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专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题23生态环境的保护及生态工程课件.pptx
《北京专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题23生态环境的保护及生态工程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专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题23生态环境的保护及生态工程课件.pptx(5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考点1全球环境问题及生物多样性1.(2017北京理综,3,6分)酸雨指pH小于5.6的大气降水。在实验室中模拟酸雨喷淋樟树和楝树的树苗。结果发现,楝树的高度比对照组低约40%,而樟树的高度没有明显差异。结合生态学知识所作的合理推测是()A.酸雨对楝树种群中个体的株高影响较明显B.酸雨对樟树种群密度的影响比对楝树的大C.森林生态系统物种丰(富)度不受酸雨影响D.楝树生长的群落中,其他树种都不耐酸雨,五年高考,答案A本题主要考查实验分析能力。分析题干可知,该实验探究酸雨对樟树和楝树树苗株高的影响,根据实验结果可知,酸雨对楝树株高影响(抑制生长)明显,对樟树影响不大,A正确;从该实验结果不能确定酸雨
2、对樟树及楝树种群密度、森林生态系统物种丰富度及其他树种的影响,B、C、D错误。,2.(2010北京理综,5,6分)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下列对生物多样性的理解正确的是()A.生物多样性的丰富程度与自然选择无关B.群落演替过程中的生物多样性逐渐降低C.物种多样性比较高的生态系统相对稳定D.遗传多样性较低的种群适应环境能力强,答案C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因而生物多样性的丰富程度与自然选择有关;演替是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一般而言,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过程中的生物多样性都逐渐增加;物种多样性越高,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就越高,生态系统就越稳定;遗传多样性是生物多
3、样性的内容之一,遗传多样性越低,个体间的差异越小,种群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弱。,3.(2018北京理综,31,16分)因含N、P元素的污染物大量流入,我国某大型水库曾连续爆发“水华”。为防治“水华”,在控制上游污染源的同时,研究人员依据生态学原理尝试在水库中投放以藻类和浮游动物为食的鲢鱼和鳙鱼,对该水库生态系统进行修复,取得了明显效果。(1)在该水库生态系统组成中,引起“水华”的藻类属于。水库中各种生物共同构成。(2)为确定鲢、鳙的投放量,应根据食物网中的营养级,调查投放区鲢、鳙的的生物积累量(在本题中指单位面积中生物的总量,以thm-2表示):为保证鲢、鳙的成活率,应捕杀鲢、鳙的。(3)藻类吸收
4、利用水体中的N、P元素,浮游动物以藻类为食,银鱼主要以浮游动物为食,由图可知,将鲢、鳙鱼苗以一定比例投放到该水库后,造成银鱼生物积累量,引起该变化的原因是。,(4)投放鲢、鳙这一方法是通过人为干预,调整了该生态系统食物网中相关物种生物积累量的,从而达到改善水质的目的。(5)鲢鱼和鳙鱼是人们日常食用的鱼类。为继续将投放鲢、鳙的方法综合应用,在保持良好水质的同时增加渔业产量,以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请提出两条具体措施。,答案(1)生产者(生物)群落(2)捕食对象/食物捕食者/天敌(3)明显下降鲢、鳙与银鱼在食物上存在竞争关系(4)比例(5)定期适度捕捞鲢、鳙;定期合理投放鲢、鳙;控制性捕杀
5、鲢、鳙的捕食者;控制人类活动(工业、农业、旅游等)对该水库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解析(1)引起水华的藻类植物主要是蓝藻类,蓝藻类为自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水库中各种生物共同构成(生物)群落。(2)为确定鲢、鳙的投放量,应调查投放区上一营养级的生物积累量;为保证鲢、鳙的成活率还应捕杀鲢、鳙的天敌。(3)银鱼以浮游动物为食,鲢鱼和鳙鱼以藻类和浮游动物为食,浮游动物以藻类为食。由图中数据可知,将鲢、鳙鱼苗以一定比例投放后,银鱼生物积累量减少,这可能与鲢、鳙鱼与银鱼在食物上存在竞争关系有关。(4)通过人为调整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的生物积累量的比例,可以达到改善水质的目的。(5)根据以上分析,若要
6、在保持良好水质的同时增加渔业产量,可以采取如下措施:定期适度捕捞鲢、鳙;定期合理投放鲢、鳙;控制性捕杀鲢、鳙的捕食者(天敌);控制人类活动(工业、农业、旅游等)对该水库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易错警示赤潮与水华不同水华是指淡水中由N、P等营养成分增多引起的水体富营养化。赤潮是指海水中由N、P等营养成分增多引起的水体富营养化。,4.(2008北京理综,31,18分)水华可因蓝藻暴发所致。科研人员尝试利用某种细菌限制蓝藻数量,相关实验的示意图如下。图中 表示实验步骤。请回答问题:(1)从细胞结构的特点与复杂程度上看,蓝藻属于细胞;从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上看,蓝藻处于;蓝藻的代谢类型通常是。,(2)引发
