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语文教案.doc
《七年级上语文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上语文教案.doc(4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教案正面授课内容21、化石吟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并体味本诗的节奏、韵律美。2调动联想想象,理解诗歌的内容。3培养爱科学爱文学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1、有感情的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节奏韵律美。2、理清诗歌结构,把握诗歌内容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教学重难点1.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并体味本诗的节奏、韵律美。2调动联想想象,理解诗歌的内容。3、多角度品析诗歌媒体运用课件学法指导朗读法、联想想象法、讨论点拨法教学过程一、预习1找出课文中的生字词,查字典,给它们注音、解释,并学会运用。(1)奇幻:出人意料的,充满变幻的。(2)远古:遥
2、远的古代。(3)进化:事物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逐渐变化。(4)造物主:基督教徒认为上帝创造万物,因此称上帝为“造物主”。 (5)骸骨(hi):尸骨。(6)乌有:虚幻,不存在。(7)潜行(qin):在水面以下行动。(8)裹藏:缠绕着藏起来。(9)太古:远古的时代。(10)引颈长吼:伸直脖子大声吼叫。(11)葱茏:(草木)青翠茂盛。(12)幽雅:幽静而雅致。(13)叹服:称赞而且佩服。(14)海枯石烂:直到海水枯干,石头粉碎,形容经历极长的时间。(15)日转星移;形容发生极大的变化。2朗读课文,思考课后研讨与练习的问题。二、导入在漫长的生物进化过程中,随着自然环境的变迁,许多物种相继灭绝,但
3、它们的生命信息被化石保存了下来。科学家研究这些化石,从中窥见了亿万年前像奇幻的神话一样的生物世界。在课本这首诗中,诗人以优美的语言,富有感情地赞颂了会讲话的奇异的化石,三、正课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2探究质疑:题目“化石吟”的“吟”是什么意思? 讨论并归纳:吟,是古典诗歌的一种名称。这里是赞颂的意思。化石吟是一首赞颂化石的抒情诗。3探究质疑:诗的1、2节一连用了6个问号,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讨论并归纳:通过问句的形式,引发读者的思考和想象。连续不断的问句表现出作者浓厚的科学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也打开了读者思维的闸门,使读者和作者一起去想象亿万年前那神秘的世界,去倾听化石讲述那奇幻的
4、4探究质疑:化石所重现的逝去万载的世界是一个怎样的世界 讨论并归纳:(1)生命的起源。大约在46亿年前,地球刚刚形成。那时候地球的温度很高,天空中赤日炎炎,电闪雷鸣,地面上火山喷发,熔岩横溢。从火山中喷出的气体,如水蒸气、氨、甲烷等,构成了原始的大气层。后来,地球的温度逐渐降低,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雨降落到地面上,这些有机物又随着雨水进入湖泊和河流,最终汇集到原始的海洋。海水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地互相作用,经过极其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原始的生命。 2)生物进化的历程。原始的生命由于营养方式的不同,一部分进化成为具有叶绿素(自养)的原始藻类植物,另一部分进化成为没有叶绿素(异养)的原始单细
5、胞动物。这些藻类植物和原始单细胞动物就分别进化成为各种各样的植物和动物(3)人类的出现。人类和类人猿都起源于森林古猿,最初,森林古猿在茂密的森林里过着树上生活。后来,地球上一些地区,气候变得干燥了,森林减少了。在这些地区生活的森林古猿,被迫下到地面上来寻找食物,经过漫长的年代,它们就逐渐进化成了现代的人类。仍然生活在森林里的古猿,经过漫长的年代,有的绝灭了,有的就逐渐进化成现代的类人猿。师生活动1、学生以不同形式朗读。2、教师质疑、点拨,学生讨论分析。教学反思作业布置熟读全诗抄写课后词语教案正面授课内容21、化石吟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并体味本诗的节奏、韵律美。2调
