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版中考化学复习专题五常见的酸和碱试卷部分课件.pptx
《江苏专版中考化学复习专题五常见的酸和碱试卷部分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专版中考化学复习专题五常见的酸和碱试卷部分课件.pptx(10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A组20142018年江苏中考题组考点一常见的酸和碱,五年中考,1.(2018江苏南京,10,2分)下列物质所对应的用途不正确的是()A.大理石用作建筑材料B.钛合金制造人造骨C.氢氧化钠治疗胃酸过多D.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答案C大理石价廉质硬,可用作建筑材料,故A正确;钛合金与人体有很好的“相容性”,可用于制造人造骨,故B正确;氢氧化钠属于强碱,有强腐蚀性,不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故C错误;熟石灰属于碱,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故D正确。,2.(2017江苏连云港,35,2分)图中甲戊是初中化学教材中常见物质。甲、戊为氧化物且甲为黑色固体,乙、丙分别是酸和碱中的一种,丁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图“”
2、表示相连的物质间可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与生成物均已略去。)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乙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B.丙溶液能与戊反应生成丁C.甲戊只能通过置换反应实现D.不能由甲通过一步反应生成丁,答案C甲为氧化物且为黑色固体,甲是氧化铜;丁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丁是碳酸钙;丙可以转化为碳酸钙,丙是氢氧化钙,则乙是一种酸;戊为氧化物,且可以转化为碳酸钙,戊为二氧化碳。A项,酸溶液可以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正确;B项,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正确;C项,氧化铜既可以与碳单质发生置换反应生成CO2,也可以与一氧化碳反应生成CO2,后者不属于置换反
3、应,错误;D项,不能由氧化铜通过一步反应生成碳酸钙,正确。,思路分析紧扣题干所给信息,从甲、丁两种物质入手,利用相互之间的反应关系解出题目。,易错警示氧化铜转化为二氧化碳,既可以用氧化铜与碳单质反应,也可以用氧化铜与一氧化碳反应。,3.(2016江苏苏州,24,2分)分析和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因果关系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洗洁精能够洗去餐具上的油污,是因为洗洁精能够溶解油污B.饱和澄清石灰水受热后变浑浊,是因为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C.碳酸钠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是因为碳酸钠属于碱类物质D.氯化铵与草木灰不能混合施用,是因为铵态氮肥与碱性物质混合产生氨气,降低肥
4、效,答案D洗洁精可以使油污乳化而除去,不是溶解油污,A项错误;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B项错误;碳酸钠属于盐类物质,溶于水其溶液呈碱性,可使酚酞变红,C项错误;氯化铵为铵态氮肥,草木灰为碱性物质,两者混合,会发生反应生成氨气,降低肥效,D项正确。,思路分析碱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但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的不一定是碱类物质。碳酸钠溶于水后使溶液呈碱性,但其本身并不是碱,而是盐。,易错警示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逐渐减小。,4.(2015江苏扬州,14,2分)下列实验现象表述正确的是()A.向“铜绿”中滴加稀盐酸,产生红棕色气体B.氯化钡溶液与稀硫酸混合产生蓝色沉淀C.铁丝在氧气中燃
5、烧产生大量白烟D.氨气遇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试纸变蓝,答案D碱式碳酸铜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水、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无色气体,A选项错误;稀硫酸与氯化钡溶液混合会生成白色沉淀,B选项错误;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C选项错误;氨气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显碱性,所以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D选项正确。,解题关键熟记各种特殊颜色的物质及某些化学反应的特殊现象是解题的关键。,易错警示碱性溶液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酸性溶液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牢记石蕊本身的变色特点“酸红碱蓝”可减少出错。,5.(2018江苏宿迁,15,7分)实验课上,老师给了同学们一包红色粉末,该粉末可能是铜粉和
