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精编]浅谈对初中生美术课创新意识的培养优秀名师资料.doc
《最新[精编]浅谈对初中生美术课创新意识的培养优秀名师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精编]浅谈对初中生美术课创新意识的培养优秀名师资料.doc(2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精编浅谈对初中生美术课创新意识的培养浅谈对初中生美术课创新意识的培养 摘要:中学生正处于发育阶段,可塑性较大,美术课可在对他们进行系统的美术知识教育和技能训练的同时,还可提高他们的审美修养和审美感受能力。然而,在现实美术教学活动中,大部分学生都存在思维不活跃、创新意识不高等现象。本文探讨分析了新课程改革下培养中学生美术创新意识的策略。 关键词:中学美术;创新意识;兴趣 美术是直观形象的视觉艺术,具有造型鲜明生动、色彩富有情趣且直观感人等艺术特征,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教育作用,比较适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因此,经过长期的发展,中学美术教育是我国实施
2、素质教育的课程之一,是中学生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中学美术教育已被国家教委列为普通中学的必修课。新课程改革中提到:教师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主体,着力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最大限度地全面发展学生自身的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意识是一种有别于常规思维、新颖独到的思维能力,具有求异性、批判性、独特性等特点,如思考问题是要突破常规性且具有新颖独特性。在现如今的知识经济时代下,作为教师应调整自身教育事业的重要目标,即培养创新型人才。在这里,笔者认为美术课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旨在培养学生从教材中将所有掌握的知识领悟出来并牢牢掌握,同时结合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想法进行创作活动。接下来笔者就结合自身多年
3、教学实践经验谈谈如何在新课程改革下培养中学生美术创新意识。 一、 更新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教学理念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是我国著名科学家钱伟长教授提出的。其主要是指教师在教学时应教给学生一种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教的最终目的是不教。受传统教学观念影响,我国的教学模式都是教师主讲,学生主听,一味的灌输,学生很少有自由发挥的时候,长此下去就造成学生思维定势、创新思维能力不足,一遇到问题只知道按照定性思维去解决。而在新课程改革下,我们应鼓励学生对知识的自我解读,对于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要尊重,同时要改掉过去的示范、讲解的灌输式教学方式,让学生放开手脚,自由发挥,培养学生的个性
4、发展。虽然主动权在学生手上有时会显得教室闹哄哄、乱糟糟的,但只要学生们的欢叫、感慨以及评论都是围绕着教室的课堂内容进行的,我们就不必一味的生气,制止,反而要积极引导学生们。这样既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让学生学到他们想表现的东西,又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性,增加课堂的凝聚力。 二、 培养学生美术创新意识的措施 1、 寓教于趣,培养创新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同时也是推进学生学习进步的动力,及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的源泉。与其他学科相比,美术是比较有趣且丰富多彩的一门学科。美术是直观形象的视觉艺术,具有造型鲜明生动、色彩富有情趣且直观感人等艺术特征,比较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大