7、水华的蓝藻可产生蓝藻毒素。蓝藻毒素(是、不是)蓝藻生长、繁殖所必需的物质。蓝藻毒素对人是一种致癌因子,可使原癌基因,导致正常细胞发生癌变。(3)图中、通常使用的是、中已培养至期的蓝藻和溶藻细菌。(4)图中实验组在每个培养皿中,如果做三个重复实验,可采取的做法是。为完善实验设计方案,应增设对照组。可采取的做法是:。(5)蓝藻通常呈蓝绿色。观察实验结果,发现培养皿中出现褪色空斑,说明蓝藻。,答案(1)原核第一营养级自养需氧型(2)不是从抑制状态变成激活状态(3)对数(4)在每个培养皿中,选择三个不同位置,各滴加等量菌液在每个培养皿中,选择三个不同位置,各滴加等量的、不含溶藻细菌的溶藻细菌培养液(5
8、)被溶藻细菌裂解(死亡),解析蓝藻(蓝细菌)是原核生物,能进行光合作用,是自养需氧型生物,在生态系统的成分中属于生产者,在营养结构中处于第一营养级。蓝藻毒素是蓝藻的代谢产物,可使蓝藻在生存斗争中处于较有利的地位。原癌基因在正常情况下是处于被抑制状态,在致癌因子作用下原癌基因被激活,正常细胞会分化成为癌细胞。对数期的菌体形态和生理特征稳定,所以微生物培养中,通常选用对数期菌体作为菌种进行培养。题干中已经提示“在每个培养皿中”“做三个重复实验”,所以只能在一个培养皿中选择三个不同位置,且是重复实验,处理条件是完全相同的。实验组是滴加含溶藻细菌的培养液,那么对照组就滴加不含溶藻细菌的培养液,其他条件
9、均相同(如加的培养液的量、光照、培养的温度等)。由于蓝藻先培养,先形成菌落(绿斑),后加入溶藻细菌的培养液,溶藻细菌分解绿斑里的蓝藻,最终会使蓝藻的菌落(绿斑)褪色成为空斑(蓝藻彻底被裂解死亡)。,以下为教师用书专用,5.(2016江苏单科,20,2分)为修复长期使用农药导致有机物污染的农田,向土壤中投放由多种微生物组成的复合菌剂。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加入菌剂可增加土壤中的物种多样性,提高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B.该菌剂减少了残留农药进入农作物,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土壤中的物质循环C.土壤有毒物质的减少有利于增加农田动物的种类,降低害虫的优势度D.农药降解菌具有分解农药的特殊代谢途径,体现
10、了基因多样性的应用价值,答案B向土壤中投放由多种微生物组成的复合菌剂,可增加土壤中的物种多样性,从而提高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A项正确;该菌剂可加快有机物的分解,减少了残留农药进入农作物,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土壤中的物质循环,B项错误;土壤有毒物质的减少有利于增加农田动物的种类,使营养结构更复杂,从而降低害虫的优势度,C项正确;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农药降解菌具有分解农药的特殊代谢途径,体现了基因多样性的应用价值,D项正确。,解题关键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理解加入菌剂的作用,分解农药,有利于其他动物的生存,降低害虫的优势度,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同时理解基因多样性的含义:不同生物含有不同的基
11、因,具有特定的价值。,6.(2015江苏单科,14,2分)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多样性是物种多样性的保证B.各种中药材的药用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C.大量引进国外物种是增加当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措施D.混合树种的天然林比单一树种的人工林更容易被病虫害毁灭,答案A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物种多样性的保证,A正确;各种中药材的药用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B错误;大量引进国外物种可能会造成生物入侵,使当地生物多样性降低,C错误;混合树种的天然林比单一树种的人工林物种丰富,营养结构复杂,抵抗力稳定性强,不容易被病虫害毁灭,D错误。,易错警示易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与
12、直接价值混淆,导致错选B;对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认识不足,导致错选C。,7.(2015广东理综,26,16分)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国务院发布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某科研小组开展酸雨与生态系统关系的研究。下表是不同pH的酸雨对三种植物叶绿素含量(mg/g)影响的结果。,注:括号内为与同种植物对照实验的相对百分比。(1)叶绿素位于叶绿体内的上,提取后经层析分离,扩散最慢的色素带呈色。酸雨中的S破坏叶绿素,导致光反应产生的(产物)减少。由于光反应速率降低,将直接影响暗反应过程中的,最后导致(CH2O)生成减少。(2)由表可知:随着酸雨pH的降低,叶绿素含量受影响的程度;。(3)长期酸雨影响会导致部
