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考研期末知识点.docx
《古代汉语考研期末知识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汉语考研期末知识点.docx(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1章古汉语通论(14)一、怎样查字典辞书(一)字典辞书的编排和注音1 .编排方式汉字有形有音有义,编排时可按形,也可按音或义。我国现存最早的字典辞书尔雅是按意义编排。如释诂:“贲、贡、锡、畀、予、睨,赐也。”“如、适、之、嫁、徂、逝,往也。”这两条,就是把一组词义词编排在一起,但按意义编排查阅起来很不方便,后代很少再使用,而多按形或音来编排。(I)按形编排主要有按部首和四角号码两种方式部首编排法按部首编排即把所收录的字分属若干部首之中,按笔画多少的先后顺序排行,同一部首的字都归入该部之下,以每字笔画的多少为序。如F”为两画,“彳”部必在F”部之后;同一部的字也按笔画多少为序,如九画的“待”排
2、在八画的“往”之后。最早创立部首编排法的是许慎,他编写的说文解字把汉字分为540个部首,其后的字典辞书分部不一样。如康熙字典分214部,新辞海250部,汉语大字典200部,现代汉语词典189部。分部不同,同一个字在不同的字典辞书里也可能属不同的部首。四角号码编排法按四角号码也是按形编排。这种编排法是根据方块汉字的特点,每个汉字取四个角的形状,分为十种形式,分别用0至9十个阿拉伯字代表。其口诀为:横一竖二三点捺,叉四插五方框六,七角八八九是小,点下有横变零头。意为,这个角如果是一横就取1,竖就取2,交叉就取4,方框就取6等等,如“读字为0128。这种编排法曾使用一时,但现在很少有人在使用。(2)
3、按音序编排音有古音今音,古音可按声母编排,也可按韵编排,今音有按注音字母编排,也有按拼音字母编排。民国以前按音序排列的字典辞书多是按平上去入四声和平水韵一百零六韵分列,如佩文韵府、经籍纂诂等。汉语拼音方案公布之前,有的字典辞书按注音字母勺攵门匚等的顺序排列,如国语词典、词诠等。当代编写的按音序排列的字典辞书则多按汉语拼音方案字母顺序排列,如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简明古汉语字典等。以上三种编排法各有利弊,加以汉字新旧形体的不同,有时单独使用某一种检字法,查检比较费劲,因此,现代新版的字典辞书,无论是按部首排列还是按音序排列的,一般在书中都有两种以上的检字法供运用。2 .注音方
4、式常用的注音方式主要有三种:(1)直音。即用同音字注音。如康熙字典中“龙音茫”,“屯音肿”之类。这类注音方式的局限是很明显的,正如清代学者陈澧在切韵考中所指出的:“无同音之字则其法穷,或有同音之字而隐僻难认,则其法又穷。”(2)反切。这是在我国古代字典辞书中运用最为普遍的注音方式,舆起于汉末。反切在字书中一般只讲“某某切1.经典释文:“乘,绳登反。”“将及华泉”经典释文:“华,户化反。”反切是用两字来拼合被切字的读音,取上字声母,下字韵母及声调相组合。夸ku。*苦(k-)+瓜(-ua)如果我们不具借古今语音演变的知识,很多反切就不能拼合出正确的读音来。正因为古今语音有所不同,反切注音也就难以为
5、人们普遍掌握。如“福”在说文解字注中标注为“方六(a)切”,依据现代汉语的读法来拼合为“m”,肯定是有误的。(3)注音字母和拼音字母注音。在汉语拼音方案制订以前,1913年由读音统一制订了一套注音字母(后改名为注音符号),即勺攵门匚等四十个字母。如辞源修订本在每个字头下用拼音字母注音的同时,也采用了注音字母注音。1958年我国公布推行汉语拼音方案,使用罗马拼音为汉字注音,从那时以来,新编写的字典辞书即多用这套汉语拼音字母注音。(二)常用字典辞书介绍一般工具书往往是侧重某个方面的,而不是面面俱到的,如有的侧重于字,有的侧重于词。在侧重于词的工具书中,有的侧重于文言词,有的侧重于白话词;有的侧重于
6、实词,有的侧重于虚词。因此,对每一部工具书的性质用途都要有所了解,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查阅。另外,每部工具书的编排方法,释义方法,注音方法及其特点都有所不同,只有了解了这些情况,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查阅你所要查阅的字词和典故等。教材中介绍了14字典辞书,基本上都是按这个框架进行的。1 .特点用途(1)以字为侧重点说文字典9353字康熙字典47000多字汉语大字典56000多字中华大字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新华字典(2)以词为侧重点虚词:经传释词词诠助字辨略文言词:辞源汉语大词典古白话词:诗词曲语辞汇释今白话词现代汉语词典应了解各类工具书的特点,才能有效地对症下药。如查找乖字僻字,应找收字较多的几部字典
