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农民的出国考察报告.doc
《一个农民的出国考察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个农民的出国考察报告.doc(3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范文最新推荐- 一个农民的出国考察报告 一个农民的出国考察报告 9月25日至10月5日,俺访德国,途经德国、荷兰、比利时、卢森堡4国,曾在法兰克福、达姆斯塔特、波恩、科隆、阿姆斯特丹、布鲁赛尔、海德堡等7个城市逗留,在贝多芬诞生的房子前站站了很久.行前,领导特别嘱咐,要带着问题去,回来后上交“农民眼里的欧洲”考察报告,否则,往返机票自理。 俺当然不敢不从。 俺是以农民的眼光看问题,但俺又不可能代表其他农民。 于是,有了这篇文章。 于是,有了这么一篇不伦不类的文章。 此为序。 算是考察报告之一吧。 笨老
2、头即日 农民眼里的欧洲(之二:请客吃饭) 请客吃饭 据导游介绍,欧洲人的午餐比较简单,原因是早餐和晚餐比较丰盛,所以午餐就“凑合”着。当然,这凑合,只是当时凑合,随后如果饿了,也会再划拉一点东西给肚子的。丰盛也好,凑合也罢,所到之场合,所见之情景,我没见到浪费现象倒是真的。 最难忘的,是在德国一家公司吃饭。当日谈完工作后,午餐由公司老板出面招待。规格不可谓不高,领导不可谓不重视。坐定后,服务员首先给每人上了一份工作餐。 工作用餐的盘不小,比国内餐馆里普通菜用的盘还大。盘内,放了一块鱼,鱼块的大小,接近烟盒的一半,却不到烟盒厚度的一半;几根煮熟了
3、的葱丝,与家庭炒一道菜时用的佐料的多少不相上下,不够夹一筷子;还有一点红颜色的米饭,大约不到磁汤匙的一匙半。桌子上,放了几片面包片,如果把一个馒头切5片的话,其中每片的大小,与摆放的面包片属同一重量级。每人平均大约2片。 主人说可以随便喝酒。 当然是啤酒。在国内,德国啤酒名气不小,价格不菲,听说在燕莎商场,一杯卖40元。我没能力试。在德国,类似于我说的一杯大小,约合人民币30元。同去的朋友说“值”,曾私下约我喝过。4个人,只是尝了尝,离“尽兴”远了去了,但200多元人民币已经没了。 这当口,主人说如果想喝酒可以随便喝,我能不想?这可是堤内损失堤外补的好机会哟!&n
4、bsp;主人只是说说,并没真提出喝,他人也没提出,我自然不敢了。于是,客随主便,喝了饮料,同国内的橙汁区别不大。 可以随便喝饮料,只要一喝完,服务员就会再添加。盘内的那么点玩艺,用不了几下就被消灭光了。 同去的,包括我,都眼巴巴盼着下一道菜或主食或甜点什么的。离“饱”还早点呢,能不盼吗? 盼星星,盼月亮,最后结果是离席。席间气氛不错。绝对不是撵我们。等于什么都没吃,却还得背上已经吃了的名声。这是一顿工作餐哟。 我们呢? 国内的招待饭,你吃过,她吃过,我当然也吃过。无论是在餐馆,还是在家里;无论是接待内宾,还是招待外宾;无论是在最困难的年头,还是
5、目前这种情况;无论是有工作单位的体面人,还是似我一样的老农民,绝对不会有人这么招待客人。怎么着也会让人吃饱吧?但我确实没吃饱。同去的,男的女的老的少的都有,无一人不感到还缺点什么。当然,国内招待客人时的那种摆阔,也是万万要不得的。 我以农民的心情呼吁:我们真的不能越穷越大方了!这样下去可使不得哟! 农民眼里的欧洲(之三:电源插座) 电源插座 走了4国,见到的电源插座都一样。当然,我们用不了。如果想用,必须带上一个转换电源插头。经同事提醒,我带了2个,算是为他人备了一个。到后才知道,人家那儿的插座孔是圆的,而我带去的插座的前半截是方的,根本不能用。我曾拍过
6、照片,但现在无法上传,只好免了。在那张照片上,不能用的那个,是我带去的。我需要用时,只能找同去的其他朋友借。 我以一个农民的心态在想:一个小小的插座,全世界就楞是不能统一?还说全球化呢,连眼前的这么个现实小问题都解决不了,说那么远、那么大干啥? 农民眼里的欧洲(之四:敬业精神) 敬业精神 曾听说德国人做事很认真,因从未接触过,没有感觉,接触后感慨颇多。 这次出去,由中国一家旅游公司接待,该公司安排一名德国人驾车驱驶4国。这司机年龄在60岁上下,男性。从进入德国的第一天起到我们离开德国为止,自始至终均由他驾车陪出访团。一路上,我们的住宿地点曾变换
