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1讲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态环境的保护课件.pptx
《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1讲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态环境的保护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1讲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态环境的保护课件.pptx(5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概念,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_相对稳定的能力。,考点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5年10考),结构和功能,2.形成原因,生态系统内部具有一定的_能力。,自我调节,(1)功能自身净化能力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和微生物的分解。完善的营养结构自身的反馈调节、维持各营养级数量的相对稳定。注意负反馈调节除了可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外,在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及调节细胞代谢方面也是最主要的机制。正反馈调节则使生态系统远离平衡状态。,如:水体的富营养化血液凝固、排尿排便、胎儿分娩等过程也是正反馈调节。(2)特点: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当外界干扰因素的强度超过_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会迅速丧失,生态系
2、统原状难以恢复。,一定限度,3.类型,保持,恢复,保持,恢复,多,强,高,低,抵抗力,恢复力,4.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1)控制对生态系统_的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适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_。(2)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_投入。,干扰,自我调节能力,物质和能量,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和总稳定性的关系,大,小,大,总稳定,性,小,恢复力,小,抵抗力,弱,强,1.真题重组判断正误,(1)人类应以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为原则,确定自己的消耗标准(2016全国卷,5D)()(2)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自我调节能力强(2015全国卷,4C)()(3)负反馈调节有利于生态系
3、统保持相对稳定(2015全国卷,4D)()(4)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时无能量的输入和散失(2015全国卷,4B)()(5)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针叶林遭到严重破坏时,往往不易在短时间内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原因是其抵抗力稳定性较低(2013海南卷,29)(),以上内容主要源自人教必修3教材P109111,考查角度主要侧重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的判断及负反馈调节机制。,2.(教材P116“技能应用2”改编)某地农业部门在防治棉铃虫问题上,提出了两种方案.喷洒高效农药;.放养赤眼蜂(其为棉铃虫天敌)。请评价哪种方案更有利于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说明理由。,提示放养赤眼蜂。因为喷洒高效
4、农药,在消灭棉铃虫的同时,也会杀死大量的棉铃虫的天敌。棉铃虫失去了天敌的控制,就容易再度大爆发。在棉田中放养赤眼蜂,由于棉铃虫和赤眼蜂在数量上存在相互制约的关系,因此,能够将棉铃虫的数量长期控制在较低水平。从这个角度看,这个方案有利于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下图是人们设想的宇宙飞船生态系统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可表示航天员所需的食物、氧气和水等生活资源B.飞船中的能量循环利用,使飞船生态系统长期保持稳定C.分解罐中微生物可将流入的排遗物分解,为藻类植物提供物质和能量D.该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差,需宇航员进行调控解析图中可表示航天员所需的食物、氧气和水等
5、生活资源;飞船中的物质循环利用,能量需要太阳能的注入;分解罐中微生物可将流入的排遗物分解,为藻类植物提供无机盐和二氧化碳。答案D,2.某地的常绿阔叶林因过度砍伐而遭到破坏。停止砍伐一段时间后,常绿阔叶林逐步得以恢复。下表为恢复过程中更替的群落类型及其植物组成。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地常绿阔叶林恢复过程中,群落演替的类型为次生演替B.在演替过程中,群落对光能的利用能力提高C.上述群落构成的生态系统中,恢复力稳定性最强的是草丛生态系统D.与草丛相比,针叶林的动物分层现象较为简单解析在原来有生物的地方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A正确;据表可知,在演替过程中,植物的种类不断增多,进行光合作用的能
6、力越来越强,B正确;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越高,恢复力稳定性越低,因此草丛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最高,C正确;针叶林中的植物有草本植物、灌木、乔木,垂直结构较草丛复杂,动物分层也较草丛复杂,D错误。答案D,(1)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与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关系如下:(2)强调“生态系统稳定性高低”时,必须明确是抵抗力稳定性还是恢复力稳定性,因为二者一般呈负相关。(3)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判断:某一生态系统在彻底破坏之前,受到外界干扰,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而恢复的过程,应视为抵抗力稳定性,如河流轻度污染的净化;若遭到彻底破坏,则其恢复过程应视为恢复力稳定性,如火灾
