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导学案1.doc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导学案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导学案1.doc(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四单元单元备课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1. 本单元内容的结构及其地位作用。 本单元是学生系统学习分数的开始。内容包括: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真分数与假分数,分数的基本性质,最大公因数与约分,最小公倍数与通分以及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学生在三年级上学期的学习中,已借助操作、直观,初步认识了分数(基本是真分数),知道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简单的分数,会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以及同分母分数的大小。还学习了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在本学期,又学习了因数、倍数等概念,掌握了2、3、5的倍数的特征。这些,都是本单元学习的重要基础。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将引导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
2、性认识,概括出分数的意义,比较完整地从分数的产生,从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等方面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进而学习并理解与分数有关的基本概念,掌握必要的约分、通分以及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技能。这些知识在后面系统学习分数四则运算及其应用时都要用到。因此,学好本单元的内容是顺利掌握分数四则运算并学会应用分数知识解决一系列实际问题的必要基础。一、 教学目标 1. 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 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知道带分数是一部分假分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能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3. 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 4. 理解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公倍数与最小
3、公倍数,能找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5. 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三、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正方形、圆形等图片实物、彩笔、米尺 四、课时安排(20课时)单元备课1课时分数的意义2课时分数与除法2课时真分数与假分数3课时分数的基本性质2课时约分4课时通分3课时分数与小数的互化2课时 整理与复习1课时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分数的意义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分数的产生。 2、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单位“1”的含义。 3、掌握分母、分子的含义和分数各部分的名称。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单位“1”的含义。难点:单位“1”的含义的正确理解。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4、、正方形纸、线段图、米尺等。学具准备正方形纸、彩笔。教学过程:一、情境启发,明确目标悟空分西瓜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一天,行至途中,都感到又饥又渴,师傅吩咐悟空找些吃的东西。不一会儿,悟空抱回一个大西瓜。师傅吩咐悟空把西瓜平均分成四份,每人分吃一份。刚一分好,猪八戒就迫不及待地抓了一块。这时,师傅问:“八戒,你能说出你手中的西瓜是多少个吗?你能用一个数把它表示出来吗?”八戒抓耳挠腮,怎么想也想不出来该怎么表示。聪明的同学,你们能帮八戒说出他手中的西瓜该用什么数来表示吗?该是多少个吗?(学生回答:用分数表示,是四分之一个),那你们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吗?1、请一个学生用米尺测量黑板的长,说一说,
5、用“米”作单位,测量结果能不能用整数表示? 2、在古代,人们就已经遇到了这样的问题,请看课本第60页上面的插图(教师用一根打了结的绳子演示古人测量的情况)。 3、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为了平均分配一些东西,也常常会遇到不能用整数表示的情况。比如,看课本第60页下面的插图。两个小朋友平分一个橘子、一块月饼、一包饼干,每人分到的能用整数表示吗? 4、小结:正是这样的实际需要,产生了分数。二、合作探究,达成目标(一) 自主学习,认识单位“1”。 1、以前,我们已经学过分数的初步认识,你能举例说明的含义吗?2、小组合作,重点观察后两个图形(看课本第61页的插图),说一说,每个图下面的分别是:(1)把什么
6、看作一个整体?(2)平均分成了几份?(3)表示这样的几份?3、如果把改成,请再说说它的具体含义。提纲(多媒体显示):把( )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这样的一份是,三份是( )。把( )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每根是这把香蕉的,三根是( )。把( )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这盘面包的,三份是( )。2、探究分数的意义。提示:(1)一个物体或一些物体等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来表示。(2)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思考:(3)请说出上面三个例子中的单位“1”分别指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教
7、师把板书中的“一个整体”分别改成“单位1”。(4)你能说出分子、分母的含义吗?同桌两人议一议。教师采纳或修正学生的回答,加以板书: 1 3分子:表示有这样的几份4 4分母: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了几份 (5)归纳分数的意义三、变式练习,检测目标 1、P62页做一做。 2、练习十一第15题。 2、认真填一填。(1)把( )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 )。(2)表示( )。3、判断(对的打“”,错的打“”)。(1)一堆苹果分成4份,每份占这堆苹果的。( )(2)把5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7段,每段占全长的。 ( )(3)自然数1和单位“1”相同。( ) 4、思考题(糖块游戏)。拿走