7、过5次,每次都要搬运行李。同行共14人,这些人的所有行李,都是这位先生在出发前一件件放入车内,到达目的地后再一件件搬出来,从无怨言。 近10天时间,当我们与机构交流时,他坐在车内等;当我们出去游玩时,他依然坐在车内等;当我们用餐时,他依然坐在车内等。期间,他随团活动时的每顿饭都是由导游从餐馆带的盒饭,而我虽然一直在观察,竟始终没发现他是何时吃饭的。是谓遗憾。 我不解。曾就此私下询问导游,导游说:“德国人讲究的是小人物认真做好小事情,否则,怎么可能干得了大事?” “小人物认真做好小事情”,这话耐人寻味。而在国内,在相当多的个人身上,缺乏的,恐怕正是这种精神。&nbs
8、p;农民在“种好自家的地”方面,似乎又与德国人的这种敬业精神不谋而合。我以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身份说,我好像觉得还是农民实在一些,你认同不? 农民眼里的欧洲(之五:时间观念) 时间观念 9月28日下午1:50分,我们如约到德国某局造访,该局副局长在致欢迎词时的开场白中,第一句话是:“你们竟像军人一样准时”。据了解,德国老板普遍要求员工提前10分钟到岗,而员工几乎没有不按要求做的。我虽然没有亲眼见到德国上班是否守时,但在德国期间,所造访的几个机构中,无一不是提前做好了接待工作。 这使我想起了80年代的武汉柴油机厂。当时,该厂聘请了一名德国人任厂长,这“老外”
9、只是要求中国员工按工作时间上班,没要求提前,但中国人刚开始不习惯,迟到现象时有发生。为此,他断然下令:只要一到上班时间,门卫立即锁门,迟到者当天不必再上班,视为旷工,旷工3次自动除名。此举实行后立见成效。在他任厂长期间,该厂的效益是历史上最好的。 由此,我又想起了90年代时所在单位领导的要求,也是要求提前10分钟到岗。这位留苏8年的领导说,就做好工作来讲,对上班时间的要求,是所有要求中最容易做到的。如果一个人连这点都做不到,何谈做好工作? 看来,中国人的想法,也有和德国人一致的时候。遗憾的是,国人当中,像我这位领导一样时间观念如此强的还是占少数。当然,我们农民的时间也不够强
10、,可能在这方面比有工作单位的各位差得多,是吧? 农民眼里的欧洲(之六:道德观念) 道德观念 走了4国,逗留了7个城市,过马路时自然会遇到红绿灯。每次过红绿灯时,导游生怕我们像在国内一样,见没人就闯,多次提醒。他是担心丢中国人的脸。在欧洲,过人行横道时,人、车均自觉遵守“红灯停、绿灯行”的交通规则,据我观察,没发现德国人违犯,倒是游客中不时有人闯红灯。如果只有人行横道而无红绿灯,没警察,也没戴袖标的协管员,但车让人,秩序井然。 德国人重视产品的质量。明码标价,货真价实,无砍价之说,这与在国内常见假冒伪劣、以次充好的情况有着天壤之别。德国人建造的房屋,大多经
11、久耐用,百年普遍,二三百年的也不少,甚至还有六百年前的房屋。 人家修路、盖房,搞一件是一件,没见到人家贴过“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标语,可人家的质量楞是叫你说不出啥。我们呢?都听说过“豆腐渣工程”,我就不说了吧?我一个地地道的农民在心里想了很久很久却找不到答案:我们的那“工程”为啥就不能绝迹?我们为啥就不能在这方面好好向外国学学呢? 我们总说没钱。 我们经不起折腾。 问题是,我们昨天刚修好的路,却能在今天就给刨了;去年刚盖的房,今年就得推倒重新来过。这方面的事,你不比我看得少,我还啰嗦个啥?莫非是钱太多了烧的?莫非是这么做的次数多了,就可以给一部分人先富
12、起来创造机会? 作为农民,我真搞不懂。你懂不? 农民眼里的欧洲(之七:城乡差别) 城乡差别 这一次,我们住的地,大多都在乡村。大概与我们的乡镇差不多是一个意思吧。可住在那地,我看不出是在农村还是城市。人家一个家庭在乡村盖的房,我住进去后,才稀里糊涂地发现是个四星级宾馆。去那儿住的,我不知道是些什么人,但我在住地的门口,发现了6辆车,从车牌照看,其中竟没有两辆车是同一个国家的。 我们呢?农村的这种宾馆多不?真的多了,怕是也没人住。没人住,恐怕还得恢复目前的样子。这是人家的城乡差别。 我们呢?你比我更清楚。 你不一定比我更清楚的
