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土地流转推动农业产业发展的调研思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土地流转推动农业产业发展的调研思考.doc(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范文最新推荐- 关于土地流转推动农业产业发展的调研思考 关于土地流转推动农业产业发展的调研思考第二轮土地承包之后,土地使用权出现了流转,越来越多的农民以契约形式,把承包的土地交付他人经营。土地使用权流转的出现,对进一步改变农业产业格局产生重大推动作用,农业整体产业层次也明显提高。以余姚市临山镇*村为例,从20xx年开始,该村以“土地返租连片开发规模经营”的方式,从农民手中流转出250.4亩海涂地建成了月华水产养殖场和神农畜禽鸡苗培育中心,20xx年又流转出208亩土地建成了宁波市高科技“味香园”葡萄基地,从而大大地改变了该村的农业产业结构。 一、*土地流转的成功经验 (一)土地连片整理。该村
2、在20xx年3月的责任田调整中,针对过去承包地调整后农户经营田块分散、面积小、不利于耕作和规模经营的现实问题,村支部、村委会在广泛征求农户意见,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后,决定以组为单位,将部分责任田收回集体,再按照利耕作、便水系、适规模经营的原则,将责任田按照政策进行重新调整分配。条件成熟的地方,村委会按照投资者的要求,向农户连片租赁土地,予以发包。对规划连片区内不愿出租土地的农户,由村委会出面在村民小组内或相邻组进行调剂转换。 (二)改善基础设施条件。该村通过争取上级资金和村企结对,对水、电、路等基础设施进行了改造,拓宽、硬化道路5.8公里,建成标准化农田耕路15公里,三面光渠道2公里,并对全村7
3、.5公里的河道进行了砌石,使连片开发的土地交通便捷,水利畅通。 (三)提供优质服务。为使经营者安心投资创业,该村在引进项目后,非常注重做好服务工作。村委会与投资者协商建立规范的劳务市场,以保证投资者的生产用工;村委会做好村民的思想工作,以保障投资者的人身财产安全;给投资者以村民待遇,在排污、抗旱等方面享受与当地村民同等的待遇;全程代理投资者在基地的临时建筑及有关税费等方面的手续,并承担部分手续费。 二、*土地流转的明显成效 (一)土地得到充分利用。通过土地流转,把零星的土地从农民手中集中连片,按效率原则重新配置,进行适度规模经营,有利于促进土地、资金、技术、劳动力等农业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
4、组合;有利于农业的分工与专业化,使农业生产逐步走上“专业化分工、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企业化管理”的发展道路,实现土地资源的充分利用。 (二)农业劳动力结构得到了优化。通过土地使用权的流转,打破了一家一户封闭式的经营格局,提高了土地的集约化程度,解放了大批农业劳动力,使许多农民可以离开土地务工经商,转向二、三产业,从而优化了农村劳动力结构,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促进了农业现代化。 (三)有利于区域化规模经营和机械化作业。通过地块互换,农户拥有的耕地相对集中,方便了生产和机械化作业。同时还有利于村集体按照统一规划发展高效农业生产,促进了区域化规模经营。 (四)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土地使用权的流转从
5、三个方面增加了农民收入。一方面,出让土地的农民所得到的土地补偿,普遍高于自己经营所能获得的收益。另一方面,通过土地流转,形成了一批高效农业园区,一部分农民成为农业企业的产业工人,农民不仅得到了土地方面的补偿,而且还获得了稳定的工资收入。第三方面,通过土地流转,培植了一大批经营土地几十亩到几百亩的承包大户。这些承包大户既有资金技术,又有经营头脑,大大提高了土地的投入产出效率,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五)有利于增加集体收入和增强村集体经济实力。无论是委托转包还是反租倒包,村集体经济组织借助于土地集中连片、土地整理、招商引资等手段,提升了土地的利用价值,增加了经营收入和发包收入。*村自20xx年以
