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第一节(Ⅰ)文档资料.docx
《第四章 第一节(Ⅰ)文档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章 第一节(Ⅰ)文档资料.docx(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节生物变异的来源()要练说,先练胆。说话胆小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障碍。不少幼儿当众说话时显得胆怯:有的结巴重复,面红耳赤;有的声音极低,自讲自听;有的低头不语,扯衣服,扭身子。总之,说话时外部表现不自然。我抓住练胆这个关键,面向全体,偏向差生。一是和幼儿建立和谐的语言交流关系。每当和幼儿讲话时,我总是笑脸相迎,声音亲切,动作亲昵,消除幼儿畏惧心理,让他能主动的、无拘无束地和我交谈。二是注重培养幼儿敢于当众说话的习惯。或在课堂教学中,改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取消了先举手后发言的约束,多采取自由讨论和谈话的形式,给每个幼儿较多的当众说话的机会,培养幼儿爱说话敢说话的兴趣,对一些说话有
2、困难的幼儿,我总是认真地耐心地听,热情地帮助和鼓励他把话说完、说好,增强其说话的勇气和把话说好的信心。三是要提明确的说话要求,在说话训练中不断提高,我要求每个幼儿在说话时要仪态大方,口齿清楚,声音响亮,学会用眼神。对说得好的幼儿,即使是某一方面,我都抓住教育,提出表扬,并要其他幼儿模仿。长期坚持,不断训练,幼儿说话胆量也在不断提高。 学习目标1.概述生物变异的类型和特点。2.阐明基因重组的原理与类型,概述其意义。3.阐明基因突变的特征、类型及诱发基因突变的因素,理解基因突变的机理。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
3、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一、生物变异的概述和基因重组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
4、“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 1.生物变异的类型(1)不遗传的变异来源:环境条件改变引起,不涉及遗传物质的变化。特点:变异只限当代的表现型改变,属于不遗传变异。实例:花生处在水、肥充足的条件下果实大且多。(2)可遗传的变异来源:一是在强烈的物理、化学因素影响下发生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二是有性生殖过程中形成配子时,由于非同源染色体的自
5、由组合和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片段交换而引起的基因重组。特点:变异性状可以遗传给后代。(3)分类依据:遗传物质是否改变。2.基因重组(1)基因重组的概念:具有不同遗传性状的雌、雄个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导致后代产生不同于亲本类型的现象或过程。(2)基因重组的类型类型发生时期实质自由组合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交叉互换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随四分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换而发生重组(3)基因重组的意义:基因重组是通过有性生殖过程实现的,能够产生子代基因型和表现型(性状)的多样化,为动
6、植物育种和生物进化提供丰富的物质基础。归纳总结基因重组图解分析例1下列关于基因重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属于基因重组B.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局部交换可导致基因重组C.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可导致基因重组D.一般情况下,水稻花药内可发生基因重组,而根尖则不能答案B解析基因重组是指具有不同遗传性状的雌、雄个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导致后代不同于亲本类型的现象或过程,A正确;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局部交换可导致基因重组,B错误;减
7、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可导致基因重组,C正确;一般情况下,基因重组只发生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水稻花药内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可发生基因重组,但根尖细胞只能进行有丝分裂,不会发生基因重组,D正确。例2(2018温州市期末)图中A、a,B、b表示基因,下列过程存在基因重组的是()答案B解析A项遗传图解中只有一对等位基因,没有涉及基因重组,A错误;B项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属于基因重组,B正确;C项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此时不会发生基因重组,C错误;D项表示受精作用,即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此时不会发生基因重组,D错误
