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学基础3版课后答案.docx
《保险学基础3版课后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保险学基础3版课后答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章答案一、名词解释风险风险管理保险原保险再保险共同保险重复保险1风险答:从一般的意义上讲,风险是指未来结果的不确定性。风险的不确定性体现为某一事件的发生可能导致三种结果:损害、无损害或收益。保险理论中的风险,通常是指损害发生的不确定性。风险具有下列特征:客观性;普遍性;可测性;可变性;社会性。2风险管理答:风险管理是各经济单位在对风险进行识别、估测、评价的基础上,优化组合各种风险管理技术,对风险实施有效的控制,妥善处理风险所导致的后果,以期达到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安全保障的目标的过程。风险管理包括管理和决策两个方面。3保险答:对保险可以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进行定义:从法律的意义上解释,保险是一
2、种合同行为,体现的是一种民事法律关系;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保险是一种经济关系,是分摊意外损害的一种财务安排。4原保险答:原保险是指投保人与保险人之间直接签订合同所确立的保险关系。当被保险人在保险期内因保险事故遭受损失时,保险人对被保险人负赔偿或给付责任。5共同保险答:共同保险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保险人联合直接对同一标的、同一保险利益、同一风险事故提供保险保障,发生保险损失按照保险人各自的承保比例来进行赔款的支付。6重复保险答:重复保险是指投保人就同一保险标的、同一保险利益、同一风险事故分别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保险人订立保险合同,且保险期限重复。在这种情况下,若发生保险事故造成保险标的的损失需按
3、一定方法在保险人之间进行赔款的分摊计算。二、简要回答下列问题1风险由哪些要素组成?答:一般认为,风险的组成要素包括风险因素、风险事故和损害。(1)风险因素风险因素又称风险条件,是指那些隐藏在损害事件后面,增加损害可能性和损失程度的条件。风险因素可分为实质风险因素、道德风险因素和心理风险因素。实质风险因素它是指在社会生活中客观存在并能引起事物变化的种种物理因素。实质风险因素一般表现为有形的风险因素。实质风险因素与人为因素无关,故又称为物质风险因素。道德风险因素它是与人的道德修养及品行有关的无形的因素。即由于个人行为不端、不诚实、居心不良或有不轨企图,故意促使风险事故发生,以致引起社会财富损毁和人
4、身伤害的原因和条件。心理风险因素它是与人的心理状态有关的无形因素。即人的主观原因,如疏忽、过失、侥幸心理或依赖保险心理等,造成风险事故发生的机会增大。道德风险因素和心理风险因素都是无形风险因素,由于它们都与人的行为密不可分,因而,可以统称为人为因素。(2)风险事故风险事故是指造成生命财产损害的偶发事件,是造成损害的直接的、外在的原因,是损害的媒介物。即只有发生风险事故,才会导致损失或伤害。(3)损害风险是指损害发生的不确定性,因而风险的存在,意味着损害发生的可能。一般而言,损害包括损失和伤害,是指非故意的、非预期的和非计划的经济价值的减少或人身的伤害。2纯粹风险与投机风险有何区别?答:(1)纯
5、粹风险是指可能造成损害的风险,其所导致的结果有两种,即损害和无损害。或者说纯粹风险是指只有损害机会而无获利可能的风险。纯粹风险的变化较为规则,有一定的规律性,可以通过大数法则加以测算。发生纯粹风险的结果往往是社会的净损害。因而,保险人通常将纯粹风险视为可保风险。(2)投机风险是指既有损害机会又有获利可能的风险。投机风险是相对于纯粹风险而言的。投机风险所导致的结果有三种,即损害、无损害和收益。投机风险的变化往往是不规则的,无规律可循,难以通过大数法则加以测算;而且,发生投机风险的结果往往是社会财富的转移,而不一定是社会的净损害。因而,保险人通常将投机风险视为不可保风险。3简述风险管理的目标及其基