6、来,通过土地流转,村集体收入明显增加,村集体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三、*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 *村开展的土地流转是目前土地流转诸多形式中的一种,虽然取得了初步成功,但还是有一些需要探讨和完善的地方。 (一)认识不到位,观念滞后,阻碍农村土地正常流转。就总体而言,全镇农村土地流转尚处于初始阶段。农户之间小范围的转包转让占主流,规模集中成片流转土地、从事农业综合开发的龙头企业和专业大户较少;流转模式比较单一,土地流转机制尚未完全形成。主要原因是:一些干部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缺乏有效的农村土地流转组织、指导和管理手段;部分农户对土地流转认识不足,观念落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农村土地正常流转。专业大户和企
7、事业单位参与农业综合开发,基本要求是土地连片,而实际操作中遇有少数农户不同意流转而泡汤。 (二)流转机制不健全,难以流转。目前的土地流转大多处于自发和无序状态,相互之间的转包、转让往往以口头协议的形式进行,口头合同稳定性差,双方利益无法受到法律保护,造成接包方缺乏长期经营的打算,舍不得增加投入,产业结构调整的积极性不高。即使有了流转合同,其内容也有欠规范,责、权、利不明确。另外农业承包合同监督管理乏力,土地流转合同管理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合同兑现。基层合同管理人员业务素质不高,土地流转合同纠纷处理不及时,使流转双方的合法权益不能得到切实保障。这些现象的存在不仅不利于土地经营权的正常流转,也
8、为以后产生一些不必要的纠纷和不稳定因素留下隐患。 (三)土地流转行为不规范。土地流转合同化程度不高、合同条款不健全、流转程序不当、项目审批不严和擅自改变土地用途等问题,容易引发较多矛盾和纠纷。一些没有签订土地流转合同或合同内容不完善的,受利益驱动,流出方单方面毁约;乡村集体经济组织没经过撂荒农户的同意,将撂荒土地流转给第三方经营;部分地方村组集体土地未经社员大会或社员代表大会通过,村组干部擅自操作,损害农民利益;部分村组干部不尊重农民意愿,直接充当土地流转主体;一些承租方在租赁土地后,未经有关部门审批同意,擅自改变土地农用地性质。 (四)市场中介组织匮乏,不易流转。当前,土地流转的市场中介组织
9、相当匮乏,具有一定规模的种植大户为数甚少,村社管会的服务功能也发挥得很不够,绝大部分村的土地流转机制和土地投资补偿制度尚不健全,流转程序不够规范,土地流转的自发性、随意性、盲目性比较大。这种情况严重影响了土地流转的速度、规模和效益,不利于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 四、加快和规范土地流转的对策 (一)更新观念,引导流转。加快土地流转的关键是解决村干部群众的思想障碍,使他们充分认识到土地流转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一步明确土地流转是对家庭承包经营体制的延续和完善,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推进农村城镇化、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出路。要督促村干部学习政策,调整工作思路,教育指导农户自
10、觉进行土地流转。要加强调查研究,总结基层和群众的实践创造,及时发现新情况,妥善处理新问题,总结推广新经验,推动土地流转工作健康发展。 (二)执行政策,规范流转。认真贯彻落实有关法规政策,确保农地用途不被改变,限制土地抛荒,鼓励提升地力;合理确定流转补偿制度和土地估价等。制定落实鼓励土地流转的配套政策。在优惠的对象上实行双向优惠,既要鼓励土地转出方,又要鼓励土地转入方;在优惠的内容上要实行综合优惠,不但在经济上优惠,而且在流转户享受集体公益事业服务等方面都给予适当的扶持;在优惠的取向上要实行重点优惠,对盐碱涝洼地开发性经营项目,具有技术推广价值和市场发展前景的特色种养项目,实行集约化、规模化经营