13、,是我们农民在城里打工时所享受到的待遇。 那待遇,想想就让人心凉。 当然,没亲身经历过的人,是不知道农民的那颗心会凉到什么程度的。 即便是过来人,我也不便在此叙说。存疑成不? 欧洲的菜价,倒是让我动了发财的心思。从自选商场的标价上看,一斤白菜,就是农民刚从地里砍的、还带着一些没用的菜帮子的那种,在德国的价格,每斤折合人民币12元。我们在农村,即便再穷,总吃得起大白菜吧?一天下来,去掉菜帮子,一个人总不止吃2斤吧?把它弄熟了,再来点主食什么的,一天是不是就吃了30元钱? 我要是早知道,出发前带上几棵大白菜,怎么着也能换点零花钱吧?想到这一层,我又
14、突然觉得,如果我种的菜也能换这么个价钱,自己挺富有的呢。当然,这只是“如果”,离现实远着呢。作为农民,我在想:我们那么多的城里人,怎么就不多琢磨琢磨如何让农民种的白菜变成钱呢?每斤不必10多元,1元就知足,剩下的都让你们城里人赚,成不? 我说的可是真的哟! 农民眼里的欧洲(之八:结束语) 不时听到有人说“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总感到不对劲,但又说不出啥。这次转了一圈以后,发现欧洲雨水不少,几乎2天下一次雨。这雨,说下就下,可一会就停了,路上很难看到积水。有人说,欧洲的雨,挺够意思的,需要雨水了,天就下雨,不需要时,它就停了。绝对不像我们这儿,要么干旱,旱得农民颗
15、粒无收;要么排涝,涝得部队不出面已经解决不了问题;更奇怪的是,此处抗旱,彼处防洪。我用农民的眼光看,恐怕这一切与绿化好有关。那儿的绿化真不错。处处都可见绿洲。 到了这份上,我得如实说,外国的月亮不比中国的圆,但比中国的亮。人家那儿,空气的污染没有我们严重,月亮怎么可能不亮? 转了一圈,拍了不少照片,但我无力上贴。只能等以后有机会再说了。 就此打住。 建设部赴美、加住宅产业考察报告 2002年6月应加拿大楼宇贷款保险及房屋署(CMHC)和美国住房与城市发展部(HUD)的邀请,以外事司司长李先逵、住
16、宅与房地产业司副司长兼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主任沈建忠为正副团长的建设部赴美国、加拿大住宅产业考察团一行10人,对美国、加拿大住宅产业的发展进行了为期两周的访问、交流和考察活动。此次考察目的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参加第九届国际住房与住房保障制度大会,宣传中国政府改革开放以来住宅建设所取得的成就,与国际社会广泛交流,学习发达国家在推动住房建设与住房保障方面的经验。二是加强与美国、加拿大住房建设管理部门交流与合作,就中加、中美住宅建设合作项目事宜进一步磋商,促进合作项目的顺利进展。三是学习和考察美、加在促进住宅技术进步,发展住宅产业,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方面的成功经验。访问、考察期间受到了加拿大CMHC、
17、美国HUD、美国商务部(DOC)、全美住宅建造商协会(NAHB)及两国住宅技术研究机构、技术服务企业的热情款待,并进行了深入细致的交流和考察。一、国际住房与住房保障制度大会的基本情况6月2日-6日,代表团参加了在加拿大班夫举办的第九届国际住房与住房保障制度大会。本次大会由加拿大阿尔伯达省新建住宅保障项目组织主办,加拿大CMHC特别支持。该大会每三年举办一次,旨在加强国际间在住房保障制度方面的合作与经验交流。参加此次大会有来自中国、美国、加拿大、英国、荷兰、法国、德国、日本等17个国家代表200多人,各国代表围绕住房建设与住房保障分别介绍了各国的进展情况。我代表团长李先逵在大会上作了题为中国住房
18、发展与住房政策保障报告,介绍了中国政府在改善人居环境和居住条件方面的作用和所取得的成果,并详细介绍了中国政府在培育住宅消费市场、加快住宅产业发展方面的方针政策措施。代表团副团长沈建忠在大会上作了题为中国住宅建设与住宅质量保障报告,介绍了中国住宅建设取得的成就、住宅建设的发展前景及住宅建设的质量保障体系,着重介绍中国政府在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提高住宅质量方面所做的努力。大会发言取得较好的效果,使国际社会对中国住宅产业发展有了较全面的了解,为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创造了新的机遇。从大会交流的内容来看,各国政府把坚持人居可持续发展,提高住宅建设技术水平,不断改善人居环境和质量;解决中低收入者住房,特别是
