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对义务教育德育课的启示.doc
《积极心理学对义务教育德育课的启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积极心理学对义务教育德育课的启示.doc(4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积极心理学对义务教育德育课的启示小学低年级(12年级)开设品德与生活,小学中高年级(36年级)开设品德与社会,初中开设思想品德课程,高中开设思想政治课程。小学和初中阶段的德育课程为综合课程,高中阶段采取模块设置的形式,力求体现课程的针对性。2名词解析课程是为实现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目的而规定的教学科目及它的目的、内容、范围、分量和进程的总和,包括为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而营造的学校环境的全部内容。3课程目标德育课程的目标可以分为每门课程的总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等方面的分目标,并随学段不同而有区别。现行德育课程目标突出体现以下特点:全面性、基础性、序列性。4课程内容生活化遵循不同阶段学生生
2、活的逻辑,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的主题活动为载体。综合化每一学段课程内容力求体现多重价值,整合多种学科内容。品德与生活包含了品德教育、科学教育、社会文化教育等多方面的内容。生本性课程内容主张从学生成长、发展与生活实际出发,从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现状、问题和需要出发,尊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开放性面向学生逐步扩展的整个生活世界,从封闭的教科书扩展到所有对学生有意义、有兴趣的题材。先给大家介绍一下积极心理学。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它是指利用心理学目前已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来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个心理学思潮。主张
3、研究人类积极的品质,充分挖掘人固有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使人类走向幸福,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每一个普通人,它要求人们用一种更加开放的、欣赏性的眼光去看待人类的潜能、动机和能力等。 给大家推荐一个网址 Shahar是积极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建议大家有空的时候都看一下,也许它会给我们带来一些新的视角和思路。让我们自己开启智慧的大门,走向快乐与幸福!在教育教学中,积极心理学要求我们用一种欣赏的、开放性的、发展性的眼光来看待每一个孩子的潜能、动机和力量。因为,每一个孩子的过去不等于他们的未来,他们都具有很强的可塑性。 积极心理学首先要求师生之间要有积极的人际关系,这些积
4、极关系的特征包括:相互信任、尊重、关心、时间投入、陪伴、体贴、安全、善良、鼓励、有趣等。 这些积极的人际关系能给我们带来很多益处: 1 学生很喜欢得到老师的表扬和认可,并会以此作为产生更多积极行为的动机。 2 教师是学生信任感和安全感的支持来源。 3 表扬和鼓励与学生积极行为的出现将会形成良性循环。 4 学生更愿意与自己喜欢的老师相处,并模仿他们,向他们学习。 因此,教师首先要有一个积极乐观的意识、态度和交往方式,从而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正向行为的积极发展。积极心理学告诉我们,积极的师生关系对我们的教育教学有很多益处。但是,这种关系并不是简单的几个微笑、几句鼓励、几次表扬就能建立的,它需要计划、
5、时间、努力、技巧,以及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坚持。 积极心理学将师生关系比作是一个银行账户:在和学生交往的过程中,如果教师表现出关心、尊重等积极行为,就有机会在自己的账户上存上一笔;但如果教师做了一些让孩子痛苦的事情,如责骂、体罚、羞辱等,就要从自己的账户里取出一笔。 为了建立起积极的师生关系,我们需要更多的存款,而不是提款。研究发现:使我们“账户”收支平衡的一个比例为8:1.也就是说,假如有一些消极行为导致我们从账户里取出一笔款的话,那么我们至少需要8倍或者更多的积极行为才能抵消掉这些消极行为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即使某些批评是有道理的,也会伤害到师生关系。 由此可见,在我们与学生的互动中,教师对学生
