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海湾战争资料汇编.doc
《最新海湾战争资料汇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海湾战争资料汇编.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简介两伊战争(Iran-Iraq War),在伊朗被称为伊拉克入侵战争,又称第一次海湾战争或第一次波 两伊战争-物资调配斯湾战争,是发生在伊朗和伊拉克之间的一场从1980年至1988年,长达8年的边境战争。伊朗和伊拉克在地理位置上都属于西亚。历史上,两国为边境交界处的夏特阿拉伯河的主权而产生争议。1980年9月22日,伊拉克为这块有争议的河流,借口为抵御“伊斯兰革命”,悍然向伊朗发动军事进攻,不久,战局发生转变,1982年之后,伊朗侵占了伊拉克的领土,从而引发了旷日持久的两伊战争,战争长达8年,成为继越南战争后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战争。整个战争进程可分为:第一阶段,伊拉克进攻,伊朗防御;第二阶段
2、伊朗由战略相持转为战略反攻,伊拉克丧失战场主动权;第三阶段伊朗进攻,伊拉克防御。 编辑本段战争概述两伊战争实际上是一场“马拉松”式的消耗战。8年中,两国军费开支和经济损失总计达6000亿美元,交战双方人员伤亡148万人,被俘8万人。其中伊朗军队死亡35万人,受伤70万人,被俘3万人,损失作战飞机约150架,坦克1500辆,火炮1200门,舰艇16艘;伊拉克军队死亡18万人,受伤25万人,被俘5万人,损失作战飞机250架,坦克2000辆,火炮1500门,舰艇15艘。同时,非交战国也蒙受巨大损失,被击沉击毁船只90艘,击伤546艘,另有90艘被困于阿拉伯河,大部分损坏。1 编辑本段起因战争的起因是
3、由于伊拉克总统萨达姆侯赛因试图完全控制位于波斯湾西北部的阿拉伯河,该水道是两个国家重要石油出口通道。美国为萨达姆提供武装并支持其向这一有争议的地区发动进攻,试图以此遏制刚刚通过革命上台并强烈反美的伊朗政权。 而在1975年,美国国务卿基辛格曾支持伊朗国王巴列维对当时在伊拉克控制下的水道发动进攻。伊拉克和其他阿拉伯国家还担心伊朗1979年二月革命产生的武装政权向周边地区扩散。 导致两伊战争的另一因素是两国领导人的野心。伊朗宗教领袖霍梅尼试图将他领导 两伊战争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运动推广到整个中东地区。不过由于伊朗革命才成功不久,这方面的尝试还十分有限。 对萨达姆而言,他掌权时间不长,正试图使伊拉克
4、获得地区霸权地位。对伊朗战争的成功可以使得伊拉克成为海湾地区的霸主并控制石油贸易。军队内部清洗和美制装备零件严重缺乏都很大地影响了伊朗曾经强大的军力。另外,阿拉伯河地区的伊朗防御也很薄弱。1980年9月22日,伊拉克利用伊朗支持的对当时伊拉克外长阿齐兹的刺杀企图为借口,抓住机会发动进攻。 伊拉克与伊朗之间的领土纠纷已有百余年的历史,加上两国长期存在着民族矛盾、宗教分歧,又都想称雄海湾地区,因此双方关系一直紧张,小的边界冲突不断。1978年伊朗发生内乱,伊拉克支持伊朗国王巴列维,并将侨居在伊拉克的霍梅尼驱逐出境。1979年2月伊朗巴列维王朝被推翻;霍梅尼上台执政,煽动伊拉克的什叶派穆斯林推翻萨达
5、姆政权。1980年9月下旬,伊拉克趁伊朗在霍梅尼上台后政局动荡,经济恶化,军心不稳,伊(伊朗)美断交的时机,对伊朗发动了旨在收复失地、打击霍梅尼输出革命、争夺海湾霸权的战争。 编辑本段爆发伊拉克在从苏联获得了很大外交和军事上的支持。阿拉伯国家主要是科威特和沙特阿拉伯则提供了经济援助。另外,美国也偏向伊拉克,向其提供武器和经济援助。自1985年起,美国在出售给伊拉克武器的同时也出售给伊朗。这引发了后来里根政府的伊朗门事件。 发动者萨达姆这场战争进行得十分惨烈。战争中伊朗常常使用类似于一战中的人海战术攻击。伊拉克使用了包括塔崩毒剂在内的化学武器。尽管伊拉克率先挑起战争和使用化学武器,国际社会对其并
