命以开之”【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解题时应逐一弄清材料的含义。A项是洋务派的思想,C、D两项是革命派的思想,B项符合题意。【答案】B,2(2009年乌鲁木齐地区高三第一次诊断性测验)“人人封章,得直达于上。举国鼓舞欢蹈,争求上书,民间疾苦,悉达天听。”梁启超这段话指的是()A各地设立中小学堂B奖励创造发明
5、C准许官民上书方事 D准许设立报馆【解析】材料中“得直达于上”可以看出人民可以上书皇帝,改变了过去那种无法表达自己愿望的状况。【答案】C,一、义和团运动1义和团运动的兴起(1)1898年,山东冠县的义和团在等领导下,攻打当地教堂,揭开了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的序幕。(2)1899年秋,这场反帝斗争的火焰蔓延到山东、直隶的许多州县。,赵三多,2义和团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1)“扶清灭洋”的口号具有爱国的性质,反映了当时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已成为主要矛盾,义和团打击的对象是外国侵略势力;“扶清”有利于争取官军,“”能够动员广大群众参加斗争。(2)“扶清”容易让群众放松对清政府的警惕;“灭洋”带有
6、笼统排外色彩。,灭洋,3义和团运动的发展(1)1900年春,义和团挥旗北上,连克州县,势力发展到京津地区。(2)清政府对义和团由“剿灭”改用“招抚”,企图控制利用义和团。4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1900年6月,义和团包围 和东交民巷使馆区;义和团在廊坊、杨村一带狙击敌人;义和团和清军坚守天津。5义和团运动失败: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剿杀下,义和团运动失败。,西什库教堂,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经过(1)1900年6月,英、俄、德、法、美、日、意、奥八国组成侵略联军,由英国海军中将率领,从天津向北京进犯。(2)7月,大批八国联军攻陷天津,侵略军成立,对天津实行殖民统治。(3)8月,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在
7、北京实行分区占领。联军统帅德国人瓦德西在紫禁城设立司令部,统治北京。联军在北京犯下了滔天罪行。,西摩尔,都统,衙门,2结果:1901年强迫清政府签订,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辛丑条约,归纳概括在义和团运动中,清政府对待义和团的态度发生的变化及反映出的本质问题,分析说明辛丑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危害1巨额赔款成为中国人民长期的沉重负担,严重破坏了中国的社会经济,清政府的税收机构,实际上成为替帝国主义收款的代办机关。2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使帝国主义完全控制了京津地区,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和国防安全,使清朝心脏地
8、区控制在帝国主义手中。,3划定北京东郊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由各国派兵保护。使馆区从此成为国中之国,成为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干涉中国内政的反动据点。清政府完全处于帝国主义的政治、军事控制之下,清政府成了帝国主义的傀儡。4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吏,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加入反帝性质的组织。其目的是要摧毁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以实现其永远奴役中国人民的企图,而清政府也从此完全变为其统治中国的工具。,5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首,这是对中国内政的粗暴干涉,目的是使之更适应帝国主义侵华的需要,同时也标志着清政府的中央机构完全半殖民地化。6辛丑条约的签订,使帝国主义进一步扩大
9、了在华权益。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完全确立,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了。,1(2009年杭州模拟)日人植松良二之现场报道说:“此次入京之联军,已非复昔日之纪律严明。将校率军士,军士约同辈,白昼公然大肆掠夺,此我等所亲见。计京城内富豪大官之居宅,竟无一不遭此难者,决非过论。”史料中的“联军”指的是()A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英法联军B甲午中日战争中的日本侵略军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的八国联军D抗战胜利后在华的美国侵略军,【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由“入京之联军”、“大肆掠夺”并材料出自日本人之口,综合判断是八国联军。【答案】C,2.(20
10、09年北京西城5月)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作为外国使馆区,不许中国人居住。其主要目的是()A打开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B开辟外国租界C控制清政府,防范中国的反帝斗争D扩大外国传教士的活动范围,外国兵把守的东交民巷,【解析】1900年义和团运动中,曾发生义和团和爱国清军进攻东交民巷事件,故在辛丑条约中,加入了“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不许中国人居住,并由各国派兵保护的内容,其主要目的就是防范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以便更好地控制清政府,服务于帝国主义侵华势力。【答案】C,一、戊戌变法在中国近代化中的地位和作用1以康、梁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出了学习西方君主立宪的政治制度,并第一次把政治主张同救亡图存的
11、实践结合起来,发动了维新变法运动,试图对旧的政治经济制度进行改革。戊戌变法使中国教育的近代化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2戊戌变法既是一次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又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也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但是由于资产阶级维新派的局限性,加上封建顽固势力的强大和破坏,变法很快归于失败。戊戌变法的失败证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是行不通的。,二、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关系119世纪末,面对日益加剧的民族危机,农民阶级再次登上政治舞台,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这一运动最初由反洋教斗争发展而来,最早从山东爆发,迅速扩展到京津地区,迫使清政府默许义和团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金版新学案 金版新学案2011高三历史一轮 第15讲 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课件 新学 2011 历史 一轮 15 戊戌变法 义和团运动 八国联军 侵华 战争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6572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