7、。找百科知识方面词或语,应找修订本辞海,如“流水之战”、“官渡之战”都可在这里查到,而其他工具书找不出。找唐宋以后才出现的古白话词语,应找诗词曲语辞汇释。如杨万里来海南时写下尊贤堂诗二首,其一有“底个短檐长帽子?青莲居土谪仙人”,其二有“底事百年谭太守,却教宾主不同时“,其中的“底”,该书日:“底,何也”(海南话什么”正用此字)。找常见虚词的非常用义,可找经传释词。如庄辛说楚襄王(战国策楚策本教材P115):“夫黄鹄其小者也,蔡灵侯之事因是以“,其中的“因”是什么意思?该书云:“因,犹也,亦声之转也。“例证下正收此句。找常用虚词比较常用的意义,则可以找词诠。不过,“词诠”用的术语与现在不同,这
8、点应该注足、o2 .体例体例,就是著作的编写格式或文章的组织形式,对工具书而言,也就是解释字词时表述文字的组织形式。每部字典辞书都有它的体例,了解了它的体例,才能更好地利用该工具书。这里主要介绍说文解字康熙字典和经籍纂诂的体例。(I)说文解字说文解字的作者是东汉许慎。东汉和帝永元十二年写成初稿,安帝建光元年定稿。这是中国文字学的奠基之作,我国第一部系统完备的字典(之前有急就篇等简易字典)。释篆文形体,只说解他认为的本义;首创部首偏排法,把9353个字归入540个部首。该书的体例为:先列小篆形体,然后进行说解。说解方式是先释字义,后分析形体结构。如“天”字先列篆体,义是“颠也,至高无上“,其形体
9、结构为“从一大(按许慎未看到“天”的甲文金文,其释义和分析形体结构都是错的。“天”在金文中,是一个指事字,本义为人头,后代“刑天”即砍了头的人)。(2)康熙字典该书的体例是先音后义。在到了每个形体之后(有些词有几个形体,即异体字)首先是注音,注音用的是反切法,该书罗列了比较重要、韵书对该字的反切音。如“社”字(教材P70)引唐韵韵会正韵的注音,云是“并常者切,接着释义,一个字有几个义的就逐个解释(但不像现在那样分义项,本义引申义杂陈)。“社”第一个义是“土地神主”,这是本义,后面引礼祭义为证。(3)经籍纂诂清代阮元主编,出版于清嘉庆三年,是一部专门收集唐代以前各种古书注解的字典。按平水韵106
10、韵编次,每字之下罗列唐以前各种古书对该字的解释,类似现在的资料汇编。二、古今词义的异同语言是发展变化的。物质生产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文化的繁荣,习俗的更替,社会制度的变革,以及随着社会的发展所引起的人们认识的深化,新的概念的产生,语言诸要素中,词汇对这一切反映最为迅速。汉语的这种新陈代谢,使古今词汇和古今词义产生了差异,这种差异表现在词的形式和内容上。从形式上看,一方面古代汉语词汇以单音词为主,现代汉语以双音词为主;另一方面,旧词不断消亡,新词不断产生。从内容看,词义也不断发展变化,其中有古今词义基本相同的,有古今完全不同的,也有古今有同有异的。古今词的异同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一)古今
11、词义基本相同如“天地人马牛,日月风雨雪霜,东西南北左右上下,大小轻重短长,坐退说讲,一二三百千”等。这些词使用频率高,构词能力强,历史悠久,经过各个语言时代一直流传至今,千百年来意义基本相同,没有发生变化,古今一脉相承,属于基本词汇。(二)古今词义完全不同有些词,虽然词形没有变化,但古今词义完全不同,例:1 .走:今义为慢慢散步,古义为跑。2 .去:今为往,古义为离开。3 .慢:今为动作迟缓,古义为懈怠无礼。4 .行李:今义为出行时携带的行装物品,古义为外交使节。5 .牺牲:今义指为正义事业献出自己的生命,古义为祭神的猪、牛、羊。6 .烈士:今义指为正义事业献出自己生命的人,古义为有理想有抱负
12、的人。7 .丈夫:今义为女子配偶,古义为男人。8 .厌:今义为厌恶,古义为满足。9 .毙:今义为死,古义为倒下。10 .卑鄙:今义为品质恶劣行为下流,古义为出身卑贱,见识短浅。)古今词义有同有异此类词数量很多,词义古今有相同之处,又有某些有极微小的差异。例如:给:今义给予,古义供应,使之满足,ji。勤:今义指勤快,与惰相对:古义指辛苦,与逸相对。访:今义采访访问,古义指咨询。古今词义异同是词义演变发展的结果,新义和原义比较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1.词义扩大(1)秋,从禾从火,本义为谷子成熟,引申为秋季,再引申为年。(2)江河,古专指长江、黄河,今泛指江河。(3)睡,古指打瞌睡,今扩大为任何时