6、没有施加太大的压力。 1982年6月,伊朗发动的一系列反攻夺回了伊拉克在战争初期占领的土地。伊拉克鉴于可能被彻底打败,向伊朗提出休战的建议。此时,伊朗试图打垮伊拉克政权,因此拒绝了这一建议。这样导致战争又进行了六年。 在此期间,西方海军力量介入该地区,试图保护海湾航道畅通。由此导致伊朗导弹攻击美国斯塔克号护卫舰;以及美国文森斯号巡洋舰击落伊朗民航客机,290名乘客和机组人员丧生。 编辑本段进程第一时期,战争在伊朗境内进行。1980年9月22日晨,伊拉克调集大量飞机对伊朗首都德黑兰等15座城市和 战争场景空军基地进行空袭。23日凌晨2时,出动地面部队5个师又2个旅,1200余辆坦克,分北、中、南
7、三路向伊朗发起进攻。到10月底,伊朗挡住了伊拉克军队的全面进攻。从1982年3月起,伊朗军队转入反攻。1982年6月29日,伊拉克宣布已将其军队撤出所占伊朗领土,两国边界又恢复战前状态。 面对伊拉克的强大攻势,伊朗军队仓促应战。其空军袭击了伊拉克境内的16个目标。地面部队调整部署,向边境机动。在前线集结了7个师又2个旅的兵力,此外还有大批的革命卫队。伊朗设防的重点在北线,以扼守主要通道,迟滞伊拉克军队的进攻。伊朗阻滞了伊拉克的进攻势头后,渐渐 两伊战争夺取并把握了战争的主动权。1981年9月,伊朗开始大举反攻。9月底,伊朗集中10余万兵力,发动大规模的阿巴丹反击战,解除了伊拉克对阿巴丹的包围。
8、1982年3月下旬,经过周密部署,伊朗又发动了“胜利行动”攻势,全歼伊拉克2个旅,重创2个师,共毙伤伊拉克士兵25万人,俘虏15万人,击毁坦克360辆,击落飞机20余架,缴获了上百辆坦克和装甲车。4月20日,伊朗又集中近3个师的兵力和大批革命卫队约10万余人,发起以收复霍拉姆沙赫尔市为目标的“耶路撒冷圣城行动”攻势。经过25天激战,终于收复了南部重要港口城市霍拉姆沙赫尔。6月10日,伊拉克提出全线停火建议,并单方面实施停火,宣布承认两国于1975年签订的阿尔及尔协议继续有效,并准备在伊拉克根本权利得以承认的基础上同伊朗谈判。6月20日,又宣布10天内从伊朗境内撤回全部军队。6月29日,其军队已
9、基本撤出伊朗。 第二时期,战争在伊拉克境内进行。1982年7月13日,伊朗集中10万军队,向伊拉克南部巴士拉地区发动猛烈进攻。经过多次拉锯战,至9月底伊朗军队控制了伊拉克境内面积约200多平方千米的狭长地带。从10月开始,伊朗又出动5万军队向伊拉克北部曼达利地区发起进攻,深入伊拉克境内,对巴格达造成威胁。伊拉克军队前后组织7次反击,将伊朗军队阻挡在边界一带。1983年2月以后,伊朗在中线和北线再次发动了一系列攻势。伊拉克基本守住了防线。至1984年3月底,伊朗的攻势基本停止。 为了进一步迫使伊朗罢兵言和,自1984年4月起,伊拉克采取“以战迫和”方针,在地面和海上连续向伊朗发起主动出击。在局部
10、地区对伊朗军队发动一系列的小规模袭击,并在战斗中多次使用化学武器。与此同时,伊拉克还利用其空中优势,发动了举世震惊的“袭船战”。 1986年,两伊战争再度激烈。伊朗一反过去打消耗战的方针,力争速战速决。1986年2月初,伊朗出动9万余人的兵力,发动了规模较大的代号为“曙光8号”的攻势,攻克了伊拉克南部重要的港口城市法奥。与地面战场相呼应,1986年,两伊“袭船战”一再升级,遭到袭击的船只达106艘,其中有28艘进出科威特港口的船只遭到袭击。由于两伊“袭船战”影响到非交战国的利益,科威特于1986年11月和12月,先后向联合国的5个常任理事国美国、苏联、中国、法国和英国提出租船和护航要求。苏美相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最新 海湾战争 资料汇编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6313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