6、本程序。答:(1)风险管理的基本目标风险管理是以最小的经济成本获得最大的安全保障效益,即风险管理就是要以最少的费用支出达到最大限度地分散、转移、消除风险来实现保障人们经济利益和社会稳定的基本目的。(2)风险管理的基本程序风险管理的基本程序包括风险的识别、风险的估测、风险管理方式的选择、风险管理的实施及效果评价。风险的识别风险的识别是对经济单位面临的风险加以判断、归类和对风险性质进行分析的过程。风险的估测风险的估测又称风险的衡量。即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需要对该经济单位的风险发生情况及其可能造成的损害进行估计及测算。风险估测主要包括损害概率的估测和损害程度的估测。风险管理方式的选择风险管理方式分为
7、控制型风险管理方式和财务型风险管理方式两大类。控制型风险管理方式主要包括回避、预防、分散和抑制等方法,其目的是降低损失频率和减少损失幅度,重点在于改变引起意外事故和扩大损失的各种条件。财务型风险管理方式的目的是以提供基金的方式,降低发生损失的成本,即对无法控制的风险进行一些财务上的安排。财务型的风险管理方式主要有自留风险和转移风险。风险管理的关键就在于选择风险管理方式,而选择必须建立在对费用支出和可能效益进行详尽分析的基础上,必须建立在对企业或家庭等经济单位现有财务基础和所选择的风险管理目标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因此,风险管理方式的选择过程也就是风险管理的决策过程。风险管理的实施及效果评价实施风险
8、管理的决策就是将风险管理的各个方面贯彻落实。风险管理效果的好坏,取决于是否能以最小的风险成本取得最大的安全保障,在实务中还要考虑风险管理与企业整体管理目标是否一致等。风险管理决策总是与未来的不确定性相联系的,所以应该将风险管理的实施结果,反馈到上述各个阶段,对风险管理方式的适用性及有效性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估,及时发现风险管理决策与目标的差异程度,并根据不断变化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进行调整,以实现风险管理目标、达到风险管理的最佳效果。4你对保险是怎样认识的?答:保险可以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进行理解:(I)法律角度从法律的角度来看,保险是一种合同行为,体现的是一种民事法律关系。保险关系是保险双方当事人以
9、签订保险合同的方式建立起来的一种民事法律关系。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体现为主体间的权利义务关系,而保险合同正是投保人与保险人约定保险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根据保险合同的约定,投保人有交纳保险费的义务,保险人有收取保险费的权利,被保险人有在合同约定事故发生时获得经济补偿或给付的权利,而保险人有提供合同约定的经济补偿或给付的义务。这种保险主体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正是保险这种民事法律关系的体现。(2)经济学角度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保险是一种经济关系,是分摊意外损害的一种财务安排。保险体现了保险双方当事人之间的一种经济关系。在保险关系中,投保人把损害风险以交付保险费的方式转移给保险人,由于保险人集中了大量同质的
10、风险,因而能借助大数法则来预测损害发生的概率,并据此制定保险费率,通过向大量投保人收取保险费形成保险基金来补偿其中少数被保险人的意外损害。因此,保险既是一种经济关系,又是一种有效的财务安排,它使少数不幸的被保险人的损害,以保险人为中介,得以在全体被保险人(包括受损者)中进行分摊。5保险的要素有哪些?答:保险的要素是从事保险活动所应具备的必要的因素。保险的要素主要有可保风险、大量同质风险的集合与分散、保险费率的制定、保险基金的建立和保险合同的订立等。(1)可保风险可保风险是保险人愿意并能够承保的风险,是符合保险人承保条件的特定风险。(2)大量同质风险的集合与分散大量的投保人将其面临潜在的或将要发
