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汇编.doc
《最新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汇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汇编.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知道明朝废行省,设三司;胡惟庸案,废丞相,权分六部,内阁制的创立和发展;清初政治制度的变化;军机处的设置。能够归纳明清政治体制改革的特点以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阶段特点和必然趋势。理解内阁制与宰相制度的区别和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影响。(了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国形成的主要因素,探究中西君主制度演变的区别。)(二)过程与方法:利用多媒体,提供图片、视频、文字等材料,设置新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发掘学生学习的动力。通过史料阅读、问题探究、视频欣赏、历史比较、图表分析等方法与手段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多渠道搜
2、集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的历史资料,熟悉资料的搜集遴选方式。通过阅读课本及搜集的资料,提炼相关的历史信息。通过分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认识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既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也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阻碍中国社会的进步,从而客观评价君主专制制度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理解中国皇权的高度集中是地主阶级政治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封建社会步入晚期最后的“辉煌”。 通过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学习,理解我们今天的政治制度与过去的联系和区别。 培养学生对历史的认同感,以理解今天我国的政治民主制度,培养学生的当代的历史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积极的参与我国的民主
3、政治建设。二教学重点 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三教学难点 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影响。四课时安排1课时(共1课时)。五教学过程及内容(一)导入【温故知新 导入新课】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步把地方的权力集中到中央,又把中央的权力集中到了皇帝,在清朝达到了顶峰。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明清时期绝对君主专制是怎样出现的。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二)明朝君主专制加强的措施1、废除宰相制度:(
4、1)明初沿袭元朝的行政体制,中央设立中书省,下设六部,由左、右丞相主持工作。 废行省、设三司。但是元朝丞相权势过重,以致皇权不稳、内乱屡生,朱元璋对丞相的使用存有戒心。(2)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三司。三司的具体机构及其职责图三司分别隶属于中央有关部门。【设问】废行省设三司的结果如何?分散原本总揽地方军政大权的行中书省,从而把地方的权力集中到了中央。统领中央各部委的宰相的权限扩大,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更加突出(3)宰相胡惟庸挑战皇权 胡惟庸早年追随朱元璋起兵反元,后晋升左丞相。 请阅读本课导入框的内容。 好,我们看到胡惟庸为相七年,擅权乱政,使得朱元璋感得大权旁落,除了剪除别无选择。 措施:(1
5、)洪武十三年,1380年,朱元璋以谋反罪诛杀丞相胡惟庸。(有明一代任丞相的只有四人,李善长、徐达、汪广洋、胡惟庸,有三人被杀。有人认为,所谓的胡惟庸案只是一个契机和借口,目的就在于解决君权与相权的矛盾。)胡案前后延续十几年,诛杀了3万多人,成为明初惊天大案,对明初政治产生重大影响。(2)同时,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由皇帝亲自掌管六部,直接管理国家政事。(3)朱元璋下令以后不许再立丞相 下令:“以后嗣君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明太祖实录 (载入皇明祖训。) 到明初,在中国历史上实行了1600多年的丞相制度被废除,专制皇权发展到了新的高度。废丞相、皇帝直掌六
6、部的影响:六部成为明朝国家最高行政机关相权与皇权合二为一,皇权空前加强六部各部长官,直接对皇帝负责。皇帝直接统领六部具体行政机构,皇帝不仅是国家元首,也是政府首脑。皇帝的工作量变得空前巨大 据统计,在洪武十七年(1384年)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共8天的时间,内外诸司送到皇宫里的奏章共有1660件,共3391件事情。平均每天要处理208件奏章、424件事。朱元璋即使“星存而出,日入而休”,也无法把事情全部一一处理好。2、确立内阁制度:阅读课本17页。思考:内阁的发展一共有哪几个阶段?什么叫“票拟”?什么是“批红”?(票拟就是秘书起草对公文的审批意见;批红就是领导对审批意见的认可与否。)奠基明太祖
7、设立殿阁大学士(侍从顾问)确立明成祖确立内阁制(参与机务)废除丞相后,全国重大政务都由明太祖决断,政务繁多。明太祖深感力不从心,建立三殿(武英殿、华盖殿、文华殿)、两阁(文渊阁、东阁)大学士,殿阁大学士侍从左右,以作顾问,协助理政,但很少能参与决策,一切大事仍由皇帝亲自主持。明太祖尝试三年,觉得大学士辅政能力有限,于是又废除了大学士。殿阁大学士因为在宫内,又称内阁大学士。明成祖时,选拔翰林院(相当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图书馆、中央文史馆等)官员,入值宫内的文渊阁,随侍皇帝,开始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由于明成祖有其父之风,善独断,内阁权力有限。来源:翰林院官员办公地点:宫内的文渊阁职责:顾问发展明
8、宣宗内阁地位日益提高(票拟权) 明宣宗时,大学士有了替皇帝起草批答大臣奏章的票拟权。表现:明宣宗时,大学士有了替皇帝起草批答大臣奏章的票拟权(建议权)票拟权的获得是内阁制度的一个里程碑,此前内阁不过随事以备顾问而已,政务与闻与否全随皇帝喜好。票拟制的实行,使内阁从制度上获得了普遍与闻朝政的权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左右皇帝的决策。(票拟权三个阶段:辅臣协议首辅专票辅臣分票)如果票拟不合帝意,内阁再议,为“改票”。)全盛明神宗:内阁首辅(张居正侵夺六部职权) 明神宗阁权一度压倒部权明神宗继位后,张居正任内阁首辅。阁臣多人,皇帝择才高、听命者为首辅,余为次辅,始设于建文四年。张居正当权时,削弱六部职
9、权,“部权尽归内阁”,权力空前膨胀,六部几乎变成内阁的下属机构了。 思考探究 【设问】明朝的内阁首辅就是变相重设的宰相吗?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六部。法定的决策者:皇帝。由于宰相必须具有参与决策和监督百官执行两个基本条件,内阁只有建议权,所以内阁制不是宰相制,内阁首辅不是宰相。【探究思路】宰相内阁首辅权力来源宰相制度赋予皇帝个人信任职 责一级决策者侍从咨询为主任 免要经皇帝及大臣商议直接由皇帝意愿决定对皇权影响制约皇权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结论:内阁首辅不同于宰相,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所谓“名不正,言不顺”)内阁的任命和职权的大小,完全由皇帝决定。内阁不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最新 明清 君主专制 加强 汇编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6318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