8、。特别提醒基因重组的类型基因重组的类型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重组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重组发生时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时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发生机制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导致基因重新组合同源染色体分开,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导致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产生过程结果二、基因突变1.概念和实质(1)概念:由于基因内部核酸分子上的特定核苷酸序列发生改变的现象或过程。(2)实质:DNA分子上碱基对的缺失、增加或替换都可以引起核苷酸序列的变化,因而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3)意义: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对生物进化和选育新品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类型(1)
9、根据对表现型的影响种类:形态突变、生化突变、致死突变。关系:三种突变实质上都是生化突变。(2)根据发生的因素自然状态下发生的基因突变:自发突变。人工条件下诱发的基因突变:诱发突变。3.特点(1)普遍性均可发生基因突变(2)多方向性:染色体某一位置上的基因可以向不同的方向突变成它的等位基因。(3)稀有性:自然状态下,生物的基因突变频率一般是很低的。(4)可逆性:显性基因隐性基因。(5)有害性:大多数的基因突变会给生物带来不利的影响。4.诱发因素(1)物理因素:如各种射线(X射线、紫外线等)的照射、温度剧变等。(2)化学因素:如亚硝酸、碱基类似物等。(3)生物因素:如麻疹病毒等。5.基因突变的机理
10、(以镰刀形细胞贫血症为例)(1)机理 诱发因素(2)实例人类的镰刀形细胞贫血症症状a.细胞形状:患者红细胞由中央微凹的圆盘状变为镰刀状;b.特点:易发生红细胞破裂,使人严重贫血而死亡。病因图解(3)镰刀形细胞贫血症的原因直接原因:谷氨酸缬氨酸。根本原因:基因中碱基对 。例3(2018浙江金华学考检测)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的叙述,错误的是()A.一般来说,只有发生在生殖细胞中的突变才能通过配子遗传给下一代B.基因突变不仅是可逆的,而且大多数突变是有害的C.基因突变一般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的DNA复制过程中D.由于基因突变是多方向的,所以基因A可以突变为基因B答案D解析基因突变只能由A基因突变为它的等位
11、基因a1、a2、a3等,而不能突变成控制其他性状的基因,故D错误。例4如果一个基因的中部缺失了1个核苷酸对,下列后果中不可能出现的是()A.没有蛋白质产物B.翻译为蛋白质时在缺失位置终止C.所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减少多个氨基酸D.翻译的蛋白质中,缺失部位以后的氨基酸序列发生变化答案A解析基因的中部缺失了1个核苷酸对,所以缺失位置之前的基因仍然能正常表达形成相应的蛋白质,但是表达产物(蛋白质)的结构发生变化,有可能出现下列三种情况:翻译为蛋白质时在缺失位置终止、所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减少多个氨基酸、缺失部位以后的氨基酸序列发生变化。易混易错基因突变对蛋白质与性状的影响(1)基因突变对蛋白质的影响碱基对影
12、响范围对氨基酸序列的影响替换小只改变1个氨基酸或不改变增加大不影响插入位置前的序列而影响插入位置后的序列缺失大不影响缺失位置前的序列而影响缺失位置后的序列(2)基因突变不一定导致生物性状改变的原因分析突变可能发生在没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上。基因突变后形成的密码子与原密码子决定的是同一种氨基酸。基因突变若为隐性突变,如AAAa不会导致性状的改变。(3)基因突变对后代性状的影响基因突变发生在体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突变可通过无性生殖传给后代,但不会通过有性生殖传给后代。基因突变发生在精子或卵细胞形成的减数分裂过程中,突变可能通过有性生殖传给后代。生殖细胞的突变率一般比体细胞的高,这是因为生殖细胞在
13、减数分裂时对外界环境变化更加敏感。分裂旺盛的细胞的突变率大于停止分裂的细胞,原因是基因突变常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1.子代不同于亲代的性状,主要来自基因重组,下列图解中哪些过程可以发生基因重组()A. B.C. D.答案C解析基因重组指具有不同遗传性状的雌、雄个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过程中的A、a和B、b之间发生基因重组。过程发生等位基因的分离;过程属于配子间的随机组合。2.基因A可突变为基因a1、a2、a3,这说明基因突变具有()A.稀有性 B.可逆性C.多方向性 D.有害性答案C解析从基因A可突变为a1、a2、a3可知,基因突变具有多方向性。3.某种群中发现一
14、突变性状,连续培育到第三代才选出能稳定遗传的纯合突变类型,该突变为()A.显性突变(dD)B.隐性突变(Dd)C.显性突变和隐性突变D.人工诱变答案A解析由于突变性状的个体不是纯合子,而且表现突变性状,说明突变性状相对于原有性状为显性性状。4.如图为人WNK4基因部分碱基序列及其编码蛋白质的部分氨基酸序列示意图。已知WNK4基因发生突变,导致1 169位赖氨酸变为谷氨酸。该基因发生的突变是()A.处插入碱基对GCB.处碱基对AT替换为GCC.处缺失碱基对ATD.处碱基对GC替换为AT答案B解析根据图中1 168位的甘氨酸的密码子GGG可知,WNK4基因是以其DNA分子下方的一条脱氧核苷酸链为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四章 第一节文档资料 第四 第一节 文档 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6489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