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文化产业发展的调研分析.doc
《对文化产业发展的调研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文化产业发展的调研分析.doc(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范文最新推荐- 对文化产业发展的调研分析 对文化产业发展的调研分析近年来,随着我市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全市文化生产力得到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产业经济总量不断扩大、效益不断提高,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据调查结果显示,20xx年我市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72650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8.9%,高于全市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文化产业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逐步显现。 一、20xx年*市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过去的一年,在全市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发展的大环境下,文化产业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20xx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403.8亿元,比上年增长15.3%,全市人均生产总值9474元,比上年增长14.6%。经
2、济总量和人均水平再上新台阶。其中,文化产业的不断增长,提高了人民生活质量,推进了和谐*建设步伐。1、文化产业总体情况。20xx年末,*市文化产业活动的产业活动单位768个,个体经营户4727个;全市文化产业实现业务收入227404万元,比上年增长21.6%,实现增加值72650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8.9%,超过当年gdp增长速度3.6个百分点;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8%,比上年上升0.3个百分点(见表1)。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对gdp的贡献逐步加大。表1: 20xx年*市文化产业主要指标从业人员(人)营业收入(万元)增加值(万元)总计2977222740472650核心层小计
3、91677340424997 一、新闻服务1614771 二、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36914343810261 三、广播、电视、电影服务1926188268575 四、文化艺术服务3534109936089 外围层小计1250971791 34545 五、网络文化服务204460873014 六、文化休闲娱乐服务67754882621826 七、其他文化服务3690168789705 相关层小计809682209 13108 八、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55923708010458 九、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销售2504451292650 2、文化产业增加值分层发展情况。从文化
4、产业组成的三个层次看:20xx年,核心层实现增加值24997万元,实际增长16.3%,增速较慢;相关层实现增加值13108万元,实际增长20.6%,增速居中;外围层实现增加值34545万元,实际增长24.8%,增速最快。核心层、外围层、相关层实现的增加值之比为34.4:47.6:18.0(见图1)。图1: 3、文化产业增加值分行业发展情况。在文化产业的9大行业类别中,实现增加值最多的行业是文化休闲娱乐服务,其增加值达到21826万元;其次是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产品的生产,达到10458万元。实现增加值最少的行业是新闻服务,其增加值仅为71万元。从分行业人均增加值看,人均增加值最高的行业是广播电
5、影电视服务,达到44524元;其次是新闻服务,达到44502元。人均增加值最低的行业是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销售,仅为10582元(见图2)。图2: 4、文化产业从业人员情况。20xx年,*市文化产业吸纳从业人员29772人,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为1.2%。分层看,核心层共有从业人员9167人,占全市文化产业从业人员的30.8;外围层共有从业人员12509人,占全市文化产业从业人员的42;相关层共有从业人员8096人,占全市文化产业从业人员的27.2。核心层、外围层、相关层从业人员之比为30.8:42:27.2。文化产业从业人员中多数人员集中在外围层。分行业情况看,从业人员最多的是文化
6、休闲娱乐服务,达到6775人,其次是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达到5592人。从业人员最少的行业是新闻业,仅有16人。5、民营文化产业发展迅速。20xx年,全市民营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55432万元,占文化产业增加值总量的76.3%,比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占gdp的比重高23.9个百分点。6、文化消费有所增长。20xx年,全市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0167元,比上年增长20.3%;在消费支出中,文化娱乐教育类支出为814元,增长4.2%,占人均消费性支出总额的10.7%。农民人均纯收入3830元,在消费支出中,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类支出160元,占人均消费性支出总额的5.2%。二、*