19、保障住房质量和购房者的利益做为政府工作的重点。在保证住房质量方面,把推动住宅科技技术发展做为首要任务,通过加强和完善住宅技术标准,建立系统的质量保证体系和制度,严格建造过程把关,完善质量检测手段等措施确保住房建造质量。在住房制度保障方面,为保证人人享有住房为目标,通过建立不同层次的住房供应体系,采取住房建设基金、住房贷款等经济手段,提高购房者的购房支付能力,使低收入者的住房能达到一定的标准和相应可靠的质量保证。会议期间,我代表团还与加拿大、日本等国代表团进行了双边交流活动,就住宅技术的发展与合作进行了进一步交换意见,为加强今后的国际合作建立了广泛的联系。加拿大CMHC董事会主席Peter&nb
20、sp;Smith先生介绍了CMHC的主要职能,并期待着中加双方在住宅建设领域进一步合作与交流。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唐力教授介绍了太阳能住宅建筑体系技术;加拿大建造材料中心主任波登介绍了加拿大住宅标准、规范和住宅建筑体系等内容。一行30人的日本代表团非常珍惜与我代表团的会晤和交流。日方表示,第十届年会将于2005年在日本东京召开,中国在住宅建设方面的成就世界瞩目,中日两国间的住房合作与交流一直开展得很好,希望中方在下届年会上发挥更大的作用。双方就住宅技术方面的交流与合作进行了商谈,为加强技术合作奠定了基础。二、中加技术交流与合作代表团在访加期间,与加拿大楼宇贷款保险及房屋署就中加技术交流与合作情况
21、进行细致的商谈,对今后合作方面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在加方的安排下,考察了加拿大住宅技术和住宅小区建设情况。1、中加合作项目与交流活动取得的初步成果。我部与加拿大在建筑技术、住房金融、住宅产业、建筑标准等领域开展了广泛的交流与合作,主要的项目和活动有:中加住房金融合作项目。1999年11月,我部向外经贸部和加拿大国际发展署(CIDA)申请将研究和借鉴加拿大住房抵押贷款担保制度与实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方面的经验列入CIDA的资助计划,2000年2月获得批准。加方提供300.000加元的资助,加方与我部共同实施该项目的合作伙伴是加拿大CMHC。该项目的目的是学习和借鉴加拿大模式,为在中国建立适合中国国
22、情的住房抵押贷款担保制度和抵押贷款证券化制度做准备。该项目于2001年7月结束,中方完成了详实的研究报告,提出了政策建议,取得了实质性的成果。做为该项目的延伸,由CIDA资助,并根据刘志峰副部长访加时与CMHC签署的合作协议,我部与CMHC于2001年8月开始进行在中国建立住房抵押贷款担保制度的可行性研究工作,此项研究正在分阶段进行中。中加建筑技术领域的合作。加拿大住宅建筑体系主要以木结构和轻钢结构为住宅建筑的主导结构,在这方面有较成熟的经验和技术。中加双方在木结构建筑方面开展了广泛的技术合作与交流,在加拿大CMHC、自然资源部、国家研究中心、森林工业理事会等部门的支持与协助下,为我国木结构标
23、准修订提供了技术咨询和服务。目前木结构设计规范和木结构施工验收规范在双方的合作努力下,已正式出版。同时,我部正在与加拿大CMHC就轻钢住宅结构技术标准制订方面进行合作,该项工作进展顺利。中加双方在技术交流与研讨、技术贸易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合作,取得了较好成果。2、中加技术交流与合作的建设性意见。代表团在双方的商谈中提出了加强中加技术交流与合作的建设性意见。在住房金融方面,加快在住房金融领域合作的进程,尽快开展住房抵押担保和抵押贷款证券化试点工作。同时,开展住房发展基金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中国产业基金的建立与发展。在技术交流与贸易领域,加快轻钢住宅建筑体系技术的合作,在制定技术标准等方面提供必要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一个 农民 出国考察 报告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6469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