6、氧化铁(Fe2O3)粉末中的一种或两种,为确定该粉末的成分,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请你参与其中并回答问题。【提出猜想】甲组:铜粉;乙组:氧化铁粉末;丙组:。【设计实验】方案1:取少量红色粉末放入试管中,滴加足量的(从下列试剂中选择:氯化钠溶液、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振荡,若甲组猜想正确,则实验现象为。方案2:取8 g红色粉末放入硬质玻璃管中,先通入CO,然后用酒精喷灯加热一段时间(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停止加热并继续通入CO至装置冷却。,图1,若乙组或丙组猜想正确,则硬质玻璃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实验时要先通CO再加热的目的是。【数据处理】等装置完全冷却到室温,称量硬质玻璃管内剩余固体质
7、量为m g。若乙组猜想正确,则m的取值范围是。【实验反思】图1虚线框内的装置是用于吸收CO2,并收集CO,请从图2(广口瓶内均为氢氧化钠溶液)中选择最合适的装置(填序号)。,图2,答案【提出猜想】铜粉和氧化铁粉末【设计实验】稀盐酸无明显现象3CO+Fe2O3 2Fe+3CO2排尽硬质玻璃管内空气,防止爆炸【数据处理】5.6m8【实验反思】,解析【提出猜想】已知该粉末可能是铜粉和氧化铁粉末中的一种或两种,所以丙组的猜想是铜粉和氧化铁粉末。【设计实验】铜不与酸反应,故可加入稀盐酸,若固体不溶解,则说明甲组猜想正确;硬质玻璃管内是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3CO
8、+Fe2O3 2Fe+3CO2;实验时要先通CO再加热的目的是排尽硬质玻璃管内空气,防止爆炸。【数据处理】若乙组猜想正确,则冷却到室温,硬质玻璃管中剩余固体可能是单质铁或铁与氧化铁的混合物,当全部是铁时,8 g的氧化铁可以生成铁的质量为5.6 g,当没有反应时,固体的质量为8 g,故m的取值范围为5.6m8。【实验反思】吸收二氧化碳需要气体沿长导管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收集一氧化碳需要用排水法,氢氧化钠溶液沿长导管排出,故选。,6.(2017江苏扬州,25,9分)某工厂以含有FeSO4和少量H2SO4的废水为原料制备FeSO47H2O的步骤如下:调节废水pH;过滤;蒸发浓缩;结晶池中结晶;收集晶
9、体,洗涤、干燥。(1)调节废水pH时,适宜加入。(填序号)a.Feb.Cuc.Ca(OH)2(2)实验室中,完成过滤操作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和,过滤和蒸发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分别是、。(3)结晶池底部有一定坡度的主要目的是。(4)用冰水洗涤FeSO47H2O晶体的目的是。低温干燥的目的是。(5)结合下图,补充完整由硫酸亚铁溶液中结晶出FeSO44H2O的实验方案:蒸发浓缩,过滤、洗涤、干燥。,答案(1)a(2)烧杯漏斗引流搅拌(3)便于收集晶体(4)减小因晶体溶解所造成的损失防止晶体受热失去结晶水(5)结晶,解析(1)调节废水pH时,为避免引入新的杂质,在给定的物质中加入Fe是最合适的,故选
10、 a。(2)实验室中,完成过滤操作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和漏斗,过滤和蒸发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分别是引流和搅拌。(3)结晶池底部有一定坡度,使结晶出来的晶体能够集中在一起,便于收集晶体。(4)FeSO47H2O晶体易溶于水,低温时溶解度较小,所以用冰水洗涤FeSO47H2O晶体可减小因晶体溶解而造成的损失。FeSO47H2O晶体受热容易失去结晶水,所以采取低温干燥。,思路分析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低温时FeSO47H2O的溶解度更小,用冰水洗涤晶体,可以减少晶体的溶解,提高产量。,易错警示调节废水的pH,必须用单质铁来与硫酸反应,既可以将硫酸反应掉,又可以增加硫酸亚铁的产量。,7.(2016
11、江苏镇江,23,2分)下图所示装置中观察到紫色石蕊变红。(1)物质A是(选填序号)。a.浓氨水b.浓硫酸c.浓盐酸(2)该实验现象说明构成物质的微粒是。,答案(共2分,每空1分)(1)c(2)不断运动的(意思相近均给分),解析(1)结合选项分析,能使紫色石蕊变红的是酸,而具有挥发性的酸是浓盐酸,故物质A为浓盐酸;(2)该实验现象可以证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8.(2014江苏南京,17,11分)实验室中常需要使用硫酸。(1)用小木棍蘸少量浓硫酸,放置一会儿后,可观察到。(2)98%的浓硫酸稀释为稀硫酸时,一定要将沿烧杯壁缓慢地注入盛有的烧杯里,并用搅拌,此时若用手轻轻触碰烧杯外壁,有的感觉。(3