7、市文化产业增加值与全省、全国的比较通过对20xx年全市文化产业的统计数据分析看出,*市的文化产业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仍然存在一定差距。20xx年全国的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2.45%,四川为2.07%,*仅为1.8%,分别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0.65和0.27个百分点。三、*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1、全市文化产业虽然发展较快,但产业结构仍需调整。20xx年,全市文化产业中“核心层”、“外围层”、“相关层”实现的增加值之比为34.4:47.6:18.0,“核心层”和“相关层”所占的比重和总量明显偏低。这与20xx年全国文化产业“核心层”、“外围层”、“相关层”增加值之比42:18
8、:40相比差别较大。从全国的文化产业结构看,全国文化产业发展仍以核心层为主,这一点与*没有多大区别,但全国文化产业的相关层很发达,其比重占到了整个文化产业增加值的40%,而*文化产业的相关层仅占全部文化产业增加值的18%。可见,*市文化产业增加值结构仍需调整,特别是需要尽快采取措施,加快*市文化产业相关层的发展。同时通过相关层文化的发展,带动更多的人员就业。2、*市文化产业人均增加值偏低且发展不平衡。20xx年,全市文化产业人均增加值为2.44万元,尽管比上年增长了18.0%,但仍低于06年全国、全省平均水平2.08万元和0.58万元。全市文化产业人均增加值行业发展水平也不平衡,最高行业人均增
9、加值(广播电影电视服务)达到44524元,是最低行业人均增加值(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销售)的四倍多。3、公有文化经济发展较慢。20xx年,全市民营文化产业增加值55432万元,占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比重高达76.3%,比上年提高了2.6个百分点。全市公有文化产业增加值所占比重仅为23.7%,比上年略有下降。全市公有文化经济发展缓慢。4、数量多、规模小、品牌意识不强,企业缺乏竞争力。到20xx年末,*市文化产业活动的产业活动单位768个,个体经营户4727个;全市文化产业实现业务收入227404万元,户均收入41万元,不及成都户均水平的三分之一。其主要原因:一是长期以来政府对于文化产业
10、处于一种不鼓励、不限制(违法经营除外)、自由发展之中,使企业难以形成规模效应;二是由于企业规模小,企业的创新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受到严重的制约,从而使企业竞争力不强。四、加快*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20xx年,*市文化产业发展总体情况是好的,但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我们认为,要实现*文化产业更好更快地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1、抓好人才引进与培训。当今时代的竞争总体来讲是人才的竞争,随着文化产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也暴露出了一些明显不足,特别是对人才培养的投入力度不够,这不仅是企业的症结所在,也是管理部门的症结所在。因此要加强对企业人才和管理部门人才的培养力度,学习先进地区的
11、经营和管理经验;同时要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严格考核制度,激发人才的工作热情和创新意识。2、完善政府管理体系。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文化产业如雨后春笋般发展壮大起来。在这次文化产业调查中我们发现许多文化产业个体经营户既没进行工商登记,也未纳入相关部门管理,因此,相关部门要彻底改变资源整合不力、条块分割严重、协调互动性差等不利局面,规范管理各类文化市场,加强分析调研工作,要认真吸取九狮旅游风景区由盛到衰的教训,从而确保我市文化产业真正走上良性发展轨道。3、提升重点行业竞争力。发展文化产业,要始终坚持“抓大促小”、“抓优扶弱”的方针,建议选择关联度强、增加值比重较大、人均增加值较高、行业增长
12、速度较快、具有资源竞争优势等产业作为文化产业中的重点行业来发展。因为:关联度体现各个行业间投入产出的市场供需关系,当这一行业获得先行发展之后,会对上下游相关产业起到很强的拉动作用,在产业链中贡献度大;增加值体现行业创造价值的程度,是产业贡献度的直接反映;人均增加值高说明盈利空间大,可以容纳更多的企业进入;行业增长速度快体现了市场前景好。从20xx年的发展情况看,*市文化产业中的文化休闲娱乐服务增加值比重较大,广播电影电视服务人均增加值较高,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销售增长速度较快,文化休闲娱乐服务具有关联度强和资源竞争的优势。建议将这些行业作为今后文化产业发展的重点行业来抓,以带动全市文
