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与语文学习》141029.ppt
《《逻辑与语文学习》141029.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逻辑与语文学习》141029.ppt(4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逻辑与语文学习,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逻辑的一般知识,培养思维的缜密性,学会准确、严密、清晰地表达自己思想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目标:掌握辨析概念和运用推理的一般方法,提高语言运用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独立思考、深入探究的习惯,锻炼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有一个残暴的国王,统治着一个奇怪的国家。这个残暴的国王颁布了一条奇怪的法令,所有从前线抓回来的俘虏都要回答这样一个问题:你来这里做什么?如果答的是真话,就得用火烧死,如果回答的是假话,就得绞死。看起来,任何俘虏都难逃噩运。有一天前线送来了一个俘虏,执法官按照惯例问他:你来这里干什么?聪明的俘虏回答:执法官不好处理,只
2、好上报国王裁决。国王冥思苦想了半天也没想出个办法,最后只好把这个俘虏放了。,聪明的俘虏回答:我来这里是为了被绞死。,因为如果真的绞死这个俘虏,那么这个俘虏说的是真话,而说了真话是要被烧死的。可是如果把这人烧死,那他答的就是假话,而说假话的是要被绞死的。这个聪明的俘虏利用真话假话,绞死、烧死之间的逻辑推理关系,救了自己一命。,前言:什么是逻辑,在现代汉语中,“逻辑”是个多义词,大致有四种词义:第一,指客观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第二,泛指思维的规律;第三,在贬义上指某种特殊的理论、观点和看问题的方法;第四,特指一门研究思维形式及其规律和方法的科学。我们所说的“逻辑”一般指逻辑规律,即关于思维形式结构
3、最基本、最一般的规律。,一、概 念,(一)什么是概念 概念是反映思维对象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二)概念的两个基本逻辑特征内涵与外延 1.概念的内涵 概念的内涵是指反映在概念中的思维对象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又叫概念的含义。2.概念的外延 概念的外延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的对象,又称概念的适用对象。,a b,全同关系,a,包含关系,b,b,a,a,b,a,b,交叉关系 矛盾关系 反对关系,(三)概念的关系有以下五种关系:,(四)概念和词语的关系,1.同一个概念可以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如“土豆”“山药蛋”“马铃薯”是一组意义完全相同的等义词,表达的正是同一个概念。,2.有
4、的词语能对应多个概念例如:信:“言而有信”(信用)、“不可轻信”(相信)、“忠实信徒”(信奉宗教)。,二、命题,(一)什么是命题 命题是运用概念进行判断的语言形式,是断定或陈述事物情况的思维单位。1.在中国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是杨利伟。2.2016年杭州成功举办了G20峰会。3.今天会跑操吗?4.请把门关上!,1.逻辑中的命题和语言中的句子不是一一对应的。同一个命题可以用不同的语句表达。,小刚打碎了茶碗。(陈述句)茶碗被小刚打碎了。(被动句)小刚把茶碗打碎了。(把字句),(二)命题和语句的关系,2.同一个语句可以表达不同的命题。,我喜欢杜鹃。我喜欢杜鹃(花)。我喜欢杜鹃(鸟)。,两个学校的领导参
5、加了会议。,小刚在飞机上写字。,三、推理,(一)什么是推理 推理是由已知命题得出新的命题的思维过程。它往往要通过复句的语言形式来体现。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只有年满18岁,才有选举权,他有选举权,所以他已经年满18岁了。(二)推理的形式 1.三段论 2.二难推理,“三段论”是一种由两个前提,推出一个结论的最常见的推理形式。,大前提:高二(12)班是理科班,小前提:彭朗是高二(12)班的,结 论:所以彭朗是理科生。,合作探究,分组探究课本P8689“概念”“命题”“推理”“逻辑规律”四个部分的练习题并作展示。,(一)“概念”练习,1概念定义,是否正确?为什么?(1)衣钵:原指佛教中师傅传授给徒弟的
6、袈裟和钵,后来泛指传授下来的思想、学术和技能等。正确。,(2)主语是谓语陈述的对象,谓语是对主语进行陈述的内容。错误类型:循环定义。主语是谓语陈述的对象,指明说的是“什么人”或“什么事物”。中国人民志气高。歌声嘹亮。谓语是陈述主语的,说明主语“是什么”或“怎么样”。明天星期日。树叶黄了。(3)新闻就是多数人感兴趣而带有刺激性的事件的报道。错误类型:定义过窄。新闻也叫“消息”,指对国内外新近发生的具有一定社会价值的人和事实的简要而迅速的报道。,定义错误的几种类型(1)“定义过宽”或“定义过窄”。地震是火山爆发、地壳陷落、地层断裂等引起的震动。新闻就是多数人感兴趣而有刺激性的事件报道。(2)“同语
7、反复”或“循环定义”。科学实验就是通过科学做的实验。(3)定义项中不得包括含混的语词,不得用比喻。违反这条规则会犯“定义含混”或“以比喻代定义”的错误。儿童就是祖国的花朵。(4)定义一般不能否定。违反这条规则会犯“否定定义”的错误。,概念之间在外延上的相容关系包括:1、全同关系,如“母亲”与“妈妈”“北京”与“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2、包含关系,如“中学生”与“学生”。3、交叉关系,如“青年”与“军官”。4、矛盾关系,如“生”“死”5、反对关系,如“俯视”“仰视”,2判断概念之间的关系。,阿Q老舍(全异关系);文学作品小说(包含关系);鲁迅孔乙己的作者(全同关系);教师作家(交叉关系);真理谬
8、误(矛盾关系);社会主义制度资本主义制度(反对关系)。,3区分概念,各写成一段话。,(1)“勇敢”和“鲁莽”示例1:在生活中,在勇敢与鲁莽面前,我们常会分不清勇敢与鲁莽,犯了选择性的错误。勇敢位于懦弱和鲁莽之间,但勇敢不等于鲁莽。那处于鲁莽和怯懦之间的由适度自信所形成的新的性质,便是自负和自馁。如果需要给它一个名字,就叫做勇敢。勇敢是无畏,是顽强!鲁莽是一种本能的冲动。示例2:勇敢鲁莽不一样:勇敢、鲁莽,乍看相似,却本质不同。为了完成有益的事,不怕困难和危险,是勇敢。为表现自己,不顾后果地去做无益的事,是鲁莽。,(2)“有主见”和“抱成见”,示例:对于别人的意见和建议,未听之时不应抱成见,既听
9、之后不可无主见。,4概念划分错在什么地方?,(1)“外国小说、古典小说、侦探小说”分别从国别、朝代和内容方面说的,属交叉关系,不能并列。(2)“女同学、团员、班干部”三者之间属交叉关系,不能并列。(3)“单音词、复音词”是从音节上分的;“单纯词、合成词”是从词的构成上分的;“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是从词的感情色彩上分的。,(二)“命题”练习,1把握概念和词语、命题和语句之间的关系,体会句子的妙处。(1)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罗贯中杨修之死)连用同一个“梦”字,表达了不同的概念,巧妙揭示了事情的真相:前“梦”,睡梦;后“梦”,糊涂、不明真相。,(2)我躺着,听船底潺潺的水声,知道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逻辑与语文学习 逻辑 语文 学习 141029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6571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