11、的项目进行重点扶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和乡镇政府要建立健全土地流转经常性的工作制度,包括土地流转申报、审批、登记,流转合同签订、鉴证、兑现,流转合同纠纷调解与促裁以及日常监管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不断规范土地流转工作。 (三)培育市场,服务流转。构建适应经营权市场化的土地管理体制,主要是加强对农村土地的宏观调控,建立健全土地向规模经营发展的引导机制,稳定农地数量,提高土地质量,实现农村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市、镇、村三级要尽快建立土地流转中介服务组织,建立农村土地流转交易信息网络,及时登记汇集可流转土地的数量、区位、价格等信息资料,定期公开对外发布可开发土地资源的信息,接受土地供求双方的咨询,提高土地流
12、转交易的成功率。在双方协商一致的前提下,中介组织帮助办理流转手续;同时为承租者提供信贷、技术、物资等服务;妥善处理土地经营过程中发生的矛盾和问题,切实维护土地所有者、承包者、经营者三方的合法权益。村社管委要支持和关心土地承包大户的成长,使土地流转依靠大户带动、能人带动、产业带动、市场带动等,为农村土地流转营造一个宽松的环境。 (四)遵循原则,推进流转。要在充分尊重农民自愿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土地流转工作,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是否流转、流转多少、以何种方式流转,应由农民自己决定,任何组织不得用行政手段阻碍或强迫农民流转土地。政府推动型的土地流转,一定要坚持条件,因势利导,稳步推进,要重点帮助困难农民解
13、决好劳动力就业问题,保证其在土地流转后收入水平有一定幅度的增长。 民政部门农村低保工作调研对策*区实施农村低保制度从20xx年开始,中途按上级要求改为农村特困救助,20xx年又整体过渡为农村低保。经过8年多来的努力,全区农村低保基本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健康有序发展。为保民生、保稳定、促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一、*区农村低保工作现状*区辖2乡2镇一街办,45个村,7个居委会,总面积550平方公里,共11万人,其中,农村人口近9万人,占82%。截止20xx年12月,全区享受农村低保补助的有1162户2449人,年发放低保金148.4万元,保障面为 2.8%。对低保对象按abc三
14、类施保,其中,a类26户41人;b类169户325人;c类967户2083人;月人均补助50元。确定低保对象按照本人申请,村级审核,乡级审查,区级审批,村乡区三榜公示的程序,采取民主评议与收入核算相结合的办法进行。每年6月底以前,对全区农村低保户进行一次全面地复查核实,根据低保对象家庭收入和人口的变化情况,该增的增,该减的减,该取消的取消,实行动态管理。工作中,接受监督,阳光操作,力求做到公平公正。低保资金做到一户一卡,全部实行社会化发放。二、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调查分析,目前全区农村低保工作主要存在以下“三难”问题。(一)对低保家庭收入核实难20xx年规定对农民家庭年人均收入达不到600元的对
15、象施行低保,20xx年规定,对年人均收入达不到1440元的对象施行低保。虽然规定了一定的标准,但对标准的核实把握相当困难。主要表现在二个方面:一方面,现在农村低保家庭收入来源非常复杂,有外出务工收入,有种养殖业收入。且外出务工中,有的开车、有的开餐馆、有的做家政服务等;种植业中,有的种粮、有的种菜、有的种柑橘茶桑等;养殖业中,有的养猪、有的养羊、有的养鱼、有的养鸡等。农民从事劳动的这种复杂性本身就给农村低保对象的收入核实带来一定的困难,加之,在实际工作中,少数工作人员简单化一,采取估计加推测的办法进行计算,结果不可能真实反映家庭实际收入。另一方面,部分申请低保对象少报、瞒报、弄虚作假,想方设法