13、候任何形式的睡。(4)菜,说文:“草可食者。”扩大为鱼肉及其他食品。(5)醒,本文为酒醒,扩大为睡醒。2 .词义缩小(1)子,本指儿女,不分男女,统称为子,后专指儿子。(2)臭,从自从犬,本人指气味,包括香气秽气,后专指秽气。(3)汤,本指热水,开水,后指菜汤肉汤。(4)瓦,说文:“土器已烧之总名。”后专指屋顶的瓦片。(5)宫,本指住房,后指帝王室,现在指公共活动场所。3 .词义转移(1)脚,原指小腿,后来指人体接触地面的部分。(2)闻,本义是听,现代指用鼻子嗅。(3)庙,原指供奉祖先的地方,后专指供奉神的地方。(4)坟,本指土堆或河堤,后指坟墓。4 .词义褒贬色彩不同(1)谤,古指公开议论,
14、今指诽谤毁谤。(2)贿,古指财物或赠送财物,后指行贿,受贿。(3)祥,-占指征兆,包吉兆凶兆,后代专指吉兆。5 .词义轻重程度不同(1)疾病疾:小病,病:大病(2)怨恨怨古重今轻,恨古轻今重。(3)畏惧都表害怕。畏多作及物动词,带宾语;惧,不及物动词,不带宾语,如果带宾语往往表示被动。三、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本节主要是讲古代汉语中词的构成及其特点。(-)古今汉诗词汇在音节上的差异1 .从音节上看,古今汉语词汇差异的主要表现古代汉语中单音词占优势,现代汉语中双音词(复音词)占多数,时代越古,这种现象越明显。如郑伯克段于鄢中的“缮甲兵,具卒乘“,现代汉语要说成“修理铠甲武器,准备步兵兵车”。这个
15、例子较为典型,因为这几个词在古汉语中都是单音词,而现代汉语却都要译成双音词。其实,古汉语中也有一些双音词,如“遂置姜氏于城颍”的“城颍(郑国邑名)”;现代汉语也有单音词,如上句的“于”译为现代汉语的“在”,古今都是单音词。不过,从总体上说,古代语是以单音词为主,现代汉语以双音词为主。2 .现代复音词与古代单音词的对比,主要有三种情况(1)换了完全不同的词。如“与变成参加“师”变成“军队(2)加上词尾词头。如“虎”变成“老虎”,“杯”变成“杯子”,“石”变成“石头”。(3)将古代汉语中两个同义词作为词素,构成一个复音词。如古代汉语中的“儿和子,合起来成为现代汉语复音词“儿子三种情况中第一种和第三
16、种出现较多,第二种较少(现代汉语中附加式的词所占的比较不高)。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第三种情况,许多古代的单音词,作为词来看,是不存在的:但是作为词素来看,它们还是留存在现代汉语里。如论语卫灵公:“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中虑是单音词,但是在现代汉语中,“虑”只作为词索保留在“考虑”、“深谋远虑”等词语中,不能作为单音节词自由运用。(二)古代汉语中几种比较特殊的复音词1.偏义复词古代汉语有一种复音词,用两个单音的近义词或反义词作为词素组成的;两个词素地位作用不一样,其中一个词素负担了整个复音词的意义,另一个词素完全没有意义,只是作为陪衬。这种复音词一般称作偏义史词。从两个词素原来所具有的意义关系来看,有
17、两种情况:(1)两个词素意义相反或相对昼夜勤但良,伶傅萦苦辛。孔雀东南飞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出师表无羽毛以御寒暑。列子杨朱死生,昼夜事也。指南录后录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西之秋也。出师表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降于天。唐且不辱君命上面几个例子中,“作息”只“作”有义,“异同”只“异”有义,“寒暑”只“寒”有义,“死生”只“死”有义,整个词的意义偏在前。而“存亡”是“亡”有义,“休衩”只喂”有义,整个词的意义偏在后。(2)两个词素意义相关或相类鼓之以雷霆,润之以其画。周易系辞上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孔雀东南飞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18、是芙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李渔芙蕖今有一人,入入园圃,窃其桃李。墨子非攻超以壮年竭宓至于沙漠,疲老则便捐死于旷野。后汉书班超传上面几个例子,风雨父母”“弟兄”“金鼓”“耳目如园圃均只后一个词素有意义(古代战争击鼓进军,鸣金收兵)。“忠孝”只前一个词素有意(忠于君国,孝于父家,忠对外,孝对内)O偏义好词本来用一个单音词意义已足,之所以会加上一个音节成为双音节词,可能是有时在与其他词搭配成句时可达到节奏均衡平稳,语句整齐和谐的效果。现代汉语偏义复词数量大为减少,但仍有一些,如“窗户”“人物皿睡觉”只前一词索有义,“干净”是后一词素有义。2.连绵字古汉语中连绵字