6、的肯定和鼓励要远远多于对他们的指责和批评,才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甚至会发生意想不到的奇迹。积极心理学认为,教师的不同言行会带给学生不同的情感体验:当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时,会有利于积极师生关系的建立,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反之,学生消极的情感体验会阻碍我们的教育教学效果。 那么,学生喜欢和讨厌的成人行为各是什么?积极心理学研究人员经调查列举了以下几种常见的行为:积极行为:轻松、愉悦的面部表情心平气和、愉悦的声调积极主动提供贴心的帮助尽量公平鼓励进步、肯定成长解释为什么、怎么样及关心的重点是什么热情、乐观有礼貌评价时能说到点子上表达适度、合理的期望消极行为:公开表示愤怒严厉、苛刻的指责不
7、给解释的机会包含侮辱意味的讲话不愉快的身体接触不公平待遇专制、命令冷漠、歧视 当我们对学生实施积极行为时,我们教师自身也会体验到这种行为所带来的正向情感,以及更多的教育智慧和艺术,从而使教育教学进入良性循环。积极心理学认为,和学生建立起积极的师生关系,如同锻炼身体一样,它需要时间、计划、努力、技巧等。杨百翰大学的Dr.Paul为大家分享了一些如何建立积极关系的小诀窍,我们可以用或长或短的时间建立积极关系,建立的方式方法也灵活多样。如: 花10秒钟,给学生一个微笑,或轻拍学生的肩头,或和学生一起大笑 花30秒钟,给学生写一两句简短的积极评语或简讯 花1分钟,请学生分享他是如何做到某件事的 花5分
8、钟,给学生分享自己的个人成长经验 花5分钟以上,参加学生的一个重要事件 Dr.Paul请大家思考:你会利用10秒、30秒、1分钟、5分钟、5分钟以上的时间来做点什么,从而与学生建立起积极的师生关系呢? Dr.Paul还提示:与比较难相处的学生建立积极关系可能需要大量额外的工作、思考和时间,更需要教育者有足够的耐心和真诚的言行来实现。 在很多人心目中,心理学上用来治病和解决心理问题的,而有严重心理问题的人毕竟是少数,如何培养正常人的积极品质和积极力量,应用范围更广。心理问题的预防比治疗更重要!以有心理问题的人为研究对象的心理学是“病理性心理学”,或“消极心理学”,而以正常人为研究对象的心理学被称
9、为“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它旨在为大多数正常人追求幸福的过程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 积极心理学在1996年之后兴起,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塞利格曼(Martin E. P. Seligman)博士。他在1975年之前的著名研究成果是习得性无助。既然无助可以习得,那乐观岂不是也能习得?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塞利格曼提出了幸福的3个要素乐趣、参与和意义。乐趣是外在的情绪表现,参与是对活动的投入程度,意义上个体对行为或事件价值的理解。 2002年,塞利格曼与美国人个心理学专家克里斯托弗.彼得森(Christopher Peterson)教授一起建立了一套心理健康标准,这是24
10、种可测量的积极品质要素(如表1)。表1 积极人格(P29)良好美德定义性特点性格类积极力量智慧知识的获得和运用1,好奇和对世界感兴趣2,热爱学习3,心灵手巧、独创性和实践智能4,判断力、批判性思维和开放思想5,社会智能、个人智能和情绪智能6,洞察力和大局观勇气面临内外压力时誓达目标7,英勇和勇敢8,坚持不懈,勤奋和勤勉9,正直、真诚和坦率仁爱人与人之间交往的积极力量10,亲切和慷慨11,爱和被爱公正文明的积极力量12,公民的职责、权利与义务,忠诚和团队精神13,公平和公正14,领导力节制做事不过分的积极力量15,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16,远见、谨慎和小心17,谦虚卓越使自己与全人类相联系的积极力
11、量18,欣赏美与优秀19,感激20,希望、乐观和未来的胸襟21,精神追求、信念和信仰22,宽恕和宽容23,玩兴和幽默24,热情、激情、热心和精力充沛 心理资源就是心理能量,主要用来支撑一个人产生或进行各种有意识的心理活动以及外在行为。当一个人心理资源不足的时候,其认知活动就会受到局限,还有可能出现反应不当或行为失控,这种反常行为甚至会发生在与当前情境毫无关系的其他领域,比如,心情不好的时候会有暴饮暴食现象,一些女性工作受挫时会出现购物欲望,等等。 习惯性或本能性的举动由于形成了自动化加工,所以不消耗或很少消耗心理资源。大量损耗心理资源的情况主要有:1、情绪调节:努力使自己的情绪状态发生转变,摆