13、化产业快速发展。4、发展壮大劣势行业。从20xx年文化产业发展的内部结构看,核心层和相关层发展较慢,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核心层实现增加值24997万元,占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4.4%;相关层实现增加值13108万元,占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仅为18%,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销售,实现增加值2650万元,人均增加值只有10582元,居九大行业中的倒数第一。因此,要想壮大全市文化产业发展实力,必须加快文化产业核心层和相关层的步伐,特别是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等行业,实现文化产业内部结构升级。5、积极培育农村文化消费市场。如何开发和释放农村居民潜
14、在的消费能力,使文化产业的社会效益更好地发挥,是我市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20xx年全市城、乡居民人均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分别占消费性支出的10.7%和5.2%,城镇高于农村5.5个百分点。可见,城乡文化消费差距明显。影响当前全市农村居民文化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除了与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差距较大外,还与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完善程度不一致有关。建议有关部门紧紧抓住新农村建设发展之机,进一步发展和壮大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积极培育农村文化市场,提升农村居民的文化消费观念和水平,尽快缩小城乡居民文化消费差距。 6、拓展文化产业新的发展领域。在“特色文化”方面下功夫,促进“特色文化”在*文化产
15、业发展过程中的最大化和最佳化。目前国内许多城市都开始用打造特色文化来拉动本地的文化产业发展,如大连、杭州、苏州、南京等地。*是历史文化名城相对于这些城市并不缺乏特色文化。如*区域内独具魅力的酒文化、旅游文化、民俗文化、历史文化等,构成了*人文精神的内核和文化的多样性。这些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为发展*文化产业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并提供了原动力。深入挖掘独特的地域文化资源,打造*的文化产业品牌,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文化发展产业链,是促进*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因此,在“特色文化”方面下功夫,不断拓展*文化产业发展新领域,是实现*文化产业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渠道。任何一项产业的发展和
16、壮大,都必须经过一段艰难的发展历程。令人可喜的是,近几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引导和培育下,经过不懈努力,*市的文化产业已逐步迈上健康发展的轨道。相信明年*市的文化产业一定会发展得更快更好。 保险兼业代理机构是保险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业务发展迅猛。但由于保险兼业代理机构点多面广,从业人员参差不齐,违规手段较为隐蔽,成为保险市场监管的难点。*保监局经过深入调研,把规范保险兼业代理市场作为一项系统工程,以清理保险兼业代理机构为抓手,以规范保险公司兼业代理业务为重点,多管齐下构建保险兼业代理市场监管的长效机制,取得明显成效。 一、统筹安排,彻底清理整顿保险兼业代理市场 为做好清理整顿工作,*保
17、监局制定印发了清理整顿保险兼业代理市场秩序工作方案,专门召开了全省保险兼业代理工作会议,确定清理整顿工作按保险公司、银邮类、非银邮三种机构分类分步展开。 (一)自查与抽查相结合,规范保险公司兼业代理业务。一是保险公司、银邮类机构由上至下通过文件、会议、培训等形式,将清理整顿的要求传达到基层公司以及合作的兼业代理机构。二是各保险公司对自身的兼业代理业务,从健全管理制度、规范委托合同、强化远程出单管理、完善代理业务台账等四个方面,进行自查自纠。三是保监局对照各公司自查自纠报告,结合现场检查工作,对地市中支的清理整顿工作进行督导,对保险公司所反映的问题进行抽查核实,督促保险公司加强对保险兼业代理业务
18、的管控。 (二)清理与催缴监管费相结合,整顿保险兼业代理机构。一是保险公司对有合作关系的所有非银邮类兼业代理机构的16个方面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填制调查表,反映保险兼业代理机构的基本情况、管理制度建设以及违法违规情况。二是各银邮类机构对所属网点持有保险兼业代理业务许可证、从业人员持有保险代理从业人员资格证书情况进行梳理统计,对管理制度加以完善。三是将缴纳监管费与清理工作相结合,分类缴纳监管费,各银邮类保险兼业代理机构由省级分行或法人机构统一办理缴纳,非银邮类保险兼业代理机构委托保险公司代办缴纳。四是保监局根据保险公司与银邮机构的自查报告,将经审核未列入清理范围的机构进行公示,要求保险公司从违法违
19、规、拖欠保费单证等方面,对公示的保险兼业代理机构提出意见。五是经公示、审核合格的保险兼业代理机构,依据规定收缴监管费,清缴率达到100;依法对名存实亡、经查实违法违规严重、拒绝缴纳监管费的1500余家机构进行清理,登报予以注销。从清理结果来看,银邮类机构留存率为80,清理对象主要为撤并机构;车商类机构留存率为48,清理对象主要为一些规模较小、运作不规范的机构;其余类机构留存率较低,主要原因为主业与保险业不够密切,监管费起到了一定的进入门槛作用。 通过清理整顿,一方面规范了保险公司的兼业代理业务,另一方面将一批有实力、有活力的保险兼业代理机构留在了市场中。 二、改进监管方式,构建规范兼业代理市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化产业 发展 调研 分析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6354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