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 专题6word文档资料.doc
《第2部分 专题6word文档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部分 专题6word文档资料.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部分专题六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给出纯净物的质量型“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
2、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1实验室常用氧气做实验。现将24.5 g氯酸钾与5.6 g 二氧化锰混合物加热至反应完全(已知2KClO32KCl3O2,二氧化锰不溶于水)。请回答:“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
3、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
4、”,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1)求所制得氧气的质量。(2)将实验后剩余固体溶于85.1 g水中,求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解:(1)设所得氧气的质量为x。2KClO3 2KCl3O2245 9624.5 g xx9.6 g(2)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24.5 g9.6 g14.9 g;溶液的质量为14.9 g85.1 g100 g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14.9%答:(1)所制得氧气的质量为14.9 g。(2)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4.9%。2(2018岳阳)小兰进行水的电解实验时,在水中加入少许硫酸钠以增强导电性。她将2.7 g硫酸钠固体加入52.7
5、 g水中充分溶解,倒入电解器中通电,当正极产生4.8 g氧气时结束实验。忽略气体在水中的溶解,请计算(写出计算过程):(1)负极产生氢气的质量。(2)实验结束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解:(1)设生成的氢气的质量为x,消耗的水的质量为y。2H2O 2H2O236432y x4.8 gx0.6 gy5.4 g(2)实验结束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5.4%答:(1)负极产生氢气的质量为0.6 g;(2)实验结束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5.4%。3(2018武汉)某氯化钠样品中含有氯化镁。为测定其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称量5.00 g样品于烧杯中,加适量水完全溶解,然后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6、至恰好完全反应,生成0.58 g沉淀。请回答下列问题:(1)氢氧化钠溶液可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_蓝_色。(2)计算该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解:设样品中氯化镁的质量为x。MgCl22NaOH= Mg(OH)22NaCl95 58x 0.58 gx0.95 g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为5.00 g0.95 g4.05 g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100%81%答:该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81%。 根据质量差计算纯净物的质量型4(2018桂林)将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混合物20 g加入试管中,加热。待完全反应后,将试管冷却、称量。试管内固体物质为15.2 g。计算:(1)反应生成的氧气质量为_4.8_g。(
7、2)列式计算原固体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解:设原固体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为x。2KClO3 2KCl3O2245 96x 4.8 gx12.25 g答:原固体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为12.25 g。5(2018长沙)小英同学用某铁合金样品做了如下实验:称量11.4 g样品,放入质量为40 g的烧杯中,再往烧杯中加入200 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杂质不与酸反应,也不溶于水)。反应完毕后称量,烧杯及烧杯内物质总质量为251 g。求:(1)反应产生的氢气质量为_0.4_g。(2)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解:(2)设生成0.4 g的氢气需要稀硫酸的质量为x。FeH2SO4= FeS
8、O4H2 982 x0.4 gx19.6 g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9.8%答:(2)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9.8%。6硫酸铜溶液对过氧化氢的分解有催化作用。取一定质量分数为8.5%的过氧化氢溶液倒入烧杯中,加入一定质量分数为15%的硫酸铜溶液,过氧化氢完全分解。有关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不考虑气体在水中的溶解)。请计算:反应前反应后实验数据烧杯和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g硫酸铜溶液的质量/g烧杯和烧杯中溶液的质量/g603.362.5(1)生成氧气的质量为_0.8_g。(2)反应后烧杯中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解:设过氧化氢溶液中所含H2O2的质量为x。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2部分 专题6word文档资料 部分 专题 word 文档 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6503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