12、脱消极状态恢复正常情绪,或者从喜悦的激动中回到正常。2、思想抑制:有意识有目的地抑制某些自然发生的思想、反应或行为,比如,努力克制自己,不去想某些东西。3、抗拒诱惑:抗拒自己的冲动或外在诱惑。 当孩子经历了上述事件后,心理资源会被大量消耗,如果心理资源不足,又得不到及时补充,往往会出现非理智行为。恢复心理资源的措施诱导积极情绪 良好的情绪对认知、生理、人际关系、积极品质方面都有作用,即,情绪好的人更聪明,身体抵抗力更强,更愿意与别人沟通,也更愿意做好事。诱导积极情绪的具体方式很简单:做平时喜欢做的事。连续诱导并不会增强效果,延迟诱导比立即诱导效果好,相信人心理本身的回归能力。增加心理资源的措施
13、:1、加强体育锻炼2、保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3、练习冥想(瑜伽有此功效)孩子的心理最近发展区 “跳一跳摘桃子”是指认知的最近发展区,其实人的心理也有最近发展区。从结构角度对个体的心理进行分类,可以分为: 1、原始状态区:个体先天的神经构造类型,不发生变化(或变化很小)。比如,婴儿已经有自己的脾气。 2、自我防御区:个体在应对外在挑战是获得的各种经验积累。比如,哭可以得到妈妈抱,于是哭闹的方式就习得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的心理状态就是其自我防御区的特点。这一区域的功能是保护个体的心理不出现问题,类似于免疫系统。 3、外力援助区:当刺激超过个体的最大心理承受范围的时候,自我防御区解体,这是需要借
14、助外力恢复稳定状态。 4、崩溃区:个体所受的刺激超出了外力援助区,心理失衡,最终失去认知能力。(大概这就是人们所说的“疯了”吧。) 当我们去帮助孩子们解决心理问题时,注意不要过度,否则外力本身会演变成心理问题的源头,会使个体出现新的心理问题。当帮助与孩子的原有心理状态相差太大时,孩子会拒绝帮助。教育新思路:一,做孩子积极的榜样(少抱怨,乐观做事)二,让孩子的心理在生活中获得免疫力。让孩子远离“时间贫困”和“空间贫困”,给他们自由支配的时间和空间。三,做孩子的自己人,但又要跳出“自己人效应”。不要不问青红皂白地批评孩子,但也要适当地给孩子一些必要的惩罚。四,培养孩子积极的生活态度。帮孩子学会摆脱
15、日常生活中的焦虑,具体方法是ABCDE模式: A(adversity)找到消极信念不合理的证据 B(belief)寻找其他可能的原因 C(consequence)简化灾难含义 D(disputation)思索该信念的用处 E(energization)设法改变情境五,用仪式和故事促进孩子的心理发展。仪式可以定义我们的过去,是文化精神的几点,是社会道德的眼神,可以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了解,帮助人们明确身份和职责,满足认同和自我实现的心理需求。本书提到的问卷或量表:(1)福乐(Flow)的测量:(P73-74)(Flow也译作“沉浸”) Flow State Scale(FSS):福乐状态量表。主要用
16、来测量个体产生的福乐状态的连续统一性而非片段性,最初被用来研究各种体育运动中个体所体验到的福乐,现在其他领域也用。 Dispositional Flow Scale(DFS):福乐倾向性量表。用来评估个体参与某项活动时产生福乐体验的可能性及其具体的体验程度。 Flow Trait Scale(FTS):福乐特质量表。用来测量福乐体验产生的个体间差异。 (2)焦虑自我分析量表P168-170(10题)(3)人的可塑性问卷P188-191(4)有关生气特质的测试量表P210-212(10题)(5)心理弹性信念量表P216(附后,其实也是我们每个人追求幸福时要达到的思想境界。)5点计分,1-完全不正
17、确,5-完全正确1. 我认为一个人要有人情味儿。2. 我认为一个人应该通情达理。3. 一个人如果想要成功,他(她)一定要有家庭的支持。4. 即使明天生活变得很糟糕,我仍然会活下去。5. 我为自己是一名香港人(可以换成其他地区)而感到自豪。6. 不管面临的困难有多大,即使难以承受,我们也必须为家庭成员负责。7. 就算贫穷、不幸和疾病都是我命中注定的,我仍然不会害怕。8. 就算有各种困难,人也应该正直地生活,依靠自己而不是他人。9. 当生活遭遇不幸时,深吸一口气,把它抛到脑后。10. 我认为一个人必须遵守法律。11. 人应该学会宽恕和忘记。积极心理学对教育实践的启示闫黎杰(开封教育学院教育科学系,
18、河南开封475004)摘 要: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兴起于美国的一个心理学研究领域,它是对传统主流心理学消极层面与取向的反思。积极心理学对教育实践有着深刻的启示:教育实践要积极构建一个适宜的环境,要努力挖掘每个人身上积极的个人特质,要培养学生拥有感受快乐的能力。积极心理学为教育实践乃至整个社会,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和认识视野,为我们打开了教育为人类命运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大门。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内涵;教育实践;启示在当今多元文化的社会背景中,积极心理学历经碰撞与交融,脱颖而出。它已经成为备受关注并且正在对当代的教育理论与实践产生广泛影响的理论思潮。积极心理学是一种致力于培养人的优秀品质和美好心
