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最后一课》课件(人教版七年级下册).ppt
《语文:《最后一课》课件(人教版七年级下册).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最后一课》课件(人教版七年级下册).ppt(5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同学们,当中国加入WTO、中国申奥成功那一刻到来的时候,所有的华夏儿女无不热泪盈眶,欢呼雀跃。那是因为我们流淌着一样的民族热血,拥有着一样的民族感情,热爱着拥有同一个名字的祖国。爱国不一定是做轰轰烈烈的大事。爱祖国,就意味着爱大地、江河、语言、文化、民族、同胞等等这些与我们息息相关的事物。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也是爱国的表现,特别是在主权遭侵犯、国土遭践踏的时候,这种感觉才最强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法国作家都德的短篇小说最后一课,让我们来看看小弗郎士的体会吧!,教学目的要求1.理解课文所表现的反对侵略、热爱祖国、热爱并努力掌握好自己祖国语言的主题。2.了解作者怎样通过平凡的材料,表现重大的社会问题
2、。(以小见大)3.理解本文标题的含义和作用。4.学习通过语言、外貌、动作、心理活动来刻画人物的方法。5.了解第一人称的写法及其作用。,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掌握文学常识、重点的字词、理清小说的基本情节、训练复述能力。、大致掌握小说的结构,一、作者与背景,小说的情节很简单,它以普鲁士战胜法国后强行兼并阿尔萨斯和洛林两省的事件为背景,通过一个小学生在上最后一堂法文课时的所见所闻与内心感受,深刻地表现了法国人民的爱国主义感情。,阿尔封斯都德 法国19世纪后半期小说家。,时代背景,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1871年,法国战败,签订和约,把阿尔萨斯和洛林两个州割让给了普鲁士。普鲁士为了让当地人民永远忘记
3、祖国,好永远统治这个地方,下了一道命令:这两个州的学校只准教德语,不准再教法语。最后一课就反映这一事件。,小说 属于叙事性文学体裁,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典型环境描写来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按篇幅、容量分,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微型小说(小小说),情节:,环境:,人物:,小说的中心,反映文章主题(小说的人物描写包括: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故事的(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小说的三要素,你知道这些字词吗 踱来踱去 诧异 懊悔 惩罚 祈祷 郝赫 宛转 哽咽,预习检查,gng,y,wng,ho,q
4、do,chng,o,ch,du,h,二、生字,捂(w)戒(ji)凳(dng)叟(su)膝(x)赚(zhun)钥(yo)匙(shi)藤(tng)挟(xi)皱(zhu),三、词征发:旧时指政府向人民征调人力或者财物。祈祷:求神降福免祸的活动。思量:心里想。诧异:觉得十分奇怪。喧闹:喧哗热闹。懊悔:做错了事或说错了话,心里自恨不该这样。惨白:(面容)苍白。,四、课文分析 1作者为何以最后一课为题?,2、这篇小说的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写了哪些人?主要写谁?,-这是亡了国的阿尔萨斯人最后的一堂法语课。,-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课文线索及结构,一、上课路上二、上课前三、上课中四、下课后,以时间推移为顺序按
5、情节发展可把文章分为:,(1-6),(7-10),(11-22),(23-27),阅读课文,思考:,1.小说以什么作为线索来展开故事情节的?,2.据此,小说可以分为三部分,如何划分?,“我”的见闻和感受,第一部分:上学路上 第二部分:最后一课 第三部分:不屈精神,想一想,朗读课文第l一6节(上课路上),注意“我”在途中的所见所闻。1、我为什么想别上学了?小弗郎士是怎么想的?,-小弗郎士这天迟到,怕老师骂,特别是怕检查功课,因此很自然地想到了逃学。-野外的景色是那么吸引人。,2、沿途有哪些景象吸引了他?,-天气是那么晴朗,那么暖和;画眉在树林边宛转的唱歌;普鲁土兵正在操练。,3、对于普鲁士兵的操