16、钻低保“笼子”。尤其是有的基层干部,搞关系保,人情保,优亲厚友,做小动作,填假数字,报假情况,帮其骗进低保行列,引起群众公愤,在群众中造成极不好的影响,给工作带来难处。家庭收入的核实是正确施保的基础,是维护公正、公平的前提,认真核实家庭收入,对做好农村低保工作十分重要。(二)对低保对象实行动态管理难国家明文规定,无论是城市低保,还是农村低保,都是一种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制度。也就是说享受低保的对象不是一劳永逸,永恒不变的,它是随着家庭收入和家庭人口的变化而变动的。农村低保实行一年一审核,通过审核,根据家庭变化情况,该提标的提标,该减少的减少,该取消的取消,对于新出现的贫困户该纳进的纳进。但在实
17、际工作中,有相当一部分低保对象认为自己只能进不能出,低保金只能多不能少;核查时,有的采取“躲闪”的办法,不配合低保工作人员的核查工作;在降低标准的户中,有的甚至公然破口大骂村干部和村民代表,损毁公示栏,进行无理纠缠。致使少数村民代表一听说是开代表会讨论评议农村低保,他们对会议都不愿意参加。这些现象的存在不仅对农村低保动态管理工作造成一定的困难,而且也将会产生新的社会矛盾。同时,农村低保好进不好出和受指标总量的控制,对当前因建设失地及其他原因造成困难的农民新进农村低保,压力更大。(三)部分农村低保对象脱贫致富难农村低保只是政府亲民、爱民、助民,确保贫困农民基本生活权益的一种救助,低保对象要脱贫致
18、富,关键还要靠发展生产,自力更生。俗话说“泥巴老爷过河,本身要硬”。全区享受农村低保对象中,属痴、呆、傻、残,已丧失劳动能力的有224户588人,分别占19.3% 24.0%;属家庭主要劳动力患顽症生大病的有317户614人,分别占27.3%25.1%;属文化素质偏底,缺乏生产技能,留守在农村从事传统农业生产,老经验,老办法,种的还是老品种,别无所长的有497户1014人,分别占42.8% 、41.4%;因天灾人祸,欠债较多,造成家庭困难的有94户174人,分别占8.1%、7.1%;属其他原因致贫的有30户59人,分别占2.5% 2.4%。这些低保对象不仅生活困难,而且子女读高中、上大学,包袱
19、沉重,形成了一种“穷智力投资少越穷”的恶性循环。特别是抗灾自救能力弱,如果遇上大的灾害,则对他们无疑是雪上加霜。所以,部分农村低保对象要尽快脱贫致富非常困难。三、对策与措施为促进我区农村低保工作健康有序发展,充分发挥救助效益,提高救助水平,下一步,要在“完善、整合、增强”三句话六个字上做好文章。(一)完善农村低保工作各项制度根据存在的问题和新出现的情况,对原已建立的各项制度要进行修改和完善。首先是完善家庭收入核实制度,建议以乡镇为单位,根据各自的实际,对种养务工收入制定出统一计算口径,并设置一定的幅度,不搞一刀切,报区民政部门确认后实行。对于不好测算的户,采取“民主选穷”的办法,通过村民大会或
20、者村民代表会这个平台,让村民决定农村困难户,因为老百姓心里最清楚,最有发言权。其次是完善动态管理制度。在一年一度的核查工作中,必须做到家家到,户户落,核查人员必须高度负责,对被核查对象的家庭收入变化情况必须认真核查,并提出具体的调整意见。审批中,区、乡、村三级要把好“三关”,即村对家庭情况未进行核查、核查人员未提出具体意见、被核查对象未签字的户不上会讨论;乡对村未开代表会讨论评议和未进行公示的不予受理;区民政局对有群众举报和程序不到位的不进行审批,以确保公正公平和社会稳定。再次是完善责任追究制度。区乡村要层层负责,对于搞“关系保”、“人情保”的坚决拒之门外,对于工作不负责,徇私舞弊,造成错保、
21、漏保,对工作失职的党员干部要追究必要的责任,严重的申请纪检部门给予必要的纪律处分。制度建立后,关键在落实,要加大落实执行力度。(二)整合救助资源一方面,民政部门是农村低保救助的主要部门,要发挥主要作用,要积极向上做争取工作,取得上级的支持。要把大病救助资金、临时救助资金、慈善救助资金整合,捆绑使用,集中力量,帮助农村特困群众解决突出困难。另一方面,农业、扶贫、残联、卫生、科技等部门对农村特困群众实施救助也有着重要的责任。要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司其职,充分发挥部门的职能作用。农业、科技要在扶智、扶路,济困强本,帮助发展生产,发展救济上大做文章。残联要对农村特困户的残疾人进行优先帮扶。扶贫要对农