19、灵、促进心理积极和谐发展与心理潜能充分开发的心理学。一、积极心理学的基本内涵积极心理学是在对心理学的发展历程与发展状况进行总结、批评、反思基础上产生与发展的。心理学自1879年脱离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以来,主要面临三项任务:治疗精神或心理疾病,帮助普通人获得幸福生活,发掘并培养天才。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心理学在完成这三项任务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社会环境的变化和人类医治自己身体和心灵创伤的需要,心理学逐渐放弃了“帮助人们获得幸福”、“发掘并培养天才”的使命而更加专注于“治疗人的精神或心理疾病”,其注意力集中于发现并治疗个人的心理疾病,研究视野专注于抑郁、焦虑
20、、偏执、离婚、死亡、自杀等负性情绪与负性行为方面,忽视了对人们积极心理品质的挖掘与研究而成为“消极心理学”。消极心理学不仅使心理学自身偏离了它的正性发展轨道,而且把人们的注意力引向人类心理的消极层面,过度地重视心理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正是基于心理学的这种不正常的发展状况,Seligman于1997年首次提出“积极心理学”的概念,并使它得以迅速推广和发展,在21世纪初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积极心理学的运动。它关注人的心理机能,重视人的潜能的发挥,把促进人的健康成长、激发与培养人的积极情绪、帮助人们快乐与成功、引导人们幸福当做自己的历史使命。积极心理学认为,心理学不仅仅是关于疾病或健康的科学,它也是关
21、于人的幸福、发展、快乐、满意的科学。积极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包括三个方面:(1)主观层次的研究。主观层次的研究主要是研究积极的主观体验,包括幸福感和满足、希望和乐观主义、快乐和充盈,重点是对人的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强调人要满意地对待过去、幸福地感受现在和乐观地面对未来。(2)个人层次的研究。个人层次的研究主要研究积极的个人特质,包括爱的能力、工作的能力、勇气、人际交往技巧、对美的感受力、毅力、宽容、创造性、关注未来、洞察力、才能与智慧等。积极心理学认为,要培养个体具有这些积极的人格特质,必须增强个体的积极情绪体验,积极心理学希望寻找到一条能使个体具备这些潜质的有效途径。(3)群体层次上的研究。群体层
22、次上的研究主要研究积极组织系统。积极心理学致力于研究建立积极的社会、家庭和学校系统,以培养公民美德,使公民具有责任感、利他主义、有礼貌、有职业道德。积极心理学是在消极心理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对消极心理学的扬弃,在对消极心理学进行批判的同时,它还吸收了消极心理学的绝大多数研究方法与研究手段。积极心理学更加注重研究人性中的积极方面,研究人的优点与价值,它采取更加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挖掘人的潜力与创造力,激发人的活力,帮助人们树立自信心,坚定生活信念,帮助人们寻求和掌握获得美好幸福生活的方法与途径。积极心理学的出现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它可以帮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审视教育实践,它也给许
23、多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个绝好的反思的理由。二、积极心理学对教育实践的启示1教育实践要积极构建一个适宜的环境在积极心理学看来,人及其经验是在环境中获得的,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能够良好地适应环境也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作为教育工作者应明确怎样构建有利的适宜条件,以培养出有积极心理品质的下一代。威廉姆斯等人的研究证实,当孩子的周围环境和老师、朋友都提供了最优的支持、同情和选择时,他们最有可能拥有良好的心理健康和人际关系。一个生长在积极、鼓励、宽容环境下的孩子和一个在充满暴力、谩骂、训斥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在性格、处世、人际交往上必然都有着很大区别。前者会更加自信、更富有爱心,身心更加健康,更加快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积极 心理学 义务教育 德育 启示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6447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