5、多数学生都认为上美术课是一件比较快乐的事情。因此,教师应把美术课的这一优势充分应用到教学中,寓教于趣,以趣促思,使学生能在学习中投入大量的良好的认知情绪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培养自身创新意识,从而提高美术创新意识和能力。如在外国优秀建筑欣赏的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们可将教材中的图片制作成幻灯片形式,以方便学生能更直观更立体地欣赏世界优秀建筑。 2、 创设情境,营造创新氛围 民主、和谐、平等、宽松的学习氛围是学生心理放松的前提条件,在这种宽松和谐的氛围下,学生会自我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并积极思维、提出问题。教师应注意教学的趣味性,尽可能减少临摹和机械训练,多创设一些让学生课堂表演之
6、类的情境,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兴趣,从而不畏艰难、积极主动地学习。同时,教师在课堂上应尊重学生,相互之间要平等对待,不可以“长官或权威”的身份管理学生,应当还学生以民主,允许他们有各自不同的观点,民主性的教学环境可以鼓励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和激情。在教师问学生答环节应注意口吻,尽量要以亲切、商量、平等的口吻来发问,鼓励学生大胆回答,如“你能告诉大家你是怎么想的吗,”“你发现了什么,告诉大家好吗”等,如果学生回答错误了也不可严厉指责,而应以鼓励的方式的来消除他们学习过程中的紧张感和焦虑感。另外,教师应在课外多关系他们的学习、生活和心理,热情帮助并指导他们。 3、 特色教
7、学,诱发创新意识 目前很多教材都强调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但它们都带有普遍性的特点,缺少地方特色,缺乏独创性,有的甚至不易操作。为了开拓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首先应有创新的教学理念和意识,因势利导,大胆改革,用于创新,把握青少年心理特点和身心发展的规律,自编一些新的教学内容。如利用地方特色,带学生到海滩上搞沙雕活动;带学生到码头、渔港亲身体验渔民的多彩生活;带学生到山上感受大自然的美等等,并要求学生细心观察自然界中事物的结构、形状,以及场景布置,线条的增减等,让他们在大自然中获取灵感,启发他们的创新意识。 4、 合理评价,肯定创新意识 美术作业可提高学生对于美的认识、欣赏和创造能力,可挖掘和发展
8、学生创新意识的潜力,还可充分调动和发展一些天赋差点的学生的积极性。而在评价学生的艺术创作时应放宽要求,同时要合理应用赞许方法。学生总是朝着教师鼓励的方向发展,因而不论每一位学生的行为习惯是否好坏,学习程式是好是差,作为教师要重视、肯定并多鼓励、多赞扬,多给学生些自信。学生的错误中往往含有合理成分,因此,我们在鼓励绘画好的学生的同时,对绘画基础较差的学生也应进行合理的鼓励和赞许,不可作简单的批评责备,也不可把他们说得一无是处。及时的合理的评价可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5、 实践活动,加强创新意识 教师在美术课教学活动中可将生活带入课堂中来,同时鼓励学生要多多参与艺术兴趣小组活动和艺术作品比赛。这些
9、实践活动可表现出学生自身的创新意识,并加强他们的创新意识。美术课上的美术作业会受到时间的限制,使学生的情感、技能和创意等较难很好地在作品中有所体现。而在课外小组活动或者艺术作品比赛中,学生的准备时间较长,精神也比较集中,且作品在构思表现、深入刻画上也教完整。如家乡的房子课外活动中,许多学生通过自身大胆地想象,将以往和现在以及未来房子的变化都展示与画中,形式各异,构思奇特。 6、 主动探究,养成创新习惯 在教学活动中,应把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作为提高学生创新的一个重要策略。要激起学生能使大脑有抑制转为兴奋,并形成学习的习惯,成为学习的主人,把知识的学习作为一种“自我需要”。如在教学生“设计我的空间”
10、时,教师不用可出框架模式,要让学生放开手脚按自己的爱好动手设计房间。这种富有创造性的设计既可以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还可激励他们的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使他们养成创新习惯。 三、 总结 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主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因此,作为教师首先应有创新的教学理念和意识,因势利导,大胆改革,用于创新,把握青少年心理特点和身心发展的规律,创设民主、平等、宽松、和谐、富于创新精神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勇于提出问题的习惯。同时,在评析美术作业时,要多多给予鼓励和表彰,多留下学生个体的变化和发展,以鼓励他们的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创造力。 参考文献