22、村特困户的支持进行优先安排。卫生要对农村特困户病人住院进一步降低门坎费,提高报销比例。通过整合救助资源,发挥各相关部门的作用,多形式、多渠道为农村特困户排忧解难,让他们走出困境。(三)增强社会责任意识扶贫济困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贫困户实施救助,既是政府职责,也是全社会共同的义务和责任。一要进一步增强基层党员、干部和广大村民的责任意识。要结合新农村建设统一规划,统一安排,对贫困对象作出具体帮扶措施。要进一步完善基层干部、党员帮扶责任制,落实帮扶任务,并动员广大村民,人人献出一片爱心,帮其解决一些具体困难。二要进一步增强贫困对象家属及亲友的责任意识。家属对困难对象承担着抚赡养法律主体责任,
23、要主动承担起抚赡养任务,抚赡养人对贫困对象即不能虐待,也不能全部推向政府和社会。要通过法律、新闻媒体等多种手段,对家属和亲友进行教育和帮助,扭转不良倾向,净化社会空气。三是增强低保对象为国分忧的责任意识。以村为单位,组织低保干部和村干部采取上门和集中等形式,对低保对象进行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关系和“政府为我、我为政府”等方面的思想教育及低保政策的学习,促使低保对象正确理解农村低保不是“铁饭碗”,一旦家庭收入情况发生变化后,就应该主动退出或降低标准,做一个讲文明、树新风、守公德的村民。 市地处亚热带中部,在森林生态的区划上属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域,代表性的树种为壳斗科、樟科、木兰科、
24、山茶科、金缕梅科五个科为主的常绿阔叶树木,其森林的特征是乔、灌、草层次明显,这样的森林群落最适合当地的自然环境,具有最大的生态效果,其系统也是最稳定的。建设沿海防护林体系工程是加快构筑全省千里海疆绿色屏障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宁波市人民政府与市人民政府签订的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目标责任书的一项工作责任。笔者认为,市处在东南沿海,区域内的生态绿化工作都属于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的范畴,建设海防林体系既要符合生态学原理,也要考虑市地形南高北低,有山区、平原、滨海的自然条件。因此,笔者建议,根据地形地貌的变化来构建不同的生态系统,如北部滨海主要建设环湾景观防护林系统;中部平原是市的中心区域,海防林建设既要讲
25、究生态效益,也要考虑美观的需要,以城镇绿化为龙头,建设城乡一体化的绿化系统;南部山区主要建设以生态效益最大化为目标的生态涵养系统。这三个绿化生态系统,通过铁路公路水路的绿色通道系统连成一片,成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网络体系。 一、环湾景观防护林系统 二、城乡绿化一体化系统 扩大城乡绿地覆盖面积是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是提高生活质量的有效手段,是城乡人民小康生活的重要标志。近年来,随着南雷路景观大道,姚江最良江侯青江三江六岸,兰墅、舜北等休闲公园和一大批公共绿地的建成,市城区的绿化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但是纵观市,目前,农村绿化仍是薄弱环节,而改善农村绿化环境又是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一环,也是村庄整治的一项重要