7、后草原的恢复等。,【即学即练】,1.(多选)下列与下图所示人工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生态系统由于饲养猪、鸡延长了食物链,最终使人获得的能量减少B.蝇蛆和蚯蚓是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可促进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进行C.合理使用农家肥在提高土壤肥力的同时增加大气中CO2浓度,利于葡萄和蔬菜增产D.该生态系统遵循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但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并未提高,解析该生态系统由于饲养猪、鸡延长了食物链,并使营养结构更复杂,使该生态系统能量能多级利用,虽没有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但提高了系统总能量的利用效率,最终使人获得的能量增多,A错误;该生态系统中蝇蛆和蚯蚓是分解者,可促进系
8、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进行,B正确;合理使用农家肥,不仅能提供无机盐,还能提供二氧化碳,增强光合作用效率,从而提高葡萄和蔬菜的产量,C正确;该生态系统遵循了“物质循环再生”的原理,但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并未提高,但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D正确。答案BCD,2.下图是某共生型设施生态农业模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输入该系统的总能量是过程固定的太阳能B.碳元素在过程中的流动形式都是有机物C.过程表示分解者通过分解作用释放能量D.实际生产中要注意控制蔬菜温室与畜禽舍面积比解析在共生型生态农业模式中,输入该系统的总能量为太阳光能和适量饲料中的部分能量,A错误;碳元素在蔬菜温室流向畜禽舍主
9、要是有机物,而畜禽舍流向蔬菜温室主要是无机物,B错误;沼气池中的沼气可家用和农场用,成分是微生物的代谢产物,而分解者通过分解作用释放的能量主要以热能形式散失,C错误;在实际生产中要注意控制蔬菜温室和畜禽舍的面积比,D正确。答案D,1.全球性的环境问题,(1)生态环境问题的类型及主要成因,考点二全球环境问题与生物多样性,CO2,人口多,污染严重,氟利昂,(2)特点:全球性。(3)影响:对生物圈的_造成严重威胁,并且影响到人类的_。,植被,污染物,环境,稳态,生存与发展,人类活动超出了环境的承受能力,这是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水体富营养化产生机制如下:,2.可持续发展人类的必然选择,(1)含义:
10、“在不牺牲未来几代人需要的情况下,满足我们这代人的需要”,它追求的是_的持久而协调的发展。(2)实现措施: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环境和资源,建立起人口、环境、科技和资源消费之间的_。,自然、经济、社会,协调与平衡,要防止两个极端:避免盲目地、掠夺式地开发利用,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避免禁止开发和利用,坚持合理开发是最好的保护,如规定禁渔期和禁渔区、退耕还林(草、湖)等。,3.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生物圈,基因,物种,生态系统,(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_价值:食用、药用、文学艺术创作(美学)、科研、工业原料。_价值:调节气候、涵养水源。_价值:目前未发现或尚不清楚的价值。(3)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_
11、:建立自然保护区以及风景名胜区等。_:把待保护物种迁至异地进行专门保护。利用_对濒危物种的基因进行保护。加强立法、执法和宣传教育。,直接,间接,潜在,就地保护,易地保护,生物技术,1.(2017南京、盐城一模)(多选)下列有关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A.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会导致温室效应、酸雨等环境问题B.引入外来物种一定会增加当地的生物多样性C.解决粮食短缺问题的一个重要措施是大量开垦森林、草地等D.保护森林就是将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和保护森林资源有机结合起来,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解析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等气体,从而导致温室效应、酸雨等环境问题,A正确;引入外
12、来物种可能会导致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B错误;不断地开垦草原,发展粮食生产,会破坏生存的环境,C错误;保护森林就是将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和保护森林资源有机结合起来,D正确。答案AD,2.湿地是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被称为“地球之肾”,保护湿地的生物多样性显得尤为重要。回答下列问题:,(1)生物多样性是不同物种之间以及生物与之间共同进化的结果,保护生物多样性要在三个层次上制定保护战略,我国已建立多个湿地自然保护区,这种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属于保护。(2)在辽河三角洲湿地中生长着一种能呈现红色的植物碱蓬,形成了“红海滩”景观,吸引大量游客前去旅游观赏,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湖泊在蓄洪防旱、调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生物 一轮 复习 第九 单元 环境 31 生态系统 稳定性 生态环境 保护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6356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