11、: 1、 阎立钦,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教育研究,1999 2、 常锐伦,学科教育学大系美术学科教育学,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3、 王岳维,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刍议,新课程(教研版),2010(1)(0210)古代散文复习思考题 一、填空题 1(甲骨卜辞、 和易经中的卦、爻辞是我国古代散文的萌芽。 2(深于比兴、 ,是先秦散文的突出特点。 3( 长于描写外交辞令。 4(国语的突出特点是长于 。 5(“兼爱”、“非攻”是 思想的核心。 6(先秦诸子中, 善养“浩然之气”。 7(先秦诸子中, 提出了“言不尽意”、“得意忘言” 的观点。 8(荀子的 是我国最早以“赋”名篇的作品。
12、 9(鵩鸟赋是 的骚体赋。 10(枚乘的 标志着散体赋的正式形成。 11(“破釜沉舟”出自 。 12(对偶、辞藻、用典和声律是 的主要特征。 13( 被鲁迅誉为“改造文章的祖师”。 提出的著名观点。 14(“文以气为主”、“诗赋欲丽”是15(大人先生传的作者是 。 16(嵇康的代表作是 。 17(西晋作家中, “善为哀诔之文”。 18(归去来兮辞可以说是 辞仕归隐的宣言书。 19(别赋、恨赋的作者是 。 20(孔稚圭的 以山灵的口吻,讽刺了“身居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的假隐士。 21(唐代古文运动发生在 时期,是一次提倡散文、 的文体改革运动。 22(苏轼称 “文起八代之衰”。 的论说文。
13、23(论佛骨表是24(由于唐代 的大量创作,寓言才成为一种独立的文体。 25(鲁迅称晚唐 是“一塌糊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锋芒”。 26( 在韩愈“不平则鸣”说的基础上提出了“穷而后工”的观点。 27(欧阳修的 用21个“也”字置于句尾,既增加了文章 的抒情气氛,又增强了文章的咏叹情调。 28(既平易自然又委婉曲折,是 散文的风格。 29(“文理自然、姿态横生”是 的主张。 30( 编选了唐宋八大家文钞。 7 31(清代骈文中兴,成就最显著的作家是 。 32( 是晚明小品文的代表作家。 33( 是桐城派散文的创始人,并首倡“义法”说。 二、解释题 1、春秋笔法 2、古文运动 3、气盛言宜 4、四六
14、文 5、冨吴体 6、燕许大手笔 7、简而有法 8、文理自然、姿态横生 9、“童心”说 10、义法 三、简答题 1、春秋记事的特点。 2、战国策的语言特色。 3、冯谖客孟尝君是怎样刻画冯谖形象的, 4、论语?侍坐中人物的性格特点。 5、孟子的论辩艺术。 6、墨子散文的主要特点。 7、荀子一书的比喻有何特点, 8、贾谊、晁错散文比较。 9、建安时期散文的特点。 10、简述南北朝的文风。 11、陆贽骈文的突出特点。 12、古文运动兴起的原因。 13、中唐、北宋古文运动的异同。 14、“唐宋八大家”称谓的由来。 15、王安石散文的主要特点。 16、苏辙的“养气”说。 17、苏轼提倡的“辞达”。 18、
15、归有光散文的特色。 四、论述题 1、先秦散文的总体特征。 2、左传的艺术特点。 3、战国策的文学成就。 4、庄子的艺术成就。 5、为什么说史记是“无韵之离骚”, 6、唐代古文运动的成就。 7、韩愈的古文理论。 8、韩愈张中丞传后叙的艺术特点。 9、韩愈在散文史上的地位。 8 10、柳宗元对散文发展的贡献。 11、欧阳修散文的风格特色。 12、曾巩散文的特点。 13、苏轼的古文主张。 14、苏轼散文的风格特色。 15、晚明小品文的特点。 (0210)古代散文复习思考题答案 一、填空题 1、铜器铭文 2、深于取象 3、左传 4、记言 5、墨子 6、孟子 7、庄子 8、赋篇 9、贾谊 10、七发 1
16、1、史记?项羽本纪 12、骈文 13、曹操 14、曹丕 15、阮籍 16、与山巨源绝交书 17、潘岳 18、陶渊明 19、江淹 20、北山移文 21、贞元、元和 反对骈文 22、韩愈 23、韩愈 24、柳宗元 25、小品文 26、欧阳修 27、醉翁亭记 28、欧阳修 29、苏轼 、茅坤 31、汪中 32、张岱 33、方苞 30二、解释题 1、春秋笔法:相传孔子编纂春秋时,按照自己的观点,对一些历史事件和人物作了评判,并选择他认为恰当的字眼来暗寓褒贬之意。这种以一字为褒贬,寓褒贬于叙事之中,含蓄谨严而带有倾向性的文字,人们就称为“春称笔法”。 2、古文运动:指发生在中唐贞元、元和时期和北宋时期,
17、由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领导的一次提倡散文、反对骈文的斗争运动,是一次文体、文风和文学语言的改革运动。 3、气盛言宜:韩愈继承孟子、曹丕的文气说,把文气和语言的关系形象地比喻为水和浮物的关系:“气,水也;言,浮物也;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毕浮。气之与言犹是也,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答李翊书)韩愈认为气指作家思想道德的自我完善和勤学若练、提高艺术水平两方面。韩愈明确指出作家思想道德和学识的好坏,一定要在文章中表现出来,强调作家必须提高道德和学识修养,文章才能气势充沛。 4、四六文:骈文讲究对偶、辞藻、用典、声律,句式以四字句、六字句为主,又因李商隐把他的骈文集取名为樊南四六,故骈文又称四