26、内容,因此,今后农村绿化必须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把镇村道路河堤绿化、公共绿地、房前屋后庭院绿化作为重点,美化和改善镇村生态环境,并把镇村绿化和创建园林式村庄、森林城镇结合起来,与庭院经济、特色基地、苗木基地结合起来,在改善环境的同时,增加农民收入,实现镇村经济的协调发展。达到林在村中,村在林中,林村交融,和谐繁荣的目标。 三、江河源头生态涵养系统 四明山脉是姚江、曹娥江、奉化江三江的源头和主要支流,境内又有四明湖、陆埠、梁辉三座大中型水库。这一区域生态涵养林的建设和保护事关三大河流径流量的有效调节,事关整个流域干旱洪涝灾害的有效缓解,事关全市的生态安全。市已现场界定生态公益林33.86万亩
27、,占林业用地面积的38.4%。以后划定的范围将逐步扩大,补偿标准将逐年提高,达到生态公益林经营和管抚的最低成本。针对山区树种组成中,松杉等针叶林比重较大的实际,要积极营造阔叶林和混交林,改造松材线虫病危害的林木,逐步恢复以常绿阔叶林为主多层次多林种的地带性植被。这一区域有几千种野生动植物,要加强对古树名木、珍稀植物和野生动物栖息地环境的保护。在四明山森林公园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市林场东岗林区成为省级森林公园的基础上,申报建立各级各类的自然保护区,使这一区域成为绿色生态宝地。 四、绿公通道系统 铁路、公路、水路两侧的绿化林带具有防护、美化的作用,是森林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绿色通道是连接城市与乡
28、村、平原与山地滨海各生态系统的纽带,在整个森林生态网络系统中有着重要作用。公路纵横交叉,水网密布,要把公路、水路的绿化作为整个生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高标准、高起点、高质量建设绿色通道,在高速公路两侧各30米,国道省道两侧各20米,城区到各乡镇公路两侧10米,主要河流两侧10米的绿化林带建成的基础上,加强管抚,形成交通要道林成片,路渠河堤树成行的绿色通道系统,使穿越市的铁路、公路、水路成为一道亮丽的生态风景线。 五、海防林体系建设中树种选择应遵循的原则 树种的选择对于海防林体系建设中至关重要,笔者认为选择树种应遵循以下几项原则: (一)以乡土树为主,外来树种为辅 乡土树种是经过长期演变、进
29、化生存下来的,适合当地自然条件的树种,我们在绿化时要以乡土树种作为基调树种,适当引进、驯化一些与自然条件类似地区的新品种,以丰富市的植物资源。 (二)以乔木为主,灌木草坪为辅 以乔木为主体的复层林所产生的总体生态效益,以草代木,生物多样性大为减少。 (三)以大苗为主,大树为辅 从近几年移植的情况看,大树的总体成活率不到一半,即使移植成活的大树,经过断根、修枝、去叶,已面目全非,树木的生命力降低,有效寿命缩短,也没有多少景观效果。因此,绿化应提倡种大苗,种植一些生长在圃地的胸径一般在38cm的大苗,这些大苗种植后成活率高,生长旺盛,景观效果、生态效益都比较好。大树只能作为一些特殊需要场所的点缀,
30、不能大规模种植。 (四)绿化的类型和树种搭配应多样,发挥不同的功效 绿化的类型应是多样的,既有平面绿化,也有垂直绿化,根据需要既有以乔木为主的复层林,也有乔、灌、花、草的单层林,树种的搭配上要相互促进和协调,做到常绿与落叶搭配,深根性树种与浅根性树种搭配,阳性树种与耐阴树种搭配,绿色树与彩色树搭配,抗病防火树种与一般树种搭配,形成一个多层次、多功能的复合绿化体系。绿化后的群落既要有层次感,也要有季相感,还可根据不同功能的绿地选择不同的树种,如绿色通道,除种植以乔木为主的复层林除起到隔音效果外,树种搭配上可选择一些抗废气强的树种,如香樟、银杏、夹竹桃、紫薇等,景观大道、公共绿地、厂矿、医院可根据
31、自身不同的需要,选择一些有利于自身功能定位的树种。 六、协调各方共同建设海防林工程 随着政府对生态绿化工作的重视和人们文明意识的提高,绿化工作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绿化工程已由过去的农林一家为主变为全社会搞绿化,建设、交通、水利、国土、民政、旅游等部门根据自身的工作职责,都开展了卓越成效的工作,为生态绿化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这些成绩有目共睹,这是全社会搞绿化思想的体现,是林业社会化所带来的可喜现象,是全市生态绿化工作的亮点。由于全社会的参与,提高了林业建设的管理水平,普遍按工程建设要求进行施工管理,采用招投标制、监理制。确保了绿化的质量和进度,但化工作中也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技术问题,有的公路、河