6、练“我”是如何看的?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认为比学习有趣、天真、幼稚、无知、是非不清,为下文做了铺垫。,4、可是我还是能管住自己,急忙向学校跑去有哪些地方能说明他能管住自己?,-尽管周围的自然环境和普鲁士兵的操练吸引了他,但他还是向学校跑去。-看见许多人在看布告,他只是边走路边猜测,没有停步,“一”表示思想的跳跃,经过一番斗争还是“不停步”。-听到华希特跟他玩笑,还是继续跑,跑得上气不接下气。,小结:这一段写上学途中的情景,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告诉我们小弗郎士有贪玩的一面,他没有学好功课,但还能重视纪律,管住自己,急忙赶到学校。,第二课时,教学要点1、通过理解小说对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等的
7、描写把握人物形象(通过韩麦尔先生语言、动作、神情以及小弗郎士的后悔、悲愤的心情,深刻体会他们的爱国精神。)2、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想一想,在上学路上,小弗郎士看到的情景(操练、布告牌)对全文内容起什么作用?布告牌前为什么围了那么多人?到底又发生了什么事?,-暗示了故事发生的背景,表现出一个孩子的性格特征,为他后来的心理变化作了辅垫。,阅读课文第7-10节(上课前)1、到了学校、小弗郎土发现哪些情况不同往日?请填写下表,气氛,平日上课,最后一课,学生,老师,学校开始上课的时候,总有一阵喧闹就是在街上也能听到。,上课前,开课桌啦,关课桌啦,捂着耳朵大声背书啦,老师拿着大铁戒尺在桌子上紧敲,“静一
8、点,静一点“平时,我迟到,会遭到韩麦尔先生的责骂。,一切偏安安静静地,整个教室都有一种不平常的严肃气氛。,上课前,学生们已经都在自己的座位上了。,韩麦尔先生跺来跺去,胳膊底下挟着那怕人的铁戒尺。今天迟到,韩麦尔先生却温和地叫我快坐好。老师穿打戴(和平时不一样),想一想,2、在这种气氛中走进教室,小弗郎士会想些什么 呢?,3、郝叟老头和其他人为什么坐到教室来?,返回,体现了人们对“最后一课”的重视。,阅读11至22段讨论:1、究竟发生了什么事?(用书上的话回答)这问题严重吗?为什么?韩麦尔先生怀着什么心情来宣布这一消息?2、听到韩麦尔先生说“今天是最后一堂法语课了”小弗郎士明白了什么?他的思想感
9、情有哪些变化?(用书上的原文回答),-又柔和又严肃。柔和:对孩子充满了爱;严肃,怀着沉重的心情宣布这一消息。,-万分难过,坏家伙、我再也不能学法语了、可怜的人,忘了他给我的惩罚、现在我明白了。,3、第15节为什么说韩麦尔先生是可怜的人?,-韩麦尔先生身为法国人,却不能教法语,辛勤工作四十多年,却要被无辜赶走,实在是令人痛心的事。这当中有小弗郎士对老师的敬爱之情,还掺杂着对老师的理解和同情。,小结:小弗郎士原来是个幼稚、无知的孩子。当他听到要永远失去学习祖国语言的权利时,他的感情起了极大的变化,他感到了亡国的痛苦-坏家伙;对祖国语言的眷恋-我再也不能学法语了;称先生是可怜的人。现在,小弗郎士好像
10、一下子成熟了、懂事了。他明白了布告牌前为何围了那么多人,今天教室气氛为何与往日不同,过去讨厌的东西一下子变得那么可爱了。小弗郎士的爱国心在他思想上强烈地表现出来,4、小弗郎士没能答出分词的用法,老师说了什么?由此可看出他的心情是怎样的?,-总要把学习拖到明天,这正是阿尔萨斯人最大的不幸、算了吧,时间有的是,明天再学也不迟。先生批评阿尔萨斯人不珍惜时光学习,结果连自己的语言也不会说、不会 写,而今又失去了学习自己祖国语言的权利,表现先生的民族责任感和爱国热情。,5、老师讲到法语,对法语有什么评价?用了什么比喻?这个比喻的深刻意义是什么?表现先生怎样的思想感情?为什么小弗郎士这次听讲全都懂?,-监
11、狱的大门比喻普鲁士对法国人民的统治与封锁,钥匙比喻法国语言;含义是:掌握祖国语言,可以激起人民的爱国意识,从而团结起来,打败敌人,求得民族的解放。,-全都懂,觉得挺容易。他受到强烈的爱国主义教育,知道了学习祖国语言的重要,自觉要求学好语言,听得特别细心,所以全懂。,6、上习字课时,老师是怎样安排的?有什么用意,产生什么效果?作者是通过哪些方面描写专心写字的?此时,从教室屋顶传来鸽子咕咕的叫声,我心里怎么想?表现小弗郎士怎样的思想感情?,-韩麦尔先生的教育,激发了大家的爱国热情,大家决心要认真学好和牢记法兰西 阿尔萨斯,他们把这看成是祖国的象征,因此把字帖比成小国旗。习字的时候也特别专心。,-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最后一课 语文 最后 课件 人教版七 年级 下册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6442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