8、9块糖的,拿走几块?为什么?再拿走剩下的,拿走几块?为什么?再拿剩下糖的,拿走几块?四、总结评讲,升华目标1、本节课我们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说说你的收获。第三课时教学内容:分数的意义教学目标:掌握分数的读、写法和理解分数单位教学重难点:理解分数单位。分数的读法和写法。教学准备:投影仪、计算机教学过程:一、情境启发,明确目标 游戏“夺红旗”。 男、女各一队,派代表到前面夺红旗,但要听老师指挥,拿对了红旗归这一队,拿错了机会自然转给下一队,老师当发令员,其他同学当小裁判。女同学代表到前面拿走红旗的,男同学拿走剩下的,女同学拿走剩下的,男同学拿走剩下的,女同学拿走剩下的,剩下的一面奖给全班。你
9、能说出这个游戏中有哪些分数,每个分数各表示什么意义吗?每个分母不同,它的分数单位一样吗?二、合作探究,达成目标 (一)自主学习以为例,说一说分数的书写顺序及其含义。温馨提示:先写分数线,表示平均分; 再写分母,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了几份; 最后写分子,表示有这样的几份。(二)探究分数单位1.自然数的单位是几?7里面有几个1?2.的分数单位是什么?它有几个这样的单位?3.引出分数单位的概念。4.说出上面文中第62页中“做一做”中几个分数的分数单位,它们分别有几个这样的单位。 5.归纳认识分数单位的方法。三、变式练习,检测目标1. 完成练习十一第8、9题。2、读出下面的分数,并说出每个分数的分
10、数单位。 3、 填空。 (1)把( ),叫做分数单位。 分数单位是由( )决定的,( )是几,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一。 (2) 读作:( )表示( ) 读作:( )表示( ) 4. 用直线上的点表示分数。 (交流经验:先找准单位“1”,再看平均分成了几份,然后确定直线上这一点用几分之几表示)。四、总结评讲,升华目标 1、本节课我们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说说你的收获。第四课时教学内容:分数与除法教学目标:1、使学生正确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培养学生联系的思想。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难点:分数各部分与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教学准备:圆形纸片教学过程:一、情境启发,明确目标老师给
11、大家带来一组除法算式,看看大家谁的反应最快?(课件)284= 2100= 64= 0.72= 910=两个数相除的商有可能是整数,也有可能是小数。那16等与多少呢?生回答,师提示:1除以6除不尽,结果除了用循环小数,还可以用什么表示?生猜想,能用分数吗?今天我们就来证实一下这个问题。(板书课题)二、合作探究,达成目标(一)自主学习例1 创设情景:小红过生日,买了一个蛋糕,平均分给小红及父母,平均每人分得多少个?1、以小组为单位,亲自剪一剪,拼一拼,看看结果是多少?2、交流做法及结果。3、尝试分析除法与小数的关系。(二)合作探究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课件出示例2情景图:把3个饼平均分给4个孩子,每个
12、孩子分得多少块? (1)请同学们4人一组,拿出你组的3个同样大的圆,实际分一下。 提问:分的结果怎样?你们是怎样分的?演示给同学看看。 (2)教师用电脑演示例2的分饼的过程。34(块) (3)探究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请同学们观察例1和例2的两个算式和结果。小组讨论下面的问题: A、当整数除法得不到整数的商时,怎么办?可以用什么数来表示? B、用分数表示整数除法的商时,要用谁作分母?谁作分子?能否用一个等式来表示这种关系? C、如果用字母a、b分别表示被除数和除数,用字母怎样表示上面的关系?还要注意什么? E、分数能否表示两个数相除?分数的各部分与除法各部分有什么关系? F、分数与除法有什么区别?
13、 (4)归纳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三、变式练习,检测目标1、课本P66 做一做第1题。 2、用分数表示各题的商。18=( ) 49=( )517=( )1315=( )931=( )3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或字母。 ()()( )() 8( )( ) c( )=(d )4解决问题(1)把个饼分给个孩子吃,每个孩子分得几个?(2)5米长的绳子平均分给7个人,每人分几米?5、练习十二第1、2、5、6、7题6、练习十二第1、2、5、6、7题。四、总结评讲,升华目标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说说你有哪些收获?学习心得: (A、我很棒,成功了; B、我的收获很大,但仍需努力。)自我展示台:(写出你的发现或见解)第五课时
14、教学内容:分数与除法例3、把低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名数教学目标: 1、学生学会把低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名数。 2、使学生会比较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教学重难点:掌握把低级单位的名数改成高级单位的名数。教具准备:投影仪、计算机、相应课件一、情境启发,明确目标 一根铁丝长15厘米,要把它分成3份,每份是多少厘米?能用分数表示吗?每份是多少分米呢?能不能用我们所学的知识进行转化?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问题。(板书课题)二、合作探究,达成目标(一)合作探究学习例3课件出示例3情景图: 小组分析讨论交流想法和做法,归纳此类题目解题思路。 (二)自主学习 1.求分米是多少米?(让学生
15、说明,怎样把低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2.求分是多少小时?(让学生说明,应该怎样算?哪个数作除数?哪个数作被除数?)3.求分米是几分之几米?温馨提示:()要把分米数改写成米数应该怎么办?要把分改写成小时怎么办?(2)第3题用分数怎么表示?哪个作分母?哪个作分子?三、变式练习,检测目标1、P66做一做第2题。2、练习十二3、4、8、9题。3、解决问题。(1)儿童每天的睡眠时间是9小时,占全天的几分之几?(2)一本小画册共56页,小花已经看了50页,她看了全书的几分之几?(3)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是26分米,高是8分米,底是高的几分之几?高是底的几分之几?4、男生有21人,女生有19人,女生是
16、男生的几分之几?男生是女生的几分之几?5、把5米长的绳子平均截成6段,每段长几米?每段是全长的几分之几?四、总结评讲,升华目标 1、本节课我们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说说你的收获。第六课时教学内容:真分数和假分数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 。2、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的习惯教学重难点:正确理解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和假分数化成整数 的方法的掌握。教学过程:一、情境启发,明确目标 本周一是3月15日,谁知道这是一个什么日子吗?(生抢答: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你还知道关于“3.15”的哪些知识?(生1:打假! 生2:工商质检部门查处假药假货 生3:“315”的主题是打击假冒伪劣产品,保护消费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数学 下册 第四 单元 导学案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6456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