32、道两边没有乔木树种,有的树种单一,有的树种搭配不合理,有的没考虑树种特性,种植后生长不良。以后林技部门要做好技术指导工作,绿化管理部门要做好规划的论证,实施的监督检查工作。确保海防林体系建设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在生态化的基础上实现美化、香化、彩化。 市地处亚热带中部,在森林生态的区划上属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域,代表性的树种为壳斗科、樟科、木兰科、山茶科、金缕梅科五个科为主的常绿阔叶树木,其森林的特征是乔、灌、草层次明显,这样的森林群落最适合当地的自然环境,具有最大的生态效果,其系统也是最稳定的。建设沿海防护林体系工程是加快构筑全省千里海疆绿色屏障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宁波市人民政府与市人民政府签
33、订的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目标责任书的一项工作责任。笔者认为,市处在东南沿海,区域内的生态绿化工作都属于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的范畴,建设海防林体系既要符合生态学原理,也要考虑市地形南高北低,有山区、平原、滨海的自然条件。因此,笔者建议,根据地形地貌的变化来构建不同的生态系统,如北部滨海主要建设环湾景观防护林系统;中部平原是市的中心区域,海防林建设既要讲究生态效益,也要考虑美观的需要,以城镇绿化为龙头,建设城乡一体化的绿化系统;南部山区主要建设以生态效益最大化为目标的生态涵养系统。这三个绿化生态系统,通过铁路公路水路的绿色通道系统连成一片,成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网络体系。 一、环湾景观防护林系统 二、城乡
34、绿化一体化系统 扩大城乡绿地覆盖面积是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是提高生活质量的有效手段,是城乡人民小康生活的重要标志。近年来,随着南雷路景观大道,姚江最良江侯青江三江六岸,兰墅、舜北等休闲公园和一大批公共绿地的建成,市城区的绿化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但是纵观市,目前,农村绿化仍是薄弱环节,而改善农村绿化环境又是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一环,也是村庄整治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今后农村绿化必须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把镇村道路河堤绿化、公共绿地、房前屋后庭院绿化作为重点,美化和改善镇村生态环境,并把镇村绿化和创建园林式村庄、森林城镇结合起来,与庭院经济、特色基地、苗木基地结合起来,在改善环境的同时,增加农民收入,
35、实现镇村经济的协调发展。达到林在村中,村在林中,林村交融,和谐繁荣的目标。 三、江河源头生态涵养系统 四明山脉是姚江、曹娥江、奉化江三江的源头和主要支流,境内又有四明湖、陆埠、梁辉三座大中型水库。这一区域生态涵养林的建设和保护事关三大河流径流量的有效调节,事关整个流域干旱洪涝灾害的有效缓解,事关全市的生态安全。市已现场界定生态公益林33.86万亩,占林业用地面积的38.4%。以后划定的范围将逐步扩大,补偿标准将逐年提高,达到生态公益林经营和管抚的最低成本。针对山区树种组成中,松杉等针叶林比重较大的实际,要积极营造阔叶林和混交林,改造松材线虫病危害的林木,逐步恢复以常绿阔叶林为主多层次多林种的地