13、分生物死亡,使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降低,原因是。,答案(1)类囊体膜黄绿ATP、H、O2C3的还原(2)加大叶绿素含量低(高)的植物受酸雨影响较小(大)腊梅(木樨)叶绿素含量变化幅度最大(最小)(3)抵抗力营养结构变简单、自我调节能力降低,解析(1)叶绿体色素分布于类囊体薄膜上,提取后经纸层析分离,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和叶绿素b,最下方的黄绿色的叶绿素b扩散最慢。酸雨中的S破坏叶绿素,导致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减少,这将直接影响C3的还原过程,最后导致(CH2O)生成减少。(2)分析表格数据可知,不同植物的叶绿素含量不同;不同植物叶绿素含量受酸雨的影响不同;随着酸雨pH的降低,
14、叶绿素含量受影响的程度加大。(3)长期酸雨导致部分生物死亡,生物种类减少,生态系统营养结构变简单,自我调节能力降低,致使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降低。,8.(2014福建理综,27,12分)为研究汽车尾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对人成熟T淋巴细胞的影响,用含不同浓度颗粒物的培养液培养T淋巴细胞,48 h后检测Na+-K+-ATP酶活性及细胞活力。实验结果如下:,SDH是有氧呼吸的关键酶。细胞活力通过测定各组细胞SDH总活性来表示,用于反映颗粒物对细胞的毒性,SDH总活性由该组细胞数及每个细胞SDH酶活性共同决定。(1)根据表中相关信息将下面柱形图补充完整。(2)细胞培养时,需使用血细胞计数板进行计数。请用方
15、框在下面血细胞计数室图中标出计数区域。,(3)本实验毒性评价指标所反映的颗粒物对T淋巴细胞的毒性,或表现为杀伤作用致细胞数减少,或表现为抑制了细胞的(生理过程)。实验数据表明,随着颗粒物浓度的增加,颗粒物对T淋巴细胞的毒性。(4)汽车尾气中含有的多种致癌因子会损伤DNA,使基因和原癌基因表达异常。长期汽车尾气暴露的人群,其T淋巴细胞执行的免疫功能障碍,导致识别、攻击癌细胞能力降低,癌症发病风险提高。,答案(1)(2),(3)有氧呼吸增大(4)抑癌细胞,解析(1)略。(2)利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时,应采用类似“五点取样法”的方法取5个中方格进行计数。(3)根据题意细胞活力是通过测定各组细胞SDH总
16、活性来表示,而SDH是有氧呼吸的关键酶,由表格知有颗粒物时细胞活力下降,即SDH酶活性降低,所以颗粒物的毒性表现为抑制了细胞的有氧呼吸;随颗粒物浓度的增加,细胞活力下降,颗粒物对T淋巴细胞的毒性增大。(4)致癌因子会使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表达异常,使细胞癌变,T淋巴细胞执行的细胞免疫功能障碍,导致识别、攻击癌细胞能力降低,癌症发病风险提高。,考点2生态工程1.(2017江苏单科,9,2分)江苏省徐州市多年来围绕“一城青山半城湖”理念,实施了一系列生态建设工程,生态效应逐渐显现。下列有关该生态工程的分析评价不合理的是()A.使物种多样性程度显著提高B.使生物群落的组成更为复杂C.使生态系统的类型更
17、为多样D.其主要目的是提高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答案D本题考查生态工程的相关知识。生态工程建设能够显著提高物种的多样性,使生物群落的组成更为复杂,生态系统的类型更为多样化。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大于直接价值,D符合题意。,2.(2016课标全国,5,6分)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我们的祖先通过自身的生产和生活实践,积累了对生态方面的感性认识和经验,并形成了一些生态学思想,如:自然与人和谐统一的思想。根据这一思想和生态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B.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便可反复利用C.“退耕还林、还草”是体现自然与人和谐统一思想的实
18、例D.人类应以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为原则,确定自己的消耗标准,答案B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最终以热能的形式散失,而散失的热能不能被生态系统重新利用,故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具有单向流动的特点,B错误。,审题方法解题时要注意找到“题眼”,如根据本题的“能量可反复利用”即可采用直选法解题。,3.2016浙江自选,18(二)某农户建立了小型的“蔬菜鸡、猪沼气”系统。请回答:(1)这一系统属于人工干预下的生态系统,其生物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在分析该生态系统的经济效益时,除了考虑这三者的投入与产出外,还要考虑的投入。(2)在该生态系统中,利用发酵技术产生沼气开发生物能属于的生态工程。A.生物多样