11、生的风险以参加保险的方式转嫁给保险人,保险人则通过承保形式,将同种性质的分散性风险集合起来,当发生保险合同约定的事故时,又将少数人遭遇的风险损失及伤害分摊给全体投保人。(3)保险费率的制定保险费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保险的供求状况,保险人应该根据大数法则和概率论,合理地制定保险费率,以在保证保险人经营稳定性的同时,保障被保险人的合法权益。(4)保险基金的建立保险基金既是保险人赔付保险金的基础,又是保险人从事资金运作活动的基础。保险基金的规模大小,制约着保险企业的业务发展规模。(5)保险合同的订立保险合同是保险双方当事人各自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的法律依据,保险合同的订立是保险的一个基本要素。6什么是可
12、保风险?可保风险需要具备哪些条件?答:(1)可保风险的含义可保风险,从广义上讲是指可以利用风险管理技术来分散、减轻或转移的风险;从狭义上看,则是指可以用保险方式来处理的风险。这种风险应该是不可抗力的风险,其所致的损害应该是实质损害。换言之,可保风险是保险人愿意并能够承保的风险,是符合保险人承保条件的特定风险。(2)可保风险具备的条件非投机性即保险人所承保的风险,应该是只有损失机会而无获利可能的纯粹风险。可保风险不具有投机性,保险人通常不能承保投机风险,因为,保险人如果承保投机风险,既难以确定承保条件,又与保险的经济补偿的性质职能相违背。偶然性即保险人所承保的风险,应该是偶然的。可保风险应该是既
13、有发生的可能,又是不可预知的。因为如果风险不可能发生,就无保险的必要。同时,某种风险的发生情况又不具有必然性。意外性即保险人所承保的风险,应该是意外发生的。风险的发生既不是被保险人及其关系人的故意行为所引起的,也不是被保险人及其关系人不采取合理的防范措施所引起的。普遍性即保险人所承保的风险,应该是大量标的均有遭受损害的可能性。保险以大数法则作为保险人建立稳固的保险基金的数理基础,因此,可保风险必须是普遍存在的风险,即大量标的都有可能遭受损害。如果风险只是对于一个标的或几个标的而言,那么保险人承保这一风险等于是下赌注、进行投机。只有一个标的或少量标的面临潜在的或将要发生的风险,是不具备大数法则这
14、一数理基础的。只有对大量标的遭受损害的可能性进行统计和观察,才能使保险人比较精确地测算出损失及伤害的概率,以作为制定保险费率的依据。严重性即保险人所承保的风险,应该是较为严重的,甚至有发生重大损害的可能性。风险的发生有导致重大或比较重大的损害可能性,才会产生保险需求。保险供给也才可能因此产生。7概念比较:保险与储蓄;保险与赌博;保险与救济。答:(1)保险与储蓄保险与储蓄都是客户以现有的剩余资金用做将来需要的准备,都是处理经济不稳定的措施。实际上,保险与储蓄存在着较大的区别,这主要体现在:目的不同对投保人而言,参加保险的目的是以小额的保费支出将不确定的风险转嫁给保险人;而对储户而言,参加储蓄的目
15、的则是多种多样的,主要用于预计的费用支出。性质不同大量同质风险的集合与分散,是保险的要素之一,因此,保险具有互助性质;储蓄则是单独地、个别地进行的行为,因而储蓄属于自助行为。权益不同在保险中,投保人退保后所领取的退保金一般少于其所交纳的保险费,而如果发生了保险事故,被保险人获得的保险金却又可能大大超过投保人所交纳的保险费;在储蓄中,储户所领取的是本金和利息之和,既不会小于本金,也不会大大超过本金。(2)保险与赌博由于保险与赌博都取决于偶然事件的发生,都有可能获得大大超过支出的收入,因此,有人将两者混为一谈。实际上,保险与赌博有着显著的区别:目的不同投保人参加保险是为了转嫁风险、获得保险保障;而
16、赌博的目的通常是图谋暴利。结果不同保险的结果是分散风险,利己利人;赌博的结果往往是制造风险、损人利己,甚至损己损人、扰乱社会。法律地位不同保险行为以法律为依据,有法律做保障;赌博一般属于非法行为,得不到法律的保障。(3)保险与救济保险与救济都是对风险损失的补偿方式。但两者也存在着区别:权利与义务不同保险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是对等的,双方都要受保险合同的约束;而救济是一种任意的、单方面的施舍行为,救济双方没有对等的权利和义务可言。性质不同保险是一种互助行为;而救济是依赖外来的援助,是一种他助行为。主体不同在保险事故发生后,保险人一般是将保险金支付给保险合同约定的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而在救济中,救济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保险学 基础 课后 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6486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