6、动联想想象,理解诗歌的内容。3培养爱科学爱文学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1、有感情的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节奏韵律美。2、理清诗歌结构,把握诗歌内容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教学重难点1.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并体味本诗的节奏、韵律美。2调动联想想象,理解诗歌的内容。3、多角度品析诗歌媒体运用课件学法指导朗读法、联想想象法、讨论点拨法教学过程一、复习上节课的内容题目“化石吟”的“吟”是什么意思? 讨论并归纳:吟,是古典诗歌的一种名称。这里是赞颂的意思。化石吟是一首赞颂化石的抒情诗。化石所重现的逝去万载的世界是一个怎样的世界 (1)生命的起源。 (2)生物进化的历程
7、。 (3)人类的出现。二、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三、探究质疑:沉睡亿年的石头说了什么话?讨论并归纳:诗中3、4、5、6节是化石说的话。意思是科学家通过对化石的研究,得出了生物进化的科学观点,所谓上帝创造万物的说法是不符合客观事实。你看,那冰冷的骸骨不就是明证吗?古代生物虽已死亡,其肉体经过亿万年早就化为乌有,但它们作为曾经有过的生命之躯的证据是实实在在的,有这些深埋地下的化石的存在,就足以证明地球上的生命是生生不息、繁衍不断的,在这些化石中,作为生命基本物质的有机化合物还保留着,为科学家研究生物进化提供了必要的条件。这些有机物的残余不就是生命的信息吗?科学家的研究工作不就是破译这些密
8、码吗?人脸上的皱纹就是生命历程的写真,同理,化石也就是地球古生物的档案,那远古洪荒,海枯石烂,沧海桑田,物换星移,无论多么久远,无论变化多大,都阻挡不了生命的航船从太古不息地向近代出发,生命的形成也由低级向高级演化。当你参观古生物博物馆,面对复原的恐龙、猛犸,你会作何感想呢?你可能想象它在引颈长吼;当你站在重现的远古林木之中的时候,难道你不会赞叹大自然的高妙吗?作者由衷地叹服大自然是魔法师,是雕刻家。教案反面四、探究质疑:诗的第2节和最后一节构成什么关系?这样写好在哪里?讨论并归纳:最后一节回应第2节,这样使全诗结构完整,有放有收,有问有答。五、探究质疑:诗歌把化石称为“你”有什么好处?讨论并
9、归纳:这首诗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作者将化石当作可以说话的人,并用第二人称“你”来称呼它,显得自然亲切。四、小结这是一首赞颂化石的抒情诗,更是一首科学诗。全诗是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从而赞美了科学的神奇和人类的伟大。板书设计:化石吟张 锋(1-2) 发问引发联想 (总) (神奇景色) (3-6) 具体抒写化石讲述的内容(分) (人类的伟大)(7) 回应发问,照应开头师生活动教师质疑、点拨,学生讨论分析。教学反思作业布置完成练习册上相关练习教案正面授课内容22、看云识天气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2复习巩固比喻这种修辞手法,积累课文中的比喻句。3学会
10、搜集一些资料,加深对看云知识和天气知识的了解。过程与方法1、反复朗读课文,识记一些关于天气的谚语,增加生活常识。2、练习快速阅读,概括课文内容。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教学重难点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2、复习巩固比喻这种修辞手法,积累课文中的比喻句。3、学会搜集一些资料,加深对看云知识和天气知识的了解。媒体运用课件学法指导朗读法、观察与联想、图表概括法教学过程一、预习1找出课文中的生字生词,查字典给它们注音、解释,并学会运用。(1)峰峦(lun):山峰和山峦。(2)一霎间(sh):一会儿,形容时间极短。(3)预兆(zho):事前显露出来的迹象(