19、性保护和持续利用B.节水和废水处理与利用C.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D.洁净及可再生能源系统组合利用,答案(1)庭院分解者劳动者(2)D,解析(1)该小型人工系统属于庭院生态系统,其生物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在分析该系统的经济效益时,需要综合考虑这三者和劳动者的投入和产出。(2)该生态系统中,利用发酵技术产生沼气开发生物能属于洁净及可再生能源系统组合利用的生态工程。,4.(2014重庆理综,7,10分)为治理某废弃采石场的生态环境,对其进行了公园化建设。(1)对其进行整理和覆土,并选择适生植物进行人工造林,不同恢复时期的植物物种数如图所示。t0t1,植物残体及凋落物中的有机物被生
20、态系统中的转化为无机物,使土壤条件得到改善;同时由于人工林土壤中存在,导致群落中植物物种数增加;t1t3,人工林抵抗力稳定性的变化是;群落中植物物种数逐渐增加,物种之间加剧。(2)通过人工林建设和园林景观构建,既改善了生态环境,又可提高社会和经济效益,这主要体现了生态工程的原理。,答案(1)分解者种子或繁殖体增强竞争(2)整体性(系统论),解析(1)在生态系统中,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的生物是分解者。人工林土壤中存在种子或繁殖体,会导致群落物种数增多,进而使人工林自我调节能力增强,抵抗力稳定性增强。由于阳光等资源有限,群落中植物物种数增加,物种间竞争加剧。(2)人工林建设和园林景观构建,既改善了
21、生态环境,又提高了社会和经济效益,这主要体现了生态工程的整体性原理。,考点1全球环境问题及生物多样性1.(2018北京昌平期末,17)某山区的坡地被滥垦,当狂风暴雨侵袭时,局部山坡发生山崩。在较短的一段时间后,该处出现了新的生物群落,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滥垦导致群落物种丰富度较低B.该群落恢复过程中最先出现地衣C.该群落恢复过程中能量输入小于输出D.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无影响,A组20162018年高考模拟基础题组,三年模拟,答案A据“局部山坡发生山崩。在较短的一段时间后,该处出现了新的生物群落”可知该群落恢复过程属于次生演替,B选项错误;该群落恢复过程中能量输入大于输出,群
22、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会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C、D选项错误。,2.(2018北京东城期末,23)将废弃农田和盐碱地改造成大面积芦苇湿地,可有效地解决城市生活污水和农业生产对水源造成的污染问题(如图),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从废弃农田到芦苇湿地的变化属于次生演替B.芦苇可以吸收并利用城市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C.芦苇遮挡光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浮游藻类的生长繁殖D.芦苇、绿藻、黑藻等分布于不同水层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答案B将废弃农田和盐碱地改造成大面积芦苇湿地,属于次生演替,A选项正确;芦苇、绿藻、黑藻等分布于不同水层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同时芦苇遮挡光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浮游藻类的生长繁殖,C
23、、D选项正确;城市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只能被微生物分解后,作为矿质营养被芦苇利用,B选项错误。,比较归纳初生演替是“零”基础,经历的时间长;次生演替有生命的“胚芽”,经历的时间短。,3.(2017北京丰台期末,15)2008年7月初,青岛用于奥运比赛的海面被大量浒苔(一种绿藻)覆盖,形似草坪,及时治理后比赛正常进行。2007年5月的太湖“蓝藻事件”引起全国关注。关于以上两个事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根本原因都是水体富营养化B.浒苔和蓝藻都通过有丝分裂大量繁殖C.浒苔和蓝藻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不同D.警示我们应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答案B水体富营养化是水体中N、P等含量过多而引起的水质污染现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北京 专版 高考 生物 一轮 复习 专题 23 生态环境 保护 生态工程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6362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