12、)49 g质量分数为20%的稀硫酸与足量锌反应,最多生成氢气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答案本题共11分,第(3)小题6分,其余每空1分(1)蘸有硫酸的部位变黑(2)浓硫酸水玻璃棒热(或烫)(3)解:49 g20%=9.8 g设最多生成氢气的质量为x。Zn+H2SO4 ZnSO4+H29829.8 gx=x=0.2 g答:最多生成氢气的质量是0.2 g。,解析(2)浓硫酸与水混合会放出大量的热,使液体沸腾,所以稀释浓硫酸时要将浓硫酸倒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此时若用手轻轻触碰烧杯外壁,会感觉到烧杯外壁发烫。,考点二中和反应pH,1.(2018江苏南京,13,2分)下图为三种不同浓度的氢
13、氧化钠溶液与对应浓度的盐酸反应的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a、b、c三种曲线所示的实验中,所用盐酸浓度越大,V时所得溶液的pH越大B.在a曲线所示的实验中,若用酚酞做指示剂,酚酞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C.在a、b、c三种曲线所示的实验中,反应速率相同D.在a、b、c三种曲线所示的实验中,溶液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abc,答案A在a、b、c三种曲线所示的实验中,所用盐酸浓度越大,对应的氢氧化钠溶液浓度越大,加入溶液的体积为V mL时氢氧化钠过量,氢氧化钠溶液浓度越大所得溶液的pH越大,故A正确。在a曲线所示的实验中,若用酚酞做指示剂,酚酞遇碱变红,遇酸不变色,酚酞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故B错误。
14、在a、b、c三种曲线所示的实验中,反应速率不相同,浓度越大反应越快,故C错误。在a、b、c三种曲线所示的实验中,当加入溶液体积小于25.0 mL时,溶液中酸过量,溶液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abc;当加入溶液体积等于25.0 mL时,酸、碱恰好中和,溶液均呈中性;当加入溶液体积大于25.0 mL时,溶液中碱过量,溶液碱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abc,故D错误。,2.(2018江苏连云港,31,2分)下列排序正确的是()A.空气中物质的含量:B.溶液的pH:C.氮元素的化合价:D.硫元素的质量分数:,答案BA项,空气中物质的含量由少到多的排序是二氧化碳(约0.03%)7),故B正确;C项,氮元素的化合价由
15、低到高的排序是氨气(-3)氮气(0)硝酸(+5),故C错误;D项,硫元素的质量分数由小到大的排序是硫酸钠(22.5%)亚硫酸钠(25.4%)硫化钠(41%),故D错误。,3.(2017江苏扬州,10,2分)下列物质呈碱性的是()A.血液,pH为7.357.45B.胃液,pH为0.81.5C.牛奶,pH为6.36.6D.苹果汁,pH为2.93.3,答案A常温下,pH7的物质呈碱性,血液的pH7,所以血液呈碱性。,4.(2017江苏苏州,32,8分)实验室常会产生含硫酸的废水,需经处理至中性。某兴趣小组同学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钾溶液来处理酸性废水。(1)定性检测废水检测废水呈酸性的方法是。(2
16、)配制200 g质量分数为5.6%的氢氧化钾溶液计算m(KOH)=g,V(H2O)=mL(水的密度近似为1.0 gmL-1)。称取氢氧化钾调节托盘天平平衡后,将一只烧杯放在托盘天平的左盘,称量其质量。然后(按操作先后顺序,填字母),直至天平平衡。A.向烧杯中加氢氧化钾固体B.按需要添加砝码、移动游码量取水;溶解;转移。,(3)定量测定废水取酸性废水样品100 g,逐滴加入5.6%的氢氧化钾溶液,废水中硫酸的质量分数变化如图所示。(假设废水中其他成分不与氢氧化钾反应且不含硫酸钾)P点对应溶液中一定存在的阳离子有(填离子符号)。酸性废水中硫酸的质量分数为(用百分数表示,保留到0.1%)。计算当废水
17、处理至中性时,溶液中硫酸钾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用百分数表示,保留到0.1%)。,答案(8分)(1)取样,滴入紫色石蕊试液,若变红则呈酸性(或其他合理答案)(2)11.2188.8BA(3)K+、H+4.9%解:设生成硫酸钾的质量为x。2KOH+H2SO4 K2SO4+2H2O112 174100 g5.6%x=x=8.7 g(K2SO4)=100%=4.4%(或其他合理解法),解析(1)检验溶液的酸碱性可用酸碱指示剂。废水中含有硫酸,滴入紫色石蕊试液,若变红则呈酸性。(2)配制200 g质量分数为5.6%的氢氧化钾溶液,需要氢氧化钾的质量为200 g5.6%=11.2 g;需要水的质
18、量为200 g-11.2 g=188.8 g,水的体积为188.8 g1.0 gmL-1=188.8 mL。要称取11.2 g的氢氧化钾,调节托盘天平平衡后,要先将一只烧杯放在托盘天平的左盘,称其质量,然后按需要添加砝码、移动游码,最后向烧杯中加氢氧化钾固体直至天平平衡。(3)氢氧化钾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钾和水。由题图可知,P点时溶液中还含有硫酸,此时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有硫酸和硫酸钾,则存在的阳离子为K+和H+。由题图可知,当氢氧化钾和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的氢氧化钾溶液的质量为100 g;设酸性废水中硫酸的质量为y,2KOH+H2SO4 K2SO4+2H2O112985.6 gy=,y=4.