19、的现象较为常见。古汉语尤其是上古汉语,除了专有名词与连绵字,基本上是单音词。连绵字,是指由两个字连缀在一起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共同表示一个意义的词语。连绵字也称联绵字是复合单纯词的一种,两个字合起来才表示一个词素。连绵字从语音上讲,有如下四种类型。(1)双声连绵字双声,是指两个字的声母相同。如教材中的“倜傥叫丑怩”“造次”“锁基”(锄头)“抑郁”,又如“蜘蛛,“仿佛,“参差”流离,”踌躇,等。(2)叠韵连绵字叠韵,是指两个字的韵(而不是韵母)相同。如“徘徊”“逍遥”“须臾”“披靡共辟易又如“蹉跣”“仓皇,窈窕,“莽苍,等。(3)双声兼叠韵连绵字即两个字声母相同,韵也相同。这种情况很少,如“
20、辗转(4)非双声叠韵连绵字即声母不同,韵也不同的。如“芙蓉”“浩荡”“滂沱”等。需要指出的是,由于连绵字是指古汉语范围内,因而声母相同和韵相同,都是指古声母或古韵。若按现代汉语,则“造次”“镒基逡巡”声母不同,“窈窕”韵不同,而古声母和古韵则是相同的。关于古声母和古韵,第二册讲到“诗经”的韵部时再详细介绍。总之,连绵字中以双声叠韵者为最多,非双声叠韵很少。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状况,可能是双声叠韵会形成和谐的韵律美。(H)同义词的辨析古代汉语中,同义词很多。说文解字和尔雅等书也多以同义词来解释字义。但是,绝大多数同义词或者含义有差别,或者使用范围有宽有窄,或者使用条件有所不同,不能等同视之。阅读古书
21、时,要注意同义词间这种细微的差别。如老子:“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畏和惧是同义词,都作怕或害怕讲。但是他们的适用范围和使用条件有所不同,意义也不完全相等。他们的差别主要表现在:“畏”字多作及物动词,“惧”字多作不及物动词;“惧”字用作及物动词时,往往是使动用法(使惧);“畏”字有“敬服”的意思,“惧”字没有这种意义。特别要注意的是,古代汉语中有些词,在不同语境下,分别用于泛指和用于特指时,意义有所差别。如诗经豳风七月:“十月纳禾稼。“禾”是泛指谷类,但是在“禾麻菽麦”中,“禾”是专指粟而言。这种情况下,泛指则禾与毅”是同义词,特指则不是同义词。一般来说,这类同义词连用时是泛指的意义,对举时
22、是特指的意义。如“恭”和“敬”,论语子路:“居处恭,执事敬。”“恭”和“敬”用于特指,意义有差别:“恭”着重在外貌,“敬”着重在内心。左传宣公二年:“不忘恭敬,民之主也。”二词连用,不用区别。四、词的本义和引申义1.词汇和词义是不断发展的,古汉语词汇又以单音词为主,这就不可避免地形成一词多义的现象。以“亡”为例:(1)逃亡。(陈涉起义:“今亡亦死,举大义亦死,等死,死国可乎?”)(2)出外,不在家。(论语:“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3)失去,丢失。(韩非子:“醉寐而亡其裘。”)(4)死亡。(韩非子:“兵弱于敌,国贫于内,而不亡者,未之有也。”)(5)通“无”。(贾谊论积贮疏:“生之有时而
23、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一)词的本义1 .本义的概念本义是指词的本来意义,一般是词在文字产生时的意义,即文字形体结构反映的并有史料证明的意义。2 .探求词的本义的原因(1)古书中不少词用的是本义。如诗经豳风七月“九月叔苴”“塞向埋户”中的“叔”和“向”。(2)掌握本义可以以简驭繁,更好地理解并记忆其他引申义项。如“理”治玉一纹理条理,规律T道理。3 .探求本义的方法主要通过分析汉字的字形结构并结合文献材料来证明。如:行,象形。如“遵彼微行”(诗经)本,指事。如“伐木不自其本而复生”(国语)。盥,会意。如“奉匝沃盥”(左传)。造,形声。如“不幸有疾,不能造朝”(战国策)。(二)词的引申义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代汉语 考研 期末 知识点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6494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