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第三节比热容教学设计汇编.doc
《最新第三节比热容教学设计汇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第三节比热容教学设计汇编.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集体备课主备人邹慧林参加人员周金奎、刘永树、孟绪红个人修意见课题第2节: 内能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物质的比热容,知道比热的单位及其读法。 2.知道比热是物质的特性之一,会查物质的比热表。 3.会根据水的比热较大这一特性来解释一些有关的简单现象。4.加深比热的概念的理解,学会根据比热容进行热量计算。5.理解热量的计算公式。6.知道各种形式的能是可以相互转化的。7.知道能量在转化和转移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教学重点1 理解比热的概念。2 理解热量的计算公式,掌握能量守恒定律。教学难点1. 根据水的比热较大这一特性来解释有关的简单现象。2. 热量计算公式的应用。教学用具烧杯,电加热器,空气温
2、度计,水,煤油等。一、实验:比热容概念的建构器材:_的电加热器、玻璃杯、温度计、_的水和食用油。设计方法:用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来加热水和煤油,电加热器每秒放出的热量_,进而可以认为液体每秒吸收的热量_,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比较_来比较液体_,这是采用了_法。方案一:用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加热质量相同的水和食用油,加热相同的时间,比较_。方案二:用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加热质量相同的水和使用油,使他们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_。_二、比热容(c)1物理意义:比热容可以比较物质的_2.定义:_叫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用符号c来表示。3.公式:_4.单位: _,读作:焦每千克摄氏度5.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_,只与物体
3、的_、_有关,与质量、体积、温度、密度、吸热放热、形状等无关。6.水的比热容c水_,其物理意义为:1kg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_。7.水的比热容最大,应用:常用来调节气温、取暖、作冷却剂、散热, 1)暖气片中用水做运送热量的介质; 2)用水冷却汽车的发动机; 3)严冬夜间,向秧田里灌水。8简答题:两类简答题解释方法:一类:为什么暖气片中用水做运送热量的介质?二类:1)夏日,海滩上为什么沙子烫脚,海水清凉?2)为什么沿海地区温差比内陆地区温差小?答:这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_。水和干泥土相比,在同样受热或冷却的情况下,吸收放出的热量_,水的温度变化比干泥土_。因此,在受太阳
4、照射条件相同时,内陆地区的夏季比沿海地区_,冬季比沿海地区_,在一天之内温度变化较_。三、热量的计算温度升高时用:温度降低时用:只给出温度变化量时用:QcmtQ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焦耳(J);c比热容焦耳每千克摄氏度(J/(kg));m质量千克(kg);t末温摄氏度();t0初温摄氏度()注意:1)使用热量公式时,应特别注意文字叙述中升高了、降低了,对应的是温度的改变量,而升高到t、降低到t对应的是物体的末温t例如:“升高(降低)到10”中的的“10”是末温;“升高(降低)了10”中的“10”是温度的变化量t。2)由公式Qcmt可知: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是由物体的比热容、质量和温度变化量这三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最新 三节 热容 教学 设计 汇编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6322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