11、4)轻盈:这里形容卷云像女子的动作、体态一样轻巧优美。(5)均匀:分布或分配在各部分的数量相同。(6)朦胧不清:模糊不清。(7)阴森;形容(地方、气氛、脸色等)阴沉可怕。本课指天气阴沉,气氛可怕。 (8)丝丝缕缕(l):一丝丝,一条条。缕,量词,用于细的东西。(9)绫纱;泛指稀而薄的织品。本课比喻云彩稀薄。(10)崩塌;崩裂而倒塌(11)弥漫:(烟尘、雾气、水等)充满,布满。12征兆:即将出现的迹象。(13)千姿百态:形容有各种各样的姿势。(14)变化无常:没有规律地出现新的状况2阅读课文,思考课后研讨与练习。3就课文不理解之处质疑。 教案反面二、导入今天我们学习看云识天气,大家可以从云的千姿
12、百态的描绘中得到识别天气阴晴雨雪的知识。这些知识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活生产的实践中观察的结晶。文章语言生动形象而又准确,大家在学习时要注意把握三、正课 1、快速阅读课文,给文章分段并归纳段意 讨论并归纳:全文可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指出云和天气的密切关系,说明看云可以识天气。第二部分(第26段):说明怎样看云识天气。第三部分(第7段):说明看云识天气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2、将第二部分说明怎样看云识天气分成两层:第一层(第25段):根据天空中云的形态、位置、薄厚来推测天气的情况。第二层(第6段):根据光彩现象推测天气的情况。四、朗读课文学生以不同形式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五、课堂小
13、结师生活动学生以不同形式朗读。教师质疑、点拨,学生讨论分析。教学反思作业布置抄写课后词语教案正面授课内容22、看云识天气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2复习巩固比喻这种修辞手法,积累课文中的比喻句。3学会搜集一些资料,加深对看云知识和天气知识的了解。过程与方法1、反复朗读课文,识记一些关于天气的谚语,增加生活常识。2、练习快速阅读,概括课文内容。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教学重难点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2、复习巩固比喻这种修辞手法,积累课文中的比喻句。3、学会搜集一些资料,加深对看云知识和天气知识的了解。媒体运用课件学法指导
14、朗读法、观察与联想、图表概括法教学过程一、复习上节课的内容第一部分指出云和天气的密切关系,说明看云可以识天气。第二部分说明怎样看云识天气。第三部分说明看云识天气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二、新课1、阅读第1段,回答下面各题。(l)这段的结构是怎样的?(总分总)(2)如何分层? 第一句是第一层,最后一句是第三层,中间是第二层。(3)第一段中哪些内容照应“姿态万千”,哪些内容照应“变化无常”? “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有的像一张大棉絮,满满地盖住了天空;还有的像峰峦,像河川,像雄狮,像奔马”这些内容与“姿态万千”相照应。“它们有时把天空
15、点缀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笼罩得很阴森。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一霎间却又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这些内容与“变化无常”相照应。2、文章介绍这八种云,按照什么顺序?讨论并归纳:从高层云依次说到低层云,从象征晴朗天气的云,依次说到带来暴风的云。3、找出各种云以一种云或光彩的身分作自我介绍。要求: 充分利用文中描写云彩的句子; 让别人明白你将会带来怎样的天气。 对照课文,学生各人自说自讲,或在书上作记号,或写在本子上。 先各自预演,后课堂交流。 教案反面示例: “嘿!大家好,我常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别看我身子很单薄,可我最轻盈,站得也最高,阳光可以透过我
16、照到地面。我很受欢迎,因为我会给大家带来晴朗的天气。大家知道我是谁吗?” 卷云4、讨论光彩和天气情况简表。光彩识天简表光名 产生和分布情况 色 彩 天气征兆晕 产生在卷层云上,分布在日月周围 里红外紫 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华 产生在高积云边缘部分 里紫外红华环由小变大,转晴,华环由大变小,转阴雨虹 雨过天晴,在太阳对面的云幕上 彩色圆弧 东虹轰隆西虹雨霞 早、晚,太阳照着对面的云彩 云层变红 朝霞西阴雨袭,晚霞东几天晴5探究质疑:文章把云分为八类,把光彩分为四种来描述,这样分类说明有什么好处?讨论并归纳:这样根据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功用等方面的异同,将事物分成若干类,逐类说明,使读者更具