19、9 g则酸性废水中硫酸的质量分数为100%=4.9%。,审题技巧第(3)小题所给出的图像中,当硫酸的质量分数变为0时,加入氢氧化钾溶液质量为100 g,此时酸碱恰好中和,利用这一点在坐标轴上的意义,可以顺利解出该题。,一题多解第(1)小题还可以用pH试纸来测定溶液的pH,也可以取样后加入锌粒等活泼金属,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5.(2014江苏南京,19,5分)U形管中是滴有酚酞溶液的蒸馏水,向左、右两管中同时逐滴滴加一定量的氢氧化钠稀溶液和稀盐酸(如图所示)。(1)开始时管溶液呈红色。(2)充分反应后U形管中溶液全部呈无色,除酚酞外,此时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的名称为,可能含有的溶质的化学式为,
20、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答案(本题共5分,化学方程式2分,其余每空1分)(1)左(2)氯化钠HClNaOH+HCl NaCl+H2O,解析(1)左管中滴加氢氧化钠稀溶液,使酚酞溶液变红;(2)因为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所以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除了酚酞外,还一定含有氯化钠,但充分反应后U形管中溶液全部呈无色,则含有的溶质还可能有剩余的氯化氢。,B组20142018年全国中考题组考点一常见的酸和碱,1.(2018北京,7,1分)下列物质能与NaOH反应的是()A.FeB.CO2C.Fe2O3D.NaCl,答案BA项,Fe不能与NaOH反应;C项,Fe2O3属于金属氧化物,不能与Na
21、OH反应;D项,NaCl不能与NaOH反应;B项,CO2能和NaOH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故选B。,2.(2017四川成都,12,3分)能用于鉴别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的物质是()A.HClB.KNO3C.K2CO3D.FeCl3,答案CA项,HCl与NaOH溶液、Ca(OH)2溶液混合均无明显现象;B项,KNO3与NaOH溶液、Ca(OH)2溶液均不反应,混合后均无明显现象;C项,K2CO3与NaOH溶液不反应,与Ca(OH)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可以鉴别;D项,FeCl3与NaOH溶液、Ca(OH)2溶液混合均生成红褐色沉淀。,3.(2016陕西,15,2分)室温时,随着向盛有稀硫酸的
22、烧杯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变化如下图所示(忽略溶液温度的变化)。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a点溶液中有两种溶质B.b点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蓝C.c点烧杯内液体的pH=7D.d点溶液中有较多的Ba2+、OH-、S、H+,答案Ca点为起始状态,溶液中只含有一种溶质,故A错误;依图知b点时硫酸没有完全反应,加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红,故B错误;c点时二者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液体为水,在室温下pH=7,故C正确;d点时氢氧化钡过量,溶液中含有较多的钡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故D错误。,4.(2018天津,24,7分)酸、碱、盐在生产生活中具有广泛的用途。(1)化学实验室有
23、失去标签的稀硫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钠、氯化钡五瓶无色溶液,现将其任意编号:A、B、C、D、E,然后两两组合进行实验,其部分现象如下表(微溶物视为可溶物):,写出溶液B、C中溶质的化学式:B,C。写出溶液A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我国制碱工业先驱侯德榜发明了“侯氏制碱法”,其主要化学原理:NaCl+H2O+NH3+CO2 NaHCO3+X;2NaHCO3 Na2CO3+H2O+CO2等。回答下列问题:X的化学式为。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10 g充分加热至质量不再改变,冷却,称量剩余固体质量为6.9 g,则原混合物中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质量比为(写最简比)。,答案(7分)(1)H2S
24、O4BaCl2Na2CO3+Ca(OH)2 CaCO3+2NaOH(2)NH4Cl421,解析(1)稀硫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钠、氯化钡五种溶液两两组合的现象如下表(“”表示产生气体,“”表示产生沉淀):,结合题给现象可知A是碳酸钠溶液,B是稀硫酸,C是氯化钡溶液,D是氢氧化钙溶液,E是氢氧化钠溶液。溶液B、C中溶质分别是H2SO4、BaCl2。溶液A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OH)2 CaCO3+2NaOH。(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各种原子个数分别相等,可判断X的化学式为NH4Cl。设原混合物中碳酸氢钠的质量为x。,2NaHCO3 Na2CO3+H2O+CO
25、2固体质量差168106168-106=62 x10 g-6.9 g=3.1 g=解得x=8.4 g原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是10 g-8.4 g=1.6 g则原混合物中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质量比为1.6 g8.4 g=421。,易错警示混合物由10 g变为6.9 g,质量减小了3.1 g,易误认为3.1 g是二氧化碳的质量,实际上3.1 g是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质量之和。,5.(2015新疆乌鲁木齐,14,6分)盐酸、硫酸、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它们有着较广泛的用途。(1)酸与碱之间能发生反应,写出一个上述四种物质之间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氢氧化钙可以用来调节土壤的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苏 专版 中考 化学 复习 专题 常见 试卷 部分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6381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