36、带性植被。这一区域有几千种野生动植物,要加强对古树名木、珍稀植物和野生动物栖息地环境的保护。在四明山森林公园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市林场东岗林区成为省级森林公园的基础上,申报建立各级各类的自然保护区,使这一区域成为绿色生态宝地。 四、绿公通道系统 铁路、公路、水路两侧的绿化林带具有防护、美化的作用,是森林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绿色通道是连接城市与乡村、平原与山地滨海各生态系统的纽带,在整个森林生态网络系统中有着重要作用。公路纵横交叉,水网密布,要把公路、水路的绿化作为整个生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高标准、高起点、高质量建设绿色通道,在高速公路两侧各30米,国道省道两侧各20米,城区到各乡镇公路
37、两侧10米,主要河流两侧10米的绿化林带建成的基础上,加强管抚,形成交通要道林成片,路渠河堤树成行的绿色通道系统,使穿越市的铁路、公路、水路成为一道亮丽的生态风景线。 五、海防林体系建设中树种选择应遵循的原则 树种的选择对于海防林体系建设中至关重要,笔者认为选择树种应遵循以下几项原则: (一)以乡土树为主,外来树种为辅 乡土树种是经过长期演变、进化生存下来的,适合当地自然条件的树种,我们在绿化时要以乡土树种作为基调树种,适当引进、驯化一些与自然条件类似地区的新品种,以丰富市的植物资源。 (二)以乔木为主,灌木草坪为辅 (三)以大苗为主,大树为辅 从近几年移植的情况看,大树的总体成活率不到一半,
38、即使移植成活的大树,经过断根、修枝、去叶,已面目全非,树木的生命力降低,有效寿命缩短,也没有多少景观效果。因此,绿化应提倡种大苗,种植一些生长在圃地的胸径一般在38cm的大苗,这些大苗种植后成活率高,生长旺盛,景观效果、生态效益都比较好。大树只能作为一些特殊需要场所的点缀,不能大规模种植。 (四)绿化的类型和树种搭配应多样,发挥不同的功效 绿化的类型应是多样的,既有平面绿化,也有垂直绿化,根据需要既有以乔木为主的复层林,也有乔、灌、花、草的单层林,树种的搭配上要相互促进和协调,做到常绿与落叶搭配,深根性树种与浅根性树种搭配,阳性树种与耐阴树种搭配,绿色树与彩色树搭配,抗病防火树种与一般树种搭配
39、,形成一个多层次、多功能的复合绿化体系。绿化后的群落既要有层次感,也要有季相感,还可根据不同功能的绿地选择不同的树种,如绿色通道,除种植以乔木为主的复层林除起到隔音效果外,树种搭配上可选择一些抗废气强的树种,如香樟、银杏、夹竹桃、紫薇等,景观大道、公共绿地、厂矿、医院可根据自身不同的需要,选择一些有利于自身功能定位的树种。 六、协调各方共同建设海防林工程 随着政府对生态绿化工作的重视和人们文明意识的提高,绿化工作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绿化工程已由过去的农林一家为主变为全社会搞绿化,建设、交通、水利、国土、民政、旅游等部门根据自身的工作职责,都开展了卓越成效的工作,为生态绿化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这些成绩有目共睹,这是全社会搞绿化思想的体现,是林业社会化所带来的可喜现象,是全市生态绿化工作的亮点。由于全社会的参与,提高了林业建设的管理水平,普遍按工程建设要求进行施工管理,采用招投标制、监理制。确保了绿化的质量和进度,但化工作中也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技术问题,有的公路、河道两边没有乔木树种,有的树种单一,有的树种搭配不合理,有的没考虑树种特性,种植后生长不良。以后林技部门要做好技术指导工作,绿化管理部门要做好规划的论证,实施的监督检查工作。确保海防林体系建设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在生态化的基础上实现美化、香化、彩化。 21 / 21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629218.html