17、体、更详尽、更全面地了解事物的特征。三、小结 本文运用分类说明的方法,对八种云、四种光彩进行描述,说明它们与天气的关系。师生活动教师质疑、点拨,学生讨论分析。教学反思作业布置试着根据天空中的云彩形状,判断一下当天或第二天的天气情况,把结果写在作业本上教案正面授课内容22、看云识天气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2复习巩固比喻这种修辞手法,积累课文中的比喻句。3学会搜集一些资料,加深对看云知识和天气知识的了解。过程与方法1、反复朗读课文,识记一些关于天气的谚语,增加生活常识。2、练习快速阅读,概括课文内容。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教学重难点
18、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2、复习巩固比喻这种修辞手法,积累课文中的比喻句。3、学会搜集一些资料,加深对看云知识和天气知识的了解。媒体运用课件学法指导朗读法、观察与联想、图表概括法教学过程一、预习阅读课文,想想作者如何生动形象地介绍天上的云和光彩二、导入在准确的前提下,说明的语言有的以平实见长,直接了当地说明事物,不描写,不夸张,没有弦外之音,像数学、物理、生物等教科书;有的以生动活泼见长,运用描写、拟人、夸张等手法,使事物说明得形象、生动、具体,便于读者理解,可读性强。本文用大量生动的语言来描述云和光彩,这是值得我们揣摩和学习的。 三、正课1探究质疑:课文第1段如何生动形象地写出
19、天上云的“姿态万千”? 讨论并归纳:连用八个比喻,分别说明云的形态之多,姿态万千。2探究质疑:课文第1段如何生动形象地写出云的“变化无常”?讨论并归纳:用“有时有时一霎间”写云的变化无常。3探究质疑:“云就像天气的招牌”,“招牌”是什么东西,把“云”比喻成“招牌”有什么作用? 讨论并归纳:“招牌”是商店的标志,云是天气变化的标志。把“云”比喻成“招牌”,写出了云和天气的关系密切,说明看云可以识天气。4探究质疑:课文第2段把云分为两类。“薄云往往是象征”;“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预兆”。“象征”与“预兆”能不能互换,为什么?教案反面讨论并归纳:不能。因为“象征”这里指薄云的出现往往天气晴朗;“预
20、兆”则指低而厚密的云是阴雨风雪还未到来预先显露出来的迹象,所以两个词不能互换。 5探究质疑:课文第2段中的“往往”常常”能否去掉?为什么? 讨论并归纳:不能去掉。“往往”常常”指一般的情况,但又不是绝无例外,说明得恰如其分。表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6探究质疑:课文第3段写天气晴朗的象征的薄云,各用了哪些生动形象的描摹来写它们的形态?讨论并归纳: (1)卷云:“最轻盈、站得最高”用拟人手法,将卷云人格化;“丝丝缕缕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用比喻手法,说明卷云的轻盈和洁白。(2)卷积云:“好像微风吹过水面引起的粼波”用比喻手法,说明卷积云的形态。(3)积云:“像棉花团
21、的白云”用比喻手法,说明积云的形态。(4)高积云:“成群的扁球状的云块,排列得很匀称,云块间露出碧蓝的天幕,远远望去,就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用比喻手法,说明高积云的形态。这些比喻,一具知识性,用形象的比喻描摹,分别说清了四种薄云各自的形态特征;二是形象性,便于读者理解,可读性强。四、课堂小结师生活动教师质疑、点拨,学生讨论分析。教学反思作业布置完成练习册上相关练习教案正面授课内容22、看云识天气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2复习巩固比喻这种修辞手法,积累课文中的比喻句。3学会搜集一些资料,加深对看云知识和天气知识的了解。过程与方法1、反复朗读课文,识记一些关于天气的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语文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6450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