18、六文。宋代的骈文叫宋四六。 5、冨吴体:初唐武则天时期,富嘉谟与吴少微,二人友善,好尚相同,文风相似,在当时作者中,自为一体,被称为富吴体,特点是力矫徐庾余风,以经典为本,崇尚典雅。 6、燕许大手笔:开元年间,张说、苏颋并称“燕许大手笔”。张说在玄宗时任中书令,封燕国公。苏颋在武则天时袭封许国公,玄宗时为宰相。朝廷的重要文件大多出于他二人之手,如为天子起草的制、敕,也有代群臣起草的表、状,所谓“大手笔”者,即指这类文字。 7、简而有法:欧阳修提出了“简而有法”的主张。“简”是指对题材的取舍剪裁,要意深言简,有高9 度的概括力;“法”是指艺术技巧,要写得生动形象,于含蓄中寓有褒贬。 8、文理自然
19、、姿态横生:苏轼在答谢民师书中说:“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所谓文理自然、姿态横生,指作家要无拘无束,自由抒写,又要波澜横生,千姿百态。文理要出于自然,姿态要千变万化。 9、“童心”说:李贽认为:“童心者,真心也。若以童心为不可,是以真心为不可也。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李贽所谓“童心”、“真心”,就是我们平时常说的赤子之心和真情实感。李贽大声疾呼,强调“童心”之真,痛斥当时文坛之假,表明他主张发扬个性,抒写真情实感。 10、义法:方苞的古文主张。“义,即易之所谓言有物也;法
20、,即易之所谓言有序也。”(又书货殖传后)就是说言之有物而文有条理。若结合方苞其他论述作总体的归纳,则“义”主要指文章的意旨、论断与褒贬,“法”主要指文章的布局、章法与文辞。 三、简答题 1、?文辞简略,叙事简若大纲,往往一二短句便记一事,有点类似今天的标题新闻;?寓褒贬于记事的“春秋笔法”;?“简而有法”,用语严谨精确,一字不苟。 2、语言铺张扬厉,辩丽恣肆。战国策主要记载纵横捭阖的策士之辞,这些说辞铺张扬厉、辩丽横肆,主要表现为极力铺陈排比,夸张渲染,在散体中包容着大量的骈辞俪句,具有辩丽恣肆,纵横驰骋的特点。 3、战国策刻画冯谖形象,欲扬先抑,层层深入,愈转愈奇;还通过孟尝君左右之人对冯谖
21、“笑之”、“恶之”,孟尝君对冯谖“市义”之举“不悦”等描写,来反衬冯谖的奇异性格和不凡见识。 4、孔子的和蔼可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子路的直爽鲁莽;冉有、公西华的谦逊谨慎;曾皙的淡泊洒脱;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5、孟子文章的突出特点是讲究论辩艺术。他特别注意论辩方法,讲究论辩技巧。善设机巧,引人入彀。 6、墨子散文最大的特点是讲究逻辑。另一特点是崇尚质朴,不重文采。 7、荀子中的比喻极富特色,常用一连串的比喻,层见叠出。如劝学:“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类似的取譬
22、设喻,几占全文之半。 8、贾谊和晁错都主张重农抑商、削弱诸侯势力、抗击匈奴侵扰,为文皆疏直激切,尽所欲言。但贾谊颇有迂阔之论,不如晁错之文具体切实,极少空疏之谈。贾谊之文富于文采,有战国纵横之风;晁错之文气势恢宏,明快畅达,论析透辟,冷峻严谨,颇有先秦法家之风。 9、建安时期的散文,突破了传统礼教规范的束缚,扫荡了经学牵强附会烦琐求证的作风,形成了清峻、通脱、骋词、华靡的文风。 10、南北朝时期,文风趋向靡丽,语言更尚骈偶,散文逐渐被骈文取代。特别是南朝,贵绮丽,尚辞采,重骈俪,文坛是骈文的天下;北朝的文章尽管也注重骈偶,而文风却不同,贵质朴,尚征实,求朴野,散体的成就超过南朝。 11、中唐时
23、期,最富盛名的骈文家是陆贽。他的骈体文最突出的特点是:不用典,不征事,不用华丽10 的辞藻,完全以自己浅近朴素的语言写出。 12、古文运动的兴起是政治改革的需要,也是文体改革的需要。 13、北宋古文运动和唐代古文运动在提倡古文这一点上是相同的,但也有不同之处:第一是北宋古文运动是和诗歌革新运动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第二是唐代古文运动在改革文风方面,主要是反对浮艳纤弱的文风,北宋古文运动除了要求革除浮艳纤弱的文风外,还要反对艰涩怪僻的倾向,这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唐代古文运动的缺陷。 14、最初将这八个作家的散文作品编选成集刊行的,是明初朱右(一作佑)的八先生文集,可惜此书已不传,无法知道他把这八个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精编 最新 浅谈 初中生 美术课 创新 意识 培养 优秀 名师 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6469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